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不能做游戲和直播在蘋果App Store暢銷榜上最吸睛的就是游戲和直播類應用(前40名35個游戲,,5個直播),,結合微信的天然傳播能力完全有出現新爆品的可能性。然而「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guī)范」卻赫然寫著:
個人猜測這個規(guī)定的背后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是與蘋果的交鋒與妥協(xié),小程序的誕生必然會分流App Store的關注,,而搶走App Store收入最大頭的游戲和直播,,無異于虎口奪食,蘋果是萬萬不敢答應的,,從小道消息傳出的由「應用號」改名叫「小程序」也是類似的道理,。 二是出于用戶體驗的考慮,我相信微信OS(像某個段子說的,,微信將來會占用50G空間)并不是張小龍的目標,,事實上微信也不需要成為一個OS,微信的核心始終是一個社交工具,。而游戲和直播,與社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花時間,,用戶的時間被游戲和直播帶走了,必然社交的關注度就會有所降低,,最終受傷的是微信本身,。當然,從技術角度出發(fā),,設備性能,、網絡條件和緩存空間的限制也不可能放任游戲和直播在微信體系的生長,這會影響到微信使用的流暢程度,。 小程序的大小被嚴格限制
1M也就是十張高品質壓縮圖片的大小,,與App Store動輒上百M的應用相比,,小程序還真是「小得可憐」。而單次網絡請求的數據量限制也決定了熱更新只能采取小碎步快跑的方式,。微信小程序對于大小的限制說明微信并不希望大家去開發(fā)很重的小程序,,也不希望小程序加載龐大的資源文件。以目前的4G網絡,,1M的小程序大約只需要3-5秒即可加載完畢,,真正做到來了就用,用完就走,。如果加上坊間流傳的20個小程序的限制,,那么小程序不算網絡加載的話只會給微信帶來額外的20M左右的負擔。小程序是真正的「小」程序,,是為開發(fā)者提供一種新的連接用戶的能力,,而不是喧賓奪主,、自成體系。 小程序無法實現單頁的分享小程序由于沒有包含WebView控件,,開發(fā)者無法在小程序內部打開一個網頁(所有的網絡通信只能在客戶端與預設域名之間進行),,既然如此,任何一個微信小程序的頁面都無法以一個標準的資源標識符(比如URL)代表,,自然也就無法分享,。之前某科技媒體評論到,像今日頭條這類的資訊瀏覽類需求適合用小程序實現,,當時我就呵呵了,,要知道以內容傳播為核心的產品分享向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之所以這么設計,,我想是因為微信已經擁有了一個超乎強大的以內容傳播為核心的體系 -- 公眾號,。由公眾號提供資訊,由小程序提供服務,,不存在誰取代誰,,兩者相輔相成。 小程序的推送需要用戶激活
一如既往,微信對于打擾用戶的行為是深惡痛絕的,;體現在小程序上,,就是只有用戶想起你才去用你,用戶沒想你不能主動去喚醒他,。相比于蘋果APNS沒有明確頻率限制的推送,,簡直天差地別。如果你的產品是需要用戶高頻率,、高互動,、高粘性的,就不太適合以小程序為載體,。畢竟,,你不可能被允許在微信內部再造一個微信。 關于小程序的小知識
小程序是另一次洗牌的機會嗎,?我覺得不是,。 從08年Jobs發(fā)布iPhone起,智能手機的銷量以指數級增長,;到14年10月,,移動端的流量全面超過PC端,移動互聯網的春風帶來了上一次洗牌的機會,,有的人被趕下牌桌了(像百度),,也有的人牢牢抓住機會狠狠贏了幾把。但仔細一想,,移動互聯網的窗口期可分為三個階段:
而微信的小程序,,這三點哪里都不占:植根于移動端之上,,并不能提供超越原生APP的能力,相反有所閹割,;也并沒有創(chuàng)造新的場景或機會,。這一局里最有利的,仍然是那些已經在牌桌上的人,,他們拿著現有的牌,,大膽走向新的賭局。 但是,,如果開發(fā)者立足于微信自身,,利用好這一種新的開放能力,想方設法服務好微信的用戶,,強化實體與用戶之間的連接,,而不是去顛覆什么,雖然洗牌遙不可及,,還是能有多幾張牌可打的,。 不管怎么說,這至少會是前端工程師的春天,,繼React Native之后的又一重磅消息,,連我都想去學JavaScript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