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以熟知,先以真知,。 2016西泠秋拍 吳湖帆 摹韓滉五牛圖卷 局部 導語: 西泠拍賣廣集海派大師臻品,,于今日(11月29日)亮相上海巡展,,本次秋拍書畫專場,首推近代海派大家吳湖帆的摹古力作《摹韓滉五牛圖卷》,。 由此,,我們沿著歷史,回顧一下歷代名家筆下的牛吧,。 2016西泠秋拍 吳湖帆 摹韓滉五牛圖卷 畫心:217.5×22.5cm 題跋:61×22.5cm 此圖作于1936年,是目前僅見的吳湖帆以牛為主題的長卷作品,,也是研究吳湖帆早期繪畫的重要材料,,此時正是吳湖帆從摹古到確立自己藝術(shù)風貌的關(guān)鍵階段,。此圖為吳湖帆弟子黃秋甸舊藏,著錄多達十次,,卷后有葉恭綽,、鄭午昌、夏敬觀,、呂貞白等名家題跋,,更為它增色不少。對比原跡,,我們看一下唐代韓滉《五牛圖》: 詩海牛蹤 在人類文明史上,,牛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人們食于斯,衣于斯,,住于斯,行于斯,,種田靠牛,,拉車靠牛,甚至連人的名字,,姓氏,、屬相也與牛有著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牛是人類的朋友,,數(shù)千年來,,留下了許多牛的傳說和贊美牛的詩文。憨厚的老牛,,一旦進入詩境,,竟然也有那么多的諧趣、韻味,。 《?!?唐·李嶠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欲向桃林下,,先過梓樹下。 在吳頻喘月,,奔夢屢驚風,。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詠牛應制》 唐·許圉師 逸足還同驥,,奇毛自偶麟,。欲知花跡遠,云影入天津,。 《代牛言》 唐·劉叉 渴飲穎川水,,饑喘吳門月。黃金如可種,,我力終不歇,。 《耕牛》 宋·梅堯臣 破領(lǐng)耕不休,,何暇顧羸犢,。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雖窮田疇,,腸未飽芻菽。秋收風雪時,,又向寒坡牧,。 唐代韓滉的《五牛圖》 局部 歷代畫牛名家 牛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究竟人類何時馴化牛,無從考證,。古書記載最早是黃帝馭牛車,;我曾見一幅“老君騎牛圖”,太上老君的座騎也是這種雙犄水牛,。其實,,以牛為馭的,不只是仙人道士,,孔子當年就是馭牛車周游列國的,。《易經(jīng)》說:“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笨梢娢覀兊淖孀谠缇桶雅R暈槿祟愔覍嵉呐笥蚜?。 古代社會以農(nóng)為本,人們似乎對牛傾注了更多的情感,,文人雅士筆下的田園詩畫,,有不少是以牛為題材的。知名度高的就有韓滉、張藻,、戴嵩等,。而韓滉的傳世作品“五牛圖”,墨色沉穩(wěn),,筆力雄健,,形態(tài)各別,是無人不曉的千古名畫,。本文展示歷代以來以牛為題材的優(yōu)秀作品,。 韓滉 723-787 唐代 唐畫家。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貞元初,官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政治上要求國家統(tǒng)一,,曾參予平定藩鎮(zhèn)叛亂的斗爭。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nóng)村風俗景物,,摹寫牛,、羊、驢子等動物尤佳,。所作《五牛圖》,元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和《文苑圖》并存于世。 唐代韓滉(huàng)的《五牛圖》紙本,,設(shè)色,,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 本圖無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紙上有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歷,、金農(nóng)等十四家題記。五牛圖是目前所見最早作于紙上的繪畫,,紙質(zhì)為麻料,,具有唐代紙張的特點。 唐代韓滉的《五牛圖》 局部 圖畫五牛,,形象不一,姿態(tài)各異,,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tài)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畫成正面,視角獨特,,顯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zhuǎn)折,筋肉纏裹,,筆法老練流暢,,線條富有力度和精確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牛頭部與口鼻處的根根細毛,,更是筆筆入微,。