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黃金三步9字真言:兩個案例掌握說服他人的萬能套路作者:胡紹宏
說服力是影響力最核心的一項能力,,沒有說服力什么都不會發(fā)生,,有了說服力可以改變世界。說服力是通往成功的快捷方式,,節(jié)省時間,、精力,避免重復的無用功,。 影印技術的發(fā)明人卡爾森與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 青年比爾蓋茨
畢加索與梵高
即使專業(yè)程度極高的人,,如果欠缺說服力,也會大大的影響自己的命運,,更何況一般的普通人,。 而且,作為管理者,,說服能力對于他人的行為影響力,,遠超過正式的權力結構,其成就大小與說服力成正比,。 如果無法影響他人采取行動,,就無法成為一名領導者。美國前總統(tǒng)杜魯門說過:“我每天坐在這里,,都在想應該怎樣去說服他人——這就是總統(tǒng)的全部權利,。” 但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就是很多人認為說服力是很難學會的,,是要一定天分的,。 其實并非如此,說服力也是一門科學和藝術,,通過一定說服原理的掌握和實踐,,都能夠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說服力。 畢加索《坐著的瑪麗·特雷茲》 有效說服的前提 盡管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說服之前必須先建立和維護好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好說服對象的情緒,,但溝通和說服并不是兩個截然分開的過程,在說服過程中,,隨時都要保持良好的溝通狀態(tài),,營造一個融洽、接納的環(huán)境,,才可能有把思想裝進別人腦袋的機會,。
有效說服黃金三步法第一步:找頻率——意識共振 所謂說服他人,,把思想裝進別人腦袋,就是要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對方,,并讓對方接受,。 可是為什么大部分人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會經常失敗,?主要就是兩大原因:
找頻率——如何有效傳遞信息,? 在影響力概述部分我們已經講過,無論是溝通還是說服,,都需要與對方尋求一致性,。 溝通三步法的第一步“照鏡子”就是尋找固有狀態(tài)一致性的過程,從而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說服力的第一步同樣如此,,需要通過對對方潛在需求一致性的探尋,找到對方的頻道——從而有效地發(fā)送信息,。 溝通過程采用的是發(fā)散性思維方式,,話題就像寫散文一樣,形散神不散,,既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想到什么素材就聊什么素材;也可以圍繞不同的主題,。比如說聊到對方喜歡的某位偶像,,有很多素材可以聊,這些素材之間基本上沒有什么特定的次序和邏輯要求,。聊著聊著也可以轉換到兩個人其它的興趣或經歷上去,。 所以,溝通過程中只需要把握大方向,,談的內容比較寬泛,,關鍵是對方感興趣就行。 而說服過程采用的是邏輯性思維,,話題類似寫論文,,或者說像做一道數(shù)學題,有清晰的條理,。單一主線的話題之間有一條邏輯清晰的價值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任何一環(huán)如果對方不認可,,就很難繼續(xù)推進,,導致說服無效。 比如,,我們需要將對方從他認可的A狀態(tài)引導到我們所期望他認同的結果X狀態(tài),,就需要有這么一條邏輯鏈條:
舉一個本書中的例子。 l如何說服大家認可“月”代表“自控力”,?
