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杜
“惟大英雄能真本色,,是真才子自風流”,,這句俗語想必出現(xiàn)得比較晚,至少很多唐人都不知道還有此一說,。唐代才子眾多,,如繁星滿天,使人眼花繚亂,。滿眼的才子,,風流者卻沒有我們想到的那樣多。當然,,倘若他們知道評選才子的標準是要“風流”,,許多人定會“當年拚卻醉顏紅”,舍去大好前程,,去做一回“真才子”,。在這方面,小杜可謂先知先覺,,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把杜牧專稱為“小杜”,可謂歷史悠久,?!缎绿茣氛f杜牧的詩情致豪邁,人稱小杜,,以別杜甫,?!对娫捒傹敗芬短瀑t抒情》也說杜牧詩歌風雅偏綴,不可勝紀,,與杜甫齊名,,時人呼為大杜、小杜,。今天,,我們耳熟能詳?shù)膭t是“大、小李杜”,,把李白,、李商隱也融入了這個集團。曾經(jīng)有段時間還出現(xiàn)過“三李杜”的說法,。宋代學者孔平仲在《珩璜新論》中說“李固,、杜喬,李膺,、杜密,,李白、杜甫”是也,,這時候杜牧還被排斥第一集團之外,。明代學者胡應麟則說“李白、杜甫外,,杜審言,、李嶠結(jié)有前朝,李商隱,、杜牧之齊名晚季,咸稱李杜,,是唐有三李杜也,。”(《詩藪》)但“三李杜”的說法顯然沒有取得大家的認可,。 在宋人看來,,大杜、小杜并稱,,對杜牧而言應該是一種極高的榮耀,,無論是《新唐書》還是宋朝的那些詩話,它們都不自覺地透露出一種艷羨的語氣,。不過,,讓人簡稱“小杜”,未必符合杜牧本意,,杜牧心中也未必舒坦,。一個有個性的詩人,,總不愿附于冀尾,何況杜牧向來自視甚高,,我行我素,,從無追隨之意、模仿之心,。在寫給權(quán)要的《獻詩啟》中,,他不無自得地說:“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過去的榜樣他不感興趣,,流行的潮流他不愿涉足,,他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很多習見的觀點,,他都要擺出一副不茍同的架勢,,《苕溪漁隱詩話》列舉了許多例證。 大家都說周瑜英俊瀟灑,,智謀過人,,他卻在《赤壁》中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譏諷他不過是一幸運兒而已,,大有阮籍“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自負,。當年漢高祖劉邦一心想把皇位傳給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野心勃勃的呂后聽從張良的計策請出著名隱士商山四皓,鎮(zhèn)住了漢高祖,,穩(wěn)定了漢室,。杜牧卻說“南軍不袒左邊袖,四皓安劉是滅劉”,,認為對漢室穩(wěn)定做出巨大貢獻的不是這四個白胡須的老頭,,而是英姿勃發(fā)的周勃。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不失豪杰之氣,,杜牧卻說“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士重來未可知”,,認為好男兒就應不屈不撓。 許多讀者都衷心希望“大杜”與“小杜”之間能夠有些淵源,。有人從詩篇里去尋覓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于找到了蛛絲馬跡,,宋人葛立芳在《韻語陽秋》中說“杜牧之詩,,字意多用老杜”,然后舉了一些例證,。不過,,也許他自己都認為這些論據(jù)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不排除“英雄所見略同”的因素,,所以他馬上解釋說這兩人是“下語自然相符,,非有意于蹈襲”,正所謂有不能不異,,亦有不得不同,。杜牧詩文的特色太顯著了,清人洪亮吉《北江詩話》說:“杜牧之與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同時,,而文不同于韓、柳,,詩不同于元,、白,能于四家外,,詩文皆別成一家,,可云特立獨行之士矣?!倍拍羷e成一家,特立獨行,,在詩風上自然也與老杜沒有太多的關(guān)系,。 詩風上沒有承接,血緣上有沒有關(guān)系呢,?后來的讀者不依不饒,,又在家譜上去詳細考證,結(jié)果還是大失所望,。宋人馬永卿《嫩真子》說:“杜氏凡五房,,一京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陽杜氏,,四洹水杜氏,,五濮陽杜氏。而杜甫一派不在五派之中,,豈以其仕宦不達,,而諸杜不通譜系乎?”馬永卿很憤怒:杜甫是西晉當陽侯杜預之后,,杜牧的祖父杜佑也號稱杜預之后,,僅僅因為杜甫官做得不夠大,連族譜都不讓他進去了么,? 而從門第上來看,,“小杜”排在“大杜”后面,杜牧會很委屈,。明清以來,,人們動不動就說小杜出身高貴,這是符合事實的,,當初杜牧何等自命不凡,,尤其為他的家世而自豪:“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唐音癸簽》說“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復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胡震亨認為杜牧出身好,人長得又英俊,,腦袋又聰明,,有遠見卓識,是個作宰相的材料,。這個評價才說到杜牧的心坎里了,。他的志向就是成為祖父杜佑那樣的宰相,至于“老杜”杜甫,雖然有些詩名,,但在他杜牧眼里,,比起祖父杜佑還是差得太遠。 