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合作QQ:2924977632 孩子年幼,,出現任性調皮是在所難免的,,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總是不耐煩,,甚至會對孩子說反話,,比如說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會說哭吧哭吧,,哭個夠,。 事實上,這種說反話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為什么不能說反語? 家長在孩子調皮的時候會生氣地說:“看你干的好事”,。反話是一種特殊環(huán)境下的語言形式,但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你說的“好事”與你生氣的臉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孩子感到納悶:媽媽這是在夸我呢,還是在生氣呢? 對于2-4歲的孩子,,他們對于大人所說的話的理解“一是一,,二是二”,他們還不能理解家長的“一語雙關”或者語言背后的深意,。如果家長經常說反話,,孩子就會很困惑,家長的語言表達和表情完全不同會使孩子無法猜測到家長要表達的真實意思,,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3歲的凌凌是個小哭包,,一件小事都會讓她哭個不停。有時候媽媽哄得心煩,,最后大爆發(fā):“哭吧哭吧,,哭個夠!”凌凌也就哭得更是上氣不接下氣了。 家長的一氣之下說出任性的話也是在所難免的,,盡管父母事后也會心疼凌凌哭得可憐繼而安慰,,但是父母不適當的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甚至用反話來刺激孩子,,只會讓孩子越鬧越兇,。年幼的孩子難以區(qū)分“正話”和“反話”,因而容易錯誤地認為父母這樣的方式是對他人的一種安慰,。孩子若真的套用了父母的說法,,很容易會讓別人誤認為你的孩子缺乏同情心,不講禮貌,,這樣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是沒有好處的! 2歲多的小明活潑好動,,神經大條的他經常鬧出一些“小事端”,非要幫媽媽端碗筷,,但是粗心的他卻摔破了碗;想幫爸爸擦窗子,,卻又碰倒水桶搞到家里淹水。爸爸無奈的說了一句玩笑話:“你這小笨笨,,真是越幫越忙啊!”本應是一句充滿愛意的小玩笑,,卻被小明解讀成爸爸討厭他礙手礙腳。他哇的一聲大哭著說:“我是個大笨蛋,,爸爸不喜歡我了!” 孩子有時做出一些“犯傻”的事出來,,在家長看來那是一種可愛的犯錯行為。一些家長甚至習慣用“小傻瓜”“小笨蛋”來稱呼自己的小孩,。本應是充滿愛意的昵稱,,卻不能被孩子理解。年幼的孩子往往是以大人的觀點去評價自己,,當爸媽用“笨笨”這些反話時,,孩子就會認真的以為自己很傻很天真,父母是在嫌棄和責怪自己,。孩子讀不懂你的反話,,反而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心了,。 小朱今年幼兒園入學了,,媽媽以為以小朱這樣活潑好動的性格本應是能在幼兒園交到很多好朋友。但老師反映小朱有點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問及原因,,才發(fā)現原來小朱經常在其他小朋友摔倒的時候跑到別人身邊說:“小笨蛋,,快站起來” !在別人哭得傷心的時候“安慰”:“哭的小朋友不可愛” 。雖然老師知道小朱是“愛意的鼓勵”,,但其他小朋友卻認為小朱是在嘲笑自己,。 要用正面語言引導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吃早餐,和我坐在同一張桌子的對面是一對母子,。那個小男孩看上去4歲多,,正上幼兒園的年齡。在等飯的時間里,,孩子坐不住,,一會兒踢踢桌角,一會兒把凳子當馬騎,,嘴上還說“卡噠卡噠”,,一會兒玩桌子上的一筒衛(wèi)生筷,一會兒跑開,,媽媽在看在眼里,一臉的生氣,,站在那兒訓孩子:“不要把凳子弄響,,人家會有意見的!不許玩筷子,沒聽見嗎?不要亂跑,,規(guī)矩點!”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我發(fā)現這個媽媽說了十多次的“不要”這樣的話,,而孩子呢,根本不聽!