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假如你的母親偏愛受苦,而經(jīng)過長期觀察,,你也看到這種行為模式使她的人生真的如她所想的那般不快樂,。或者比如說,,你已經(jīng)有過一些不幸的經(jīng)驗,,為你帶來了不少痛苦,那些記憶依然會引起你的情緒反應(yīng),。 你經(jīng)常會想起過去,,而且不知何故,那些記憶也時不時會被喚醒,, 自動浮現(xiàn)于腦?!,F(xiàn)在想像一下,,這二十多年來,,你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受苦的思考和感受。 但事實上,,你已經(jīng)不用去回憶往事來創(chuàng)造這些感覺了,,因為除了慣常的感覺之外,你似乎無法再用其他方式來思考或行動了,。反復想著那個事件或人生中的其他事件,,讓你記住了痛苦,。你對自己及人生的想法,往往沾染上犧牲和自憐的情感,。二十多年來,,你重復著同樣的想法和感受,讓你的身體沒有經(jīng)過太多有意識的思考,,就記住了受苦的感覺,。直至如今,這樣的反應(yīng)看起來是最自然且再正常不過了,。這就是你,。而且,每當你試著改變?nèi)魏我徊糠值淖约?,都像是在兜圈子一樣,,沒多久又繞回到原來的自我。 大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是,,每當回想起一個高度緊繃的情緒體驗時,就會讓大腦啟動跟以前一 模一樣的程式和模式,,活化了一組老舊的大腦迴路,,并再次強化及僵化這些迴路。同時,,它們也會不同程度地在大腦和身體里制造出相同的化學物質(zhì),,感覺就像那個當下又再次遭遇到同一事件。這些化學物質(zhì)會強制身體進一步記憶起那種情緒,。想法和感受,、感受和想法交互作用,加上神經(jīng)元的啟動和連接,,一起調(diào)節(jié)了心理和生理成為一套受到限制的自動程序,。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溫往事,,一生中也許重復了好幾千次,。正是這種無意識的重復訓練了身 體記住那些情緒狀態(tài),其效果有時更甚于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當身體比「意識心」(conscious 即顯意識)更善于記憶,,也就是說,當身體變成了心,,這就是所謂的習慣,。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三十五歲時,,我們的個人認同及個性將完全成型,。這意味著,,我們這些三十五歲以上的人,已經(jīng)記住了一套選定的行為,、態(tài)度,、信仰、情緒反應(yīng),、習慣,、能力、聯(lián)想記憶,、條件反應(yīng)以及理解力,,成為我們潛音議中的背景程式。這些程序控制著我們,,因為身體已經(jīng)變成了心,。 也就是說,,我們會有同樣的想法,,有同樣的感受,用同樣的方式回應(yīng),,以同樣的態(tài)度處事,, 相信同樣的教條,并用相同的方式來理解現(xiàn)實,。到了中年,,大約有95%的自我是一組已經(jīng)成為全自動的潛意識程序,包括開車,、刷牙,、壓力下暴飲暴食、擔心未來,、評價朋友,、抱怨生活、責怪父母,、不相信自己,、長期不愉快等等的組合。 由于身體變成了「潛意識心」,,顯而易見的,,在身體變成心的狀態(tài)之下,意識心不再是我們行為的主宰,。在我們有一個想法,、感覺或反應(yīng)的瞬間,身體會處于自動駕駛的模式,,因為我們進入的是無意識狀態(tài),。 舉個例子來說,,有個媽媽開車送小孩去上學。她怎么能夠在穿越車流,、打斷爭論,、喝咖啡、 換檔的同時,,還能幫兒子擤鼻涕,?這就跟電腦程式很類似,因為這些動作都已經(jīng)成為自動功能,,可以輕松地運行無阻,。在多次重復下,身體已經(jīng)記住怎么做這些事,,所以媽媽能夠巧妙地做到這一切,,不需再經(jīng)過有意識的思考。這就是習慣,。 想想看:只有5%的心是清醒的,是有意識的,。它們掙扎著對抗95%,、自動運行的潛意識心。我們記憶了一套行為,,甚至牢記到我們的身體成了一個自動,、慣性的心之身體。事實上,,當身體記住一個想法,、行動或感情而達到成為心的程度時,我們目前的存在狀態(tài)就只是一個記憶中的自己而已,。而如果到了三十五歲,,95%的自我是一套無意識的自動程式、記憶性的行為和習慣性情緒反應(yīng),,那么我們95%的人生就都是無意識的,。我們似乎只有表面看起來是清醒的。大家看這有多么的糟糕,! 因此,,一個人可能有意識地想要快樂、健康和自由,,但主宰了他二十多年的受苦經(jīng)驗,以及一再重復的痛苦和遺憾所產(chǎn)生的化學物質(zhì),,已經(jīng)下意識地制約身體成為一種慣性狀態(tài),。我們憑藉習慣生活,,不再意識到我們的所思所為所感;我們變成無意識的個體,。所以你必須打破的最大習性,,就是讓你之所以成為你的那些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