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 10歲,。讀諸子百家,通詩書,?!坝嘈r(shí),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從侄卷游廬山序》),。 715年 唐玄宗開元三年 15歲。觀奇書,,學(xué)劍術(shù),,好神仙,。作《明堂賦》、《擬恨賦》,。 718年 開元六年 18歲,。隱居大匡山,,往來旁郡,。從趙蕤學(xué)縱橫術(shù)?!?a target="_blank"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約作于此年,。 720年 開元八年 20歲?!洞螳C賦》初稿疑作于是年,。 721年 開元九年 21歲。在成都瞻仰司馬相如琴臺,、揚(yáng)雄故宅,。此后幾年游歷蜀中各地。作《登錦城散花樓》,。 724年 開元十二年 24歲,。辭親遠(yuǎn)游。有《別匡山》詩,。游峨眉山,,寫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峽,,至江陵,遇司馬承禎,,作《大鵬遇希有鳥賦》,,還寫有《渡荊門送別》、《秋下荊門》等詩,。 725年 開元十三年 25歲,。游洞庭,南窮蒼梧,。寫有《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門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楊叛兒》,、《長干行》等詩。 726年 開元十四年 26歲,。春,,自金陵至廣陵,,又東南游蘇州、杭州,、越州,、臺州,東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復(fù)至揚(yáng)州,散金三十萬,。臥病,。寫有《金陵酒肆留別》、《夜下征虜亭》,、《蘇臺覽古》,、《烏棲曲》、《越中覽古》,、《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等詩。在九華山題刻“金沙泉”三字,。 727年 開元十五年 27歲,。沿江西上,觀云夢,,寓安州北壽山,。北游汝海、襄州,,結(jié)識孟浩然,。回安陸,,沖撞李長史車馬,。與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馬正會和李京之長史接見。與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結(jié)婚,。寫有《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等。 728年 開元十六年 28歲,。春至江夏,,改葬吳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廣陵,。回安陸,,寓居白兆山,。寫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還家云夢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江夏行》等詩,。 730年 開元十八年 30歲,。隱于安陸白兆山,有《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山中間答》詩,。遭受謗毀,有《上安州裴長史書》,,要求雪謗,。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寫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烏夜啼》等,。李白因元丹丘推薦,,欲上終南山結(jié)交玉真公主,未果,。 731年 開元十九年 31歲,。下終南山。有《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寫有《古風(fēng)》(大車揚(yáng)飛上),。西游邠州,有《贈裴十四》,、《登新平樓》,、《贈新平少年》等詩。 732年 開元二十年 32歲,。春游坊州,,有《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詩。友人元丹丘寄書問候,,作《以詩代書答元丹丘》詩,。在長安窮途失路,作《行路難三首》(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難》,,寄寓功業(yè)難求之意,。五月,離長安,,由黃河?xùn)|下梁園,,作《梁園吟》,。期間,李白二上終南山,,欲結(jié)識玉真公主,。 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 33歲。應(yīng)元丹丘邀請,,赴嵩山隱居,。有《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冬夜宿龍門覺起言志》、《梁甫吟》等詩,。 734年 開元二十二年 34歲,。春在洛陽,寫有《古風(fēng)》其十八(天津三月時(shí)),、《春夜洛城聞笛》,。過襄陽,拜見荊州長史韓朝宗,。寫有《與韓荊州書》,。秋至江夏,有《江夏別宋之悌》等詩,。 735年 開元二十三年 35歲,。五月與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門關(guān),。寫有《太原早秋》詩及《秋日于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yīng)舉赴上都序》等,。期間,曾在北岳恒山題“壯觀”二字,。 736年 開元二十四年 36歲,。春由太原經(jīng)洛陽口安陸。岑勛千里尋訪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請李白再至嵩山相會,。寫有《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著名樂府詩《將進(jìn)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語,,當(dāng)作于此時(shí)。 737年 開元二十五年 37歲,。閑居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或作于此年,。 738年 開元二十六年 38歲,。游襄陽,,有《贈孟浩然》詩。至穎陽元丹丘山居,,旋別,,有《穎陽別元丹丘之淮陽》。至陳州,、宋城,、下邳、淮陰,、楚州,,寫有《送侯十一》、《淮陰書懷寄王宋城》,、《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等詩,。 739年 開元二十七年 39歲。