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李白年譜及著作編年

 唐音宋韻 2012-06-01

李白年譜,自宋迄今,,國內(nèi)已有六種,,即宋人薛仲琶《李太白年譜》,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譜》,,黃錫珪《李太白年譜》,,今人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王伯祥《增訂李太白年譜》,,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海外則有日本神戶大學教授筧(jian音“簡”)久美子的《李白年譜》?,F(xiàn)筆者綜合各家之言,,并參考部分有關(guān)李白的學術(shù)研究成果以及諸家對李白詩文的注釋,結(jié)合李白詩中所述經(jīng)歷,,加以整理,。記譜如下:

 七零一年(武則天長安元年)禪宗北宗開創(chuàng)者神秀應詔至洛陽,恩遇甚隆,。自是北宗盛行于兩京,。是年王維生。

    李白生,。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遠祖為秦朝誅殺燕太子丹的名將李信,;其先祖為西漢龍城飛將李廣,。因李廣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故以此地為李白祖籍,。李白又為北朝西涼國武昭王李暠(song音“松”)之九世孫,。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于公元701年誕生在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nèi),,當時屬唐王朝安西都護府轄區(qū)),。其父隱其名,人們以李客稱之。李白在其兄弟中排行第十二,,家里人稱他十二郎,。李白出生前,其母夢見太白星入懷,,因此其父便給他取名叫“白”,,字“太白”。

    七零五年(中宗神龍元年)武則天卒,。中宗李顯復位,。

    李白五歲,隨其父逃至蜀中,落腳在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ê蟊苄谥M改為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清廉鄉(xiāng)(后因李白號稱“青蓮居士”,而改為“青蓮鄉(xiāng)”),。李白發(fā)蒙讀書始于是年?!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七一零年(睿宗景云元年)六月,,臨淄王李隆基平定韋氏之亂,擁其父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李隆基立為太子。

    李白十歲,。攻讀諸子百家,。
     七一二年(玄宗先天元年)八月改元,睿宗傳位于太子李隆基,,是為玄宗,。蘇頲襲封許國公。

杜甫生,。

    李白十二歲,。
     七一三年(玄宗開元元年)太平公主陰謀廢帝,玄宗誅其黨,,賜其死,。高力士因參與平太平黨有功,封為監(jiān)門將軍(宮廷護衛(wèi))?;鹿僦?,蓋由此始。

    李白十三歲,。
    七一四年(開元二年)玄宗聽從宰相姚崇的建議,,新置翰林院,詔選在文章,、琴棋(音樂,、圍棋)、書畫,、數(shù)術(shù)(天文,、歷學、占算),、僧道(佛教,、道教)等方面有造詣?wù)撸詾楹擦执t(又名翰林供奉),。

    李白十四歲,。才華初顯,出口成章,。據(jù)《唐詩紀事》引東蜀楊天惠《彰明逸事》云:李白幼時曾在縣里募一小吏,,經(jīng)常出入于縣令臥內(nèi)。一次,,李白驅(qū)牛經(jīng)過縣令堂下,,縣令夫人欲加詰責。李白便吟詩致歉,,詩曰:“素面倚欄鉤,,嬌聲出外頭。若非是織女,,何必問牽牛,。”縣令奇之,,便令李白侍奉硯席,。有一次,縣內(nèi)發(fā)生大火,,火滅后,,縣令作詩云:“野火燒山后,人歸火不歸,?!币粫r想不出下句。李白接口道:“焰隨紅日遠,煙逐暮云飛,?!笨h令聽了就停止作詩。還有一次,,李白陪同縣令觀漲,,有一位女子淹死江中,縣令見狀作詩吟道:“二八誰家女,,飄來倚岸蘆,。鳥窺眉上翠,魚弄口旁朱,?!崩畎纂S口應道:“綠發(fā)隨波散,紅顏逐浪無,。何因逢伍相,,應是怨秋胡?!笨h令聽李白詩含諷意,,很不高興。李白感到很惶恐,,便隱于大匡山讀書。(按:對此說,,學術(shù)界有不同見解,。今載此,僅備其說),。
       七一五年(開元三年)

    李白十五歲,。是年秋,李白隱居于大匡山山腳下的大明寺,,開始兩年左右的學習,,已作賦多篇。誠如李白后來在《贈張相鎬二首》詩中所言:“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并有諸多詩作問世,,如:《對雨》,、《初月》、《雨后望月》,、《曉晴》,、《望夫石》、《題竇圌(chuan音船)山》等(以上詩作均見清代王琦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按:以后所注卷數(shù)均以此本為準,不再另行注明),。其才華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參加一些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shù),,喜任俠。

    七一六年(開元四年)十二月,,宋璟繼姚崇宋碧為相,。玄宗封以來自中印度的密宗大師善無畏為國師。吐蕃請和,。

     李白十六歲,。在大明寺讀書。他系統(tǒng)學習了詩經(jīng),、楚辭,、樂府等詩歌名著,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頗有造詣,。

    七一七年(開元五年)

    李白十七歲,。繼續(xù)在大明寺讀書。留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卷二十三),、《贈江油尉》(卷三十),、《尋雍尊師隱居》(卷二十三)。

    七一八年(開元六年)

    李白十八歲,。赴梓州,,拜梓州郪縣(今四川三臺)長平山隱士趙蕤為師,學習劍術(shù),、道術(shù),、縱橫術(shù)、《長短經(jīng)》(趙蕤專著)等,。

  七一九年(開元七年)

    李白十九歲,。繼續(xù)學習。據(jù)清代學者王琦《李太白年譜》云:李白曾在“岷山之陽”從“東巖子”游學,。在那里,,李白學會了馴鳥。當?shù)靥芈犝f此事,,曾親自察看,,感到很新奇,便推薦李白參加有道科的會試,。李白沒有去應試,。
    七二零年(開元八年)宋璟罷相,。蘇颋為益州(成都)大都督府長史(州次官)。金剛智及弟子不空經(jīng)海路入唐,,玄宗禮為國師,。

    李白二十歲。作《大獵賦》(卷一),。

    這年春天他出游成都,。謁見蘇颋。蘇颋甚贊其才,,對屬下群僚說:“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惫膭钏┯[深造。在錦城,,李白游覽了當?shù)孛麆偕⒒?,留下了《登錦城散花樓》(卷二十一)、《春感》(卷三十)《白頭吟》(卷四)等詩,。

  又游覽了峨眉山,,留下了《登峨眉山》(卷二十一)詩。

    之后,,李白抵達渝州,持行卷拜謁了渝州太守李邕,。李白高談闊論,不拘俗禮,,引起李邕不滿,,把接待事交付其下屬宇文少府去辦理,。李白感謝宇文少府的熱情接待,便寫了《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簡》(卷十九)的詩歌相贈,。還寫了《上李邕》(卷九)詩,,托宇文少府上呈李邕。自比大鵬,,言:“丈夫未可輕年少”。勸告李邕不可輕視年輕人,。

冬,,返回匡山。留詩《冬日歸舊山》(卷三十),。

    七二一年(開元九年)

    李白二十一歲,。是春李白歸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讀書,。
      七二三年(開元十一年)兵部尚書張說為中書令(宰相)。玄宗置麗正書院,,聚文學士修書,、侍講,。修造溫泉宮于驪山,。

    李白二十三歲。在匡山繼續(xù)讀書,。
      七二四年(開元十二年)

    李白二十四歲,。

    春,他決定去蜀遠游,。行前,他寫了《別匡山》詩(按:此詩王琦《李太白全集》未收錄,。僅見于《江油縣志》,、《中和大明寺住持記》、《彰明逸事》所載)以顯示“已將書劍許明時”的決心,。

此行,,他再次游歷了成都,;并在峨眉山盤桓了月余,在那里他同高僧懷一法師相識,,懷一贈給他《陳拾遺遺集》(陳子昂的詩作)十卷,。

    這一年秋日,他乘舟沿平羌江東下經(jīng)過嘉州到達渝州(今重慶市),。途中留詩《峨眉山月歌》(卷八),。

    秋冬,,游覽了巴南,、巴中等地,。留詩《巴女詞》(卷二十五)。

    七二五年〔開元十三年)十一月,,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宰相一人為學士知院士,;在泰山(在今山東省泰安縣內(nèi))舉行盛大的封禪大典。該年李邕為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刺史,。

