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名貴藥材,,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嚇,、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延年益壽。正因人參(尤其是野生人參或者野山參,、林下參等生長年久者)效佳價高,,市場上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工藝參,,假人參不斷,,擾亂市場秩序。鑒于此,,先前對人參的分類已有初步整理,,本篇將著重介紹人參的基本鑒別方法。 1,、野生人參 野生人參(放山貨) 過去所說的野山參當屬此種,,自GB/T 18765-2015《野山參鑒定及分等質(zhì)量》頒布實施之后,將自然傳播,、生長于深山密林的原生態(tài)人參單列為野生人參,。 中藥鑒定中常引用古人對野生人參的描述為:蘆長碗密棗核艼,緊皮細紋珍珠須,。在東北又有“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下,珍珠點點長又清”的歌謠對野生人參的傳唱,。都形象地描述了野生人參的鑒別要點。 野生人參長在大自然中,,沒有人工控制干擾,,長得千姿百態(tài),形狀各異,,它的形狀特征,,有些是廣泛的個體差異無從把握,有些差異卻很有規(guī)律,。它的蘆,、體、須3個部分雁脖蘆,、棗核芋,、短橫體、細潔皮,、鐵線紋,、八字腿,、珍珠須等有如下的特征。 (1)雁脖蘆:“蘆”是人參的根莖,。野生人參的蘆較長,,蘆的彎部扭曲呈雁脖狀,有碗狀莖痕(蘆碗),,排列緊密,,邊緣齊,棱如馬牙,;蘆的下部光滑無莖痕,,呈圓柱形。 (2)棗核艼:“艼”是人參的不定根,。野生人參的不定根,,左右下垂,兩則對稱,,狀若棗核,。 (3)短橫體:“體”是人參的主根。野生人參的主根不長,,形狀短粗,,呈菱角形或橫體,長與寬幾乎相等,。 (4)細潔皮:“皮”是人參的表皮,。野生人參的表皮光潔,細而緊,,多呈黃白色,。 (5)鐵線紋:“ 紋”是人參主根上的線紋。野生人參的線紋在主根上部(肩部),,黑褐色,,細而深,螺旋環(huán)狀而連續(xù),,形如鐵線,。 (6)八字腿:“腿”是人參的支根。野生人參的支根,,多為1--2條,,上粗下細,呈八字分開,,并不靠攏,。 (7)珍珠須:“須”是人參的須根,野生人參的須根稀疏而細長,質(zhì)地柔韌須根上有數(shù)目較多的明顯的小疙瘩,,俗稱“珍珠點”,。 此外,,野山參氣味香,口嚼其味道先微苦而后帶甜,。 2、野山參(林下參籽海)
人參籽種到林子里向下生長到硬土層后,順著地皮向山上生長,,蘆頭朝著山下,根須朝著山上,。可以理解成野山參是坐著生長,,像眼鏡蛇要發(fā)起攻擊的樣子。自然生長15~20年以上,,也稱為籽海山參,,具野生人參的部分特征,,且與野生人參最為相近,。其特點是蘆長體靈,皮老紋深,,須長而清疏;須上有珍珠疙瘩,,形體特征可與野生人參相媲美。 (1)蘆頭鑒別:蘆碗—左右均勻排列(因為沒有翻栽過)蘆碗明顯邊緣厚結實(自然生長苔棵壯),;圓蘆—都有圓蘆(因為生長慢前期的小蘆節(jié)隨著參的長大變成圓蘆退蘆除外); (2)主體:體靈有立體感,,主根部,,腿部舒展(因為腐殖土層淺),; (3)須:清疏而長,極品須為皮條須或是有珍珠疙瘩。皮條須三兩根,,超長而堅韌,。珍珠疙瘩是因為參年頭高其他細須失去競爭力爛掉留下的疤點(其一林下籽密度低參有生長空間其二林下環(huán)境有其他根系競相吸收水分須就清疏而長); (4)紋線皮色:土質(zhì)黃生長慢年頭高就顯皮老紋深,,林下參皮色顯青白色,。 3、山參直生根