春在楚州安宜,,有《贈徐安宜》,、《白田馬上聞鶯》等詩,重游揚(yáng)州,、蘇州、杭州,,《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潮水還歸海,,流人卻到吳?!庇小杜c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齡,。昌齡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740年 開元二十八年 40歲。許夫人約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帶子女離安陸至東魯,。寫有《五月東魯行答漢上翁》詩等。與韓準(zhǔn),、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shí)號“竹溪六逸”,,寫有《送韓準(zhǔn),、裴政,、孔巢父還山》等詩。 741年 開元二十九年 41歲,。居?xùn)|魯,,游東魯各地。 742年 天寶元年 42歲,。四,、五月間,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這一年,元丹丘將李白多年前撰寫的《玉真仙人詞》呈給玉真公主,,成功地將李白推薦給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詔入京,,有《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玄宗召見于金鑾殿,命待詔翰林,。冬,,侍從溫泉宮。寫有《侍從游宿溫泉宮作》,、《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溫泉侍從歸逢故人》等詩。 743年 天寶二年 43歲,。待詔翰林,,草《和番書》或《出師詔》,醉寫《清平調(diào)》《宮中行樂詞》,,自以為升遷有望,,有《金門答蘇秀才》詩。秋,,遭讒見疏,,遂有歸隱之念。有《玉壺吟》,、《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等詩,。 744年 天寶三年 44歲。正月,,賀知章請度為道士還鄉(xiāng),,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詩。三月,上疏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寫有《出金門后書懷留別翰林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詩,。秋,,在梁宋間會見杜甫、高適,,暢游梁宋,,縱獵孟諸。冬,,從高如貴道士受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寫有《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箓畢歸北海》等詩,。 745年 天寶四年 四十五歲,。春,與杜甫同游東魯,,寫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 746年 天寶五年 46歲。臥病東魯,。秋,,懷念杜甫,寫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詩,。復(fù)思游越,,告別東魯諸公,寫有《夢游天姥吟留別》,。 747年 天寶六年 47歲。至越中,,吊賀知章,,寫有《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并序》、《重憶一首》,。返舟至金陵,。 748年 天寶七年 48歲。在金陵,,與崔成甫相遇,,寫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dá)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等詩,。游揚(yáng)州江陽縣,、廬江、舒州等地,寫有《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寄上吳王三首》等詩,。期間,隱居舒州皖水之濱,,寫有《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六首詩,并題刻于二祖寺石壁上,。 749年 天寶八年 49歲,。在金陵,懷念子女,,寫有《寄東魯二稚子》,、《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靜夜思》等詩,?!堵勍醪g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詩約作于是年暮春。冬,,寫有《答王十二寒夜獨(dú)酌有懷》詩,。 750年 天寶九年 50歲。歸魯郡,,寫有《任城縣廳壁記》,、《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井序》。秋,,訪元丹丘石門幽居,,寫有《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秋日煉藥院鑷白發(fā)贈元六兄林宗》等詩,。 751年 天寶十年 51歲,。在梁苑,與宗楚客孫女結(jié)婚當(dāng)在是年或此前,。寫有《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冬,離梁苑北上幽州,,寫有《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詩,。 752年 天寶十一年 52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寫有《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fā)兵》,、《贈臨洺縣令皓弟》,、《贈清漳明府侄聿》等詩,。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xí)騎射。有《行行且游獵篇》,、《幽州胡馬客歌》等,。后發(fā)現(xiàn)安祿山野心,登黃金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寫有《北風(fēng)行》、《遠(yuǎn)別離》等詩,。 753年 天寶十二年 53歲,。南下過魏州貴鄉(xiāng),縣令韋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寫有《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氐搅簣@,。又從梁園經(jīng)曹南南下宣城。