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每每提到深圳 想到的都是它的繁華 燈紅酒綠、車水馬龍 在深圳打拼的人 或畫著精致的妝容 或穿著筆挺的西裝 穿梭在各種摩天大廈中 行色匆匆,、不做停留 只是偶爾 想要卸下一身的防備 絹衣素裹 在這個喧鬧的城中 尋一絲靜謐 有人說 深圳這樣一個人多嘈雜之城 哪有什么靜謐之處 其實不然 在鳳凰山腳 便有一處沉寂了700多年的古村落 這個深圳保存最完整古村落 在安靜等待一個又一個好奇者的探尋,! 700年歷史:文天祥后人聚集地鳳凰村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到唐代中晚期形成小村落 兩宋時期被稱為嶺下村 宋末元初時 文天祥孫輩舉族遷徙至此 鳳凰村變真正稱為大村 南宋德祐元年 元軍舉兵南下 文天祥募集數(shù)萬民兵抵抗 潰敗后文天祥英勇就義 而文氏族人逃至寶安 文天祥孫輩文應(yīng)麟于元代大德年間 攜子及部分族人遷至嶺下 開村立業(yè),繁衍后代 如今的鳳凰村 有90%以上的村民皆為文氏后人 探尋: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在探尋鳳凰村之前 首先要看的便是這座鳳凰塔 鳳凰塔建于清嘉慶年間 整座塔呈六邊形 每一層都石匾或者對聯(lián) 里面有木作樓板 是深圳塔閣建筑類的代表作 不過目前塔是進不去了 只能在外面看看 隨后穿過這條長廊便才真正抵達鳳凰古村 拱門皆由竹子編織 長廊像是連接古今的通道 從今時今日 穿越到700多年前 文 氏 宗 祠 作為文氏后人的聚集地 鳳凰古村的入口處便能看到文氏宗祠 宗祠比其他建筑都要宏偉 屋頂上有著漂亮的雕花 越過屏風(fēng)進入宗祠內(nèi) “正氣堂”三個字直擊人心 讓人不僅想起文公的名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雖然文公已逝 這浩然正氣 卻成了文氏后人代代相傳的家風(fēng) 古 建 筑 古村算不上特別大 卻隱藏著360座古建筑 其中有明代建筑4座 清代的有60座 這些建筑最老有500年歷史 最短的也有100多年 ▲捷卿祖家祠 捷卿祖家祠始建于清代后期 小式非帶式垂脊的墻 頂部是弧形的炭塑飾線 帶一點西式風(fēng)格 家祠的牌匾是由進士盧維慶所寫 這座家祠現(xiàn)在是不可移動文物 特 色 小 巷 把座座民居鏈接起來的 是這一條又一條的小巷道 6條主巷道和35條次巷道 圓形拱門巷道 略帶一點西式風(fēng)格 次巷道尤為狹窄 許多路整天都處于房屋陰影當(dāng)中 這是為了適應(yīng)深圳的炎熱氣候 巷道中安放了許多石凳 供人們乘涼所用 在巷中行走時 能時不時看到乘涼的人們 可比家里的空調(diào)來的自然 置身其中 會發(fā)現(xiàn)青色石巷中的一些驚喜 比如掛在墻上的綠植 種在墻邊的小花 墻上不時出現(xiàn)的花窗 安放在巷中的小竹林 或是這把已經(jīng)生銹的門栓 帶著濃重歲月痕跡的木窗 斑駁的身姿讓人不經(jīng)意就想到700年前 一步一景 行走中別有韻味 古 井 古村里有12口古井 皆為方形 當(dāng)時的人們相信天地皆為方形 所以造井也是方的 站在此處似乎還能看到當(dāng)年的場景 婦女們浣紗洗菜 孩童在中間嬉笑追逐 …… 如今樹木依舊蔥郁 井水依然清冽 只是當(dāng)年周遭環(huán)繞的人兒 早已歸于塵土 村 中 小 池 古村中藏有一處小池 花草相依 綠樹相繞 下面還藏著幾只鴨子 正準(zhǔn)備跳入池中嬉戲 銅 像 跟許多地方一樣 古村里有許多銅像 想通過銅像 來感受當(dāng)年的鳳凰 打鳥的孩童 過年放鞭炮 日常的休閑 村子里還開了些小店 大多是一些有情懷的年輕人 居于喧囂之外 獨享一份清靜與悠然 村子里至今仍有一些老人居住 他們不愿搬離 堅守在自幼生活的古村 安靜度過余生 我們總說深圳太過于喧鬧 其實只是沒有用心去發(fā)現(xiàn)這些靜謐之處而已 不妨找個時間 慢下腳步來 踱步于青石巷道之中 感受一下來自700年前的安寧與悠然 Note/本文由深圳微時光編輯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 -------------------- 廣告 -------------------- 請加小編微信入活動群:weishiguang0616 我們會不定期組織:攝影,、跑步,、英語、音樂,、美食,、騎行、網(wǎng)球,、籃足球,、游泳、舞蹈,、電影,、動漫、讀書,、爬山,、羽毛、乒乓,、籃球,、寵物、花藝,、健身,、旅游等活動。 微博 | 深圳微時光 主編 | akiciel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商務(wù)合作 | rainsoci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