從第一個話題開始,,經過中間五個步驟的引導和推論,,才得到第七個環(huán)節(jié)的結論。 我有一個比喻來說明什么是說服過程: 說服過程與過河 說服他人,,相當于把一個人從此岸渡到彼岸,。 把一個人的肉身渡到彼岸,你可以把他背過這條河,,或者用船把他送過河,,但讓一個人的心靈或觀念也能過河,你背他過去也不一定有用,,因為他如果不認同,,很可能他更愿意回到原來的河岸。 在剛才的案例中,,如果我說“月,,代表自控力”,然后要求大家直接接受這個說法,,就相當于我強行把他人背到了河對岸,。 或者相當于我要求他一步就直接跨過這條河,這樣會“扯到蛋”,,因為他沒有那么大的步子,。所以我們需要給他一座橋,更貼切的是一個個橋墩,,因為每個觀點之間也是有一定跨度的——美麗的鳳凰古城的沱江上有這么一座石墩橋,,就能夠非常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 鳳凰-沱江 說服過程就像在通往彼岸的河流中架設了一個個橋墩,,從第一步開始,,每一步都是對方容易接受和跨越的。 如果中間有兩個橋墩之間的跨度太大,,對方跨不過去,,那也過不了這條河。 因此,,說服過程的第一步就需要找頻率,,而且每一個節(jié)點都需要重新調頻,。只要一次沒有調對頻率,就不能有效完成下一個節(jié)點的信息輸送,。 說服是一個引導過程,,當然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而是想辦法牽住對方的鼻子,,然后按照自己設計的路徑前進,,直到走進你已經預設好的結論中去。
人和動物一樣,,你給的如果不是對方需要的,就只好動用權力,,否則,,必須找到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并按照一條路徑引導,,直到目的地,。 如何找到頻率并設計路徑? 所謂說服對方,,就是為對方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但新方案往往超出對方現(xiàn)有的認知或觀念,,因此我們需要與他一起進一步深挖探討。 在思考力部分我們講過一個方法:五問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在現(xiàn)有認知的基礎上連續(xù)提問,,進而發(fā)現(xiàn)下一個新的認知——這個過程并不是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對方根本不需要的需求,而是幫助他發(fā)現(xiàn)隱藏得更深的需求,。 因此,,我們需要通過連續(xù)提問來完成這個過程。 原理:連續(xù)認同才能有效傳遞信息并達成說服目的,。 20年前我第一次帶銷售團隊,,手下有20多個業(yè)務員。為了提升大家的業(yè)務水平,,我買了很多有關的培訓書籍,,有本書是美國人寫的,看到其中一個觀點,,說如果我們能通過提問,,讓客戶連續(xù)說7個“Yes!”,,基本上都能夠說服對方成交,,當時真是不明覺厲,似乎覺得他說得對,,但問題是,,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確提問,,才能保證對方說的是“Yes,!”。 而此刻,,我要給大家的方法還是這個: 所有提問,,盡量做到對方給出的答案是:“是的”! 只不過,,我現(xiàn)在明白用什么方法了,。 找頻率:如何讓對方連續(xù)說“Yes”? 答案就是: –根據(jù)對方潛意識里的需求或狀態(tài)提問前預先判斷對方回答的可能性,。 –如果對方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你就必須重新設計提問! 下面這個案例就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這兩點: 門店服務——她們是如何熱情的趕走顧客的,?
