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越婢湯解
三方皆麻黃、石膏并用,,乃表里同治之法也,。然石膏雖曰治里,而《本草》亦稱其能解
肌,。
是三方者,,必也表里俱有熱,而又擁于上焦者宣之,。且其為制也,,大青龍湯麻黃六兩,石膏
如雞子大;麻杏石甘湯麻黃四兩,,石膏八兩,;越婢湯麻黃六兩,石膏八兩,。是皆石膏重于麻
黃,,石膏為主,麻黃為佐,,則解熱之杈勝,。麻黃雖有發(fā)散之性,只得于解熱中疏其郁滯而已
,。性隨制變,,故仲景用大青龍,必提出“煩躁”二字,,而以脈弱惡風(fēng)戒其誤用,,以見大青龍
專為煩躁設(shè)。于越婢湯則主自汗出,,無大熱,;于麻杏甘石湯則主汗出而喘,無大熱,。以見二
方專為喘,、汗設(shè)。煩躁,、喘,、汗癥雖不同,其為上焦熱擁則同,,故立法亦同,。近柯氏琴《來
蘇集》,疑麻杏甘石癥“汗出而喘無大熱,;七字為誤,,欲移“無”字于“汗出”上。其不足
與語仲景化裁之妙用必矣,。
《研經(jīng)言》,,, 中醫(yī)古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