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生姜 生姜:生姜性溫,通暢神明,,痰嗽嘔吐,,開胃極靈 白話版: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是“嘔家圣藥”,,具有醒神、止嘔,、散風(fēng)寒的功效,,可以治療中惡氣的突然昏倒和胃寒的嘔吐,,以及肺有寒邪的痰多咳嗽??梢杂糜谥委燂L(fēng)寒感冒,、頭痛鼻塞,并且可以增進食欲,,開胃的功效很好,。注:生姜還可以解毒,無論是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毒性,,還是因食用魚蟹中毒引起的嘔瀉癥狀,都有緩解作用,。熱盛陰虧者不宜使用。 姜 大棗大棗 大棗:大棗味甘,,調(diào)和百藥,,益氣養(yǎng)脾,中滿休嚼 白話版: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jīng),。能夠調(diào)和百藥,有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和血虛臟燥等癥,。大棗是補養(yǎng)藥,,容易助濕生痰,因此痰濕引起的胸中脹滿不宜服用,。 棗 吳茱萸吳茱萸:吳萸辛熱,,能調(diào)疝氣,,臍腹寒疼,酸水能治 白話版:吳茱萸辛苦,,性熱,,歸肝、脾,、胃,、腎經(jīng),有小毒,。有溫散肝經(jīng)散寒止痛,,疏肝下氣,助陽止瀉的作用,。能治寒疝睪丸冷痛,,臍腹部的寒氣作痛,寒濕下注的腳氣腫痛,,肝寒犯胃嘔吐酸水及脾腎陽虛,,五更泄瀉等癥。注:吳茱萸有小毒,,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不宜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不宜服用,。 吳茱萸 肉桂肉桂 肉桂:肉桂辛熱,善通血脈,,腹痛虛寒,,溫補可得 白話版: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辛甘大熱,,能溫補腎、脾,、心陽,,是補心助陽的要藥,同時有散寒止痛,,溫通血脈的功效,,適用于脘腹冷痛,胸痹心痛,,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寒疝腹痛,,婦女血寒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癥,,均可起到溫補的效果,。 肉桂 干姜干姜 干姜:干姜味辛,,表解風(fēng)寒,,炮苦逐冷,虛寒尤堪 白話版: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有解散風(fēng)寒,、溫肺化飲和回陽通脈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療風(fēng)寒感冒,,寒痰或者水飲停肺的喘咳和脾胃受寒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以及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的亡陽癥,。其炮制加工品“炮姜”,,味辛苦,性熱,,歸脾,、胃、腎經(jīng),。除寒的作用更大,;并且能夠止血,適用于虛寒性的出血證,。 姜 良姜(高良姜)高良姜 良姜:良姜性熱,,下氣溫中,轉(zhuǎn)筋霍亂,,酒食能攻 白話版: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jīng),。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作用,,善治胃寒腹痛,、吐瀉轉(zhuǎn)筋和酒食不消等。注:肝胃火郁的胃痛,、嘔吐等忌用,。 高良姜 【方劑自學(xué)入門】 吳茱萸湯組成:吳茱萸6g 人參9g 大棗4枚 生姜18g 出處:《傷寒論》 功能主治:溫肝暖胃,降逆止嘔,。主治肝胃虛寒證,,癥見食后欲嘔,嘔吐酸水,,胃脘疼痛,,胸膈滿悶,巔頂頭痛,手足逆冷,,煩躁欲死等,。 分析: 君藥——吳茱萸:溫胃暖肝,降逆止嘔 臣藥——生姜:溫胃散寒,,降逆和中 佐藥——人參:補脾益氣 使藥——大棗:益氣補脾,,調(diào)和諸藥 四藥配伍,溫補降逆,,肝胃并治 禁忌: 胃熱嘔吐,,陰虛嘔吐,或肝陽上亢之頭痛都禁用 方歌: 吳茱萸湯姜參棗,,溫中補虛降逆好 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嘔涎消 《藥性歌括四百味》回顧,補益氣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等婦科常用藥6種 這是《藥性歌括四百味》第14天的第二發(fā),,上面是上午6味藥的鏈接,總共12味藥,。 今天,,你記了多少? (單選)
0
1~3
4~6
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