    李白二十五歲,。

    春,他同新結(jié)識的伙伴吳指南相伴,,自三峽入巴東,。一路上,,留有《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卷二十二),、《宿巫山下》(卷二十二)(按:此詩有學者認為是李白流夜郎中途遇赦,出三峽時所寫,,謹此備參),。

     孟春,,到達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留詩《渡荊門送別》(卷十五),、《荊門浮舟望蜀江》(卷二十二)。
    五月,,經(jīng)過荊州(今湖北省荊州市)。留詩《荊州歌》(卷四),。到達江陵(今湖北省江陵)。

在江陵與當時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傳人司馬承禎相遇,,司馬承禎垮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這次會見,,對李白影響和鼓勵頗大,。從此李白對求仙方外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獨鐘。于是寫作了《大鵬遇稀有鳥賦》用以自勉,。當李白時至中年,,終感到此為“少作”,未能充分寫盡“宏達之旨,復經(jīng)充實,、修改遂定名為《大鵬賦》(卷一),。留詩《古風三十三(北冥有巨魚)》(卷二),。

    此后李白來到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游覽了赤壁,、黃鶴樓等名勝,。留詩《江夏行》(卷八)、《江上寄巴東故人》(卷十四)結(jié)識了僧行融,,留詩《贈僧行融》(卷十二),。

    夏,李白來到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蜀中友人吳指南病故,。李白權(quán)殯其尸于洞庭湖畔。

    秋,,李白從岳州重返荊門,。留詩《秋下荊門》(卷二十二)。

其后李白又從荊門抵達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游覽了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nèi)),。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二首》(卷二十一),、《望廬山五老峰》(卷二十一)等詩篇(按:有學者認為《望廬山五老峰》屬李白于至德元年入廬山屏風疊隱居之前所作,特錄之,,以備參酌),。

再東行,經(jīng)過天門山(安徽省當涂與和縣的交界處),。留詩《望天門山》(卷二十一),。

    秋李白抵達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在金陵李白雖想投行卷“謁見諸侯”以期尋找出仕報國之路。無奈達官貴人都忙于籌備“大唐泰山封禪”大典,,“十謁朱門九不開,。”李白只好縱情山水,,游覽名勝,,聊以自遣。在金陵,,李白寫下了《長干行》(卷四)、《楊叛兒》(卷四),、《白紵辭三首》(卷四),、《金陵白楊十字巷》(卷二十二)、《對酒》(卷二十五),、《登瓦官閣》(卷二十一),、《金陵望漢江》(卷二十一)等詩作。

    七二六年(開元十四年)

    李白二十六歲,。

    春,辭別金陵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留詩《金陵酒肆留別》(卷十五)、《夜下征虜亭》(卷二十二)(按:有學者認為《夜下征虜亭》一詩作于上元二年暮春,。茲錄于下,,以備參酌)。

在揚州干謁朱門未果,。有詩《白田馬上聞鶯》(卷二十五),、《廣陵贈別》(卷十五)。

    夏,,李白赴姑蘇,,憑吊古城歷史遺跡,寫了《烏棲曲》(卷三)詩,。

然后途經(jīng)鎮(zhèn)江(屬丹陽),。去杭州。留詩《送崔十二游天竺寺》(卷十六),。

游越中,。留詩《越女詞五首》(卷二十五)、《西施》(卷二十二),、《浣紗石上女》(卷二十五),、《采蓮曲》(卷四)、《淥水曲》(卷六),、《王右軍》(卷二十二)等,。

繼而由剡中赴天臺山(浙江省天臺縣北)。留詩《別儲邕之剡中》(卷十五)。

登天臺山,。留詩《天臺曉望》(卷二十一),、《早望海霞邊》(卷二十一)(按:有學者認為這兩首詩為李白于天寶六載重登天臺山時所作。特錄于下,,以備參酌),。

秋,返揚州,。李白為人不惜錢財,,出游揚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萬”,,以致生活潦倒,。留詩《少年行》(卷六)、《贈友人三首》(卷十二),。

病臥揚州治所江都縣,。寫詩《淮南臥病寄趙徴君蕤》(卷十三)、《靜夜思》(卷六),、《僧伽歌》(卷七),、《秋夕旅懷》(卷二十四)、《秋日登揚州西靈塔》(卷二十一),。養(yǎng)病期間憑友人孟少府照料,,病漸愈。

    李白少時常讀司馬相如賦,,深慕賦中所言云夢大澤之盛,,決定到那里一游。這云夢大澤地處湖南益陽,、湘陰之北,,湖北江陵、安陸之南,,江夏以西的廣大地帶,。恰孟少府同安州(治所在今湖北省安陸縣)都督馬正會相厚,便建議李白投奔安陸馬公處,。既可求請馬公舉薦賢才,,又可實現(xiàn)云夢之游,兩得其便,。李白深表贊同,。

    冬,李白離開揚州,,沿運河北上,,到淮河復向西進,,取道陳州(今河南周口地區(qū))。在途中,,李白手頭拮據(jù),,準備賣掉家傳寶劍和新制的鷫鸘裘衣,幸李邕差人送銀三千,,解除燃眉之急,。

經(jīng)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再折頭向南,,赴南陽(今河南南陽市),,留詩《南都行》(卷七)、《游南陽清冷泉》(卷二十),。繼而南下襄州,。

    七二七年(開元十五年)

    李白二十七歲。

    春,,李白到達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的峴山拜訪隱居在那里的著名詩人孟浩然,,兩人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李白在那里留下了《襄陽曲四首》(卷五),、《大堤曲》(卷五)等詩篇。

    從襄陽向東南折,,李白抵達安陸,。在安陸李白遇見了好友元丹丘。元丹丘于馬正會屬舊交,。于是與李白相邀,,一同謁見馬公。馬公深深贊許李白之才,。對長史李京之贊曰“諸人之文,,猶如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光明洞徹,,句句動人,。”李京之氣量狹小,,對馬公有意提攜李白深以為妒,。

    在安陸,李白被祖居安陸的大戶人家許梓芝員外相中,,想招李白為其東床快婿,。許員外本是唐太宗時名臣許紹之后,、唐高宗之故宰相許圉(yu音雨)師之子。其女許氏屆時尚未婚配,。于是李白便入贅許門,,定居安陸壽山?! ?/FONT>

    七二八年(開元十六年)

    李白二十八歲,。

    早春,,李白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留詩《江夏行》(卷八)。在江夏逢故友蔡十返鄉(xiāng),,回安陸,,李白寫文《早春于江夏送蔡十還家云夢序》(卷二十七)相贈,。

    三月,在江夏與孟浩然相會,。孟浩然準備赴揚州,,李白留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卷十五)。繼返安陸,。

    夏,、秋、冬,,在安陸,。留詩《古風其二十六“碧荷生幽泉”》。

    李白好喝酒,,嘗因醉酒誤事,,一次,因醉酒騎馬誤沖長吏李京之的車駕,,李長史欲以罪責,。李白只好寫了《上安州李長史》書(卷二十六)請罪。對醉酒的毛病,,李白曾寫《贈內(nèi)》詩(卷二十五)婉轉(zhuǎn)示歉,。

    七二九年(開元十七年)玄宗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jié)。

    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此時李長史遷升他地,繼任者為裴長史,。李白曾多次拜謁裴長史請求薦舉,。寫《上安州裴長史書》(卷二十六),但因李白有酒后“犯夜”事,,遭人讒謗,,終為所拒,。只好繼續(xù)隱居北壽山。

這時李白接揚州孟少府“移文”,,認為北壽山小而無名,,李白隱居此處有負于盛時。李白寫《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卷二十六)以自辯,。

    在安陸壽山隱居,。留詩《山中問答》(卷十九)。

    春,,游安州應城,。有詩《安州應城玉女湯作》(卷二十二)。

    夏,,游安州般若寺,。留詩《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yi音義)》(卷二十三)。

    秋,,義兄安州縣丞孟贊府還都,,李白為之寫了《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卷二十七)。