杜牧在《上李中丞書》中自信地說,,他對“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都頗有研究,。為什么要關(guān)注這些事情,這不僅是家學傳統(tǒng),,他希望有一天能夠?qū)⑦@些研究心得施諸政務,。晚唐兵禍連結(jié),杜牧花了很大氣力去研究兵法,,認為士大夫治國首先要治兵,,所謂“主兵者,圣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則必樹立其國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則必敗亡其國也,。然后信知為國家者兵最為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茍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大有“天下興亡,,士大夫職責最重”之嘆,,因為他們不僅要管理政府,處理政務,,還要能夠帶兵打仗,。如果掌握軍權(quán)的人不學無術(shù),政治素質(zhì)太低,,只會舞大刀,,那就可能成為跋扈的軍閥,給國家?guī)須缧缘拇驌?。杜還牧曾注解過《孫子》十三篇,,經(jīng)常寫文章批評朝廷用兵之失,只可惜他的聲音太小,,沒多少人聽見。杜牧晚年自撰《墓志銘》,,在其中感嘆自己注《孫子》,,推五星,,記相法,如此多才多藝,,人們卻始終把他當作百無一用的書生,。 2.盛名 杜牧早年所寫的《阿房宮賦》,還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不過,,人們關(guān)注的是他的文學才華,至于他自己所說的憂國憂民的宗旨,,依然沒有人理會,。這篇文章給他贏得了后世聲名,如金圣嘆稱贊它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清人李扶九則認為它家傳戶誦,,至今尤新,古來的文賦,,它應該排名第一,。在當時,《阿房宮賦》還直接改變了杜牧的人生軌跡,。 《唐摭言·公薦》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當時,崔郾侍郎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百官公卿都到城門外擺好酒席餞行,,車輛之勝,官員之多,,舉世罕見,。此時吳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學博士,也騎著一頭老毛驢過來湊熱鬧,。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興,,聽說吳老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過來了,非常吃驚,,連忙離席前來迎接,。吳老看見崔郾,把他拉到一邊,,拍著崔郾的肩膀說:你擔負此任,,乃是眾望所歸。我老了,,不能為朝廷排憂解難了,,不如為你推薦一個賢士。前些日子,我偶然發(fā)現(xiàn)一些太學生情緒激昂地討論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來是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寫得真好,,這個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萬機,,恐怕沒有閑暇去瀏覽這篇文章,,不如讓我為你誦讀一下。 說到這里,,吳老就字正腔圓地,、搖頭晃腦地將《阿房宮賦》讀了起來。崔郾也是一個有品味的知識分子,,聽后也稱贊不已,。吳武陵乘熱打鐵,要求崔郾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將杜牧評為狀元,。崔郾面露難色,,推辭道:狀元已經(jīng)被他人預定了。吳老窮追不舍,,大聲說道:如果真得當不了狀元,,就退一步,讓他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崔郾還在躊躇猶豫,,吳老倚老賣老地說:如果還不行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看有沒有比這寫得更好的賦,。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滿口答應,,然后目送吳老離開,。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問吳博士來做什么,。崔郾回答說,,吳老推薦了一個人為第五名進士。酒客連忙追問是誰,,崔侍郎回答說是“杜牧”,。旁邊立刻有人接茬說:聽說過杜牧這人,才氣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節(jié),,喜歡煙花風月,好出入娛樂場所,。崔侍郎為難地說:我已經(jīng)答應吳博士了,。即使杜牧是個屠夫或賣酒的小販子,我也不會改變了,。 由吳老這樣的清流賞識推薦而進士及第,,杜牧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榮耀?;拾窆己?,他曾賦詩一首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guān)來?!狈虐竦臅r候,,洛陽的花兒還未綻開。三十三名中舉的進士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進,,他們要去參加各種慶?;顒樱鱿鞣N酒會宴席,,喝著秦地的美酒,,心情舒暢,滿面春風,,好像春色也被他們帶進了長安,。 