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采集】
1.腫脹關節(jié)的分布部位,數(shù)目和程度,,出現(xiàn)的時間,,疼痛情況。
2.晨僵的出現(xiàn)和持續(xù)時間(晨僵指病變關節(jié)在靜止不動后出現(xiàn)較長時間的僵硬,,如膠粘著樣感覺),。
3.有無發(fā)熱,是否伴有關節(jié)以外的系統(tǒng)性損害,。
4.非甾類藥物,、免疫抑制劑及激素的使用情況和效果。
【體格檢查】
發(fā)病關節(jié)的紅腫程度,,壓痛程度,,關節(jié)活動度,畸變情況,。類風濕結節(jié)的分布,、大小、質地,、壓痛度,。由于類風性關節(jié)炎可伴有關節(jié)外系統(tǒng)性損害,故心肺的查體也很重要,。舌質紅,,苔白,。脈象多見沉緊、沉緩或沉弦澀,。
【輔助檢查】
1.風濕四項:類風濕因子(RF)(+),,CRP(+),血沉,。
2.雙手腕關節(jié)的x線檢查:骨質疏松或破壞,。
3.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可升高;血白蛋白降低,。
4.免疫全項IgG,、IgM常升高。
5.抗ANA+ENA+dsDNA以除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6.查淚腺和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以除外干燥綜合征。
7.查胸片及心臟彩超除外心肺病變,。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1.晨僵至少1小時,至少持續(xù)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jié)腫脹,,至少持續(xù)6周。
3.腕關節(jié)腫脹,,掌指關節(jié)或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脹至少持續(xù)6周,。
4.對稱性關節(jié)腫脹至少持續(xù)6周。
5.手的X線典型的RA變化,,既必須包括骨質的侵蝕或明確的骨質疏松,。
6.類風濕結節(jié)。
7.血清類風濕因子(RF)陽性,。
以上7項標準中符合4項以上可診為RA,。
二、鑒別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骨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關節(jié)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
三,、中醫(yī)辨證要點
(一)行痹:肢體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急性期者亦紅亦腫,,觸之熱感,惡風或惡寒,,舌紅苔白微厚,,脈浮緊或沉緊,。
(二)痛痹:肢體關節(jié)緊痛不移,局限一處,,遇寒則痛甚,,得熱則痛緩,舌紅苔白厚膩,,脈沉弦而緊或沉遲而弦,。
(三)著痹:肢體關節(jié)沉重酸脹、疼痛,,重則關節(jié)腫脹,,重濁不移,舌紅苔白厚而膩為寒濕之象,,苔厚膩而黃者屬濕熱之征,。
(四)熱痹:肢體關節(jié)疼痛,痛處掀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得冷稍舒,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
(五)旭痹:肢體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關節(jié)腫大僵硬,、變形,,甚則肌肉萎縮,筋脈拘急,,肘膝不得伸,,舌質暗紅,脈細澀,。
【治療原則】
一,、西醫(yī)治療
(一)改善病情藥物 非甾抗炎止痛藥常用的有:布洛芬1.2~3.2g/d。雙氯芬酸(扶他林)75~150mg,,3次/d,,尼美舒利0.1g,2~3次/d,。
(二)緩解病情的藥物,,又稱慢作用抗風濕藥。甲氨蝶呤(Mrx)7.5~20mg,,亦可靜注或肌注,,4~6周后起效,,療程至少半年。不良反映有肝損害,、胃腸道反應,、骨髓受抑等。雷公藤多甙,,20mg,,3次/d,對性腺有毒性,,有肝損害,、胃腸道反應。環(huán)磷酰胺,,可以靜滴,。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性腺受抑,,胃腸道反應,。
應,肝損害,。
(三)腎上腺皮質激素 強的松20mg/d,,癥狀控制后短期內遞減。 以每日lOmg維持,,逐漸以非甾體藥物代替,。
二、中醫(yī)治療
(一)辨證治療
1.行痹:宣痹通絡為主,,佐以疏風之品,,方藥為宣痹達經湯。
2.痛痹:溫經散寒為主,,佐以合營之品,,方藥為烏頭湯。
3.著痹:滲濕通經活絡為主,,佐健脾之品,,薏苡仁湯加減。
4.熱痹:清熱解毒通絡,,佐以疏風之品,。方藥為白虎湯加桂枝湯。
5.尪痹:補腎去寒為主,,佐以活血通絡之品,,方藥為補腎去寒活尪湯。
(二)中成藥
1.清痹片5片,,3次/日,。
2.新癀片4片,,3次/日。
3.風濕正痛丸一丸,,2次/日,。
【療效標準】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類風濕因子(RF)(+),,CRP(+),血沉和免疫全項IgG,、IgM恢復正常,;X-ray正常。
2.好轉:癥狀,、體征減輕,,類風濕因子(RF)(+),CRP(+),,血沉和免疫全項IgG,、IgM以及X-ray好轉。
3.未愈:癥狀,、體征加重,,類風濕因子(RF)(+),CRP(+),,血沉和免疫全項IgG,、IgM以及X-ray加重,或未治療者,。
【出院標準】
達到臨床治愈,、好轉療效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