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起于草莽 終于謹慎 文/陳遠 究竟是制度可靠還是人可靠?在已經(jīng)達成共識的今天提出這樣的問題似乎有點可笑,。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從制度上講,秦制是極好的,,但不及三世而亡,。高祖劉邦入關(guān),廢除苛法,,但縱覽漢制,,則多沿襲秦制而來,無論官制,、田制,、抑或兵制司法,多是如此,。舉其官制為例: 秦代官制的構(gòu)架是三權(quán)分治——以丞相縱覽大政,,太尉掌兵馬,御史大夫司黜罰,。丞相之下又設(shè)九卿,。漢代的官制,大致亦如此,,不過九卿之名略有更改:漢代的太常,,對應(yīng)秦代的奉常,,掌祭祀;漢代的光祿勛,,對應(yīng)秦代的郎中令,,掌宮殿掖門;漢代的大司農(nóng),,對應(yīng)秦代的治粟內(nèi)史,,掌錢谷;漢代的宗正,,秦代也叫宗正,,掌王族之事;漢代的廷尉,,秦代也叫廷尉,,掌刑獄;漢代的大鴻臚,,對應(yīng)秦代典客,,掌賓客朝覲之事,漢代的太仆,、少府,、衛(wèi)尉,都沿秦舊稱,,分別掌輿服車馬,、山澤租稅和門尉屯兵。 主導(dǎo)劉漢一朝沿襲秦制的,,是蕭何,。 由貧寒而登帝位,劉邦前所未有,,由草莽而公卿,,蕭何前所未有。 蕭何與劉邦,,則結(jié)識與草莽之際,,漢初開朝重臣,多是如此,,樊噲為屠夫,,曹參為獄掾,夏侯嬰則是車夫,,周勃則是吹鼓手,。之前的改朝換代,前朝帝室基本還可保有優(yōu)渥的生活,,但是自漢代始,,之后的朝代更替,,莫不以流血殺頭為代價。這和造反者起身草莽其實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漢代之所以沿襲秦制,,除了秦制自身優(yōu)點之外,也與漢代開朝一代人多出身草莽有關(guān),,他們沒有制度建設(shè)的能力,。而在三代之際,上位者多出身貴族,,制定法統(tǒng)者,,自幼接受教育,學(xué)養(yǎng)深厚,,加上思想不受鉗制,,多不肯因襲前人。所以我們考察三代的嬗替,,每一代都有變化,,每一代都有創(chuàng)新。但這種情況,,在三代之后基本成為絕響,,中國兩千年,無論是官制還是思想,,基本上都在三代的籠罩之下。 再回到蕭何,。 秦末之際,,群雄并起,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破咸陽,,秦都宮殿巍峨,街市繁華,,出身草莽的將士們何曾見過這等場面,,紛紛乘亂搶掠金銀財物,連劉邦也忍不住,,神魂顛倒地擁著美女走進胡亥的寢宮,,往龍床上一躺,便進入了溫柔鄉(xiāng),。 惟獨蕭何,,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后將秦朝有關(guān)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tǒng)統(tǒng)收藏起來,,留待日后查用。劉漢一朝的制度,,由此而來,。之后蕭何在劉邦做漢王時薦韓信,在漢王征伐天下是坐鎮(zhèn)關(guān)中,,為劉邦立下累累功勞,。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帝位,,漢代開國,。論功行賞,群臣相議,,眾說不一,,劉邦則不顧爭議,以蕭何為第一,。 蕭何功勞當然大,,但是要真是以為劉邦排蕭何第一完全是論功行賞,則只是看到了歷史的表面,。 蕭何功局第一,,不僅僅靠的是其功勞,還有他對劉邦的忠心,。劉邦出身草莽,,一路殺伐征戰(zhàn)得取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其過人的識人本領(lǐng),,正如他自己說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那么劉邦怕什么?劉邦沒說,,但是他向群臣的問話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擔憂,。他可以從一介草莽而登九鼎,他的那些臣下,,自然也有這種可能,。第一個讓劉邦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異姓王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將領(lǐng),,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斗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quán)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gòu)成了威脅,。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了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這種擔憂在劉漢一朝得到了很好的遺傳,,漢代的皇帝,,猜忌心都很重,所以漢代的丞相大多都沒什么作為,,最極端的就是蕭何的繼任者曹參,,舉事無所變更,日夜飲醇酒,?;莸酃炙恢问拢圆庞辛讼旅娴膶υ挘?/p> 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日:“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曹參為什么不治事,不是他對蕭何佩服的五體投地,,而是他深知自己也活在猜忌當中,。作為劉邦一朝的老臣,在小天子面前,,不做事,,比做事要安全的多。這就是漢朝丞相的狀態(tài),,做事不行,,不做事也不行,好在曹參答得巧妙得體,。 劉邦得帝位之后,,蕭何的狀態(tài)也是如此。我們看史記中的一段記載: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shù)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fù)加哉,?然君初入關(guān)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復(fù)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shù)問君者,畏君傾動關(guān)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上心乃安,?!庇谑窍鄧鴱钠溆嫞夏舜笳f,。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shù)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毕鄧驗槊裾堅唬骸伴L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焒為禽獸食,。”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 劉邦為什么在天下初定時排蕭何第一,?是在向群臣示意,天下是劉家天下,。劉邦為什么在蕭何自污時不罰且笑,,而在蕭何為民請利時大怒?也是在向蕭何示意,,天下是劉家天下。 《史記》當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耐人尋味。劉邦彌留之際,呂后問相: “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眴柶浯危显唬骸巴趿昕?。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fù)問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前賢論及此,,都說是高祖深謀遠略,,這當然不假,但是碰到這樣一個深謀遠略的皇帝,,做丞相的,,就只好無為而治了。自帝制開啟,,治國者的治國策略,,多是外尊儒術(shù),內(nèi)用玄黃,,劉邦是這一傳統(tǒng)的開創(chuàng)者,。在這種體制下,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被壓制,,成為家天下的私奴,。雖經(jīng)朝代更替,但無論政治制度還是學(xué)術(shù)思想,,卻一直在先秦的籠罩之下難以突破,。 |
|
來自: 昵稱27494174 >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