每頭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過對眼神的著力刻畫,,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xiàn)得極為傳神,。作品完全以牛為表現(xiàn)對象,無背景襯托,,造型準確生動,,設(shè)色清淡古樸,濃淡渲染有別,,畫面層次豐富,,達到了形神兼?zhèn)渲辰纭R耘H氘嬍侵袊糯L畫的傳統(tǒng)題材之一,,體現(xiàn)了農(nóng)業(yè)古國以農(nóng)為本的主導思想,。韓滉任職宰相期間,注重農(nóng)業(yè)發(fā)展,,此圖可能含有鼓勵農(nóng)耕的意義,。《五牛圖》是其作品的傳世孤本,,也是為數(shù)寥寥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真跡之一,,因此不論其藝術(shù)成就還是歷史價值都備受世人關(guān)注。 戴嵩 唐代 生卒年不詳 唐代畫家,。韓滉弟子,,韓滉鎮(zhèn)守浙西時,嵩為巡官。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水牛尤為著名,后人謂得“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其畫謂:“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迸c韓干之畫馬,并稱“韓馬戴?!?。傳世作品有《斗牛圖》。 《斗牛圖》縱44厘米,橫40.8厘米,,絹本冊頁,,墨色。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戴嵩是韓滉的學生,,擅長畫水墨的水牛,。圖繪兩條碩壯的公牛相斗,一牛低頭而以兩角尖頂向?qū)Ψ降亩亲?,肌肉鼓脹,,四蹄撒開,急奔而來,,可以設(shè)想這一頂?shù)牧α恐停欢硪慌t掉頭離去,,目光驚恐,,氣喘吁吁,落荒而逃,。全圖純用水墨,,雖也勾線,但已漸漸淡去,。牛身通體染墨色,,而以墨色的深淡變化,體現(xiàn)出牛身的結(jié)構(gòu)以及運動時肌肉的緊張。用濃墨勾畫牛的角,、蹄,,點出眼睛、鬃毛,??此粕蕟渭儯阅芨杏X到墨生“五彩”,,極其優(yōu)雅,。這樣的畫法,在戴嵩之前似無,,但也正是唐代畫家王維倡導的“水墨渲淡”的手法,。兩頭牛的形象、動態(tài),,無論是頭,、身體和四肢,以及彼此間相互協(xié)調(diào),,都畫得非常準確,,神態(tài)生動,場景激烈,。歷史上將戴嵩與韓干并稱“韓馬戴?!保@些唐,、宋間以寫實著稱的畫家給我們留下了無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同樣是用勾線和墨染,他們的作品卻呈現(xiàn)不同的風格,,或重勾勒,,洗練灑脫,或重墨法,,凝重典雅,。其要點在于以形傳神,氣韻生動,。 戴嵩牧牛圖 戴嵩乳牛圖 戴嵩 牧牛圖 祁序 公元11世紀 北宋 江南人,,生卒年不詳,。工山水、人物,、花竹,、翎毛,尤善畫牛,,有戴嵩遺風,。工畫花竹翎毛,兼長水牛及貓,?!缎彤嬜V》著錄御府所藏其畫跡有《倒影牛圖》《渡水乳牛圖》、《斗牛圖》《牧牛圖》等44件,。傳世佳作有《江山放牧圖》卷,,絹本,設(shè)色,,縱47.3厘米,,橫115.6厘米,畫面近處有耕牛16頭,,有從水中馱著牧童踱上岸者,,有在水邊飲水者,有在水中沐浴者,,有在較著勁相斗者,,有小牛犢追趕母牛者,形態(tài)各異,,生動有趣,;牧童有唱山歌者,有吹笛者,,有在大聲呼喊者,,天真可愛,如聞其聲,,如同其樂,;而湖水靜澄,叢樹蒼郁,,山岡起伏,,小雨將霽,滌蕩得天地間一塵不染,,好一派江南錦繡河山,使人愛不釋卷,。整幅畫面構(gòu)圖開朗,,筆力勁健,,卷前有金章宗完顏璟簽題“祁序江山放牧圖”,此為傳世孤本,,曾經(jīng)清內(nèi)府收藏,,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宋 祁序 江山放牧圖 李唐 1066—1150 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北宋末南宋初畫家,,精于山水畫和人物畫。初以賣畫為生,,宋徽宗趙佶朝(1100~1125)補入畫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后,,李唐經(jīng)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擅畫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創(chuàng)“大斧劈”皴,,所畫石質(zhì)堅硬,,立體感強。