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在芯片市場的領先地位正面臨四大威脅:制程優(yōu)勢的流失,、AMD全新Zen架構處理器的反撲、ARM解決方案市占率持續(xù)提升,,以及繪圖處理器運算解決方案的盛行導致英特爾服務器CPU需求降低,。
不過2016年8月,英特爾宣布與ARM達成授權協(xié)議,,將以10納米制程為客戶代工生產ARM架構芯片,,并在剛落幕的2017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確認,,采用10納米制程的Cannon Lake將會在2017年底前推出,可望為英特爾增加營收與競爭優(yōu)勢,。
據Seeking Alpha網站報導,,英特爾技術與制造事業(yè)群副總裁暨客制化晶圓代工共同總經理Zane Ball表示,英特爾將通過客戶已可使用的新型基礎IP,,推動這些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并提供晶圓代工客戶10納米平臺的ARM Artisan Physical IP??蛻艨梢猿浞掷么薎P達到最佳功耗,、效能和面積(PPA)指標,在手機,、物聯(lián)網(IoT)和其他消費應用上完成高效能低功耗的設計部署,。
部分人士認為英特爾跨足晶圓代工業(yè)務并沒有實質好處,畢竟英特爾生產自家設計的芯片,,利潤比商品化的代工業(yè)務更高,,也不用與臺積電或三星電子競爭。但過去9個月,,英特爾的毛利率為60.6%,,營業(yè)利益率為19.8%,臺積電的毛利率和營業(yè)利益率則分別為49.3%和39.1%,。臺積電純代工業(yè)務的利潤似乎比經營自有品牌的英特爾還高,。因此英特爾提供晶圓代工服務未必會降低其獲利能力。
此外,,過去9個月英特爾的營收達430億美元,,臺積電則為215億美元。臺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占有率為55%,,假使英特爾搶下10%的晶圓代工市場,,將可增加9%的營收,以英特爾擁有技術和產能來看,,市占率應不只10%,。
制程方面,英特爾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雖然逐漸縮小,,但仍居于領先地位,。三星和臺積電的14/16納米制程相當于英特爾的22納米制程,即將推出的10納米制程則相當于英特爾的14納米制程,,因此當英特爾開放第三方ARM客戶使用10納米制程生產芯片時,,時程上至少領先其他業(yè)者半年。
對于這些要求高效能的芯片,任何短暫領先都意義非凡,,以蘋果為例,,三星代工的芯片因攻耗表現(xiàn)不如臺積電優(yōu)異,導致蘋果將整個芯片生產都委由臺積電,。只要英特爾能提供更優(yōu)異的制程,,應可輕易取得競爭優(yōu)勢,不過還是要視價格而定,。
英特爾的ARM芯片代工服務可望于2017年展開,,到時候AMD的威脅也逐漸結束,最大的風險反而是蘋果可能會在英特爾晶圓代工業(yè)務升溫之前,,以自家開發(fā)的芯片取代英特爾處理器,。至于英特爾跨足晶圓代工對臺積電造成的影響則可能會在2018年浮現(xiàn)。 |
|
來自: 鄭公書館298 > 《傳感半導體與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