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場時間更新的過渡儀式,。 告別舊歲,,邁入新年,新的一個四季輪回的時間重新獲得,,而人的生命也將進入一段新的旅程,。中國俗話里把“年”稱為“年關(guān)”,難免透露出這樣的意思:過年過年,,其實并非一個那么容易通過的時間閾限,。 中國的年俗很豐富,其中也有不少禁忌,,需要人們恭謹?shù)厝Υ蛯嵺`,。老人們會說:“過年是一天天做過去的”。而以下這則“過年指南”,,就是帶你細數(shù)過年那些事兒,,教你如何把“年”一天天做過去。 除夕:辭舊,,除祟,,燈長明 年夜飯。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自《國民過節(jié)手冊》,,上海博物館(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古人的“年”,,比我們現(xiàn)在的“年”更像一個需要謹慎處置的時間關(guān)口,。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周秦時期,,人們在新年的前一天,,會用擊鼓的方法來驅(qū)逐“疫疬之鬼”,以保來年的平安健康,,稱為“逐除”,,于是這一天的晚上(夕)就被稱為“除夕”。 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其中這樣說:“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彼裕^“除夕”,,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它的核心詞語是“辭舊”和“除祟”,。祟(suì),,即鬼怪妖邪。 貼倒福,、門聯(lián),、年畫。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處同上,。 除夕的日間就要開始做那些“除舊生新”的工作了:家里要去塵穢,,凈庭戶;大人小孩依次沐浴,,叫做“洗年殘”,;還有“換門神,掛鐘尷,,釘桃符,,貼春牌”,也就是說門聯(lián),、年畫,、福字之類都要換成新的;家中若有病人,,吃剩的藥渣需丟出去,,稱為“丟百病”。 到了晚上大家團坐一起吃年夜飯,,則更側(cè)重吉祥的意味,。北方人的必備食品是餃子,寓意新年與舊年交替的“更歲交子”,。南方人則吃春卷,、年糕之類,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還有一些吉祥食品如“年年有余”的魚,,“恭喜發(fā)財”的發(fā)菜,以及荸薺因為形狀長得像元寶,也頗受江浙一帶人們的喜愛,。 踩歲。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處同上,。 吃完年夜飯后的“守歲”,,并非干坐著,還有一些有趣的活動可供消遣,。比如北方地區(qū)流行的“踩歲”,,是將芝麻秸灑在庭院等行走之處,讓孩子們將其踩碎,,噼啪作響,,周圍的鬼怪就被嚇跑了?!安葰q”,,其實是“踩祟”。同樣的,,壓歲錢的“壓歲”,,其實也是“壓祟”,在使用銅錢的時代,,壓歲錢要用棕繩穿線,,編作龍形,放在孩子的床腳,。 關(guān)于除夕夜,,有一點需要注意:守夜的燈火要徹夜長明。民諺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以光明來驅(qū)除邪祟,就是最佳的方式??! 初一至初四:迎新,拜年,,守禁忌 大年初一的“迎新”要早起,。因為要放開門炮仗,要出天方迎喜神,,還有善男信女要趕往寺廟燒“歲朝香”,。 雞鳴而起,先放炮仗,,其用意,,按《荊楚歲時記》中說,是“以辟山臊惡鬼”。而“迎喜神”,,就是面向歷書所說的吉方行走敬拜,,求喜神保佑自己一歲康寧。在上海,,這也叫“兜喜神方”,。 拜年。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處同上,。 “拜年”是歲首的重要主題,。拜年有個次序,就民間的家庭而言,,首先是祭拜神靈和祖先,,其次是拜長輩和尊輩,然后是家內(nèi)成員互拜,。 關(guān)于拜年,,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傳統(tǒng)的年俗是,,初一拜年只在家中,到初二才開始出門走親訪友,。其次,,拜年所行的“拱手作揖”禮,手勢不要弄錯——中國文化以左為尊,、以左為陽,,所以作揖時需以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拜”;反之則為兇拜,,可用于吊喪,。 初一是新年首日,人們都希望一年的開始百事順遂,,有個好兆頭,,因此這一天禁忌很多,而且往往要到初五才能破除: 1,、忌說不吉利的話,。為防小孩子萬一說漏嘴,許多家庭便貼上“童言無忌”的紅紙條以破解,。 2,、忌掃地,、住外潑水和倒垃圾,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倒掉,。如果地上臟了非掃不可,,那就往內(nèi)掃,象征財寶進門,,掃好后裝在垃圾桶里不倒掉,,財寶便留住了。 3,、忌洗澡、洗頭,、洗衣物,,以免把一年的福運財運洗掉。 4,、忌打破杯盤碗盞,。若不小心失手打破了碗碟,趕緊說一聲“碎碎(歲歲)平安”,。 5,、吃飯時,忌用開水泡飯,,也忌用湯泡飯,,否則新年里會好運“泡湯”。 “老鼠娶親”剪紙,。 