三十三人,,就是這次進士及第的全部人數(shù),大致相當今天全國高考各省文科狀元的人數(shù),,這個數(shù)目在唐代還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數(shù)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據(jù)說唐朝二百九十年間,進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數(shù)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張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東風節(jié)氣近清明,,車馬爭來滿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萬里盡傳名,。 這個春天是屬于杜牧的。他正月參加考試,,二月登第,,閏三月又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以第四等及第,,隨即授官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二十多歲的杜牧畢竟年輕,,接連碰到這樣的喜事,,無法抑制心中的喜悅,笑得連嘴都合不攏了,。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游耍?!扒疂M花千樹”,,它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時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詩人姚合曾大發(fā)感慨,要想到曲江從容賞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時候才行,,不過到那時,花兒被看人了一天,,精神業(yè)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頭數(shù)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談起來,。僧人便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滿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誰知這位僧人面色平靜,,木然地追問杜牧現(xiàn)在從事什么職業(yè)。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趕緊把杜牧連中兩元的喜事拿出來夸耀,,僧人依然不為所動。詩人很是惆悵,,現(xiàn)場賦詩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杜牧究竟是不是吳武陵推薦及第的,這件事很值得懷疑,。小杜有封信名為《投知己書》,,其中曾向朋友夸耀當年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應進士舉,。當其時,,先進之士以小生行看可與進,業(yè)可以修,,喧而譽之,,爭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笨梢姰敃r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說酒席上有人反對吳老的薦舉,,理由是杜牧不拘細行,。其實杜牧不拘細行、風流名聞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后,,主要在二十六歲到三十六這十余年間,這時他基本上在各方鎮(zhèn)使府中為幕僚,,有名氣,,有才氣,環(huán)境寬松,,有條件充分展示他的風流倜儻,。李商隱含蓄地說杜牧“刻意傷春復傷別”,所指的也是這段幕僚生活,。估計《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據(jù)杜牧后來的倜儻形象編造出來的。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后八個月,,他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時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guān)系也頗為密切,。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杜牧經(jīng)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將她納為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jīng)淪落為他鄉(xiāng)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于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為飄逸,為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缎蜁V》評論道:“(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里,。”