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變?yōu)榉秸蹌庞?,并以畫牛著稱。李唐的畫風為劉松年,、馬遠,、夏圭,、蕭照等師法,在南宋一代傳流很廣,,對后世影響很大,。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教子圖》,、《清溪漁隱》,、《長夏江寺》、《采薇》等圖,。 宋代 李唐《乳牛圖》 李唐畫的牛今日已不多見了,?!度榕D》一直傳為李唐之作,在傳世的宋人畫牛圖中,,似此圖者不少,,然如此圖之精彩者卻不多。畫中一頭大水牛從右邊石坡向左奔跑過來,,幾乎奔出縑素,。一頭乳牛從右后方追隨而至。大水牛背上臥著一位牧童,,牧童招呼乳牛,,乳牛望著牧童,神情姿態(tài)皆栩栩如生,。石坡上一片竹林,,下有雜草,用筆勁挺瘦硬,,似李唐早,、晚期之間的畫風。從此圖中可以看出南宋的其他畫牛之作確皆出于李唐,。 佚名 《柳蔭放牧圖》 《柳蔭放牧圖》佚名 立軸 絹本 淡設(shè)色 縱99.1厘米 橫48.3厘米 (美)私人藏 此圖描繪牧童放牛的情景,。臨溪草坡上,,牧童伏于柳樹下小憩,二水牛也呈自在之狀,,境界靜謐雅逸,。柳樹描繪十分細膩,枝干出筆一絲不茍,,疏密,、濃淡,、粗細相間,富有變化,。畫風與南宋畫牛名家閻次平相似。 宋代 佚名《柳塘呼犢圖》 宋 佚名《柳塘呼犢圖》絹本設(shè)色 縱24.9厘米 橫26.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上無題款。畫柳塘邊,,柳樹灑脫,,樹下一老翁倚鋤而立,張嘴呼喚不遠處翹首做回應狀的耕牛,,場景很是動人,。畫家對牛犢的描繪很是細膩逼肖,特別是牛犢的眼睛,,婉轉(zhuǎn)流動,,脈脈含情,對主人感激和依戀之情溢于言表,。 李迪 公元12世紀 南宋 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生卒年不詳。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歷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1162-1224),,活躍于宮廷畫院幾十年,畫多藝精,,頗負盛名,。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長于寫生,間作山水小景,。構(gòu)思精妙,,功力深湛,雄偉處動人心魄,。所作《楓鷹雉雞圖》溫柔嬌嫩可愛,,《雞雛圖》形象生動超拔,刻畫細致入微,,各具神態(tài),。山水師李唐法,,亦多佳作。論者謂其畫鳩“作寒冷狀,,精俊如生”,;畫鹡鸰“翹翹欲起”。傳世作品多,,大多有年款,。淳熙元年(1174)作《風雨歸牧圖》軸,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淳熙十四年(1187)作《雪樹寒禽圖》軸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慶元二年(1196)作《楓鷹雉雞圖》軸、慶元三年(1197)《雞雛侍飼圖》冊頁,、《獵犬圖》冊頁,,均藏故宮博物院。子德茂,,理宗淳佑年間(1241-1252)畫院待詔,。畫承家法,喜畫花禽鷹鶻,,野景不逮其父,。所見李畫最晚年款為慶元三年(1197),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1125),,需時七十三年,,據(jù)此推算,則李氏存世之年齡應在九十以上,。 南宋李迪 《風雨歸牧圖》 畫作中兩只黃牛在風起的河岸相視而鳴,,兩牛構(gòu)圖有動感,,牛蹄或撒開或繃勁,似乎能聽到風雨前的牛哞,。風吹老樹,,葉子細密擺去而顯風勢;岸上葦草風動,。風之狂大可從一牛背上牧童貓腰縮頭撫斗笠可盡知,。兩牧童騎于牛背,童趣盎然,。整幅畫,,就是風雨前河岸牧童慌亂回家的一個取景,就像不經(jīng)意被拍照了一樣,畫面是動的,。整幅畫用筆精細,,一枝一葉細細繪來。牧童所披蓑衣在風吹下形同剌猬,,用墨細致,。看久了這幅畫,,忽疑其中一個牧童是童年的自己,。 李迪雪中歸牧圖 冊頁 絹本 水墨 淡設(shè)色 縱24.2厘 米 橫23.8厘米 (日)大和文華館藏 此圖描繪白雪皚皚的寒冬,牧牛人帶著獵物歸家的情景,。牧牛人蜷縮著身子以御寒風,,人與牛的動態(tài)準確生動,樹石山坡的筆墨變化微妙,,設(shè)色也雅潤柔和,。雖為小品,但很好地表現(xiàn)出雪后空疏靜謐的景色,。 閻次平 南宋 閻次平,,畫家。南宋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隆興初(約1163年)任畫院祗候,,授將仕郎。為北宋末畫家閻仲之子,。繼承家學,,而畫藝超過其父。擅繪山水,、人物,,尤工畫牛,頗為生動,。畫法近李唐,。存世作品有《牧牛圖》等。弟次于,,亦善畫,。 南宋 閻次平《秋野牧牛圖》 立軸 絹本 水墨 淡設(shè)色 縱97.5厘米米 橫50.6厘米 圖描繪了真實生動的鄉(xiāng)間生活情景,。