    七三零年(開元十八年)神會于洛陽定南北禪宗是非大會上,,力排北宗禪,。此后南宗漸盛。是年宰相張說卒,。

    李白三十歲,。

    春在安陸,。

    初夏,,取道南陽,西入長安,。留詩《鳳凰曲》(卷六),、《鳳臺曲》(卷六)、《秦女休行》(卷五),、《秦女卷衣》(卷五),。

謁宰相張說。逢張說病重,。結(jié)識其子張垍(ji音繼),。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獻詩給玉真公主,,有《懷仙歌》(卷八),、《玉真仙人詞》(卷八)。未能得見玉真公主,,逢雨,,留詩《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卷九),。

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求薦,均無結(jié)果,。十分失望,,留詩《長相思》(卷六)、《古風其三十八“孤蘭生幽園”》(卷二),、《幽澗泉》(卷四),、《贈裴十四》(卷九)。

在長安結(jié)識陸調(diào),。介紹李白去豳州(陜西邠縣),。

    暮秋游邠州(今陜西彬縣)。拜謁邠州司馬李粲,,希求得到舉薦,,未果。留詩《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卷七),,《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卷十四)《贈新平少年》(卷九),,《登新平樓》(卷二十一)、《秋思》(卷六),。      

    冬游坊州(今陜西黃陵縣北),。拜謁坊州司馬王嵩,留詩《酬王司馬閻正字時雪見贈》(卷十九),,希望得到舉薦,,未果。寫下《留別王司馬嵩》(卷十五),。

    七三一年(開元十九年)

    李白三十一歲,。

    春,回長安,。留詩《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卷二十三),。窮愁潦倒于長安,由于干謁無門,,思想頹廢,,與長安少年浪游,日以斗雞,、走狗,、飲酒賭博為事。留詩《白鼻騧(gua音“刮”)》(卷六),、《古風其二十四“大車揚飛塵”》(卷二),、《古風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卷二)。

又同“五陵豪”交往,。留詩《白馬篇》(卷五),、《少年子》(卷六),。與“五陵豪”交往。難免遭受凌辱,,在長安玄武門李白因“打架斗毆”,,曾驚動憲臺(長安司法機關(guān))。幸被陸調(diào)救出,。李白后來(748年)對此在《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卷十)詩中曾有回憶,。

有感于仕途之艱辛,留詩歌《送友人入蜀》(卷十八),、《行路難三首(其二)》(卷三)《送友人入蜀》(卷十八),、《蜀道難》(卷三);留詞《憶秦娥》(卷六),、《菩薩蠻》(卷六),。

    初夏,離長安,,經(jīng)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游覽古跡梁園,。留詩《梁園吟》(卷七),。

    秋到嵩山(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拜會女道士焦煉師,,寫詩《贈嵩山焦煉師》(卷九)以表愿從師學道的心情,。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有詩《題元丹丘山居》(卷二十五),、《嵩山采菖蒲者》(卷二十五)。

    暮秋,,滯留洛陽,。留詩《梁甫吟》(卷三),、《行路難三首(其一)》(卷三),、《寄遠十二首》(卷二十五)(按:本詩共十二首,非一時一地之作,,寄贈亦不住一人,,或寄內(nèi),或寄他人,。其中多是李白是年在安陸時期的作品,。其中其六、其八,、其十一,、其十二為公元731年前后李白寄給妻子許氏的情詩,。特此說明)。

    此間,,李白游覽了龍門,。留詩《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卷十三)、《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卷二十三),、《前有樽酒行二首》(卷三),。

    七三二年(開元二十年)正月,以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禮知節(jié)度事,。率兵討契丹,。于范陽之北大破兩蕃之眾。十月,,玄宗到洛陽以北(今山西省一帶)地區(qū)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qū)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

    李白三十二歲,。

    自春歷夏在洛陽,留詩《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卷十七),、《結(jié)客少年場行》(卷四),。

與元演、崔成甫結(jié)識,。

遂生思家之念,,留詩《春夜洛陽聞笛》(卷二十五)?!蹲源鷥?nèi)贈》(卷二十五),。

    秋,自洛陽到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留詩《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卷二十),。

    冬,返安陸,,得知岳父許員外已于去年病故,。

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拜會胡紫陽,。有詩《題隨州紫陽先生壁》(卷二十五)。

    歲未,,歸家安陸,。
   七三三年(開元二十一年)正月,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jīng)》。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與庶民)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三月,韓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張九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采訪使(負責監(jiān)察督辦所轄地區(qū)的政治等項),。是年長安久雨,京師饑謹,,詔令放太倉米二百萬石以賑民,。

    李白三十三歲。同許氏分家,,構(gòu)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留詩《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卷十三)、《山中與幽人對酌》(卷二十三),。

是年,,生女兒平陽。
   七三四年(開元二十二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陽,。征沼自稱生于堯時的道士張果先生,玄宗親問以治道神仙之術(shù),,授其銀青光祿大夫(銀印上系以青色綬帶,,以為品位高的標志。副職),,位侍中(唐門下省協(xié)助宰相起草文書等項的官吏),。五月,張九齡為中書令(宰相),、李林甫為尚書?。ㄖ醒胱罡咝姓C構(gòu))禮部(主管禮、祭祀等)尚書(長官),。

    白三十四歲,。

    春,游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

在襄陽,希求當時頗有聲望的荊州(今湖北省松滋縣至石首一帶的長江流域)長史韓朝宗薦引,上《與韓荊州書》(卷二十六),,無果,。留詩《襄陽歌》(卷七)。與在韓朝宗屬下任縣尉的李皓結(jié)識,,復求其授助,,留詩《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卷九)。

    暮春,,至江夏(今武漢市),,滯留,漫游至秋,。寫《暮春江夏送張祖監(jiān)丞之東都序》(卷二十七)以泄心中憤懣,。留有《江夏送張丞》(卷十八)、《江夏別宋之悌》(卷十五),、《赤壁歌送別》(卷八),、《望黃鶴山》(卷二十一)、《江上吟》(卷七)(按:關(guān)于《江上吟》一詩,,有學者認為當為李白于上元元年在江夏之作,,茲錄以備參)。

    到嵩山,,訪元丹丘,。留詩《元丹丘歌》(卷七)

    冬返安陸。
  七三五年(開元二十三年)正月,,玄宗在洛陽耕藉田(專供祭祀皇帝祖先之用的田地),,大赦天下。下令三百里以內(nèi)的刺史,、縣令,,率各所屬樂隊至洛陽競演。又令天下士人(有學識教養(yǎng)的讀書人),,其才哲學有造詣?wù)?,以及能勝任將帥牧宰者,京師五品以上的官員及地方刺史薦舉一人,。十二月,,玄宗冊楊玉環(huán)為壽王(玄宗的兒子)妃。

    李白三十五歲,。應友人元演之邀游赴太原,。

    五月到達洛陽。

    夏,,到達太原,。識郭子儀于行伍中,,言于主帥,為郭子儀脫刑,。(按:此說見于清代王琦本《李太白年譜》?,F(xiàn)代學者詹鍈在其《李白郭子儀互救辨訛》中,則否定其說,。今茲引出,,以備參考)。與元演攜妓游覽晉祠等名勝,。對此行,,后來李白在《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卷十三)一詩中曾有記載。留詩《太原早秋》(卷二十二),、《古風二十七“燕趙有秀色”》(卷二),、《古風五十二“青春流驚湍”》(卷二)。留文《太原南柵餞赴上都序》(卷二十七),。

    曾北游雁門關(guān)(今山西省代縣),,登長城,留詩《王昭君二首》(卷四),、《蘇武》(卷二十二),。

    七三六年(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兵部尚書(負責軍事行政的長官)李林甫提升為中書令(宰相),。張九齡為左宰相,,裴耀卿為右宰相,二人分理政事,。以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部將安祿山(父康國人,母突厥人),,在征討奚,、契丹之戰(zhàn)中大敗,當斬,,玄宗赦之,。

    李白三十六歲。

    春在太原與元演別,。

南下,,途經(jīng)洛陽與元丹丘相逢。元丹丘邀請李白去嵩山,。

    五月,,李白移家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按:對于李白移家任城時間,學術(shù)界見解未得統(tǒng)一,。有學者認為移家時間當為開元二十八年,。也有學者認為當為開元二十四年,。姑從此說)。途經(jīng)沙丘,、汶上留詩《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卷十九),、《魯中都東樓醉起作》(卷二十三),。在任城李白寫有《長歌行》(卷六),。