清人葉奕苞《金石錄補》也給于了極高的評價:“牧之書瀟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董其昌)云:顏、柳以后,,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跡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珍貴異常,,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鑒定印章。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后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伯駒個人所有,又捐贈政府,,藏于故宮博物院,。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锜聽后,,將之收為小妾,讓她度過一段甜蜜時光,。后來李锜起兵對抗朝廷,,兵敗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宮為奴,,繼續(xù)發(fā)揮她的專長,,充當歌舞姬。杜秋娘再以這一曲《金縷衣》俘虜了年輕的唐憲宗,,被封為秋妃,。杜秋娘雖然總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經(jīng)常不著痕跡地參與軍國大事,,甚得憲宗皇帝崇信。后來宰相李吉甫勸唐憲宗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后宮,,憲宗皇帝自豪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還任命杜秋娘為皇子李湊的保姆,。也正是這一任命,,讓她卷入權(quán)力的角逐中。李湊失勢被廢,,杜秋娘也被攆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見曾經(jīng)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窮,,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據(jù)說這首詩當時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為大家對這個風云一時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隱與小杜結(jié)識后,共寫過兩首給他,,一首自謙“高樓風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稱頌“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見“小李”也認為這首詩為“小杜”的代表作,。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杜秋娘也逐漸蛻變成了一個符號,,小杜的這首詩就得不到好評了,。清人紛紛挖苦道,這哪里是詩,?分明是一篇命題作文,,而且是考場上寫的那種作文。他們還說,,看來小杜只會寫絕句,,讀過他所寫的那些如明月孤映、高霞獨舉的七言絕句,,再讀這些所謂的長詩,,好比一條蜿蜒娟秀的小溪突然遇見山洪爆發(fā),景象更壯觀了,,但溪水渾濁了,,垃圾到處都是,不忍心細看,。 3.風流 也許是世交的緣故,,在沈傳師幕下,小杜很注意維護自己的形象,。不過和許多官員一樣,一旦離開自己的轄地出差公辦,,往往就會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的舉動來,。野史《麗情集》記載,杜牧很早就聽說湖州景色秀美,,且多麗人,,心向往之。有次,,他爭取了一個公差的機會前往湖州,。當時湖州的父母官崔刺史,是小杜的老朋友,,對他的心思頗為了解,,下令把全湖州在籍的名妓都召集過來請小杜過目。小杜邊看邊搖頭,看完后還是搖頭,。崔刺史覺得很丟臉,,急得團團轉(zhuǎn)。小杜是此中高手,,很有經(jīng)驗,,不慌不忙地對崔刺史說:湖州的美女可能在民間,不如舉辦一場大型賽船活動,,吸引全州的百姓前來觀看,,我則混跡人群,趁機尋找美女,。 崔刺史立刻以“一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名義,,勞師動眾地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賽會。湖州的老百姓很感動,,他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地投入在這場慶典中。河岸兩邊擠滿了觀眾,,小杜在人群中鉆來鉆去,,頭都轉(zhuǎn)暈了,還沒有找到理想的目標,。眼看太陽偏西了,,小杜正準備死心,忽然看見一位老夫人牽著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緩緩走來,。小杜大喜過望,,尾隨觀察,最后肯定小丫頭是國色天香,,便派人將這祖孫倆請進舟中,,說要娶這小丫頭,并送給她們厚重的聘禮,。兩人相顧失色,,不知所措,小杜安慰說:小姑娘確實太年幼了,,我十年后定會到湖州為官,,那是再來娶她。如果屆時不來,,她可以嫁給他人,。 十三年后,也就是大中三年,,杜牧終于如愿以償?shù)禺斏狭撕荽淌?。上任伊始,他就派人去尋當年的小姑娘,誰知那女孩已經(jīng)嫁人,,并有了兩個小孩,。