武大郎燒餅是魯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間。始稱“炊餅”,后改稱“武大郎燒餅”,。因在《水滸傳》《金瓶梅》兩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揚四海,。武大郎燒餅金黃酥香,造型美觀,,誘人食欲,。多年來,經(jīng)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進,,使之成為做工精細,,
武大郎燒餅是一種干體結構的面制食品,,如同其他的餅類,圓形,,比VCD光盤略大,,外表有一層芝麻,兩邊相似,,炊餅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內部有一夾層,,夾層內是鹽和胡椒粉,,外焦內柔,韌性十足,,炊餅可以完全不用菜佐,,但是可以喝湯,如魯西南名吃——羊湯燒餅,,就是燒餅泡入羊湯中食用,。其具體做法如下: 做法 1.將花椒粉,、小茴香粉,、八角粉、雞粉各3克,,丁香粉,、白芷粉各1克,橘皮粉2克,,香蔥末5克,,放在一起攪勻成混合香料粉備用。2.將中筋面粉500克倒入盆內,,加入精鹽10克,、泡打粉5克,加溫水(與人的體溫差不多,約37℃左右)200克,,水要一點點加入,,必須揉勻、揉透,,蓋上濕布餳30分鐘,。 3將面團揉上勁,用搟面杖搟成長方片,,一頭寬一頭微窄一些,,上面均勻抹上芝麻油20克,再撒上混合的香料粉,,然后由窄的一頭往寬的一頭卷,,卷起后下劑,50克為一個劑子,,共10個,,每個劑子再由兩頭往中間收口,收口處朝下放案板上,,用手摁一下,,成圓餅狀生坯。4.用剪刀在圓餅邊緣剪一些花紋,,用毛刷在餅坯上刷飴糖水(水與麥芽糖3/1)15克,,然后撒去皮白芝麻10克,將收口的一面向上貼入掛爐的上壁,,下面用木炭火烘烤至熟,,待燒餅表面呈金黃色,然后用長把鐵鏟鏟下,,同時用長柄勺接住,,放入盤中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