圖中畫二牧童和三牛。二牧童坐于樹下,一位似在給另一位捉虱子,;一頭大牛臥于樹下,,旁臥一小牛,另一牛向外奔去,。前面樹葉染以紅色,,后面樹葉染以黃色,并以水墨寫出,,岸坡和遠山則以淡 閻次平 四季牧牛圖 南京博物院所藏南宋閻次平的《四季牧牛圖》,,不失為歷代畫牛名作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經(jīng)典之作,。《四季牧牛圖》由春,、夏,、秋、冬四季各一幅牧牛圖組成,,合裱為一整卷,,每幅作品35.5cm×90cm左右。通觀整卷四幅作品,,四季景色各造奇妙,,牧童與牛隨季節(jié)而自然變化,生動有致,。山水,、人物、牛高度統(tǒng)一,,組合為一曲醉人的田園交響樂章,。 《四季牧牛圖》發(fā)揮了閻次平多能皆工的特點。從《四季牧牛圖》可知,,閻次平的繪畫兼收了北宋的雄強與南宋的優(yōu)美,,而成一種復合兼容之美,這也是《四季牧牛圖》繪畫藝術(shù)高超與突出的一大原因,。 《春牧圖》其首,,寒氣漸除、春意融融,,青草長,,楊柳飄,,一村童,引雙牛,,放牧于春煙淡霧中,。 《夏牧圖》隨后,烈日當空,,暑氣逼人,,濃蔭下,池塘中,,牧牛對語,,牧童對歌。 《秋牧圖》其次,,樹葉紅,,青草黃,秋高氣爽,;聽流水,,觀行云,人閑牛慵,。 《冬牧圖》殿后,大地雪白,,長河冰凍,,樹木僵立,寒風肆吼,;兩牛相貼以取暖,,牧童牛背蓑下任牛西東。 毛益1178-,? 南宋 原籍不詳,,客居四川,活動于南宋理宗,、度宗兩朝(1225-1274),。工畫人物、山水,,尤善仕女,。師唐代周昉法,得其各色狀貌,,所作情性神姿有唐人風韻,。仕女白描筆法如行云流水,神情意態(tài)生動傳神,。所畫水墨山水,,清潤秀美,超逸絕俗。書法亦佳,,晚年喜篆書,。作品欣賞:此圖繪煙柳平丘,牧童跨于牛背上,,一手拿小木桿,,一手拿昆蟲在逗趣。其后一牛犢緊隨前面的大牛,,畫面生動活潑,。畫中的牛造型準確,形象生動,,筆法簡率,。本幅有清代皇帝乾隆的御題詩,后有范顯得等九人的題記,。 南宋 毛益牧牛圖卷 紙本墨筆 《田醉歸圖》 宋 佚名 絹本 李椿 南宋 此圖安排的牧牛景象饒有故事情節(jié)性,。一是著重刻畫母牛與小牛之間的親情關(guān)系,前行的母?;厥子^望小牛犢,,起步遲疑,露關(guān)切照應之態(tài),;后隨的小牛則微張著嘴,,緩步而行,似乎正在輕呼撒嬌,。二是小牧童徑自玩耍,,靠在大樹背后,用棍子逗弄一只小鳥,,童趣盎然,。這些有趣的情節(jié)描寫,使作品極富生活真趣和抒情意味,。本幅右下署款:“乙丑,,李椿畫?!?/p> 戴進 1389—1462 字文進,,又字文節(jié),,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漢族,,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早年為制作金銀首飾工匠,,制作出的釵花,、人物、花鳥,,技藝精湛,,很有名氣。后改工書畫,,以賣畫為生,,年輕時就很有影響。宣德間(公元1426—1435)被推薦進入宮廷畫院,,官直仁殿待詔,,當時畫院畫家如謝廷循、李在,、倪端,、石銳等,畫技都遠遜于戴進,,因而遭妒忌排擠,。戴進被放歸故里后,回到杭州后以賣畫為生,,終至窮途落泊而死。主要藝術(shù)活動和影響是在民間,。明朝山水花鳥畫首席畫師,,浙派創(chuàng)始人。 戴進 牧牛圖軸 宋 佚名 牧牛圖 沈周 1427-1509 明代 沈周 牧牛圖冊頁 明代杰出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等。 郭詡 1456—1532 明代畫家 郭詡《牛背橫笛圖》 字仁弘,號清狂,,江西泰和人.工書畫,,遍游名山。山水,、人物,,風格豪放,筆法師略,,清細柔和,,墨氣轠然,尤是繪古人清士,。題署筸逸,,縉紳無不重之。與吳偉齊名,,為呈偉,、沈周、杜堇所推重,。 花鳥雜畫,,信手拈來,頗有奇趣,。草蟲書法工寫兼?zhèn)?,其畫風在明中期 別成一格。 張路 1464—1538 字天馳,,號平山。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曾以庠生游太學,,然竟不仕。性頹唐自放,,獨鍾情繪事,,以畫菐為生。山水宗戴進,,人物師吳偉,。其頹唐自放的性格和以畫為業(yè)的生涯,與戴,、吳相似,,故藝術(shù)風貌亦緊相跟隨。此圖冊每開均有泥金書畫題,,計有《山》,、《海》,、《?!贰ⅰ秹邸?、《純陽》,、《國舅》、《湘子》,、《拐李》,、《仙姑》、《采和》,、《果老》,、《鍾離》、《列子》,、《海蟾》,、《清羊仙子》,、《白鹿仙》,、《五老》、《四皓》等十八開(本卷除《果老》,、《清羊仙子》未收,,共收十六幅),多繪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從表現(xiàn)技法看,,顯示出畫家多方面的才能,。