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年思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在惠陽詩社成立大會的發(fā)言 楊子怡 各位吟長,各位詩友:上午好! 一,、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1、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堅持詩詞寫作是傳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需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而詩詞就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核心的東西,。詩詞在中國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她“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論語》)在中國,,人們無不愛詩,、誦詩、寫詩,、用詩,,人們用激情去觀照生活,,用詩思去描述生活,生活就是詩,,人生就是詩,。自孔子詩教以降,一直到清代,,詩詞就奠定了她的正統(tǒng)雅文學地位,。縱觀一部中國文學史,,就是一部詩文史,。詩文以其雅文學的身份一直高居中國文學史的統(tǒng)治地位,在紀曉嵐主持修的四庫全書中,,以詩文為主流,,戲曲小說幾乎沒有收進一部??梢娫娢脑谌藗冃哪恐械淖鸪绲匚?。因此,堅持詩詞寫作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最核心部分的守護,,是對自己精神命脈的延續(xù),。是我們這一代人要為后人留下的文化精神遺產(chǎn)。承載歷史的是詩詞,,而歷史也將將永遠記住詩人。試問,,歷代帝王將相,,我們還能記住幾個,而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卻永遠被后人所銘記,。 2,、詩詞是養(yǎng)心種德、陶冶情操的需要 3,、詩詞可以重塑人文精神,,重構道德之堤壩 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傊畷r代需要詩歌。如何寫出好詩,是我們每一位詩歌愛好者應該思考的,。 二,、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我們生當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有太多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太多讓我們憂心的事,。我們應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良心,,無愧于責任,,讓詩的火花點燃人們的激情,照亮人們昏睡的靈魂,!因此,,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而不僅僅是寫詩的人,。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兩句詩,,告訴了我們一切,。詩人要具有憂天憫物的仁心與人文情懷,要具有直面現(xiàn)實的激情與勇氣,,要具有“為生民立命”的擔當與責任,。 1、堅持寫實原則,,繼承美刺精神 堅持寫實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貫傳統(tǒng),,但是寫什么樣的實,如何寫實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首先我談談寫什么樣的實?,F(xiàn)在詩壇上有一理論誤區(qū),以為歌頌了新生活,,就是寫實,。人們打著“反映時代氣息”的旗號,遇事必吟,,逢喜必歌,有節(jié)必詠,。比如神九上天了,,人們歌之;國慶佳節(jié)到了,人們歌之,;黨代會召開了,,人們歌之;名人誕辰了,,人們歌之,;某某大橋通車了,人們歌之,;某某市評為文明城市了,,人們歌之。這類詩看似貼近了現(xiàn)實,,其實遠離了詩歌之本質(zhì),,詩不是成為心靈和性情的自然感發(fā),而成為新聞時政之報道,,說教連篇,,空洞無物。詩成了人們趨俗應景的任意驅(qū)遣的妓女,。人們?yōu)榱藢憣嵍鴮憣?,而忘記了詩歌的另外一種傳統(tǒng),那就是美刺精神,,批判精神,。美刺一直是中國詩歌傳統(tǒng)。刺是對社會的批判,,是一種異見,,而美是刺的另一種表現(xiàn),通過美達到刺,,即所謂“譎諫”,。《小雅·斯干》是歌頌周宣王節(jié)儉的,,故以之諷諫楚元王的奢侈,,這是典型的以美為諫?!对娊?jīng)》因有美有刺,,所以被人們視為“諫書”。中國詩史上是以諫為主的,。