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 玉琮 西周 高10.1厘米 射徑7厘米 內(nèi)孔徑5.5厘米
器呈青灰色,,上有褐色沁紋,。器外方內(nèi)圓,上,、下射部為矮圓柱體,,中間為方柱體,中心從上至下有一大圓穿孔,,外壁光素?zé)o紋,。此玉琮形狀與良渚文化玉琮形狀相同,,玉琮從良渚文化出現(xiàn)后,一直延續(xù)到戰(zhàn)國,。良渚文化玉琮多有神人獸面紋飾,,有一節(jié)至多節(jié)不等。商代玉琮較為簡練,,婦好墓出土有弦紋琮及蟬紋琮,。周代玉琮多為一節(jié)式,光素?zé)o紋,,有紋飾玉琮目前只有幾件,。陜西省長安張家坡井叔墓出土一件周代鳳紋琮,柱體,,四面刻鳳鳥紋,,用一寬一細雙線勾徹,線條婉轉(zhuǎn)飄逸,,圓潤優(yōu)美,。山西天馬-曲村第二次發(fā)掘的8號墓出土的周代獸面紋玉琮,是屬于延續(xù)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簡化的獸面紋,。這兩件玉琮是周代出土的帶有紋飾的玉琮。1978 年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一件戰(zhàn)國早期玉獸面紋琮,,玉為青色,,四面陰刻獸面紋,出土?xí)r位于墓主頭頂左側(cè),。到漢以后少見玉琮,。西周是一個充滿禮制化的社會,玉器也充滿禮玉文化的色彩,。玉琮為“六瑞” 之一,,是祭地禮器。
曲體玉龍 西周 1954年陜西省長安縣普渡村出土 高5.1厘米寬1厘米厚0.3厘米 器呈黃褐色,,造型為“C”字形,。頭部較大,長眉,,橢圓形長梢眼,,口微張,鼻向上勾卷,,器身彎曲狀,,由粗變細,尾呈尖狀,,向上勾卷,,器身陰刻勾連云紋,、眼目紋、二字紋等,,口部鏤空一小孔,。此器造型是商代卷體玉龍的延續(xù),但造型趨于平面化,,背少雕脊齒,,紋飾中少見重回紋及雷紋。周代早期玉龍與商代玉龍基本相同,,但在雕琢技法上比商代有很大進步,,在雕刻技法和紋飾上有所變化。玉龍的嘴部,、唇上翹并有角度,。周初龍角也比商代小,但根部較大,,軀體比商代瘦長,,紋飾也較復(fù)雜化。西周中晚期,,身軀更細長,,無角,代替龍角的是花葉型耳朵,,東周時出現(xiàn)卷云形耳,。周代玉龍大多不雕刻腿和足。近年來,,西周時期的玉雕龍出土較多,,如陜西省長安張家坡、寶雞□國墓地,、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山西侯馬晉侯墓地等。
魚形玉刻刀 西周 1957年陜西省西安張家坡出土 長7.9厘米 寬1.1厘米
器呈白色,,魚身為細長條形,。張口,,圓目,,嘴上有一小透孔,背部有長鰭,,上陰刻三組菱形紋,,胸腹有兩組小鰭,上刻斜線紋,,尾分兩叉,,拖一條長尾,,尾尖部鋒利為刀形,上有朱砂紅色,。魚形刻刀流行于商,、周時期,商婦好墓出土有玉魚形刻刀,、壁虎刻刀及鳥紋刻刀等,。可作佩飾,,也兼作刻,、削工具。周代更為流行,,許多墓都有出土,。陜西出土較多,除張家坡外,,淳化,、寶雞茹家莊等西周墓都出土了十分精美的玉魚刻刀等。西周時期,,和田玉進入中原,。王室及上層貴族崇玉、享玉,,以玉為寶,,并且開始將玉器禮制化、道德化,、等級化,、政治化和宗教化。王室貴族佩玉之風(fēng)盛行,,有表示身份,、情感、饋贈,、美德,、品性、儀態(tài)等諸多方面,,如《詩經(jīng) ·鄭風(fēng)·有女同車》云:“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 佩玉將將?!?/p>