張路的山水,長于墨法,,《山》圖水墨淋漓,,用筆縱逸,以氣勢勝,。所繪人物尤佳,,或圍坐弈棋,或騎鹿慢行,,或乘鶴翱翔,,或倚石而眠,根據(jù)描繪對象的身份特點安排特寫式的場景,,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人物的神情氣質(zhì)和心理狀態(tài),。人物結(jié)構(gòu)妥帖,衣褶穿插入妙,,線條瀟灑流暢,。這種簡縱放逸的寫意筆法,給后世的人物畫以很大影響,。 唐寅 1470—1523 明代唐寅 《葑田行犢圖》局部 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jù)傳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同時也是一部歷史故事劇和一位漫畫家的名字,。 蔡玉卿 1612-1694 蔡玉卿 平坡牧牛圖 名潤石,,字玉卿,,福建漳州龍海人,南明隆武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夫人,,著名書法家,。 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蔡玉卿出生于鶴峰(今蔡坂村)一個隱士家庭,。她幼時恬靜寡言,,喜愛讀書,10歲能屬文,,15歲嫁黃道周為繼室,。蔡玉卿來到黃家,不但“事姑以孝聞”,,且能刻苦攻讀,,臨池潑墨,就是隨黃道周上京途中,,也堅持天天臨摹東晉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字帖,。幾經(jīng)磨礪,字,、畫,、詩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閨中名不宜傳外”為由,,署黃道周名字。 凌云 1628-1644 凌云 牧牛圖 立軸 字永芳,崇禎時人,。善畫仕女,,嘗繪弄璋圖宛似宋人法,蓋宗馬和之也,?!懂u硯田齋筆記、歷代畫史匯傳》 原濟 1642一1718 原濟 對牛彈琴圖 清初畫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極,廣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謙后裔,,父親在明末被追殺,時若極五歲,,削發(fā)為僧得以存活,。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后人傳為道濟,,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清湘遺人,、粵山人、湘原濟山僧,、零丁老人,、一枝叟,晚號瞎尊者,,自稱苦瓜和尚,。善山水花果蘭竹,尤以山水一反時人仿古之風,,布局新奇,,筆墨雄健縱恣,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四僧”。在繪畫理論上貢獻卓著,。他主張“筆墨當隨時代”和“借古以開今”,,強調(diào)對大自然要有真切的藝術(shù)感受,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要“我自用我法”,,反對泥古不化,。對后來揚州畫派和近代畫風,影響極大,。傳世畫跡有《詩畫冊》,、《黃山八勝圖》、《梅竹雙清圖》、《蕉菊圖》等,。 楊晉 1644-1728 字子和,,一字子鶴,號西亭,,自號谷林樵客,、鶴道人,又署野鶴,,江蘇常熟人,。山水為王翚入室弟子,嘗與繪圣祖南巡圖頗精 ,。晚年每多率筆,,未免蒼而不潤,神氣便少 ,。然農(nóng)村景物則頗工,,尤長畫牛,多寫意,,夕陽芳草,,郊牧之風宛然在目 。兼及人物寫真,,花鳥草蟲,,每侍出游作圖凡有人物、輿轎,、駝,、馬、牛,、羊等皆命補之 ,。 又嘗摹內(nèi)府所藏名跡,作副本進御 ,。 卒年八十五,。 楊晉 牧牛圖 紙本設(shè)色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幅寓意深邃,,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作品。畫面設(shè)色清淡虛靈,,用筆嫻熟朗潤,。啃食著青草的牛兒,,擺動著尾巴,,憨態(tài)懶情可掬,。楊晉畫牛有其獨到之處,他用筆簡潔明快,,不求形象畢肖,,卒筆為之,線條精準,,栩栩如生。正如畫史記載:楊晉畫牛,,蹄角生動,。作者刻畫樹石以淡筆渴墨勾輪廓,稍作皴染,,樹葉以夾葉法繪制,,虛實相間,自然天成,??梢钥闯錾畹闷鋷熗趿s(王石谷)筆墨的精華,且頗有米家樹石的韻味,。他晚年多率筆,,并深受南宗審美思想影響,更加追求筆墨情趣,。 王云 1652—,? 清 王云 牧牛圖 字漢藻,,號清癡,一字雯庵,,號竹里,,江蘇高郵人。斌子,。樓臺,、人物近似仇英,康熙時馳名江,、淮,。寫意山水,得沈周遺意,,意境幽深,。于朝,圣祖賞逾等,。雍正十三年(1735)作群仙圖,,時年八十四,。 