凡此種種,,或許店員言談舉止中的每一個錯誤看起來都很小,,但由于每個人每天都在重復,,年長日久所造成的損失就很嚴重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同質化競爭之下,,顧客的不確定的,、沖動性的隨機消費現(xiàn)象幾乎占到90%以上,任何不恰當?shù)姆栈蛲其N過程都隨時讓顧客興致全無,,哪里還能產生多少購買沖動呢,? 本來多招幾個店員是為了增加銷售額,培訓店員也是為了增加銷售額,,可是結果卻事與愿違,,店員的接待及服務方式往往都因為過了一個“度”,不僅沒有起到“攬客”,、“成交”的效果,,反而變成了“煩客”、“趕客”——一方面是由于個別店員的自身素質與態(tài)度較差導致的,,另一方面卻是因為錯誤的管理制度和技能培訓造成的,。 而造成這些錯誤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溝通與說服的本質和原理,以自身的結果為導向,,推理出一些服務技巧和制度,,使錯誤被標準化、流程化,,并不斷的被重復,,由此造成的業(yè)績損失可想而知——而很多店鋪直至關門大吉還不知道原因何在。 (1個店員每天重復10次錯誤,,10個人就要重復100次——1年下來重復36500次,,顧客人均損失100元業(yè)績,一年下來,,一個門店的損失就高達365萬元,。) 顧客心理的微妙之處 以往推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完成業(yè)績,所以急功近利,,見到客戶就開始推銷,,而不管對方舒不舒服、需不需要,。 但供過于求的自由競爭,,主動權向受眾轉移,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客戶的感受,。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是,90%以上的顧客在購物或消費之前,都沒有明確的說——我今天上街就是直接沖著某品牌的某個款式而去的,。比如說想買雙皮鞋,,那就去了,到處逛逛,,也許在某家店子里看中了一雙就買下來了,。但也許逛了半天,沒看中什么心儀的皮鞋,,卻買了幾件衣服回來,,或者什么也沒有買…… 也就是說,90%以上的顧客在逛街的時候,,無論進到哪個店子,,潛意識中都只是先“隨便看看”的。 請注意,,對“隨便看看”四個字的理解,,將是絕大多數(shù)門店銷售工作成敗的關鍵!也是“攬客”與“趕客”之間分水嶺,。 因為為顧客服務并達成銷售的過程首先是顧客溝通過程,,然后才是說服顧客,良好的溝通是說服的前提,,而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在與顧客潛意識一致性的前提之下的,。 顧客說服過程的本質:與顧客的潛意識共振 所謂尋求與顧客潛意識一致性,就是為了與顧客的潛意識共振,。 比如一位顧客逛商場,,經過某品牌的服裝店,想隨便看看,。 她心里的頻率就是“隨便看看”,。 如果店員說:“歡迎光臨xx(品牌名)!小姐,,您想買件什么樣的衣服呢,?我們這幾天上了很多新款?!北砻嫔线@句話沒什么毛病,,而且我見過幾乎99%的店員都會用類似的句式,但實際上已經與顧客的頻率不對了,。 顧客往往都會說:“我隨便看看,。”——這是她本能的回答,,代表著她的潛意識,,其實,顧客已經否定了店員“您想買件什么樣的衣服呢?”這個關于“買”的假設,。她在回答時已經有了一絲不愉快,,而且雙方還都不一定能察覺。 這是店員第一次讓顧客說了:“No”,。 但如果店員直接說:“歡迎光臨xx(品牌名)!小姐,,請隨便看看,,我們這幾天上了很多新款?!?這是修正之后的正確說法,,顧客往往都會說:“好啊,我先隨便看看,?!彼诨卮饡r一定是輕松愉快的,而且代表她說了:“Yes”,。 因此,,當顧客進店,不要總是習慣性的問顧客:“您想買什么,?”因為從這句話開始,,你就已經開始趕客了。 有一定的客流量進店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因為急于求成而趕走顧客就太不值得,。 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還不如什么都不說,,跟顧客保持一定的距離,,靜靜的觀察顧客的舉動,發(fā)現(xiàn)顧客有需要才積極上前給予合適的幫助,,反而更能提升業(yè)績,。 貼身服務顧客,看似主動出擊促進銷售,,實際上可能失去更多,。 比如店內有5名店員,來了20名顧客,,貼身銷售可能既沒有搞定5名顧客,,又冷落了另外15名顧客——其中很可能真有想買的。反而每名店員都認真觀察4,、5名身旁的顧客,,及時反應,成交的可能性會更大。 尋求與顧客潛意識一致性,,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上,,行為也是如此。我們還需要注意另一種潛意識的心理現(xiàn)象: 顧客的安全距離,。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安全距離,,對于陌生人來說,禮貌距離大約在1.2-3.6米左右,。