    到齊州(山東濟南)。留詩《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卷二十),。

    早秋,,在任城。留詩《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卷九),。

    秋,,至嵩山元丘處,結(jié)識岑勛,。

抵達襄陽,,與孟浩然再會。
  七三七年(開元二十五年)監(jiān)察御史(負責處理官吏違法事件的官)周子諒,,上書彈幼牛仙客不具備宰相的才干,,玄宗怒,以流放罪處之,。張九齡以推薦周子諒而被問罪,,左遷荊州長史李林甫大權(quán)在握,獨斷專行,,牛仙客對李林甫唯意是從,。是年韋應物生。

    李白三十七歲,。

    是年生子,,取名“伯禽”,小字“明月奴”,。

    春,,在任城。留詩《嘲魯儒》(卷二十五)(關(guān)于《嘲魯儒》的寫作時間,,其說不一,。有學者認為當在開元二十四載;有學者認為當在天寶十載:有學者認為當在開元二十五年,。茲錄于下,,以備參酌)。

初夏,,取道濟南東游嶗山,。

    秋游宋州睢陽郡,,留詩《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卷二十)。
    冬,,歸任城,。其六父任城令“三年秩滿”,回長安,。,。李白為之餞行。留詩《對雪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卷十六),。
  七三八年(開元二十六年)二月,,李林甫領(lǐng)隴右節(jié)度使副大使,五月,,又兼河西節(jié)度使,。六月,李亨(即后來的唐肅宗)立為太子,,賀知章為太子賓客,。九月,益州長史王顯率兵攻吐蕃安城,,官軍大敗,。

    李白三十八歲。

    春,,回任城,。留詩《東魯門泛舟二首》(卷二十)。

漫游兗州,,受到王少府的熱情接待,,留詩《贈瑕丘王少府》(卷九)。留文《魯郡葉和尚贊》(卷二十八),。

    夏,,歸任城。逢友人梁四,、方士趙叟來訪,,離別時留詩《送梁四歸東平》(卷十八)、《送方士趙叟之東平》(卷十六),。

游魯郡,。留詩《大庭庫》(卷二十一)、《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卷十六),。

    秋,,應邀去金鄉(xiāng)作客。留詩《贈范金鄉(xiāng)二首》(卷九),;留文《金鄉(xiāng)薛少府廳畫鶴贊》(卷二十八),。

游歷南陽,,訪崔宗之(時崔宗之丁憂在家)。留詩《南陽送客》(卷十六),。

復去潁陽山(河南登封,,元丹丘的居所)留詩《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卷十五)。

游汝州(河南臨汝縣),、陳州(河南周口地區(qū)),,結(jié)識落魄公子侯十一,邀與同游,。游宋州(河南商丘),。

復南折至淮陰,,留詩《淮陰書懷寄王宋城》(卷十三),。

抵徐州(江蘇徐州市)、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七三九年(開元二十七年)玄宗加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大赦天下。八月,,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四月,牛仙客以兵部尚書侍中,,李林甫以史部尚書升階為中書令,。二人同掌當時的政治、軍事大權(quán),。王昌齡貶嶺南,。

    李白三十九歲。

    春至初夏,,到揚州,。留詩《寄淮南友人》(卷十三)。

到安宜(今江蘇省寶應縣),。

    夏,,漫游于吳地(今江蘇省蘇杭一帶)留詩《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卷二十)。

    秋,,逆長江西上,,留詩《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卷十三)。

經(jīng)當涂(今安徽當涂縣),,留詩《夜泊牛渚懷古》(卷二十二),、《牛渚磯》(卷二十二)。

從當涂沿長江西上,。留詩《江上寄元六林宗》(卷十四),。

    去荊州(湖北江陵),。

    至岳州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滴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一帶),,二人會晤。

    暮秋,,回安陸,,復去襄陽。留詩《贈孟浩然》(卷九),、《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卷十),。

  七四零年(開元二十八年)十月,壽王妃楊玉環(huán)為道士,,號太真,。玄宗日幸,寵愛無比,。宮中所受禮儀與皇后等同,。是年天下戶數(shù)為八百四十一萬二干八百七十一,人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九十,。四海富瞻,,長安、洛陽二大都市米價每斛不滿二百錢,。外出旅行,,一切干糧食品酒類等項,途中店皆可提供,,社會安定,,無須帶隨身武器。是年孟浩然卒,。

    李白四十歲,。

    春,到揚州,。

    夏,,經(jīng)下邳到蘭陵(山東棗莊)。留詩《客中作》(卷二十二),。

夏,,返任城。許氏夫人病故,。李白繼納劉氏女,。劉女與李白不和,不久離異。

逢韓準,、裴政,、孔巢父來任城,邀李白去徂徠山,。李白未能同往,,送別時留詩《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卷十六)。

    秋,,游東魯(今山東省兗州市)各地,。求人汲引無果,逐有不遇之感,。

冬,,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同隱于祖徠山(在今山東省泰安),,縱酒酣歌,以學道為事,。時號“竹溪六逸”。

    意欲出游越(今浙江?。┑?。
    七四一年(開元二十九年)正月,詔令長安,、洛陽及天下諸州各置玄元皇帝(老子)廟,,并崇玄學(道教與老莊之學),令學生習老子,、莊子,、列子、文子,,每年明經(jīng)(以經(jīng)書內(nèi)容出題的考試科目)例準考試,。安祿山派使者行賄朝廷使者,,獲得好評,玄宗對其信任日高,。八月,,安祿山為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都督(總司令官),充平盧(今遼寧省一帶)軍使,。吐蕃陷石堡城,。金城公主卒,,吐蕃告喪并請和,不許,。開元末天寶初唐朝的版圖,,東至安東(今遼寧省東南部),西至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以西),,南至日南(今越南清化東北),,北至單于府(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

    李白四十一歲,,在任城,。留詩《魯東門觀刈蒲》(卷二十四)、《贈從弟冽》(卷十二),、《古風其十“齊有倜儻生”》(卷二),、《古風其十一“黃河走東溟”》(卷二)。

對鄰舍魯女生愛慕之情并納娶此女于魯,。(唐代魏顥《李翰林集序》云“次合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留詩《詠鄰女東窗海石榴》(卷二十四),。

    夏,,金鄉(xiāng)縣令范金卿到浙江任職。李白為之送行,,留詩《送友人》(卷十八),。

   七四二年(玄宗天寶元年)正月,,改元,大赦,。詔令“前資官及白身有儒學博通,、文辭英秀及軍謀武藝者,,所在縣以名薦京?!备氖讨小⒅袝顬樽笥邑┫?,改仆射為尚書省左右承相;改東都洛陽為東京,,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以安祿山為平盧節(jié)度使,、鏢騎大將軍。是時,,天下有州三百三十一,,隸屬之州八百,設(shè)節(jié)度使與經(jīng)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十員,,以守備邊防,。時鎮(zhèn)護總兵力為四十九萬人,軍馬八萬余匹,,邊境軍事費自此逐年增多,,民始困苦。

    李白四十二歲,。

    四月,游泰山,。留詩《游泰山六首》(卷二十),。留文《擬恨賦》(卷一)。

在泰山送友人魯頌離魯,。留詩《別魯頌》(卷十五),;送別王山人,留詩《贈別王山人歸布山》(卷十五),。

    初秋,,到徂徠山。

    秋,,歸任城,。元丹丘將以道家流受召入朝為道門威儀,李白希其汲引。留詩《秋日煉藥院鑷白發(fā)贈元六林宗》(卷十)

經(jīng)過元丹丘和玉真公主的推薦,,玄宗征召李白入京,。李白接到朝廷詔令,準備去長安復命,,留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卷十五),。(按:本詩原名《古意》?!赌狭陝e兒童入京》為南宋咸淳本所改,。對于南陵的解釋,學術(shù)界意見不同,。一種意見認為南陵為今安徽省的南陵,;一種意見則認為南陵是魯郡轄地的地名,并非是安徽的南陵?,F(xiàn)姑從第二種意見),。