黃慎 1687—1768 中國清代畫家。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漢族,,福建寧化人。幼喪父,,以賣畫為生,,奉養(yǎng)母親。初隨上官周學畫,,后離家出游,,曾多次在揚州賣畫。方十八九歲,,寄身蕭寺,,晝?yōu)楫嫞篃o所得燭,,從佛光明燈下讀書,。慎工草書,法懷素,。畫人物,,多取神仙故事為題材,初學上官周,,后用狂草筆法作畫,。筆姿放縱,氣象雄偉,,深入古法,,亦偶有筆過傷韻者。間作山水,、花鳥,,得荒率之致。所畫多歷史人物,、佛道,、樵夫漁父,早年工細,,后參以懷素草書筆法,,所作人物用筆粗獷,,頓挫轉(zhuǎn)折,縱橫排奡,,氣象雄偉,。花鳥筆法洗練,,形象概括,,畫風潑辣;山水境界開闊,,注重詩意的表達,。 左圖:黃慎(款) 牧牛圖 立軸 右圖:黎奇五牛圖 黎奇 1694-1775 字問廬,,一燕臣,。順德人,。善畫蘭竹及雞,尤其畫牛,,能在尺幅宣紙里畫上百頭牛,,表現(xiàn)牛的眠、立,、行,、食、斗各種形態(tài),,生動傳神,,以畫牛名,傳有“張穆馬,、黎奇?!敝f。 金廷標 清 牧牛圖 鏡心 字士揆,烏程(今浙江湖州)人,。鴻子,。畫家金鴻之子,能紹父藝,,亦工寫真,,并能妙繪人物仕女及花卉。善取影,,白描尤工,。亦能界畫,。高宗二十五年(1760)南巡進白描羅漢冊,龍顏大悅,,命入畫院伺侯,。所繪寫意秋果及人物,皆得高宗題詠,。入直數(shù)載,,卒於京寓。 張之萬 1811—1897 張之萬 牧牛圖 清代官吏,張之洞兄,。字子青,,號鑾坡,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同治間署河南巡撫,移督漕運,,歷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光緒中官至東閣大學士,。畫承家學,,山水用筆綿邀,骨秀神清,,為士大夫畫中逸品,。初與戴熙討論六法,交最相契,,時稱南戴北張,。書精小楷,唐法晉韻,,兼擅其勝,。有張文達公遺集。 朱真 清 朱真 牧牛圖 立軸 字淵珠,號影梅,,一作景某,,江蘇揚州人。工詩,,善書,、畫,,尤工士女。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為梁啟超作小紅聽曲圖,,純以逸筆線條寫之,,簡練澹雅,脫盡脂粉氣,。鈐有“邗江景某朱真詩書畫之印”及'我是揚州狂杜牧'兩章,。《姜丹書稿》 朱鼎新 1872年作 牧牛圖 立軸 任伯年 牧牛圖 朱鼎新 清 號曉崖,鹿城(今河北束鹿)人,。善花卉及人物士女,,古秀妍雅,有仇英遺意,。偶寫山水,,得文征明心印?!俄w養(yǎng)齋筆記》 任伯年 1840—1896 清末畫家,。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qū))人。任伯年是我國近代杰出畫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長、任渭長,、任預)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繪畫發(fā)軔于民間藝術(shù),,他重視繼承傳統(tǒng),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shè)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 徐祥 1850-1893 清代 徐祥 牧牛圖 立軸 字小倉,,上海人,。其初學畫于錢慧安,后又師從任伯年,。人物,、山水均能,花鳥尤為擅長,。人物,、花鳥風格近于任伯年,而能自出機杼,,喜以繁密出之,。其山水風格在胡公壽、楊伯潤之間,,用筆灑脫,,氣韻生動,圓暢清新,。他并善昆曲,,但其年不永,中歲而折,。海派大師王一亭十六歲時拜師學畫,,即拜在徐小倉門下,后來才因徐祥介紹得到任伯年的指授,,可見徐小倉亦是有聲于時的畫家,。《韜養(yǎng)齋筆記》,、《海上墨林》,、《近代六十名家畫傳》中均有記載。 袁培基 1856-1943 袁培基 牧牛 字幼辛,號雪庵居士,、雪庵叟,。吳縣人,居木瀆下沙塘,是民國時期吳中的山水畫家,。袁培基生于書香門第,,其父為清末秀才,家藏古籍甚多,,培基自小有苦讀精神,,常在古書堆中尋覓筆記小說、詩詞畫冊,、終夜閱讀不倦,。喜唐詩,15歲能背誦200余首,;又喜丹青,,見畫片就涂抹點染。最初,,因無師指點,,故不論花卉果品、山水人物,、走獸翎毛,,不顧畫家、畫風是否相異相同,,總一一臨摹,。幾年之后,果能運腕自然,,欣喜之余,,曾拜謁吳大徵于雙林巷,切磋畫藝,。因見吳大徵畫山水功力渾厚,,秀逸蒼古,,棋高一著,,才致力于山水,追宗黃公望,、沈石田一路,。但其又喜創(chuàng)稿,不拘于古人范本,,常交游于真山真水間,。故落筆不凡,構(gòu)圖時出新意,,自得天機造化的真趣,。但終因出門不多,見識尚有局限,,故而直至晚年,,畫風變化不大,,似少大家風姿。 