玉兔 西周 1957年陜西省西安張家坡出土 長3.2厘米 寬1.5厘米高1.5厘米
為碧綠色,,圓雕。玉兔四肢彎曲呈蹲伏狀,,雙圓眼向外凸起,,長角向后伏,形狀如磨菇形,,角下有雙耳,,嘴大張,口部琢一圓孔直通到尾部,,孔兩面鉆成,,孔徑達0.6厘米。背部起脊,,短尾,,臀部肥碩,刻出四肢及爪部輪廓,,身體只刻出兩道區(qū)分肢體肌肉的弧線紋,。周代玉兔,片雕較為多見,,多光素?zé)o紋,,而圓雕玉兔較為少見。此器雕琢精細,,造型生動,,色綠質(zhì)佳,光亮潤澤,??脊虐l(fā)掘報告稱其為玉免,但其頭頂長角,,很別致,。
玉牛 西周 1957年陜西省西安張家坡出土 長4.7厘米 高2.4厘米厚0.5厘米
玉為青黃色,站立狀,,昂首前視,,雙角向后抵,角下為雙耳,,用陰線刻畫雙目,、鼻,眼為杏核眼,,口微張,,似在張口鳴叫,口部及下頷有一對穿孔,,可穿系,。背部微微拱起,臀部圓潤而豐滿,,四肢粗壯,,直立,蹄足,。身兩側(cè)各刻兩道弧形線紋,,表示肌肉肢體輪廓。體態(tài)肥碩健壯,,神態(tài)安祥馴順,,形象生動逼真,玉質(zhì)光潤亮澤,。這反映牛已作為當(dāng)時西周人主要飼養(yǎng)的牲畜之一,,牛耕也更為普遍。周代雕刻的玉牛有立體圓雕,,也有片雕,,形狀有站立式,也有臥伏式等,。此器與1981年陜西寶雞市□國墓地茹家莊1號墓出土的玉牛,、1993年晉侯墓地 63號墓出土的玉牛基本相似,,均為站立姿勢,,不論浮雕或圓雕,形象生動傳神,,十分可愛,。周代玉工抓住牛的基本特征,準(zhǔn)確雕刻出牛的形態(tài),,具有立體感,,沒有過多的紋飾,基本上是光素?zé)o紋,。給人一種樸實粗獷的藝術(shù)美感,。如牛軀體上用陰線只刻一刀或兩刀,陰刻線很少,,表達出簡練之美,。
玉蠶佩 西周 1956年陜西省西安張家坡出土 長5.7厘米 寬0.7厘米厚0.4厘米
青玉,,上有白色沁。長方形,,直身,,頭部為圓形,雙圓眼外凸,,頭下有肢爪紋,,身用粗線刻出八節(jié),表示蠶身,,爪透雕一小孔,,可穿系。蠶紋雕刻細致,、精巧,,眼部刻畫細膩傳神,肢爪雕刻精細,,器型秀美,,生動形象。 陜西省扶風(fēng)縣強家1號西周墓出土過一件玉蠶佩,,長7.5厘米,,青玉,身體彎曲成半環(huán)形,,其身飾粗陰線紋十圈,,成節(jié)狀,十分優(yōu)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養(yǎng)蠶國家,,養(yǎng)蠶的歷史十分悠久,傳說三皇之一黃帝之妻嫘祖曾教人養(yǎng)蠶,。中國在距今4000-5000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養(yǎng)蠶,,浙江省錢山漾遺址曾發(fā)現(xiàn)蠶繭和絲織物。商代甲骨中就有“蠶”,、“?!薄ⅰ敖z”,、“帛”的記載,。玉雕蠶最早出土于新石器時代陜西神木石峁文化遺址中,素而無紋,。商代玉雕蠶常有出土,,河南殷墟曾出土一件商代玉蠶,為扁圓長方形,,頭大身細,,白色,,長2.1厘米。周代出土玉蠶更為多見,。周代養(yǎng)蠶已經(jīng)很普遍,,蠶絲業(yè)已很發(fā)達?!对娊?jīng)·魏風(fēng)·十畝之間》云:“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三孔玉斧 西周 1956年陜西省西安張家坡出土 長12.8厘米 刃寬5.1厘米厚0.3厘米