    秋,赴長安,。

與太子賓客賀成章紫極宮相遇,,賀成章見其詩《蜀道難》(卷三)、《烏棲曲》(卷三)等,,賞嘆再三,,曰:“此天上謫仙人也”因解金龜換酒為樂。復推薦于朝廷,,得玄宗優(yōu)遇,,命為翰林院供奉。(按:關(guān)于賀成章于李白何時相見,。學術(shù)界見解不同,。一種意見認為當在李白初入長安時;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當是李白奉詔入長安時,。這里姑從第二種意見,。以備參酌)。

    冬,,在長安,。留詩《子夜吳歌四首》(卷六)、《烏夜啼》(卷三),。

  七四三年(天寶二年)正月,,安祿山入朝,玄宗寵待甚厚,,許謁見無時,。三月,,改長安玄元廟為太清宮,洛陽的廟為太徽宮,,諸州地方廟為紫極宮,。道教茅山派傳人胡紫陽去世。時李林甫專政,,公卿有不出其門者,,必以罪斥之。

    李白四十三歲,。

    詔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八首》(卷五),,玄宗賜以宮錦袍。

    三月,,居長安,。留詩《陽春歌》(卷四)。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huán)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diào)詞三首》(卷五),。此外寫有《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靑聽新鶯百囀歌》(卷七),、《鼓吹入朝曲》(卷五)、《侍從游宿溫泉宮作》(卷二十),、《春日行》(卷三),、《陽春歌》(卷四)。

入翰林院之始,,李白對施展抱負懷有厚望,。留詩《塞下曲六首》(卷五)、《胡無人》(卷三),、《金門答蘇秀才》(卷十九),、《效古二首》(卷二十四)。這在他一些贈答送別詩中時有流露,,如《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卷九)、《溫泉侍從歸逢故人》(卷九),、《送竇司馬貶宜春》(卷十七)等篇,。

在長安,李白同社會各層人士均有交往,,留下一些贈答,、送別詩篇,,如《贈郭將軍》(卷九)、《贈崔侍御》(卷九),、《酬崔五郎中》(卷十九),、《贈崔郎中宗之》(卷十);《朝下過盧郎中敘舊游》(卷二十),、《送羽林陶將軍》(卷十七),、《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卷十七),、《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卷七),、《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卷十七)、《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卷十七)等,。

    在長安,,李白游歷了長安附近的一些地方,寫下了一些詩歌,,如曾去終南山訪舊,,留詩《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卷二十)、《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卷十九),;他曾去過杜陵,,留詩《杜陵絕句》(卷二十一)、《題東谿公幽居》(卷二十五),、《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卷十三),;曾登過太白山(今陜西省武功縣),留詩《登太白山》(卷二十一),;游歷過華山,。留詩《春日游羅敷潭》(卷二十)、《贈華州王司士》(卷九),。

    在長安居久,,目睹官場之齷齪,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jié)“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引起宮中一些權(quán)貴的嫉恨,。一些佞臣,,如張垍之流,常讒謗于玄宗,。另外高力士因“脫靴”之辱,,心懷不滿,,就摘李白《清平調(diào)》的某些詩句以激楊貴妃。玄宗曾經(jīng)有三次打算提李白為中書舍人,,均被楊貴妃阻阻攔,。玄宗對李白漸疏之。

此間,,李白感受到國家在表面繁榮的景象中,,孕育著可怕的危機。在他的一些詩歌中,,對社會的黑暗面時有揭露,,如《古風五十六“越客採明珠”》(卷三)、《懼讒》(卷二十五),、《寓言三首》(卷二十四),、《于闐采花》(卷四)、并寫《長信宮》(卷二十五),、《長門怨》(卷二十五),、《夜坐吟》(卷三)、《怨情“美人卷珠簾”》(卷二十五)《怨情“新人如花雖可寵”》(卷二十五),、《去婦詞》(卷六),、《玉階怨》(卷五)、《妾薄命》(卷四)等詩用以自況,。

    面對朝廷權(quán)貴佞臣的讒害,,李白深感到“丑正同列,害能成謗”,,遂有退志,。這種思想情緒,也反應在他的一些詩作上,。如《秋夜獨坐懷故山》(卷二十三),、《憶東山二首》(卷二十三)、《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誅學士》(卷二十四),、《贈薛校書》(卷九),、《玉壺吟》(卷七)、《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卷十三),、《灞陵行送別》(卷十七),、《感興八首》之七、之八(卷二十四),、《設(shè)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卷四),。
  七四四年(天寶三載)三月,以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任范陽(今北京市)節(jié)度使,。八月,,突厥內(nèi)亂,冊立回絕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君主),,回紇盡得突厥土地,,日漸強盛。玄宗以天下太平無事,,欲高居而無為,,將一切政事委李林甫處理。是年賀知章去世,,時齡八十六歲,。   

    李白四十四歲。

    正月,,賀知章請度為道士,,玄宗許其還鄉(xiāng)越中并率百官送別于長樂坡。李白送行時有《送賀賓客歸越》(卷十七),、《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制》(卷十七)詩,。

友人元丹丘離京,李白送至華山,。留詩《西岳云臺歌送丹邱子》(卷七),。

    春李白因遭讒見疏,十分苦悶,。此種思想反應在他的一些詩歌中,。如《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卷十七)、《月下獨酌四首》(卷二十三),、《把酒問月》(卷二十),、《古風其二“蟾蜍薄太清”》(卷二)、《古風其十二“松柏本孤直”》(卷二),、《古風其二十一“郢客吟白雪”》(卷二),、《古風其四十四“綠蘿紛葳蕤》(卷二)、《古風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國”》,、《感遇四首其四“宋玉事楚王》(卷二十四),、《行路難三首(其三)》(卷三)。

    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臨行留有《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卷二十四)、《還山留別金門知己》(卷十五),、《鞠歌行》(卷四),、《東武吟》(卷五),。

離長安后,經(jīng)灞陵,、藍田達商州(今陜西商洛市),,留詩《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鵝湖》(卷二十)、《山人勸酒》(卷四),、《商山四皓》(卷二十二),、《過四皓墓》(卷二十二)。

    初夏,,抵達洛陽,,見崔成甫。留詩《贈崔侍御(黃河三尺鯉)》(卷九),。與杜甫相識,。

    秋,返家任城,。任城主簿廬潛為李白接風,。留詩《贈任城廬主簿潛》(卷九)。

秋,,與杜甫在洛陽相會,,二人從洛水至黃河,經(jīng)過廣武山(今屬河南滎陽市)李白留詩《登廣武古戰(zhàn)場懷古》(卷二十一)

    復經(jīng)汴水到達汴州(今河南開封市),。

    在汴州遇見詩人高適,,三人共游大梁(河南開封)。李白留詩《送蔡山人》(卷十七),。在大梁,,三人吊信陵、登吹臺(在河南開封),,李白留詩《俠客行》(卷三),。

三人繼赴宋州(今河南商丘市),游梁園,、平臺,、清冷池(皆屬宋州)。

    晚秋,,到單父(今山東單縣)三人游孟諸大澤,;同登單父臺。李白留詩《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卷二十),、《觀獵》(卷二十五),、《送楊山人歸嵩山》(卷十七)。

    宋中游后,杜甫東歸鞏洛,,先行離去,。杜甫走后,李白與高適等又在宋中盤桓多日,。高適入楚,。

    李白去安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乞道士蓋寰為其造真籙,。留詩《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卷十)。

    然后到達齊州(山東濟南),。在齊州道觀紫極宮李白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道教的密文),。留詩《有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卷十七),、《草創(chuàng)大還贈柳官迪》(卷十),。

冬,還歸任城,。

    七四五年(天寶四載)八月,,楊太真冊封為貴妃。貴妃三姊都賜第宅于京師,,從兄(铦,,锜)與從祖兄釗,皆被封為高官,。安祿山以邊功得寵,,數(shù)次侵擊東方的種族奚、契丹,。九月,,奚、契丹各殺唐公主(以皇族女性所作的一種人質(zhì))以叛,。