齊白石 1864-1957 白石 牛 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湘潭人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王仁治 1871 - 1932 王仁治 1913年 牧牛圖 字潛樓,一字潛孫,號泠公,杭州人,。清光緒間優(yōu)貢生,。品性高潔。善山水,設(shè)西泠畫社於杭城,從學者多成材,。王仁治 西泠畫社首任社長 王仁治原裝裱鏡心 一八七一至一九三二,字潛樓,一字潛孫,號泠公,杭州人,。 清光緒間(一八七五至一九零八)優(yōu)貢生。... 1924年,進由我國最后一位宮廷畫師王仁治 (潛廔)所辦之西泠書畫社學習,與申石伽結(jié)為盟兄弟,。 1931年,經(jīng)陳簡文介紹趨謁王福盫于上海,求教印學與文字學,。... 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王仁治、任薰、雪舟,、王廷楊以及陳頤年,、宗懋、王彥起到當代大家陸遠,、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千,、陸儼少,、劉旦宅等等,名家名作薈萃。 徐悲鴻 1895-1953 徐悲鴻 《臥牛》 立軸 漢族,,江蘇宜興人,,生于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事業(yè)的奠基者,,杰出的畫家和美術(shù)教育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shù),。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shù)學院院長,。 劉海粟 1896-1994 劉海粟 四牛圖 軸 祖籍安徽省鳳陽,,生于江蘇省常州。 自幼酷愛書畫,,1912年11月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chuàng)辦現(xiàn)代中國第一所美術(shù)學?!吧虾嬅佬g(shù)院”任校長,,并取蘇軾“渺滄海一粟”詞意,改名“海粟”。首創(chuàng)男女同校,,采用人體模特兒和旅行寫生,,被責罵為“藝術(shù)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學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學講學,,并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術(shù)教育,,回國后創(chuàng)辦天馬會,。 李可染 1907-1989 李可染 浴牛圖 李可染 犟牛圖 李可染中國現(xiàn)代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自幼習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并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曾在多所藝術(shù)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寫生,,并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tǒng)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 渡牛圖 吳冠中 1919—2010 吳冠中 《柳塘雙牛》 鏡心 20世紀現(xiàn)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吳冠中終生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xiàn)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他執(zhí)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xiāng),、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國內(nèi)外已出版畫集約40余種,,文集10余種;曾任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院教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xié)委員等職。 