器呈白褐色,上有朱砂痕,。器為扁平長梯形,,上窄下寬,上方正中有一圓孔,,右側(cè)上下排列兩孔,,均為單面鉆成?;⌒稳?,由兩面磨成,刃部較為鋒利,,另一面有朱砂痕,。制作規(guī)整精美,無使用痕跡,,器表光潤,。玉斧在周代為象征性工具。三孔玉斧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玉斧也非實用器,而是象征權(quán)力和地位,,歸部落首領(lǐng)所占有,。新石器時代玉斧出土較為普遍,在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中都出土了玉斧,。從出土的這些玉斧情況看,,它們脫離了工具或武器范疇,,而成為禮儀器。周代玉斧具有禮儀性,,是在一種特定場合舉行儀式時使用,。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報告,陜西省西安張家坡西周墓第一次發(fā)現(xiàn)是在1956年至1957年,,共發(fā)掘西周早期,、晚期兩個時期的居住遺址和182座西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玉器,。1967 年,、70年代末和1983-1986年又進行了三次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和青銅器,。
玉戚 西周 1956年陜西省西安張家坡出土 高9.9厘米 刃寬9厘米厚0.4厘米
器呈白褐色,上有朱砂痕,,不透明,。通體磨光,大致呈長梯形,,上窄下寬,,近頂端正中有一小圓孔,左側(cè)有一較大圓孔,,系單面鉆,,上嵌綠松石,兩側(cè)琢出齒牙狀扉稜,,對稱分布,,弧形刃,兩頭翹成尖狀,,系由兩面磨成,,刃部較為鋒利。此戚造型優(yōu)美,,典雅華麗,,是一件精美的儀仗用器。周代玉器有“禮儀玉器”的文化色彩,?!抖Y記·明堂位》中記載:“季夏六月,以褅禮祀周公于太廟,?!旄捎衿荩岫琛洞笪洹贰?。疏:“干,,盾也,。執(zhí)赤盾玉斧而舞武王伐紂之樂也?!庇衿葑鳛槎Y儀器,,在西周時期用于舞,以頌揚周武王伐紂之功德,。此器上嵌一圓形綠松石,。嵌綠松石的工藝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獸面形玉冠飾,眼用綠松石嵌成,,夏代青玉半月形器,,其中部有一圓孔,孔內(nèi)鑲有圓形綠松石,。不僅玉器有嵌綠松石,,而且在二里頭出土的獸面紋銅牌飾中也嵌有綠松石,,這為商代玉器鑲嵌綠松石工藝打下了基礎(chǔ),,商婦好墓出土青玉援銅內(nèi)戈,其上銅內(nèi)鑲有綠松石,,周代玉雕繼承了松石鑲嵌的工藝,。
龍形玉刻刀 西周 1955年陜西省西安客省莊出土 長8.4厘米寬1.4厘米
器呈黃褐色。扁長形,,兩面雕刻,。雙角后伏,張口立目,,臣字形眼,,唇上翹,雙臂伏臥于地,,爪彎曲,,并刻出肢趾。尾分雙叉,,一尾向上卷,,另一尾端斜磨成刃狀,較為鋒利,,口部有一圓孔,,可穿系佩帶,器身用單,、雙線琢出各部位輪廓,。商、周時期,,有許多小玉佩飾,,多做成魚形,、龍形、鳥形,、獸形,、虎形等,尾部多做成尖狀或刻刀狀,,即有佩飾功能,,又有實用之功能。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小形玉魚,、玉鳥,、玉壁虎等的尾部都雕刻成刀形,既是優(yōu)美的佩飾,,又兼實用性,。此器造型規(guī)整,龍紋雕刻留有商代遺風(fēng),,特別是蘑菇形角,、臣字形眼,是典型的商代龍紋的造型,。
拱手玉人 西周(約前11世紀(jì)) 1959年河南省洛陽市東郊墓出土 高7.3厘米,、寬2.5厘米、厚1.3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