    李白四十五歲,。

    春在任城。留詩《送范山人歸太山》(卷十七),、《送別》(卷十八),。

    夏末,李白與杜甫復會于兗州,。

繼赴齊州(今濟南市)會同高適一齊拜謁北海太守李邕,。在李邕陪同下,在臨淄游覽了孟姜廟,、杞梁墳和淳于意墓等勝跡,。李白留詩《東海有勇婦》(卷五)。

    齊州分別后,杜甫西游臨邑,,李白返家任城,。

    游嶧(yi音“憶”)山(今山東鄒縣境內(nèi))。留文《琴贊》(卷二十八),。

    秋李白,、杜甫在任城再次相會。李白留詩《戲贈杜甫》(卷三十),。

漫游任城后,,二人又同去曲阜、兗州,、東蒙等地,。

    在曲阜,他們拜訪居士大隱范十,。李白留詩《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卷二十),、《宴陶家亭子》(卷二十)。

    秋,,在魯郡(兗州)別杜甫,。留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卷十七)。

赴沙丘(河北廣宗縣),,有詩《沙丘城下寄杜甫》(卷十三),。

    游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

    游單父(今山東省單縣),。有《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卷十九),、《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卷二十一)、《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棲霞山留飲贈之》(卷十七),、《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卷十六),、《送族弟凝之晏堌單父三十里》(卷十六)。
   七四六年(天寶五載)四月,,門下侍郎陳希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中書省,、門下省的次官侍郎兼任宰相之職的職官)。陳希烈以講老莊之學得進,,是一個為玄宗所賞悅的人物,,李林甫見其為玄宗所愛,遂推薦之,。

    李白四十六歲,。

    春,在單父,,留詩《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卷二十),。

    春,游魯郡。

    臥病任城甚久,。留詩《贈從弟冽》(卷十二),、《東魯見狄博通》(卷九)。留文《任城縣廳壁記》(卷二十八),。

    在遠房兄弟瑕丘(任城屬縣)佐吏李冽,、李凝的幫助下,在瑕丘縣城東門外泗水西岸沙丘旁置居室,,又在泗水東岸南陵村置田十余畝以養(yǎng)子女,。就此安家。

    秋,,病愈,,又游于魯郡。留詩《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卷十六),、《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卷十六)、《魯郡堯祠送張十四游河北》(卷十七),、《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卷十五),、《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逆旅見贈》(卷十九)、《別中都明府兄》(卷十五),。

    是年自春以來屢有南游之念,。有詩《夢游天姥吟留別》(卷十五)。遂與元丹丘相約,,準備在越中相會,,然后同游剡中(今浙江嵊縣西南)。

    終于秋末啟程,。臨行留詩《別中都明府兄》(卷十五),。

    冬,至宋城(河南商丘一帶),,又游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園)。與宗楚客的孫女宗氏夫人再婚,,在梁園安家,。

    在梁園,遇故友岑征,,有詩《鳴臯歌送岑征君》(卷七),、《鳴皐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卷七)。

    旋到廣陵(江蘇揚州),。途經(jīng)下邳,。留詩《經(jīng)下邳圯(yi音意)橋懷張子房》(卷二十二),。
  七四七年(天寶六載)正月,。朝中大獄,,李林甫命人杖殺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復。玄宗欲廣求天下士,,詔令“通一藝以上者皆詣京師”。李林甫故艱其事,盡使落第,,上表稱賀為“野無遺賢”。十月,,改驪山溫泉宮為華清宮,。玄宗命王忠嗣攻吐蕃石城堡。王忠嗣認為以數(shù)萬士兵的性命去換得一城,,并不能消弱對方的軍事力量,,遂上書諫阻,被貶為漢陽太守,。以哥舒翰(突厥人)為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高仙芝(高麗人)為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

    李白四十七歲,。

    春在揚州留詩《留別廣陵諸公》(卷十五),。

    春末赴金陵。

    夏初在金陵,,留詩《登梅崗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卷二十一),、《登金陵鳳凰臺》(卷二十一)、《金陵鳳凰臺置酒》(卷二十),、《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卷十九),、《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卷二十一)《自金陵泝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明,,寄句容王主簿》(卷十四),。在金陵遇崔成甫。留詩《酬崔侍御》(卷十九),、《江上送女道士禇三清游南岳》(卷十八),。

南下途中經(jīng)丹陽(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留詩《焦山望松寥山》(卷二十一),、《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卷九),、《丁都護歌》(卷六)。

    繼而達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留詩《蘇臺覽古》(卷二十二),。

經(jīng)過湖州。留詩《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卷十九),。

    秋到越中,。留詩《越中秋懷》(卷二十四),、《越中覽古》(卷二十二)(按:有學者認為《蘇臺覽古》和《越中覽古》為李白于開元十四年游吳越之作。特錄于下,,以備參酌)

    同元丹丘會和,。往會稽吊賀知章。留詩《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卷二十三),。又同孔巢父等人會和,,游鏡湖、蘭亭,、禹穴,、剡溪。

    乘舟行,,經(jīng)寧海(今浙江臺州市)留詩《同友人舟行》(卷二十),。

    登天臺山(在今浙江省臺州天臺縣西)。留詩《登高丘而望遠?!罚ň硭模ò矗河袑W者認為《登高丘而望遠?!吩姰敒槔畎子谔鞂毷瓯鄙先珪r作。特錄以參酌),、《日出入行》(卷三),。

    冬經(jīng)吳中返金陵,留詩《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卷十九),。此后二年,留居金陵,。留詩《宿白鷺洲寄楊江寧》(卷十三),、《新林浦阻風雪寄友人》(卷十三)。

是年,,針對朝中大獄,,有詩《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卷三)、《野田黃雀行》(卷三)(按:有學者認為《野田黃雀行》為李白于至德二年針對肅宗與永王璘相殘事而作,,特錄以備參)
  七四八年(天寶七載)四月,。以高力士為騾騎大將軍,其權(quán)力與地位日漸顯赫,。李林甫,、安祿山同時因附其而被摧升為將軍與大臣。玄宗賞賜安祿山鐵券(免死牌),。楊貴妃三姊皆被封為國夫人,;楊貴妃的堂兄楊釗(后來的楊國忠),擢給事中,,恩幸日隆,。

    李白四十八歲,。

    春在金陵。留詩《示金陵子》(卷二十五),。崔成甫遭貶謫,,與李白在金陵相遇。崔成甫作詩《贈李十二》李白寫詩作答《酬崔侍御(“嚴陵不從萬乘游”)》(卷十九),。另留詩《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卷十九),。

    夏至楊州。留詩《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卷十),。

    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縣南),,

    冬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謁見廬江太守吳王李抵,。留詩《寄上吳王三首》(卷十四),、《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卷二十五)、《廬江主人婦》(卷二十二),、《江上望皖公山》(卷二十一),。
   七四九年(天寶八載)二月,玄宗以國用豐殷,,視金帛如糞土,,賞賜無度。嘗以天下歲貢物品,,盡賜李林甫,。六月,玄宗命哥舒翰攻取石城堡,,唐軍死者數(shù)萬,,果如王忠嗣所言。哥舒翰為吏大夫(御史臺—處理官吏犯的檢查廳長官),,王忠嗣郁而死,。改當時兵役制度的志愿兵制度為府兵制度(壯丁為三年義務(wù)兵役,主要充當京師的禁衛(wèi)軍與邊境的防備軍,,于農(nóng)閑時受訓,,征兵最多時為年六十萬人),但府兵制度日漸崩壞,。應府兵者逃匿有增無減,。有司所屬多有官無兵。京師衛(wèi)隊應征者皆為市井無賴之徒,,末受訓練,。而武勇精兵皆聚集于邊陲,且多為藩鎮(zhèn)私有,,遂使藩鎮(zhèn)割據(jù)日漸滋生,。

    李白四十九歲,。春還金陵。懷念子女之情甚,,寫詩《寄東魯二稚子》(卷十三),。

    聞王昌齡遠滴黔中(今湖南省以南)。以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卷十三)寄之,。

留詩《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卷七),、《勞勞亭歌》(卷七)。

    “立功”無望,,乃始以“立言”為己務(wù),。留詩《古風其六“代馬不思越”》(卷二)、《古風其十四“胡關(guān)饒風沙”》(卷二),、《古風其一“大雅久不作”》(卷二),、《古風其三十五“丑女來效顰”》(卷二)。

     冬,,在金陵,。留詩《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卷十九)