很多店員為了守住一個顧客,,往往喜歡貼身服務,不經意就進入了1.2米的范圍之內,,入侵了顧客的安全距離,,很多顧客也不懂這個概念,但會本能的感到不舒服,,從而想擺脫這個店員,,可店員又會繼續(xù)跟上,最終把顧客趕走,。 當顧客走近服裝陳列架的時候,,店員靠過去,潛臺詞是:“你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幫助你,?!笨墒且驗榈陠T離得太近,顧客心里的潛臺詞一定是:“拜托你別離我這么近,,我只想自己安安靜靜看看先,。”顧客又說了:“No”,。 顧客走到下一件衣服去看看,,店員又跟過去——顧客內心繼續(xù)說:“No”。 而且,,為了保持陳列整齊,,店員還會先把顧客之前看過又掛回去的衣服整理好,顧客內心深處又有個聲音:“我是不是給她添麻煩了,?那我還是少看幾件吧,,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顧客內心又說了一次:“No”,。 幾個回合下來,顧客就被店員熱情周到禮貌的趕出了這個店子,。 柳井正為什么是日本首富,? 柳井正2009年成為日本首富,,為什么?因為他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服裝連鎖品牌“優(yōu)衣庫”,,生意都非常好,。 我們再看看他的店員是如何讓顧客連續(xù)說“Yes”的。 首先,,顧客進店時,,絕對不會問顧客:“您今天想買件什么樣的衣服?”,,而是直接說:“歡迎光臨,,請隨便看看?!币驗轭櫩偷臐撘庾R就是隨便看看。 然后顧客在店內流連的時候,,不會有任何人跟著他,,顧客感覺輕松自在——顧客潛意識正好是需要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隨心挑選。 第三,,顧客潛意識里面擔心試了很多件衣服也不一定會買,,會不會給人添麻煩?為了主動幫助顧客打消這種心理,,在優(yōu)衣庫的試衣間門口有一個大筐,,暗示你可以把不想買的衣服隨便扔在里面。 第四,,你進了試衣間,,外面也不會有店員等著——所以才會有北京優(yōu)衣庫試衣間不雅視頻事件發(fā)生。 整個購物過程都符合顧客心底的潛在需求,,所以我們看到顧客從店里走出來的時候往往都是大包小包的,,而前面我們說的那些店子大部分顧客基本上都是兩手空空出來。 一般人們買衣服都需要看3,、5件以上才有可能購買1件,,在前面提到的服裝店,顧客看3,、4件就不好意思再看了,,自然購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為什么也有業(yè)績呢?畢竟有人也能在看到2,、3件的時候就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所以掩蓋了店員趕走顧客的損失。 而像優(yōu)衣庫,、ZARA,、迪卡儂等品牌店,,顧客可以在里面試10件、20件衣服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所以從統(tǒng)計規(guī)律上看,,人均購買自然要增加好幾倍。 通過對服裝店銷售過程的分析,,我們基本上能明白銷售說服過程中“找頻率”的方法和重要性,。 “找頻率”也是一個“摸順毛”的過程,每一步都需要順著對方所需求的潛在舒適狀態(tài)或潛在觀念層層推進,。頻率對了,,道理才講得下去。
所以,,找頻率的目的就是:通過提問的方式,找到他人的關鍵激勵因素,。
有效說服黃金三步法第二步:傳價值:趨利避害 找頻率是為了推動說服的進程,,并尋找到關鍵激勵要素,,但如果我們推進到某個節(jié)點,卻說不出吸引對方的話題,,說服就會終止了,。 因此,我們還需要研究如何才能讓對方原意接受你所傳遞的信息,。 如何讓對方愿意接收信息,? ——發(fā)送對方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否則他就換頻道,。 所以有效說服他人的第二步就是要傳遞價值,。 而到底發(fā)送什么信息對方才會認為有價值?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影響人,,就是提到他們的需要,,并且讓他們知道怎么去獲得,而且到底有什么好處,,或者不這么做有什么壞處,。 因此我們需要尋找動力源:任何人愿意改變以往的狀態(tài)去做一個新的決策,一定都會有原因,,這些原因就是動力源,。 原理:人類的行為動力只有2大來源——趨利避害
鬼谷子在他的《捭闔術》中早就歸納好了,。他將好處歸為陽類,將壞處歸為陰類,。
