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女,68歲,,2007年6月2日初診,。 患“支氣管哮喘”30余年。近幾年病情明顯加重,,全年以口服中,、西藥物和局部使用激素類氣霧劑維持。近1月來,,出現(xiàn)霉菌性口腔炎,、咽炎,激素不適宜繼續(xù)使用,,但停用激素哮喘無法控制,。診見:形體偏胖,精神欠佳,,面色晦暗,,時有咳嗽,喘促痰鳴,,納食尚好,,大便偏干,口干咽痛,,常喜飲水而不喜多飲,。舌質(zhì)暗紫,,舌苔薄白水滑,,脈沉細弦,。證屬陽虛寒飲內(nèi)伏。治以通陽散寒化飲為法,,方用小青龍湯加減,。處方:生麻黃3克,桂枝3克,,細辛3克,,干姜3克,姜半夏9克,,生白芍9克,,五味子9克,桔梗9克,,射干12克,,炙甘草3克。5劑水煎服,。 開方之際,,患者說自己“火特大”,常服“三黃片”,。方開出,,看到方中有干姜,問“有火敢用干姜嗎,?用了下火的藥了嗎”,?患者兒子為中醫(yī)師,看了處方后說:“這是小青龍湯呀,。大夏天敢用小青龍湯,?久病必虛,為啥不補反散,?腎不虛嗎,?” 其實,患者火證明顯,,但這種火是由陳寒久伏所化,,寒為本,火是標,,需要溫通,、溫散才能徹底治愈。中醫(yī)處方時需要注意季節(jié),,但中醫(yī)是治證的,,不是治季節(jié)的,有是證,,用是藥,,夏天也可用小青龍湯,,患者素體虛弱,多年來人參,、蛤蚧,、鹿茸、熟地黃進服無數(shù),,而哮喘不減反增,,我繼續(xù)進補,必然失敗,,故暫時不能進補,。古人說,“散盡陳寒,,方可言補”,, 第一步必須散盡陳寒,麻黃,、桂枝,、干姜、細辛,,就是針對陳寒而設(shè),。 6月7日二診:藥后諸癥有減,上方加人參6克,,5劑水煎服,。此后連續(xù)使用小青龍湯方加減,病癥持續(xù)好轉(zhuǎn),,所加藥物主要有人參,、制附子、熟地黃,、補骨脂等,,生麻黃、桂枝,、干姜,、細辛4味藥,始終未去,。至8月22日第15診,,共服80劑,諸癥漸平,。處以“河車大造丸”善后,。 (本文原載于《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