    七五零年(天寶九載)三月,關(guān)內(nèi)(今陜西省之地,,東至函谷關(guān),,西至散關(guān),南至武關(guān),,北至蕭關(guān)的廣大區(qū)域)大旱,。五月,賜安祿山為東平郡王,。唐代將帥封王自此始,。楊釗賜名為國忠。南詔(今四川省南部與云南省交界處的少數(shù)民族國家)王忿云南太守虔(qian音“前”)陀迫辱,,起兵殺之。

    李白五十歲,。

    春在金陵,。

    五月。元丹丘自嵩山來信相邀,,李白留詩《以詩代書答元丹丘》(卷十九),。繼而離金陵,去嵩山,。曾想舉家遷嵩山,,未能實現(xiàn)。留詩《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卷二十五),。

    途經(jīng)秋浦,。留詩《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nèi)》(卷二十五),。

    秋,至尋陽(九江),。留詩《潯陽紫極宮感秋作》(卷二十四),。

    登廬山。留詩《廬山東林寺夜懷》(卷二十三),。

    旋北還,,途經(jīng)憔郡(今安徽省亳州)訪友人元演。

    經(jīng)過金鄉(xiāng)(山東省金鄉(xiāng)縣),,有詩《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卷十六),、《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沉之秦》(卷十六)、《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卷十七),、《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卷十九),。

    冬,歸任城,。

    是年,,針對社會謗言,留詩《雪讒詩贈友人》(卷九),。
  七五一年(天寶十載)二月,,安祿山升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擁兵近二十萬,為當時天下兵力之半,。四月,,楊國忠使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伐南詔大敗,死六萬人,。高仙芝攻大食國,,大敗,死二萬人,。安祿山擊契丹,,大敗,死數(shù)萬人,。

    李白五十一歲,。在任城。對楊國忠征討南詔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深為不滿,。有樂府詩《戰(zhàn)城南》(卷三),;詩《古風其四十三“周穆八荒意”》(卷二)、《古風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卷二),。

    春在任城家中,。有詩《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卷十三),、《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卷十三)。留文《崇明寺佛項尊勝陀羅尼幢(chuang音“床”)頌并序》(卷二十八),。

    到平陰沙丘,。留詩《送薛九被讒去魯》(卷十六)、《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nóng)長史》(卷十七),。

    到濟南,。留詩《古風其二十“昔我游齊都”》(卷二)。

    秋,,李白來到嵩山之陽的潁陽尋找元丹丘,,恰逢元丹丘此時隱居在漢代隱士高鳳的居處——石門山煉丹。李白尋人不遇,,留詩《聞丹丘子于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僕離群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卷十三),,準備回程。

    至鄴中(今河南南陽市唐河)逢王大,。留詩《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卷九),。

    長途跋涉赴石門山中(今河南南陽市方城縣)尋找元丹丘。寫下了《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卷二十三)一詩,。并滯留在石門山元丹丘居處,。

    受元丹丘熱情款待,兩人同游方城寺,。李白寫下了《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卷二十三)一詩,。

同時接到南陽友人岑勛書信,詩人遂寫下《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卷十九),邀請岑勛來會,,不久,,南陽岑勛至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煉丹處百秀谷中,三友相聚,,樂極成醉,,李白留詩《將進酒》(卷三)。

    秋末,,范陽節(jié)度使幕府判官何昌浩到葉縣(今河南葉縣)來訪李白,未逢,。于是留信邀請李白到幽州,。李白為探安祿山的虛實,準備北游塞垣,。留詩《贈何七判官昌浩》(卷九),。

    自開封北上幽州(今北京市),,臨行留詩《留別于十一兄逖(ti音替)裴十三游塞垣》(卷十五)北渡黃河。

    七五二年(天寶十一載)十一月,,李林甫卒,,居宰相之位凡十九年。玄宗以不學無術(shù),,獨斷專行的楊國忠繼其任,。安祿山想當宰相之夢未圓,對楊國忠入相很不服氣,,不把楊國忠放在眼里,;而楊國忠因無法控制安祿山,則多次對玄宗說安祿山要謀反,。兩人開始交惡,。十二月,令平盧兵馬使史思明(突厥人)兼北平太守,、盧龍(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的地區(qū))軍使。

    李白五十二歲,。

    開始北游塞垣,。

    經(jīng)博平(今山東博平縣),留詩《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卷二十四),。

    越黃河,,到邯鄲,沿途留連,。留詩《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fā)兵》(卷二十一)《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卷五),、《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卷三十)、《邯鄲南亭觀妓》(卷二十),。

    經(jīng)洺州(河北洺州),。留詩《贈臨洺縣令皓弟》(卷九)、《贈清漳明府侄聿(yu音玉)》(卷九),。

    再經(jīng)饒陽(河北深縣),。留詩《贈饒陽張司戶燧》(卷九)。

    十月,,抵達范陽郡(即幽州,,今北京市)。留詩《行行且游獵篇》(卷三),。逢崔度來訪,,初識安祿山跋扈與邊地戰(zhàn)事之真相,頗感危險,即離范陽而去,。留詩《出自薊北門行》(卷五),、《鄒衍谷》(卷三十)、《送崔度還吳,,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卷十七),。樂府詩《幽州胡馬客歌》(卷四)、《北風行》(卷三),、《公無渡河》(卷三)(按:對于《公無渡河》何時寫成,、針對何事而發(fā)。學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寫于至德二年,、悲永王璘起兵不成被誅;有人認為寫于乾元元年,、悲流放夜郎遭遇而作,。茲錄于下,以作參酌),。

    聞夫人宗氏病重,,返回河南睢陽宗家莊。
  七五三年(天寶十二載)正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使人為楊國忠立碑于省門,。九月,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兼任河西節(jié)度使,,并封為西平郡王,。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

    李白五十三歲,。

    早春,,自睢陽北上。

    走魏郡(今河北省魏縣東)留詩《魏郡別蘇明府西北游》(卷十五),。

    到介休,,留詩《贈郭季鷹》(卷九)。

    經(jīng)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縣),,留詩《留別西河劉少府》(卷十五),;繼續(xù)沿汾水南下。

    春,,入潼關(guān)(關(guān)所在今陜西省,,為洛陽與長安之問的要地),到達長安,。(按:李白是否第三次到過長安,,學術(shù)界尚有爭論,。學者李從軍、胥樹人,、安旗等認為有,而多數(shù)學者尚持異論,。這里姑按李,、胥、安諸人觀點,,編錄于下,,以備參考)。

    在長安李白寫詩《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卷九),,以國家英才相許,,期得任用,無果,。逢故人獨孤駙馬,,留詩《走筆贈獨孤駙馬》(卷九),亦無果,。經(jīng)過惠莊太子陵廟,,留詩《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ci音此)贈別》(卷十九)于是寫了樂府詩《遠別離》(卷三),離開長安,。

此時,,還留詩《古風其四“鳳飛九千仞”》(卷二)、《古風其八“咸陽二三月”》(卷二),、《古風其二十五“世道日交喪”》(卷二),、《古風其三十“玄風變太古”》(卷二)、《古風其三十一“鄭客西入關(guān)”》(卷二),、《古風其三十六“抱玉入楚國”》(卷二)《古風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古風其五十一“殷后亂天際”》(卷二)、古《風其五十四“倚劍登高臺”》(卷二),。

    夏,,游曹南(今山東菏澤)。留詩《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卷十五),。

    回梁園,。

    至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長江。

    秋,,應從弟宣城長史李昭來信相邀,,南下宣城(今安徽省宣城縣),游敬亭山,、陵陽山,、秋浦、清溪、玉溪潭,、魚段湖等地,。留下《題宛溪館》(卷二十五)、《觀胡人吹笛》(卷二十五),、《獨坐敬亭山》(卷二十三),、《又敬亭寄崔侍御》(卷十四)、《贈宣州靈源寺仲濬(jun音郡)公》(卷十二),、《聽蜀僧濬彈琴》(卷二十三),、《寄崔侍御》(卷十四)、《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卷二十),、《觀魚潭》(卷三十),、《早過漆林渡寄萬巨》(卷十四)、《白鷺鷥》(卷二十四),、《涇川送族弟錞》(卷十八),、《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卷十八)、《過崔八丈水亭》(卷二十一),。等詩篇,。