寫有《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國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獨(dú)坐敬亭山》、《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等詩,。 754年 天寶十三年 54歲。春游金陵,,有《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詩,。五月至揚(yáng)州,與魏萬相遇,,同返金陵,,盡出詩文,請魏萬編集,。寫有《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聞晁衡回國途中遇難,,寫有《哭晁卿衡》詩,。秋冬,游秋浦,、涇縣,,寫有《秋浦歌十七首》、《贈汪倫》等詩。 755年 天寶十四年 55歲,。游皖南,。回到宣城,。與宣城太守趙悅交游,,寫有《贈宣城趙太守悅》、《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趙公西候新亭頌》,。反對楊國忠發(fā)動的兩次征南詔之戰(zhàn),寫有《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等,,冬,,北上梁國。適逢安祿山陷陳留,、洛陽,,李白攜宗夫人自梁園經(jīng)洛陽西上華山。 756年 天寶十五年,、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 56歲,。從華山南下宣城,,寫有《奔亡道中五首》。過當(dāng)涂,,寫有《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寫有《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過溧陽,寫有《扶風(fēng)豪士歌》,、《猛虎行》,、《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至杭州,,寫有《感時(shí)留別從記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秋,與宗夫人隱于廬山屏風(fēng)疊,,有《贈王判官時(shí)余隱居廬山屏風(fēng)疊》,。冬,永王璘水軍至尋陽,,三次遣使聘請,,李白下山入幕,。寫有《贈韋秘書子春二首》、《別內(nèi)赴征三首》等詩,。 757年 至德二年 57歲,。在永王璘水軍幕,隨軍東下,。寫有《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永王東巡歌》詩。二月,,永王兵敗,,李白自丹陽郡南奔,有《南奔書懷》詩,。被系潯陽獄,,寫有《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萬憤詞投魏郎中》,、《尋陽非所寄內(nèi)》等詩。宗夫人奔走營救,,經(jīng)宋若思與崔渙為之清雪,。出獄,入宋若思幕,。寫有《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詩,、《為宋中丞自薦表》等。旋臥病宿松,,有《贈張相鎬二首》,,及《贈閭丘宿松》。在宿松鯉魚山上題刻“聰明泉”三字,。歲末,,被判長流夜郎。 758年 乾元元年 58歲,。在流放途中,。自尋陽啟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別,,寫有《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憬》詩,。至江夏、約州,,寫有《流夜郎題葵葉》,、《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詩,。至洞庭,,遇郄昂被貶,寫有《送郄昂謫巴中》詩,。入三峽,,寫有《上三峽》詩等。 759年 乾元二年 59歲,。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東下江陵,寫有《早發(fā)白帝城》,。在江夏停留很久,,寫有《江夏贈韋南陵冰》、《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等詩,。秋至岳州,,遇賈至、李曄被貶,,同游洞庭,,寫有《巴陵贈賈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詩,。獲悉崔成甫已卒,,寫《澤畔吟序》。聞襄州叛將張嘉延襲破荊州,,寫有《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軍》等詩。至零陵,,有《贈盧司戶》詩,。 760年 上元元年 60歲。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漢陽》,、《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等詩文。下尋陽,,上廬山,,有《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赴豫章,,有《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豫章行》等詩,。 761年 上元二年 61歲,。暮春,送宗夫人上廬山,,有《送內(nèi)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東下重游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詩,來往于金陵,、宣城間,,有《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欲投李光弼軍未果,,寫有《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至當(dāng)涂依族叔李陽冰,。寫有《獻(xiàn)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詩。 762年 寶應(yīng)元年 62歲.在當(dāng)涂養(yǎng)病,,有《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天門山銘》,及《姑孰十詠》,、《九月龍山飲》,、《九月十日即事》詩。冬,,病重,,“枕上授簡”,將詩文交李陽冰編集,。十一月,,賦《臨終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dāng)涂縣龍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