傳價值的關鍵在于塑造價值 以銷售工作為例,,所謂價值就是產品或者服務給客戶帶來的好處,、利益與快樂,,同時避免沒有購買或買了其它產品帶來的麻煩與痛苦,。 人們常說: 一流的銷售人員賣好處,,二流的銷售人員販賣成份,。一流的銷售人員賣的是價值,,二流的銷售人員賣的是價格,。 事實上,,買藥的的人根本不在乎成份,而在乎效果,。買手機的人也不會研究你到底用了哪些元器件,,是花了多少成本做出來的,而在乎的是品牌,、功能,、外觀、性價比等要素,。 不善于塑造價值的銷售人員,,喜歡強調產品的工藝、品質和成份等等,,而一講到產品的構成,,就會引起客戶計算成本,考慮你的價格是不是太貴了,。 賣價格,,客戶關心的是投入的成本,心里感受是花了多少錢,,因此從成本角度看問題,,希望花的錢越少越好——這樣只會陷入價格戰(zhàn)。 用低價作為說服手段,,客戶只會希望還有更低的價格,,最好是免費的。 賣價值,,客戶關注的是投資之后帶來的回報,。從回報角度看問題,,只要回報率高,,投入多少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因此,,在銷售人員培訓中,我們一直都要強調:在價值成功塑造之前,,你的報價有是毫無意義的,。 德魯克說過:“決策來自于看法而非真相”。說服他人就是讓他做出一個新的決策,。 在顧問式銷售中,,溝通與說服過程不在于你說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說,,并讓客戶感到了什么,。客戶如果感受不到有什么價值,,你說的再有道理也是無效的,。 因此,我們需要重點解決這兩個問題:
案例:被投訴的促銷員
有效說服黃金三步法第三步:引結論——讓對方自己判斷并做出決定 為什么我把最后一步稱之為“引結論”? 因為說服力所追求的目標不是我們告訴對方應該做什么,,而是啟發(fā)對方,,讓對方自己做出判斷,并且發(fā)自內心的自己決定這樣做很好,。 所以,,說服力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就按你說的辦!” 我們通過2個案例來進一步說明,。 在這兩個案例中,,都是將溝通技巧和說服技巧同時應用的,而且一定遵循我們前面所講的原理,,先通過溝通技巧建立和維護好人際關系避免發(fā)生沖突與爭執(zhí),,再通過說服技巧解決問題。 所以我也經常將“溝通黃金三步法”和“說服黃金三步法”合二為一,,統(tǒng)稱為“影響力黃金六步法”,。 案例一:卡內基的溝通說服技巧
–溝通,維護關系:摸順毛,,換位思考,,理解對方
–說服第一步:找頻率,分析利弊
–說服第二步:傳價值,,引發(fā)他人的欲望
–說服第三步:引結論
卡耐基的溝通培訓風靡全球,,但實際上在中國2000多年前,,溝通說服技巧就已經登峰造極,只不過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被忽視了,。 案例二:《觸龍說趙太后》 我看過古今中外很多案例,,都無出其右。 《觸龍說趙太后》是《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主要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并已占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后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趙威后溺愛長安君,,執(zhí)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第一步:照鏡子 尋求與對話者狀態(tài)的一致性來接近對方,,緩和氣氛,。
–第二步:摸順毛 旁敲側擊,用即將探討的問題的一致性事情間接切入,,先肯定太后疼愛小兒子的出發(fā)點是對的,。
–第三步:勤贊美(本案例省去了這一步,畢竟是幾十年的君臣關系了) –第四步:找頻率 從現(xiàn)象看本質,,太后拒絕用長安君來做人質的根本原因是“疼愛”——真疼愛就要替他們的未來考慮,。
l第五步:傳價值(趨利避害) 5-1:羅列負面信息,,提出問題(制造痛苦或危機)
5-2:分析痛苦或危機產生的本質、根源
l第六步:引結論 分析對方現(xiàn)狀,,請他自己判斷和決定。
——就按你說的辦! 整個過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沒有一個字直接提到要長安君做人質,但卻引導趙太后最終自己做出了大家都期待的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