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對高學歷的父母,。 有的父母常說,,我們自己沒什么文化,跟那些學歷高的家長比不了,,我們怎么可能把孩子教育得比他們的孩子還優(yōu)秀?。∑鋵?,父母能否把孩子教育好的關(guān)鍵,,并不是父母的學歷是教育的方式。 同樣是一件事情,,家長們的教育方式卻各不相同,。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時,思維也將進駐大腦,。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積極健康的思維,。 前幾天帶著孩子去公園玩,在路上看到這樣一幕,,印象深刻: 母親帶著自己六七歲的兒子走在馬路上,,兒子有點調(diào)皮,母親邊走邊訓斥孩子:“你要再不聽話,,再不好好讀書,,你長大以后就和他一樣,只配去撿垃圾,,說不定垃圾都撿不到,,餓死你!”說著指了指不遠處正在撿垃圾的人,。她的聲音很小,手勢也顯得很拘謹,,能看得出,,她很顧及那個拾荒人的感受,。 也許從教育孩子的角度看來,家長這樣做無可厚非,??墒沁@樣做有一個最直接的結(jié)果,鄙視這個行業(yè),,導(dǎo)致孩子從小對職業(yè)有高低之分,,也會對某些行業(yè)形成歧視。說白了,,會直接影響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教育孩子將希望寄托于讀書上,,這樣就能換得一個好的未來??墒乔∏∈沁@樣的想法,,導(dǎo)致了中國教育忽略了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床黄痼w力勞動,,而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健全的人格。 在發(fā)達國家卻是另一個樣子,。老師會問小孩子,,你們的理想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門,,有小朋友說想當清潔工,,有小朋友說想當農(nóng)民,還有一小朋友說想當馴獸師……老師從來都不會去指責孩子們的想法有多不好,,因為對于老師來說,,他正在引導(dǎo)孩子的興趣。然而到了中國,,情況就大為不同,。如果去問一個中國的小學生,答案一般是兩種,,不是科學家就是軍人,。如果哪個孩子說自己的志愿是做一名清潔工,估計不僅會被同學嘲笑,,還會被家長批評,。 下面這個小故事中的爸爸卻和大多數(shù)父母不同。 一個夏天的黃昏,爸爸正牽著女兒走在路上,。旁邊有一輛汽車,,裝滿西瓜。幾個汗流浹背的年輕人把西瓜一個一個搬下來,。 女兒對爸爸說:“他們怎么不穿衣服啊,,多不文明!” 爸爸說:“他們是在勞動呢,,勞動者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人?。 ?nbsp; 是勞動創(chuàng)造出文明,,爸爸的回答,,簡直顛覆了中國教育子女的傳統(tǒng)思想,堪稱經(jīng)典,。這樣的回答,,對于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孩子從小就會知道:勞動的人最光榮,,要會尊重勞動者,。 ★正能量啟示錄:不同的教育方式會教育出不同的小孩。教育將影響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也側(cè)面反映出這個孩子的為人,、品性。這和家長的文化程度無關(guān),,卻和道德水準有關(guān),。 |
|
來自: 昵稱38193888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