程十發(fā) 1921-2007 程十發(fā) 牧牛圖 上海松江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閑過齋,后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中國海派書畫大師,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huán)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造詣。工書法,,得力于秦漢木簡及懷素狂草,,善將草、篆,、隸結(jié)為一體,。程十發(fā)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chǎn),很早就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他的作品,,筆墨灑脫精湛,氣韻生動,,抒情而浪漫,。在人物、花鳥,、山水畫三大門類中,,他善于通貫其中融為一體,具有縱橫揮灑,,渾厚,、古樸、生機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即使是書法藝術(shù),,同樣顯示了奇突,、清麗的藝術(shù)特色,。曾到云南德宏等地體驗生活,,創(chuàng)作不少反映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作品。擅人物,、山水,、花鳥,取法于梁楷,,貫休,、陳洪綬、任伯年諸家,,并吸收民間藝術(shù)之營養(yǎng),,融會貫通,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的繪畫技巧,,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在中國傳統(tǒng)人物題材中,鐘馗是程十發(fā)百畫不厭的一個,。 黃胄 1925—,? 黃冑 《牧?!?/p> 字映齋。因其父四十多歲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包S胄”是初中時自己起的筆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葉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題名梁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縣,,后遷居西安。早年參加革命,,任西北軍區(qū)戰(zhàn)士讀物出版社編輯,。1942年任蠡縣中學美術(shù)教員。1946年任陜西省西安雍華圖書雜志社主編,。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部隊美術(shù)工作,,任西北軍區(qū)政治部文化創(chuàng)作員,,美術(shù)組組長。1955年任總政治部文化部創(chuàng)作員,。1959年,,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shù)公司顧問。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黃胄是我國著名的藝術(shù)家,,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汪觀清1931 - 汪觀清 牧趣圖 汪觀清 《牧牛圖》 安徽歙縣人。筆名耕牛莘堂主,自幼酷愛丹青,,后到上海拜師學畫,,從事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30余年。87和88年應邀兩度到日本講學和舉辦畫展,。作品有連環(huán)畫《紅日》,,獲第二屆全國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評獎繪畫二等獎,為中國美術(shù)館收藏,。蓍有有《怎樣畫?!芬粫v任上海十一聯(lián)出版社美術(shù)編輯,,新美術(shù)出版社專業(yè)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員,上海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專職畫家。現(xiàn)為上海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安徽新安畫派研究會顧問,、黃山畫院名譽院長,美協(xié)上海分會理事,?!吨芏鱽硗驹陂L征路上》,中國畫《擊角歌商圖》等,。 范曾 1938 - 范曾《犟牛圖》 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人,,1938年生,江蘇南通人,,現(xiàn)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
來自: 老劉tdrhg > 《三十四、畫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