山參直升根是把人參籽種到池床里,。因池床松軟主根順直生長,較之林下籽可以理解成站著長,。直升根和林下籽都是種到地里,,鑒別上和林下籽有點相同邏輯,,由于環(huán)境不同又和林下參形體有著很大的不同,。 (1)蘆頭鑒別:蘆碗 左右排列比較均勻,,蘆碗小,坑淺,,不緊密,,不明顯,邊緣薄,,沒有結實感(集中種植管理苔棵弱),; (2)圓蘆:圓蘆的參少,,竹節(jié)蘆參多(因為是前期生長速度快慢因素,,參長的慢就圓蘆 長的快蘆碗就大 成竹節(jié)),; (3)主體:較長,形容林下籽體靈的話直升根就是靈過頭了顯的發(fā)愣,,粗退向四處伸展,須主體凌亂。(因為池床土層厚) (4)須:清疏而嫩易折斷(因為集中管理)沒有毛須。(老在一個地方生長太久毛須爛掉) (5)紋線皮色:土質(zhì)黃 生長慢 年頭高都會顯皮老紋深,直升根皮色灰白,。 4,、林下覓 即山移。即山農(nóng)放山時發(fā)現(xiàn)野生人參幼苗,由于重量和參齡小,,不宜作貨,于是集中所獲移栽到居家附近的山野林下,,便于看守,令其自然生長,。在行業(yè)內(nèi)被稱為“林下覓”,。 (1)蘆頭:林下覓栽到林子里,蘆頭會發(fā)生180度旋轉(zhuǎn),。這是林下籽不會發(fā)生的情況,,當然也有巧合不轉(zhuǎn)蘆的時候。 (2)主體:林下覓是山參趴貨栽到林子里的,,趴貨特點主體下墜,,移到林子里也是無法改變的。但是趴貨偶爾也有體靈的,。 (3)須:毛須是無法鑒別的,,粗腿可以。山參趴貨往林子里栽需要扒土和蓋土這個過程就會使主腿受壓 長的不自然,。林下籽整體有舒展的感覺,。絕對精準。 注:林下覓和林下籽非常相似,,極品覓貨就連內(nèi)行鑒別也不能馬虎,,需要結合以上特點綜合分析。
5.山參移山參
山參移山參是把林下籽移栽到池床里,。移山參的特點可以理解成是林下籽和山參趴貨的結合,。圓蘆像林下籽,,主體和須是山參趴貨,行內(nèi)人也叫它籽趴,。 (1)蘆頭鑒別:蘆碗比一般林下覓大,,也叫疙瘩蘆(因為參換環(huán)境特別愛長,蘆碗就大,,當然也特別愛得銹?。惶J碗坑淺較緊密,,邊緣薄沒有結實感(集中種植管理苔棵不健壯),。圓蘆很圓很細(因為前期是林下籽)。 (2)主體:順,、下墜,、發(fā)胖,主體長的參多,。蘆,、艼、體,、須腿總體感覺平整不靈(移山參是平躺著擺放在池床上的 改變了林下籽原有生長狀態(tài)),。 (3)須:嫩易折斷 粗腿有蹩腳 須長短都有(根據(jù)土質(zhì)情況);毛須多(山參移山參一般翻栽3年就出售,,毛須還有生長養(yǎng)分,,如果翻栽3年以上會漸漸清須。) (4)紋線皮色:土質(zhì)黃,、生長慢,、年頭高都會顯皮老紋深,移山參皮色灰白,、黃,。 6、山參趴貨
山參趴貨是山參直生根翻栽到池床里,。即“家移”,。參農(nóng)將園植的人參幼苗移植到山野林下,不澆水,,不施肥,,使其在野生環(huán)境下自然生長。 (1)蘆頭鑒別:蘆碗—有轉(zhuǎn)蘆,,多數(shù)沒有蘆碗或者不均勻,,極個別例外(翻栽是換池床不如移山參換環(huán)境 長的有勁所以蘆碗要小,每年池床上面加土不均勻,,也直接導致蘆碗不均勻),。蘆碗小,、坑淺、不緊密,、不明顯邊緣很薄沒有結實感(集中種植管理苔棵不健壯因素),。圓蘆粗、光滑,,有很多參是竹節(jié)蘆(粗是前期生長較快光滑也是長的快蘆節(jié)拔得高,。) (2)主體:和山參移山參一樣,順,、下墜,、發(fā)胖、主體長的參多,。蘆,、艼,、體,、須、腿總體感覺平整不靈(栽趴貨是平躺著擺放在池床上可以理解成趴著長,,改變了直升根原有生長狀態(tài)),。 (3)須:和山參移山參一樣,須嫩易折斷,,粗腿有蹩腳,,須長短都有(根據(jù)土質(zhì)因素),毛須多(趴貨一般翻栽3年就出售,,毛須還有生長養(yǎng)分,,如果翻栽3年以上會漸漸清須 ) (4)紋線皮色:土質(zhì)黃、生長慢,、年頭高都會顯皮老紋深,,趴貨皮色灰白、黃,。 7.池底參