俗諺有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倒頭困個飽”,。過年這幾天十分忙碌勞累,,到了初三晚上,人們需要給自己一個理由早點睡覺,,那就是“老鼠嫁女”,。大家早點熄燈入睡,才好不打擾老鼠們嫁女的喜事,。人們還往往在屋角灑上些米?;蚋怙炐純海鳛榧夼Y,,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因此,“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也在民間被視為吉祥物,,過年時可以貼在墻上或窗戶上。 初五初六:破禁,,送窮,,迎財神 放鞭炮,迎財神,。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處同上,。 在江浙一帶,大年初五有一位十分重要的神靈需要迎接,,那就是財神,,也稱為“路頭神”或“五路神”?!拔迓贰?,顧名思義,東西南北中,,出門五路皆得財,。財神人人都愛,十分搶手,,要越早接到才越靈驗,,所以,按說初五才是迎神日,,人們卻想著在初四夜里就早點“搶路頭”了,。 清代文人顧祿在《清嘉錄》中這樣描寫吳地的這項盛事:“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苯舆^神后,,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上海迎財神要用鯉魚,,也叫“元寶魚”,魚販擔魚呼賣稱作“送元寶魚”,。這些習俗,,袁祖志的《海上竹枝詞》寫道:“元寶高呼送進來,財東今夜又招財,;鯉魚不跳龍門去,,也逐金銀上供臺,。” 初四夜,、初五凌晨迎財神,,也是有其世俗意義上的緣由的。舊時過年大小店鋪在除夕做完生意后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重新開市,。這接上了財神,才能夠順順利利地“開門見財”和“財源廣進”,。 去窮,。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處同上。 初五這天,,北方地區(qū)比較流行的習俗是“破五”和“送窮”,,屬于禁忌與禳祝性質(zhì)的活動?!捌莆濉保褪乔皫兹盏哪切┙?,過了此日便都可以解除了,。而“送窮”也與此有關(guān),之前那些為了聚積財氣而沒有倒掉的垃圾,,這一天正好掃除一番,,這番講究便成了“送窮”。 送窮的方式比較多樣,。簡單的只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完事,;復雜些的則要用紙剪一個小人(“窮媳婦”),甚至還要讓她背個裝了垃圾的紙袋送至門外,,燃炮炸之,。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jié)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糧,牛系軛下,,引帆上檣”,,也就是說,送窮時要為“窮鬼”備下車船以及干糧,,送其快快離開,。 “送窮”儀式也可以在初六舉行,甚至到正月的晦日,。韓愈所寫的“送窮”便是在晦日的,?;奕眨崔r(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正月晦日作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尤受重視。 初七:“人日”,,戴勝,,七菜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之前的六天則是“說畜日”,?!肚G楚歲時記》引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因此,,“今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豬,,四日不殺羊,,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行刑,,亦此義也?!?/p> 戴人勝,。原創(chuàng)手繪圖出處同上。 初七“人日”的重要習俗是“戴人勝”,,所以“人日”也稱“人勝節(jié)”,。人勝是一種飾品,婦女們于“人日”剪彩為花,,或剪彩為人,,或鏤刻金箔為人形,貼于屏風,、床帳,,或戴在頭發(fā)上,,以祈福避災。 《荊楚歲時記》解釋“戴人勝”的寓意,,是“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也就是新年要面貌煥然一新的意思,。這一習俗從魏晉時期就開始流行,唐代起愈加重視,,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鏤人勝,又大宴群臣賦詩過節(jié),,而民間則剪彩相互贈送,。唐代李遠的《剪彩》詩中,便有“翦彩贈相親,,銀釵綴鳳真,;雙雙銜綬鳥,兩兩度橋人”的句子,。 “人日”的應節(jié)食品是“七菜羹”,,是將七種蔬菜切碎合煮成羹湯,食之,,則可以為新年祈福,,也可以預防百病,。這一食俗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式微了,。但有趣的是,日本會在元月七日食用“七草粥”,,這項風俗在日本民間從江戶時代流行至今,,日本的俳句中還有對七草粥“粥味滴滴佳,腸中春欲蘇”的贊美,。其實,,此風俗正是從中國的古俗七菜羹而引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