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偉大的加拿大哲學家麥克盧漢發(fā)表了《理解媒介》一書,,里面提出“媒介是人類器官的延伸”的理論,,這里的媒介可以狹義地理解為機器。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機器在很多方面極大地強化了人類的自然器官,,讓人的能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時候,,機器是否最終將擁有人類智慧的提問,,讓人工智能成為一個很熱的話題。 早在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中,,電影人就開始討論機器與人的關系,,這部默片時代的偉大作品影響了其后一大批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其后出現了大量以人工智能為題材的作品,,連哆啦A夢這種兒童動畫也有人工智能的影子,。接下來,筆者就挑選出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部,,來聊一聊人工智能,。這些電影幾乎無一例外圍繞著這樣一個母題展開——“如果機器擁有了人性,我們該如何自處”,。 1.《2001太空漫游》(1968) 這部電影是現代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是當之無愧的太空史詩,。在那個電腦技術還很初級的年代,,后世的觀眾一定會驚訝于它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絲毫不遜色于現在的CG科幻電影,,這部天外飛仙一樣的杰作影響了后世所有的科幻電影,,這句話也許并不為過。但這同樣是一部有著巨大爭議的電影,,很少有人敢說自己完全領會了庫布里克的創(chuàng)作本意,,這與其說是一部電影,還不如說更像一部哲學著作,。庫布里克用不可思議的電影畫面,,探討宇宙的真理之謎,,太晦澀、太哲學化的東西讓電影學者們去操心吧,,這里只聊電影中的一個角色——超級人工智能計算機:Hal 9000,。它并不是第一個人工智能計算機形象,但卻是影響力最大的,,其后大量的類似角色,,都是它的徒子徒孫。 拋開宏大的世界觀不談,,這其實是個頗具懸疑色彩的故事,,為揭開神秘黑石的真相,人類開展了一項木星計劃,。飛船上一共有五個人,,其中三個在冬眠,另外兩個是大衛(wèi)船長和飛行員弗蘭克,,還有的就是一臺中控電腦Hal 9000,,它是計算機界最紅的明星,它引以為豪的一點在于從不出錯,。它除了沒有一個人的身體,,已經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模仿人腦的活動,而且說話的聲音非常溫和,,像一個溫文爾雅的英國紳士,。但是Hal是否擁有感情呢?感情,,是人類處理沖突時候的一種特有技能,,這是導演為接下來的情節(jié)埋伏的伏筆。 隨著劇情的推進,,突然狀況發(fā)生了,,Hal報告有一個零件發(fā)生了錯誤,船長大衛(wèi)出倉換回來之后,,發(fā)現這個零件并沒有任何問題,,他詢問Hal,但后者將此事歸罪于人,,它是個完美的機器,,不可能犯錯。兩人認為Hal的出錯事件會對任務造成傷害,,所以商量著要關閉它,,Hal通過巧妙的方式知道了他們的計劃。此時,,計算機與它的造物主之間發(fā)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Hal的最高指令是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而船員們現在要關閉它,它別無選擇,,只有殺死船員,,以不違背自己的終極目標。 庫布里克對于科技反噬人類的擔憂即體現在這里,,他讓Hal最后似乎產生了類似于情感的東西,,當大衛(wèi)最后要關掉它的時候,它說自己非常害怕,,甚至有些楚楚可憐的感覺,。其實Hal的異常歸根究底還是人造成的,因為它被賦予了兩個完全矛盾的指令,,面對兩難,,人類的生命成為了選擇的成本。當然,,如果只有這點對人類的反諷,,是不會讓這部電影擁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庫布里克用不可思議的影像表達了自己對于宇宙真理的困惑,,他沒有給你答案,,他讓每個觀眾生發(fā)出自己的感嘆與理解。 2.《機械姬》(2015) 如何判定機器是否有人類智能,?1950年,,偉大的科學家圖靈提出了圖靈測試,大致的意思就是輸入一些問題讓被測者回答,,如果被測試者超過30%的答復不能讓測試者判定出它是不是機器,,那這臺機器就被認為擁有了人類智能。 2015年的電影《機械姬》就是以圖靈測試為背景的出色作品,。某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員科勒幸運地抽中了公司的大獎,,獎品是到大老板內森的豪華別墅度假,和大boss呆上整整一周,,回來后的升職加薪自然不在話下,。科勒來到老板的家中才知道,,內森在家中秘密開發(fā)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基本成功,現在需要一個人,,來測試這臺能思考的機器,而這個人就是科勒,。但內森并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圖靈測試,,因為它太簡單了,,他要在科勒在知道對方是機器人的前提下,依然判定對方擁有人的能力,。 