在老參地或園參舊栽培地采挖后,,還遺漏下來的人參。在自然生長,,無人照料下,,自然生長若干年后,有野山參部分特征,,因此有效成份及養(yǎng)份也相對提高了許多,。遺漏在池底的園參,稱大池底,;掉落在池底的參籽發(fā)芽所生者,,稱小池底,。 小池底其實質(zhì)就是籽趴,參籽落在廢棄的參園,,土層松疏,,竹節(jié)蘆多,紋粗寬,。雖然一直沒有移動,,但基本特征仍然是一紋到底。 大池底的性狀特征:全身病態(tài),,有疤痕,,紅銹,體質(zhì)松泡,,皮老多皺,,燒須,病菌所致,;園參標志,,掐脖子艼、護脖子艼,、朝天艼,、傍伸艼;從上至下,,蘆碗越來越小,。周圍盡是乏土,營養(yǎng)越來越接濟不上,,根莖蘆頭越來越細弱,;一紋到底。普通園參遺漏池底,,蘆碗粗大,,越來越小,撂荒地乏力,,掐脖艼平伸,,體肥舯,支棱八叉,,一紋到底,,少須。 以上,,除了野生人參和野山參(籽海),,其余5類均屬林下參。 8、園參 園參為人工栽培于園地的參,,民間稱“人參”的多為此種,。由種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時間,,產(chǎn)量大,,但藥用價值遠不如野生人參、野山參或各類林下參,。 (1)生曬參(有姜生曬和全須生曬之分) 全須生曬參 姜生曬參 姜生曬:呈圓柱形或紡錘形,。保留有原來的外皮,,呈灰黃色,。參體有明顯的縱皺,,上端有環(huán)紋,多數(shù)可見突起的橫節(jié),。斷面灰白色,,顯菊花紋。腿短而彎曲,。須根和部分細支根均已去除,,只留有短蘆。 全須生曬參:具完整的艼,、蘆頭和參須,。參須有的用線纏繞以保持人參原有的形態(tài),,須上散生細小的珍珠點,。斷面黃白色。氣微香特異,,味微苦,、甘。 (2)白參(糖參) 糖參 根呈圓柱形,,蘆與須齊全,。表面白色或淺黃白色。上端有較多環(huán)紋,。遍體可見針刺所形成的針痕,,外皮較松泡,縱紋不顯,,參體或參腿上常見糖樣結晶,。斷面黃白色,疏松,,有的具裂隙,。因加工時吃糖較重,味甜,嚼之能溶化,,水煮則迅速膨脹,。 (3)紅參 紅參(仿高麗參) 邊條紅參(6年) 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面紅棕色,,半透明,,有的參體上部不透明,且顯暗黃色斑塊,。上端肩部鈍圓,,與蘆銜接,蘆頭較短,,多生分支,,有縱向粗細的順紋,漿不足的顯抽溝,。參體上端可見環(huán)紋和縱皺,。腿側(cè)扭曲交叉。參須已除去,。質(zhì)硬,,折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斷面紅棕色,,中間有稍淺的圓心。氣微香特異,,味微苦,、甘。 商品紅參分普通紅參和邊條紅參,。普通紅參栽種時間短,,一般6年收獲,參皮較嫩,,肩部不顯橫皺紋,,身短而粗胖,支根不限,。邊條紅參又稱石柱參,,生長年限較長(8至9年),其中倒栽2-3次,,并整形下須,,使成人形,其特點是蘆長,、身長,、腿長、形體較美,肩部有明顯的橫皺紋,,習稱“有皮”,,參體表面紅棕色,有肉嫩感,,習稱“有肉”,,即“有皮有肉感”,質(zhì)量較佳,。 附注:人參年份的判斷 年份判斷參考 判斷一支參的年頭看蘆頭,,而一支參的品種70%也是看蘆頭??慈藚⒌哪觐^需要3個部分相加: 1蘆碗部分:一個蘆碗是一年,,即使是各種類型的蘆碗都是一碗一年。 2圓蘆部分:(也叫細蘆)參有圓蘆是因為前期參小,,生長速度慢,,蘆碗也小。隨著參漸漸長大,,前期蘆碗變成了圓蘆,,蘆碗沒了棱還在。一個圓棱就是一年,。 3主體部分:主體加3—5年,,根據(jù)前期生長速度快慢而定。從人參籽到—5年間的蘆碗隨著主體的長大看不見了,。所以主體加3—5年,。如果是山參和園參主體加2年,因為池床種植的生長速度比自然生長的快,。 人參會有退蘆現(xiàn)象,,也可以大至判斷退了幾年,。如果前期蘆頭全部爛掉,,將難以判斷。判斷參的年頭,、品種,,紋線、皮色只能做輔助指標,,參考價值很小,。 本篇內(nèi)容參考GB/T 18765-2015《野山參鑒定及分等質(zhì)量》、知乎用戶活躍在長白山的80后參農(nóng)&峰哥及《中藥材手冊》,,圖片由桓仁野山參基地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