小杜心知這事怨不得別人,自己雖是個小官僚,,可也是飽讀詩書,,受過圣人教誨,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所以只有用寫詩來自我解嘲: 自是尋春去較遲, 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 綠葉成陰子滿枝。 小牧真正開始他放浪形骸的生涯,,應該是在揚州任牛僧孺的掌書記之時,。大和七年,沈傳師上調(diào)為吏部侍郎,,不知什么原因,,杜牧沒有能夠追隨而去?;蛟S正是仕途上的蹭蹬,,讓他有些自暴自棄;或許是三十一歲的他過于年輕,,經(jīng)受不住誘惑,;或許有些才子本性如此??傊?,在揚州的那些日子里,小杜夜夜笙歌,。大和九年,,他升任監(jiān)察御史。離開揚州前夕,,牛僧孺給他餞行,,叮囑他以后要注意個人形象,不能“風情不節(jié)”,。碰見喜歡的女孩子,盡管可以娶回來放在自家小院,,反正小妾沒有人數(shù)限制,,不要大半夜一個人四處亂鉆,或夜不歸宿,。小牧開始還嘴硬,,矢口否認。牛僧孺派人拿來一大堆檔案,上面盡是保安人員追蹤保護小杜的工作記錄,,寫著“某年某月的某一晚,,杜書記夜宿某家,拂曉安全歸來”之類,。小杜又是慚愧又是激動,,領(lǐng)導這樣關(guān)系愛護自己,唯有死心塌地追隨牛先生,。只可惜此后牛黨長期處于下風,,即使得意之后也忘記了這個“自己人”,唯有李黨的首領(lǐng)李德裕牢牢地記住了小牧是對方陣營的人,,每當小杜有冒頭的趨勢,,就毫不留情地將他按了下去。南宋的周必大很羨慕小牧曾經(jīng)遇到了一位好領(lǐng)導,,他說唐朝藩鎮(zhèn)的那些幕僚,,上班都很辛苦,晨入昏歸,,基本上沒有閑暇,,工作時間遠遠超過八小時,比今天的白領(lǐng)還要辛苦,。而小杜可以四處閑逛,,看來,牛僧孺對他另眼相待,。不過,,領(lǐng)導的愛護不是那么好消受的,那是要以前程為代價的,。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恰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后來他寫了《遣懷》詩回顧這段美好時光:“落拓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币桓蓖葱募彩住⒆坊谀暗淖藨B(tài),,似乎一別揚州,,他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其實,,反思的背后更是炫耀與向往,。年紀大了,官位高了,,他自然得收斂一些,,不過,逮住機會,,他仍然會故態(tài)復萌,。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可見他對揚州生活的眷念: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回到京城任監(jiān)察御史的杜牧,,因為好朋友李中敏受到鄭注的壓制而灰心,借口身體有恙,,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這次消極怠工,使他逃過一劫,。該年十一月,,文宗皇帝與鄭注合謀誅殺宦官失敗,引起宦官瘋狂反撲,,大量無辜官員被亂刀砍死,。在洛陽的小杜,見形勢更加惡化,,生活細節(jié)上也更為隨意,。當時洛陽最高行政長官李尚書在家里舉辦宴會,按照規(guī)定,,監(jiān)察部門的官員應該避嫌不能參加,。杜牧聽說宴會上家妓盛列,美女如云,,連忙輕騎而來,,連引三觥,然后對座中的家妓一一掃描,,最后才回過頭來對李尚書說:“嘗聞有能詠紫云篇者,,今日方知名不虛得。儻垂一惠(如果能把她送給我),,無以加焉,。”李尚書家妓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崔紫云,,她詞華清峭,眉目端麗,,深受尚書寵愛,。眾位家妓聽到小杜這個無理要求,都回頭掩笑,。杜牧見此情形,,立刻現(xiàn)場賦詩一首: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召分司御史來,。忽發(fā)狂言驚滿座,,三重粉面一時回。 詠完詩,,杜牧當即告別,,準備騎馬而去。李尚書見小牧把話說到這種程度,,也不好意思拒絕這個大才子,,于是就把紫云贈給了他。紫云臨行前也獻詩一首曰:“從來學得斐然詞,,不料霜臺御史知,。愁見便教隨命去,戀恩腸斷出門時,?!北砻嫔蠈钌袝鴳賾俨簧幔牡桌锉绿嵊卸喔吲d,。 在洛陽,,這種放任不羈的生活沒有持續(xù)太長時間。他的弟弟杜顗得了眼疾,,據(jù)說是白內(nèi)障,,寄居在揚州禪智寺。杜牧請長假前去探望與照顧,,在禪智寺住了很長時間,??此@首《題揚州禪智寺》: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這時他心中頗有些“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味道。在繁華喧鬧的市井揚州,,也能滋生這樣寂寞,,可見實在是落寞之至。唐代對官員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按照規(guī)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也就是說,,官員最多只能請一百天的事假,否則就算自動離職,。也許是對京都的生活有些失望吧,,也許是想離開那個風暴中心,也許生病的弟弟確實需要他全力照顧,,他趁機留在了江南,。看來,,他對揚州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濃厚,。看看張祜的《縱游淮南》,,就可以明了杜牧為什么要拋棄監(jiān)察御史的職務: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小杜的確是張祜的知音。