你制止了這個,,他又玩那個! 這個時候,,我也在等飯,于是就把這孩子招呼過來,,說:“小朋友,,來,你過來,。阿姨想和你說個話,。”孩子走過來了,,問我什么事,。我立即拉起他的雙手,微笑地對他說:“你很可愛,,很聰明,。”他聽了我這話,,奇怪地看著我,?!澳憧矗阍诘蕊埖臅r間,,沒有浪費時間,,做了這么多事。你會擺筷子,,你想把凳子擺好,,你想讓自己活動活動,在鍛煉身體,。是不是?”孩子半信半疑,,回答“是”。 這時我看到孩子的媽媽很驚訝很不理解的樣子,,正奇怪我為什么這樣說,。我只管繼續(xù)對孩子說:“其實,這些事可以在家做的是不是?飯店里人多,,其他人也要吃飯,,如果這些事情放在家做,就不會影響別人,,你還可以盡情的做這些事,,快樂的玩,是不是?”孩子聽了我的話,,使勁點點頭,。我又表揚一番:“嗯,我沒看錯,。一看你就是懂事的好孩子!” 5歲的姐姐正在搭積木,,弟弟看見了,上去就要搶,。姐姐大喊著,,一邊去保護自己的積木一邊去推弟弟,差點把弟弟推倒,。弟弟哭了起來,。奶奶生氣地走上前,“教訓”姐姐說:“你就不能給小弟弟玩一會嗎?”“不給,,就不給,。”姐姐的態(tài)度很強硬,??墒堑艿苓€是哭,而且非常想玩那個積木。爸爸忍不住了,,上前對姐姐說:“那好,,以后給我們只給弟弟買,你也別玩,?!鞭D向弟弟:“爸爸明天就給你買一個更好的。你說你怎么就不懂得分享呢?”姐姐仍然很強硬:“那也行,,反正我不給他玩,。”看小妮子的態(tài)度的確強硬,,我只好轉變思路,,故意對弟弟說:“姐姐不是不給你玩,姐姐是想搭好一個漂亮的房子再給你,。你看你太小了,,姐姐擔心你不會搭,先給你做個示范,。姐姐,,你是先給弟弟一塊還是兩塊?”姐姐想了想:“先給你一塊吧?!薄澳憧窗?,姐姐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都懂得分享,何況自己的弟弟呢?”聽了這話,,剛剛還拒絕和弟弟玩的姐姐把剛剛搭建好的房子拱手送給弟弟:“你玩吧。隨便玩,?!薄澳侨绻艿芙o你弄的亂七八糟的話怎么辦?”“沒事,拆了還可以再重新搭嘛,?!?/p> 3歲的豪哥很愛吃糖,而且看見就不會放過,。他總是偷偷地趁媽媽不注意去拿著吃,,就算媽媽藏起來他也會發(fā)現然后一下子吃好幾塊。一開始媽媽就會跟他說不要吃那么多,,可是他根本不聽,。媽媽說多了,他就表面上答應私下里還是偷著吃,。有一次媽媽換了一種方式,,媽媽:“兒子,你過來媽媽跟你講為什么不讓你吃那么多糖,。你知道嗎?吃太多甜的東西對牙齒不好而且會身體不好,,如果你牙疼了就是吃糖吃多了,,小蟲子在咬你的牙齒,你的牙齒就不漂亮了,,吃多糖你還會咳嗽很難受你說對不對呢?”兒子想想點點頭把手里的糖放回去然后跟媽媽說:“媽媽我以后就吃一塊兒,,吃完多喝水好嗎?我要有漂亮的牙齒?!?/p> 一種話可以有兩種表達,。如要讓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語言說,,而不要用負面的語言說,。因為孩子也和成人一樣,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責,。只是我們的傳統(tǒng)的教育思維習慣,導致我們一不小心就說容易說出負面的語言,。那么怎么避免“禍”從口出呢?可以事先來作一種句式的練習,,然后在生活中嘗試著運用。 方法是:你希望孩子怎么樣,,你就把這個詞說出來,,這叫希望詞,再找出它的反義詞,,然后把反面的說法改為正面的說法,。 例一:希望詞:勤快; 反義詞: 懶。 反說:不要這么懶,,你怎么這么懶!你真夠懶的! 正說:你勤快一點,,你比上次勤快多了。 例二:希望詞:認真; 反義詞:粗心 反說: 你不要這么粗心,。 正說:你認真一點,。 例三:希望詞:快; 反義詞:慢 反說:你這么慢。 正說:你快一點,,我相信你能快起來,。 例四:希望詞:干凈; 反義詞:臟 反說:你弄這么臟。 正說:你可以保持干凈一點的對不對? 寫在最后: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習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么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移自己的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