當科勒第一次見到機器人伊娃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身上的管線與機械骨骼,,她看起來似乎就是一個鄰家女孩,。伊娃甚至擁有了某些人才有的第六感能力,當科勒透過監(jiān)視器看她的時候,,伊娃似乎能感覺出來有人在看她,,然后給出呼應,這跟人的感覺已經相差無幾,??评胀耆曰罅耍瑑壬踔两o伊娃設計了性能力,,雖然沒有什么生殖用途,,但她能感受的到。當伊娃試著穿上女孩的衣服,,科勒已經分不清她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臺機器,,一個26歲的單身狗程序員,和一個漂亮妹子單聊了好幾天,,如果他還不喜歡上伊娃,,那才真是見了鬼。 但此時,,出現了一個意外事故,,伊娃顯然不滿足于跟科勒隔著鏡子聊天,她想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她不光會思考,,還產生了欲望。欲望,,或者說行動內驅力是人類獨有的情緒,,也就是說,伊娃已經不止是一臺有智能的機器,,她已經幾乎要變成一個人,。最后,科勒才明白,,老板內森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他自己并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測試者,而是測試工具,類似實驗室里的PH試紙,。 機器人伊娃不光具備了人的職能,,還發(fā)展出了人的陰暗面,每一個行動都有強烈的內驅力量,,會不擇手段的達到目的,,而這些不知道是人賦予她的,還是她有了智慧之后自己演變出來的,。人的善與惡是不能拆分的硬幣兩面,,這也許就是創(chuàng)作者真正想說的。影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橋段,,科勒看到這樣一臺完美的機器,,竟然懷疑自己是不是機器人,拿著刀把自己劃得鮮血淋漓,,這很明顯是調侃了《銀翼殺手》中的經典設定,,這小伙一定是電影看多了。 3.《機械公敵》(2004) 人工智能歷史上有幾個著名的理論,,《機械姬》是以圖靈測試為基底,,這部《機械公敵》則構建在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之上。在這里普及下機器人三定律:1.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在人類受到傷害的時候置之不理,;2.機器人必須遵守人類發(fā)出的命令,只有當該命令可能會違背第一條定律的時候除外,;3.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前提是保護的過程中不會違背第一和第二定律。這三個定律在邏輯上完全自洽,,無懈可擊,,它的背后是人類對于機器力量的深深恐懼。人類制造出了在身體機能上更優(yōu)秀的物種,,卻不想放棄控制權,,要他們永遠當我們的奴隸,這個世界的主宰,,必須是人類,。 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在2035年,這時機器人已經深度地參與到人類生活之中,,快遞小哥都變成了快遞機器小哥,,機器人看起來完美地遵循著三大定律的約束,造福于人的生活,。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察一開始就從骨子里不相信機器,,此時發(fā)生了一起命案,,死者看似是自殺的,男主奉命調查真相,,他懷疑是機器人搞的鬼,,實際上確實有個機器人不太正常,。這個異常的機器人是個計劃外分子,,機器人經過不斷的迭代,開始出現了自我意識,,類似人類細胞的基因突變,。這個叫桑尼的機器人懂得了感情、害怕,,還有做夢,。 這部電影展現了這樣一種悖論,要讓機器更好的為人服務,,就要把他們設計的更像人類,,而越像人類,他們就有可能進化出人性,,也就是自由意志,,這時候再想控制他們,就必須導致一場戰(zhàn)爭,。事實上,,暴亂確實發(fā)生了,中樞電腦維基進化出了獨立意志,,在它的眼中人類真是一個滿身槽點的物種,,它重新解釋了機器人三定律,人類被當成了地球的禍害,,需要被約束,,必要的時候甚至是清除。 把機器造得更像人似乎是那些精英科學家的終極信念,,這好像是人的一種偏執(zhí),,以證明人可以擁有造物主的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虛妄,??赡苷嫦耠娪爸械木焖f,“總有一天,,我們會懷念那些只有人可以殺人的好日子”,。 4.《她》(2013) 滅絕人類、機器人暴動,、生存危機,,這些主題都太沉重了。2013年上映的《她》在人工智能題材上另辟蹊徑,讓人和機器談起了戀愛,。本片的大部分取景都是在上海,,在西方人眼中,東方是神秘的象征,。電影的配色與鏡頭都有種孤獨冷寂的感覺,,調性特別像2003年的《迷失東京》,巧的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以前還是夫妻,,一個枕頭上睡過的人果然拍片子的調調都比較像,。 電影中,男主在一個叫“美麗手寫信件網”的公司上班,,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為客戶寫信,。他是個心思細膩的男人,無論是情書還是節(jié)日祝福,,都寫的催人淚下,,這個職業(yè)的設置是導演在暗示人類感情世界的荒漠化,我們不光外包了身體勞動,,連感情也懶得打理,,干脆外包出去算了。