留下來的大部分是諫詩,。縱觀中國文學史,,我們發(fā)現(xiàn),,留傳下來能感動人心的仍是那些寫真實情感的抒情詩和具有批判精神的寫實詩,。如唐代王維、賈至,、杜甫,、岑參都寫過贊美詩與諫詩,但他們深受后人喜愛的還是那些帶有批判精神的詩,。他們的臺閣體唱和之作受到了后人之唾棄,。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對詩要有一種敬畏之心,,不要逢事必寫,,要有選擇和提煉。白居易主張:“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guī),。”葉嘉瑩先生認為,,當你激動了想寫了才寫,,這才是詩人的詩。詩人要有擔當,,要有責任心,,敢于寫社會問題。其次,,是如何寫實的問題,,我覺得要對生活進行提煉概括。即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來反映社會的大波濤,。好的詩不靠堆砌概念來歌頌生活,,善于對生活進行切片,以小見大,。如蔣昌典《農(nóng)家即事》:“春歸舊燕有新愁,,不見茅檐見彩樓。三匝繞梁終辨識,,鋤筐仍掛粉墻頭,。”以傳統(tǒng)的燕覓舊巢來反映改革開放后農(nóng)家的新氣象,。這是諸如“鶯歌燕舞”,、“舊貌新顏”之類的陳詞濫調(diào)難以比擬的。李太安《農(nóng)民技?!罚骸靶略潞吡喜?,農(nóng)民技校夜輝煌。阿嬌賣菜歸來晚,,一觜饅頭進課堂,?!睕]有套話,通過一個菜農(nóng)阿嬌嘴嚼饅頭進夜校的細節(jié)寫出改革開放后農(nóng)民的精神面貌,。雖然樸實,但妙趣橫生,。又如青年詩人賴海雄的《過秦淮河》:“吧館燈紅酒客豪,,畫船舞亂曲聲嬌。凄清唯有河中月,,曾是傷心照六朝,。”既有古雅情趣,,又有時代精神,,諷刺現(xiàn)實而不露聲色。這才是名符其實的寫實,。我們當歌手不是鼓吹,,不是粉飾,批判也是歌手的責任,。 2,、深耕國學原典,夯實寫作基礎 有人問我當今詩壇的毛病在哪里,,作為詩人應如何寫好詩歌,。稍稍注意當今詩壇的人都知道,當今詩壇最主要的毛病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內(nèi)容上的歌功頌德,,題材的應景趨時,,語言的直露淺白,風格的叫囂粗疏,,目的的媚俗趨俗,,手法的單調(diào)呆板等等,嚴重地偏離了雅正的方向,,阻礙了詩的健康發(fā)展,。所謂雅正?即典雅淳正,,它一直是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是中國詩歌的主流。那種過份強調(diào)以大眾喜惡為標準的所謂大眾化,,必然導致詩歌的庸俗輕?。荒欠N追求人人能懂的所謂通俗化必然導致詩歌的叫囂粗疏,。楊啟宇先生在其《新舊詩之我見》中不無調(diào)侃地說:“我們不禁要問,,大眾能選總統(tǒng),,但大眾能選李杜么?”目前詩壇上毛病一言以蔽之:淺俗平庸,。我只要舉兩首詩作對比,,大家就明了詩應該怎樣寫了。一首是李經(jīng)歷的一首《回歸頌》:“妄占香江久蓄謀,,走私鴉片入神州,。銷煙烈火驚熊豹,媚外陰風引鷲鳩,。共處和平天下愿,,孤行霸道世人仇。實施兩制黎民福,,一統(tǒng)中華展偉猷,。”鋪陳繁冗,,套話連篇,,了無新意。一首是陳振東寫的《回歸》:當年炮火震漁村,,爆竹今朝萬戶聞,。同是硝煙長不散,兩番心事最撩人,?!蓖瑯拥念}材,同樣是語言很通俗,,但詩意濃厚,,意境深婉,耐人咀嚼,。寫出詩人“撩人”的情感體驗:同是硝煙,,昔時的“硝煙”“撩”出了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一語而道盡上面李詩所鋪陳的所有內(nèi)容,;而今日的“硝煙”“撩”出了回歸的喜悅之心,,屈辱的歷史終于結束了,詩人欣喜之情自在“撩”字之中,,無需套話道出,。這說明平易也是必須經(jīng)過提煉之后的平易。像我們學會曹新頻先生的“百草莫譏清影瘦,,心藏俠氣敢凌霜”(《詠菊》),、朱偉經(jīng)先生的“紅日藍天溪水碧,杏花影里過煙村”(《山中舊路》)平易中出新奇,,樸素中見靈氣,。是經(jīng)過提煉了的平易,。這樣的平易則不會平庸。要寫好詩,,我覺得要深耕國學原典,,廣泛地向古人和今天的優(yōu)秀作家學習。詩歌是承載豐厚文化的,,寫詩難點不在格律,,難在文化的積累。張文潛說:“以聲律作詩,,其末流也?!比绻覀冎辉诼暵善截粕?,技巧上著力,而不在文化積累上下力,,終非正途,。黃庭堅就曾強調(diào)多讀書,認為只要"胸中有萬卷書",,才能"筆下無一點塵俗氣",。他主張詩從學問中來,主張宗法杜甫,,強調(diào)活法,,甚至主張“無一字無來歷”,主張學習前人,,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話雖過頭,,但不無道理。我們不要輕言創(chuàng)新,,首先要學會守規(guī)矩,,學會繼承。我們雖然是玩詩,,但要有敬畏之心,,什么可寫,什么不宜寫,,要慎重,。過份的應酬與應景,過份的歌功頌德是會玩死詩的,。