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蘇州古城西北角,,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圖為景區(qū)外面的廣場上立著的牌坊。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1——蘇州行10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蘇東坡寫下“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該景區(qū)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虎丘,原名海涌山,,據(jù)《史記》記載,,吳王闔閭葬于此,傳說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山高僅30多米,,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范,,絕巖聳壑,氣象萬千,,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云巖寺塔,、劍池和千人石。云巖寺塔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已成為蘇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筑。
千人石,,又名“千人坐”,,是虎丘的主景區(qū)。相傳吳王闔閭死了之后,,他的兒子夫差將他父親葬于虎丘山,,為防止盜墓,夫差將一千名造墓工匠統(tǒng)統(tǒng)殺死,,工匠的鮮血把這塊石頭染成了紅色,。
虎丘中最引人入勝的古跡名勝就是傳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傳說吳王闔閭墓的開口處就在這里,,當年為吳王闔閭殉葬有扁諸,、魚腸寶劍三千把,故名,。
劍池兩側,,紅色的篆文“劍池”為元周伯琦所書,但民間相傳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寫的。四個藍色的字“風壑云泉”風壑云泉,,是中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書寫的,。
▲虎丘山有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寫下“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
▲景區(qū)外廣場上矗立著巨大的“周王子吳鼎”
▲在遠古時期,,虎丘曾是東部海岸上的一個海灣,海底火山爆發(fā)產(chǎn)生的巖漿堆積形成小島,,漲潮時小島被水淹沒,,退潮時又涌出海面,久而久之,,小島就演變成了這座山丘,,所以虎丘也叫海涌山。
▲這是虎丘的頭山門,,外面的橫匾“古吳攬勝”,,里面的豎匾“虎阜禪寺”。頭山門都是黃色的墻壁,,說明了虎丘里面肯定有寺廟,,但準確地講應該是寺面里面有虎丘,因為虎丘整座山都是藏在寺廟里的,,這一點與其他佛寺非常不同,。
▲進入頭山門,前面是一條林蔭大道,,大道終點是景區(qū)入口,。
▲上面的橫匾“吳中第一山”是祖籍蘇州的著名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所書。前面黃色的建筑是二山門斷梁殿,。斷梁殿也是虎丘的二山門,,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上面的主梁是斷的,它用兩根木料建成的,,在建造此殿時,,全殿不用金屬構件堅固,只用竹木釘榫,,所以也就顯得更為珍貴,,它被譽為是千年不倒的斷梁殿。(因為功課沒有做好,,游覽時忽略了斷梁殿,,我沒有專門拍攝斷梁殿的建筑結構,,很遺憾。)
▲進入景區(qū),,大道兩側的布置也很漂亮,。
▲一條小河圍繞著虎丘山,這是游船碼頭,。
▲斷梁殿也就是二山門,,二山門兩側的兩座塑像就是門神哼哈二將,這位閉嘴的是哼將,。
▲這位張嘴的是哈將
▲以前虎丘被稱為海涌山,,如今海不揚波,滄海桑田,,此一時彼一時也,。圖為海不揚波亭,。
▲這塊石頭中間是裂開的,,旁邊的石碣上刻著試劍石三個大字,相傳,,吳王闔閭命當時的鑄劍大師干將鑄劍,,干將和他妻子莫邪采集天地靈氣,終于鑄成了干將莫邪雌雄雙劍,,吳王得到了干將所獻的寶劍后,,揮劍試刃,將大石一劈為二,,這就是那塊大石,。
▲試劍石的對面是石桃。相傳一仙桃從天而降,,墜入凡間成石,。
▲這是真娘墓,真娘是蘇州一位絕色佳麗,,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她與杭州另一名妓蘇小小齊名,被譽為“香魂”,。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海陵陳鐄訪得遺址,建亭其上,,立石刻書“古真娘墓”四字,。
▲虎丘劍池是整個景區(qū)游人群集的地方,從千人石上朝北看,,“別有洞天”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渾厚遒勁,,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一說是其獨子顏頵所書,。
▲廣場左側有階梯可上的是冷香閣,,冷香閣上下兩層,皆為五楹,,東,、南、西三面悉以環(huán)廊,。
▲面前這塊盤陀大石就是虎丘的中心,,千人石,此石平坦如砥,,廣二畝,,可容千人,故名之,。相傳吳王闔閭死了之后,,他的兒子夫差將他父親葬于虎丘山,,為防止盜墓,夫差將一千名造墓工匠統(tǒng)統(tǒng)殺死,工匠的鮮血把這塊石頭染成了紅色,。
▲最為奇怪的是千人石中間凸起來的兩塊巖石,,它們的四壁非常整齊,,宛若用刀所劈而成,,但這卻是天然景觀。
▲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圖中左側石上刻有“千人坐”三個篆字,,系胡纘宗所書。中間石上刻著“生公講臺”四個篆字,,生公是中國晉代著名高僧竺道生,,當時他主要闡述涅磐經(jīng),宣揚“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但是為舊學所不容,,遭到排擠,將他貶出京城,,于是他到處云游來到虎丘,,在這里講經(jīng)。
▲千人石中央原置后周石經(jīng)幢一座,,文化大革命中被擊毀,,現(xiàn)存石幢系仿制品,。
▲二仙亭是完全用石頭雕琢的四方形亭子。這亭子原來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慶年間,。
▲相傳有一天呂洞賓和陳摶二位大仙在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過來看他們下棋,,看完一盤棋,回到家中,,可是誰也不認識他,,后來人們從他的衣著猜想他是幾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這么一句話,,“仙人一盤棋,,世上已千年”。說明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虎丘最為著名的是二大景點,,一是虎丘塔,另一個就是劍池了,。稱它為劍池原因有三個,,一是從上面看,,這池宛若一把平鋪的劍,;另一原因是傳說當年為吳王闔閭殉葬有扁諸、魚腸寶劍三千把,,故名,。其實劍池是天然形成的。
▲劍池可以說是虎丘最為神秘的地方,,傳說吳王闔閭墓的開口處就在這里,。
▲紅色篆字“劍池”二字為元周伯琦所書,但民間相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
▲“風壑云泉”刻在劍池旁的崖壁上,,傳為宋代大畫家米芾所書。
▲劍池上面有一座橋,,橋上有一個洞,,據(jù)說是和尚為方便打劍池的水所鑿。
▲從橋上俯瞰劍池,,游客身后有一道墻,,墻上有圓洞門,這道墻是人工砌成的,,由于這堵墻的阻隔,,把平坦如砥的千人石與絕崖石劈成兩個世界,,故稱“別有洞天”。
▲這是上面的一個圓洞門,,透過圓洞門看到二仙亭的頂上布滿了青苔,。
▲從上面俯瞰二仙亭,可看見亭子中有兩塊石碑,,分別雕著二位神仙,,一位是陳摶,另一位是呂洞賓,。
▲冷香閣外面的平臺可居高臨下俯瞰虎丘美景,,圖中幾位學生正在寫生。
▲下面的千人石上面也有許多學生在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