當年張祜與徐凝爭奪解頭的名額,,把自己最出色的詩句拿出來比試,,徐凝的“萬古常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得到了杭州太守白居易的好評,,張祜鎩羽而歸,。杜牧得知比試的結(jié)果,,很為張祜不平,寫詩稱贊張祜高風亮節(jié):“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還肯定他的詩歌飄逸出塵:“如何‘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辭滿六宮?!蓖硖频闹匾娙肃嵐裙_宣稱:“張生‘故國三千里’,,知者惟應杜紫微?!?/FONT> 這里的杜紫微就是杜牧,。唐代的中書省又稱紫微省,杜牧曾做過中書舍人,,當然這已經(jīng)是晚年的事情了,。禪智山的風光雖好,是個“好墓田”,,但杜牧此時還年輕,,三十五歲的他還擔負著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就近出仕,,帶著生病的弟弟到宣州任團練判官,。八年前,他曾隨沈傳師在宣州任職,,如今故地重游,,風景依然如畫,無奈年華已逝,,老朋友也散落他鄉(xiāng),,心中感慨頗多,如《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所云: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人生短暫,聚合無常,,總令人傷感,。不過,,宣州是個人文薈萃之地,詩人輩出,,他又找到了詩人趙嘏“趙依樓”,,他的招牌詩句就是“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依樓”,。在宣州任職不到兩年,,他又高升了,重新回到京城,,不久遷為膳部,、比部員外郎。但此時當政的李黨首領(lǐng)李德裕并不喜歡他,,據(jù)推測是因為小杜與牛僧孺走得太近,,而且小杜為人“剛直有奇節(jié)”——這是《新唐書》的評語。會昌二年(842)春,,他被外放為黃州刺史,,然后又遷池州與睦州,做了七年的父母官,,這就是小杜所自嘲的“三守僻左,,七換星霜”。這期間,,小杜的官職雖然沒有升遷,,但七絕水平突飛猛進。 大中三年(849),,杜牧三度回到長安任職,,成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就在這一年,,晚唐詩壇上兩顆巨星相碰撞,“小李”與“小杜”相逢了,。作為后進之士的“小李”表達了自己的景仰之情,,而已負盛名的“小杜”則不冷不熱,這與“大杜”,、“大李”的情況頗為類似,。 因為京官工資不高,家庭負擔過重,,杜牧多次請求外任,,三次上書宰相,終于當上了湖州刺史。至于十三年前在湖州定了那門親事,,專家說它并不可靠,。他來到湖州任職,是為了更高的收入,,而不為了是愛情,,這樣的真相頗讓人泄氣,與小杜風流倜儻的形象不相匹配,。臨別首都之際,,他的心情很灰暗: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將赴吳興樂游原》) 兩年后,,朝廷認為他是個人才,不應滯留在地方,,又把他提拔為考功郎中,、知制誥,次年又升為中書舍人,。當時人們重京官而輕外任,,削尖腦袋留在首都。而小杜一心想做地方官,,看領(lǐng)導偏偏把他挽留在首都,,人生失意之事,十之八九,。 杜牧不愿到京城,,據(jù)說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督鹑A子》一書記載,,杜牧曾經(jīng)做過一個夢,夢里面神仙言之鑿鑿地說他最后的官位就是紫微郎,。杜牧一當上中書舍人,,果然重病纏身,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寫好墓志銘,,并把詩稿燒掉了絕大部分。他的外孫裴延翰所收藏的杜牧詩篇,,比杜牧自己留存下來的都多上十分之七,、八。李賀的詩篇被人扔進廁所,小杜的詩又被自己焚燒,,看來,,上天也嫉妒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好唐詩。 林妹妹焚燒詩稿,,是因為失望,,是因為詩稿承載著她的情感與生命。杜牧為什么也要焚燒詩稿呢,?杜牧曾經(jīng)批評元稹,、白居易寫了太多了艷詞俗句,認為這些艷體詩嚴重地敗壞了社會風氣,。宋人劉克莊指責杜牧“風情不淺,,青樓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報(即杜牧在揚州時保安人員的工作回報),,未知去元,、白幾何”??赡芏拍烈惨庾R到了這個問題,,為了給后世留下光輝形象,他有意識地毀掉了大量詩篇,。他沒有意識到,,后人對這些艷詞的興趣遠遠超過他的《罪言》等莊言危論。 杜牧之子杜晦辭,,亦有其父風范,。《金華子》說他“狂于美色”,,路過常州時,,在李太守給他舉行的宴席上看見營妓朱娘前來言別,竟掩袂痛哭,。李太守很不以為然,,說道:這是個風塵女子,你倘若喜歡,,盡管開口,,何必做出這番模樣?看來,,杜晦辭有其父好色之心,,卻沒有其父好色之膽。更讓杜牧哭笑不得的是,,聽到李太守的承諾,,杜晦辭高興得沒有心思喝酒,,一等宴會結(jié)束,衣服都來不及換,,就跑到所住的船上向他夫人請示,。他的夫人,按照那時的觀點,,非常賢惠,,點頭同意接納朱娘。杜晦辭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好,,樂呵呵地跑去將朱娘接上了船——父親的顏面都被他丟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