試問杜甫的應景趨時的詩誰人還記得,?人們?yōu)E熟于心的還是他的“三吏”“三別”,。只有廣泛地學習前人,我們才能歷夯實我們的堅實的基礎,。古人的精神可學習,,古人的技法也可學習。王巨農(nóng)《離休感懷》的“輕車疑是舊僚來,,忙喚妻孥備酒杯,。嘀嘀一聲東去也,門前麻雀又飛回”一詩在借鑒前人經(jīng)驗這方面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的經(jīng)驗,。該詩明顯與劉禹錫《阿嬌怨》“望見葳蕤舉翠華,,試開金殿掃庭花。須臾宮女來傳信,,言去平陽公主家”立意相同,。該詩獲首屆詩詞大獎賽一等獎,針砭世態(tài)炎涼,,入木三分,。創(chuàng)意有相同處:第一,都寫所見(翠華,,輕車),;第二,都寫主人反應(開金殿,,備酒杯),;第三句都忽然一轉(zhuǎn),造成懸念,;第四句戛然而止,,余味無窮。(張衡《東京賦》:“羽蓋葳蕤”)這種“盜意不盜句”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通過學習前人,,我們可以懂得什么是典雅。如劉人壽《天子山瞻仰賀龍銅像》:“風雨無情摧大樹,,江山不幸失長城”,。上句化用東漢將軍馮異之典,下句化用宋將檀道濟被宋文帝所殺之典,。深藏著詩人對功勛蓋世含冤而死的賀龍元帥悼念之情,。用典化鹽入水,不見痕跡,。顧嗣立《寒廳詩話》說過:“作詩用故實,,以不露痕跡為高,昔人所謂使事如不使也?!币宦逗圹E當然要廣泛地閱讀,。杜甫《戲為六絕句》中說:“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B>這就是講的詩人與古人及今人之關系,,既愛古人也不薄今人??傊?,通過廣泛閱讀古人佳作,吸取今人的經(jīng)驗,,夯實基礎,,是根治平庸的良藥。 3,、堅持比興寄托,力戒平庸空洞 自《詩經(jīng)》以來,,比興寄托是古典詩歌的常見手法,,一直成為詩歌的傳統(tǒng)。比興使所寫物象變得委婉,,寄托使情思變得含蓄,。因為它能創(chuàng)造出一定程度的“隔”?!案簟辈坏韧凇盎逎願W”,。“隔”是距離,,距離也是一種美,。故一定的“隔”比完全“不隔”美,正如簾內(nèi)美人比站在我們面前的美人更令人好奇與著迷,。葉潮先生把這種“隔”叫著“文化齟齬”,。當然,要讀懂這種“隔”或曰消除這種因文化水平之差異而帶來的“齟齬”,,就需接受者與作者有同樣高的“文化解碼”水平,。正如夏中義先生所說的:“當讀者不具備足以觀賞作品的特定形式這份素養(yǎng)時,必然地,,他也就消化不了這作品,,于是作品也就不能變成他的審美對象;相應地,,面對此作品,,他也就失去了審美主體資格,。顯然,此‘隔‘之責任不在作者,,而在讀者,。” 因此,,用典使事,、比興寄托造成讀者讀不懂的“隔”是讀者的事,作者完全沒有曲意迎合讀者之必要,,不要一味考慮讀者是否能接受而改變自己的創(chuàng)作個性與習慣,。總之,,比興寄托運用得當,,它使詩歌變得充實,變得有趣,,它能見出詩人的雅潔情懷和品格,,它也是根治平庸、維護雅正的最好的手法,。比如下面這首詩寫“毽子”的詠物詩就是成功應用比興寄托的典范:“幾片雞毛想上天,,結交借重小銅錢。舉頭更羨風箏好,,平步青云一線牽,。”作者藏意于所詠物之中,,用樸素語諷刺那些靠金錢鉆營者,,作者主觀意圖并未直白出來。語言雖平易,,但詩意卻很含蓄,,耐人咀嚼,語淡而意不薄,。又如齊白石根據(jù)泥塑不倒翁,,畫了一個類似戲臺上鼻梁涂有白粉貪官,并題詩云:“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詩清新明朗,,幽默有趣,諷刺官場入木三分。又如本人所寫的《花市買盆松偶興》 力求用比興寄托之法:“屈體蟠枝巧手裁,,不生絕壁媚塵埃,。年關屯得高昂價,遺恨無緣作棟材,?!辈恢辉谂杷傻耐庑紊献鑫恼拢墙枧杷勺I諷世俗能媚世但無實學之人,。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作為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我們應該耐得住寂寞,,放得下世俗的榮辱升沉與毀譽,。因此,我最欣賞陳永正先生兩句詩:“世異思寧靜,,詩成任毀譽,。”用一顆安寧的心,,守望詩園這一塊唯一的凈土,,這才是真正的詩人,也才能寫出真正的詩,。我呼吁:少一點應酬,多一點敬畏,;少一點吹捧,,多一點寫實;少一點諛頌,,多一點美刺,;少一點輕滑,多一點莊重,;少一點隨意,,多一點責任;少一點空言,,多一點良心,;少一點噪動,多一點安寧,;少一點概念,,多一點情感;少一點湊數(shù),多一點精品,。齊心協(xié)力,,共同呵護起詩詞的大樹,迎接詩詞的真正的春天之到來,。最后謹以絕句一首對惠陽詩詞協(xié)會之成立再一次表示祝賀: 光傳鄴水起吟臺,,句比黃金更攬才。 錦繡蟠胸情自壯,,敢邀太白斗詩杯,。 |
|
來自: 杏壇歸客 > 《網(wǎng)絡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