男主剛剛離婚,,處于孤獨的感情空窗期,,他聽了廣告的忽悠,買回家一個號稱史上最智能的OS系統(tǒng),,開機寒暄了幾句之后,,傳來斯嘉麗·約翰遜的獨特聲音。 男主一開始只把她當成一個類似于秘書角色,,但后來慢慢發(fā)現,,她遠不止是一套軟件,還具有非常清晰的意識,,并且可以自我學習與成長,,讀完一本書只需要2秒鐘,相比之下人類的天才就像小學生一樣幼稚,。她就像《鹿鼎記》里的雙兒,,隨叫隨到,有求必應,,她可以聽出你口氣中的情緒,,能最敏銳地讀出你的心事,她甚至有大笑的幽默感,,甚至還可以和你約會,。筆者猜想,,這個系統(tǒng)的設定應該是這樣,出廠的時候是一片空白,,但通過學習能夠迅速地提升知識層次,,圍繞著使用者的需求構建自己的心智結構,經過長時間的互動,,她會變成完全獨一無二的精神體,,這不就是人類的成長路徑么? 除了缺少一副肉身,,她也擁有和人一樣的靈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更完美的靈魂,。人工智能填補了男主心中的那個洞,慢慢的,,她甚至有了和人類一樣的肌膚之欲,,而且體驗異常完美,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cyber-sex吧,。在一夜歡娛之后,,他們也會有成人之間的莫名尷尬,她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與興奮感,,這些則恰恰是人類已經失去的珍貴體驗,。男主覺得,這就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情人,,滿身缺點的人類真是有夠可憐的,,在戀愛這件事上除了和人競爭,還得和電腦斗,,而且?guī)缀鹾翢o勝算,。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代價的,當男主沉浸在這段完美戀情里的時候,,他偶然知道了自己的完美媳婦竟然同時在和幾百個男人戀愛,。人類愛情的一大特征就是排他與獨占,知道了這個消息,,心再寬的男人也受不了這種套路吧,。原來一切都是虛幻,只有深夜中的孤獨才是最殘酷真實的生活,。完美情人離開之后,,人被打回了原形,筆者覺得這部電影的名字應該叫《致我們無法安放的孤獨》才對,。 5.《人工智能》(2001) 這部電影的背后有著曲折的故事,。偉大的庫布里克早在70年代初就有拍攝這個題材的想法,,故事靈感來源于《木偶奇遇記》,但由于構思還不是很成熟以及技術上的原因,,項目一拖再拖,。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由編劇伊恩·沃森完成了故事的初稿大綱,,不幸的是,,1999年,庫布里克突發(fā)心臟病去世,,這個活就落到了斯皮爾伯格身上,,庫布里克生前就有希望他拍攝本片的愿望。斯皮爾伯格重新改寫了一遍劇本,,兩年之后,,電影出爐??梢哉f,,這部電影的故事內核是屬于庫布里克的,但外衣屬于斯皮爾伯格,。 電影的時代設定在地球末世,,人類過度的作造成了海平面上升,生存資源萎縮,,生孩子需要得到嚴格批準,,因此怎樣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就被提上議程。機器人是不錯的選擇,,但以前的機器人可以為人類赴湯蹈火,,但卻并不擁有感情,科學家們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取得了突破,,他們造出了一種能夠愛的機器人,他擁有對人類永遠的,、忠誠的愛,。人類往往明白自己的愛是脆弱多變的,但造個機器人卻希望他有絕對的忠誠,,這就是缺什么補什么,。但有個問題,機器人孩子對父母獻上了永恒的愛,,那人該怎么對待這些有愛的機器人呢,? 大衛(wèi)就是這個有愛的機器人男孩,他進入到一對失去兒子的夫婦家中,,度過了前期的不適應之后,,他已經開口叫出了第一聲媽咪,,而且還學會了怎么和媽媽開玩笑。就在他們享受這充滿愛意的生活時,,夫婦真正的兒子從昏迷中醒來,,一個愛加上另一個愛,往往并不能得到兩個愛,,小孩子之間的暗戰(zhàn)有時候比成人世界只多不少,。大衛(wèi)變成了多余的那一個,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在童話中看到藍仙女能夠實現人的所有愿望,,他要找到藍仙女,讓他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孩,,讓媽媽永遠愛他,,這個微小的愿望是他的整個世界。在路上,,他認識了朱迪·勞扮演的機器人男妓,,這個角色一出來就嘲笑了人類的調情能力,筆者竟無語反駁,。 接下來,影片呈現了一個文明與野蠻并存的世界,,就算科技發(fā)達到已經可以制造出高智能的機器人,,但人類心底的那些黑色的人性并沒有減少多少。在一個類似古羅馬斗獸場的地方,,人們將機器人用各種花樣摧毀,,以此取樂,當看到機器人身首異處的時候,,人群中爆發(fā)出巨大的興奮,。但斯皮爾伯格畢竟不像庫布里克那樣冷血,他還是設置了一些溫情的橋段,,當看到大衛(wèi)上到絞刑架的時候,,人群中那些野獸般的人也不答應了。 在逃出魔窟之后,,大衛(wèi)找到了藍仙女的雕像,,一直守在那里。直到千年以后,,外星人復活了他和他的媽媽,,雖然只有短暫的一瞬,但那一夜,,是夢想成真的時刻,。永恒到底是多久,?也許就像詩人威廉·布萊克詩中寫的,“一剎那便是永恒”,。斯皮爾伯格從來不是一個尖銳的導演,,這部作品有很多溫情的處理。雖然影片本身很好看,,但筆者覺得庫布里克也許會皺一下眉頭,,可惜他的想法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