是年。丹陽進士殷(王番)編選《河岳英靈集》竣,,起甲寅,,收有李白的詩歌。
  七五四年(天寶十三載)安祿山入朝,,加左仆射,。楊國忠進位司空。安祿山反兆日愈明顯,,朝中有言其反者,,玄宗不信,反而將其人縛送安祿山處置,。太子言安祿山必反,,玄宗亦不信,自是無人敢言其反者,。三月,,太常卿(負責宮中儀式典禮)張垍(ji音“繼”)因人事問題向安祿山泄密,左遷龍溪郡(今江西省萍鄉(xiāng)縣東)司馬(州次官),。六月,,劍南留侯李亦率兵七萬擊討南詔,至西洱河(今云南省昆明市南),,全軍覆沒,,李宓被擒,。楊國忠隱其敗況,復兵討伐,,前后死者約二十萬人,。長安附近的關(guān)中地區(qū),自去年秋天以來,,水旱災相繼發(fā)生,,物價暴漲,民苦不堪言,,詔太倉米一百萬石賤售放賑以濟貧民。是年,,全國戶數(shù)為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人口為五千二百八十八萬零四百八十八,為唐代有史以來最高記錄,。

    李白五十四歲,。

    春游金陵。

    五月至楊州,,與王屋山人魏萬相遇,,二人同游金陵,分別時,,李自托其為之編詩集,。留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卷十六)。

聞日本國人晃衡(即阿倍仲麻呂)遇難,。留詩《哭晁卿衡》(卷二十五),。

    秋,游宣城,。留詩《秋登宣城謝脁(tiao音挑)北樓》(卷二十一),、《謝公亭》(卷二十二)、《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卷十六),、《白鷺鷥》(卷二十四),。

    游南陵。留詩《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卷十二),、《書懷贈南陵常贊府》(卷十二),、《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卷二十)、《五松山送殷淑》(卷十八),。

    到池州,、到?jīng)芸h(以上均在今安徽省境內(nèi))游秋浦、清溪,。留下《秋浦歌十七首》(卷八),、《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鷓鴣者》(卷二十)、《贈秋浦柳少府》(卷十),、《贈崔秋浦三首》(卷十)、《游秋浦白笴(gan音趕)陂二首》(卷二十),、《清溪行》(卷八)、《宣城清溪》(卷二十)《宿清溪主人》(卷十一),、《清溪半夜聞笛》(卷二十三)、《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卷二十),、《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卷十九)等詩篇。

    繼游青陽,,登黃山、九華山,。留詩《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卷二十二)、《贈黃山胡公求白鷴》(卷十二),、《過汪氏別業(yè)二首》(卷二十三),、《宿鰕湖》(卷二十二),、《九華山聯(lián)句》(卷二十五),、《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卷十),。

    冬,,到達常德府(今湖南省常德市),。留詩《望木瓜山》(卷二十一),。

    七五五年(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于范陽叛亂。河北諸地盡陷,。十二月,,以榮王李婉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統(tǒng)諸軍東征,,大敗,安祿山陷洛陽及河南諸郡,。高仙芝退守潼關(guān),,玄宗輕信監(jiān)軍邊令誠讒言,誅殺高仙芝,、封常清于潼關(guān),。命哥舒翰為副元帥,把守潼關(guān),,郭子儀為朔方(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境內(nèi))節(jié)度使,。賊軍繼續(xù)進犯,郭子儀,、李光弼破之,。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在今河北省境內(nèi))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安祿山,河北諸郡皆相呼應,。

    李白五十五歲,。

    春,在茅山(今浙江青田縣西),,告別老友元丹丘,。留詩《下途歸石門舊居》(卷二十二),。

    夏,,經(jīng)橫江去當涂,。留詩《橫江詞六首》(卷七),。(按:有學者認為《橫江詞六首》寫于開元十四載,為李白初出蜀時作,。茲備其說,,以為參酌),、《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卷八),。

秋,到池州(今安徽省貴池縣),,游秋浦,。思念妻子宗氏,,留詩《秋浦寄內(nèi)》(卷二十五),。

往涇縣,。留詩《贈汪倫》(卷十二),。

    游沿高溪、陵陽溪等地,。留詩《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卷十四)、《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卷二十二),、《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卷二十二)、《別山僧》(卷十五),、《酬崔十五見招》(卷十九),。

    冬返宣城,。

    旋至金陵,,獲安祿山亂。門人武諤許去魯中(今山東?。┙悠渥优舷?。有詩《贈武十七諤》(卷十一),。

    分別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留詩《北上行》(卷五),、《古風其十九“西上蓮花峰”》(卷二),。

    七五六年(肅宗至德元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祿山攻破潼關(guān),,生擒哥舒翰,,入長安,。張垍降安祿山被封為宰相,。玄宗逃亡蜀中(今四川省),,途經(jīng)馬嵬坡(陜西興平縣西),,軍士嘩變,殺楊國忠,,玄宗被迫賜楊貴妃死,。

    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位靈武(今甘肅省靈武縣),是為肅宗,,改元至德,尊玄宗為太上皇,。任李泌為元帥府行軍長史(相當于軍師)。

玄宗至漢中郡(在今陜西省南部),,聽從房琯建議,,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永王李璘為四道節(jié)度使引兵東巡,。七月二十八日,,玄宗到達成都。     九月,,永王李璘領(lǐng)四道節(jié)度使,,鎮(zhèn)江陵。時江淮租賦盡山積江陵,。永王產(chǎn)生以金陵為根據(jù)地,掌握長江沿岸支配權(quán)之企圖,。肅宗聞知,,令其歸還于蜀(時玄宗在今成都市),,永王不從,。

十二月,永王引兵東巡,,沿長江而下,。肅宗以高適為淮南節(jié)度使,率兵討伐永王,。是年王昌齡卒,。

是年,,杜甫在長安陷落后,攜家至州避難,,后又一人北往延州,,途中落入賊手,被送回長安,。王維五十六歲,,亦為賊軍所獲,初送到洛陽,。
    李白五十六歲,。

    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留詩《奔亡道中五首》(卷二十二),。

春在當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涂返宣城,準備避難剡中(今浙江省膝縣)留詩《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卷十二),。

   至溧陽(今江蘇省溧陽縣),,留詩《扶風豪士歌》(卷七)、《戲贈鄭溧陽》(卷十),、《贈溧陽宋少府陟》(卷十),、《送族弟溧陽尉濟充》(卷十八)、《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卷十),、《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卷二十五)留文《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卷二十九),;與張旭相遇,留詩《猛虎行》(卷六),。

    經(jīng)杭州,。留詩《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卷十七)。

    夏,,到達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

    秋,聞玄宗奔蜀,,遂辭金陵,,留詩《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卷八),、《留別金陵諸公》(卷十五),。

沿長江西上,到達岳州。留詩《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卷二十一),、《秋登巴陵望洞庭》(卷二十一),、《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卷二十一)。

    入廬山屏風疊隱居,。留詩《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卷十一)。

永王數(shù)次下達聘書,,并派遣韋子春赴廬山相邀,。幾經(jīng)猶豫,終于決定下山入其幕府,,有詩《贈韋秘書子春》(卷九),。臨行,留詩《別東林寺僧》(卷十五),、《別內(nèi)赴征三首》(卷二十五),。

      七五七年(至德二載)正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慶緒自立為帝,。二月,永王與淮南節(jié)度使高適戰(zhàn)于丹陽,,兵敗被誅,。九月,郭子儀收復長安,,又收復洛陽,。安慶緒派尹子奇率十三萬軍馬攻打睢陽,張巡,、許遠守睢陽,,城陷被難。十月,,肅宗還長安,。十二月,玄宗自蜀返長安,。安慶緒與史思明發(fā)生內(nèi)內(nèi)訌,,史思明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萬人降唐,封為范陽節(jié)度使,。

    李白五十七歲,。

    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卷八),、《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卷十一),、《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卷二十)。

    二月,,永王兵敗丹陽,,被誅。李白自丹陽南逃,。途中留詩《南奔書懷》(卷二十四),、《獨漉篇》(卷四)。

    至安慶,。留詩《避地司空原言懷》(卷二十四),。

    旋被搏入尋陽獄中。留詩《在潯陽非所寄內(nèi)》(卷二十五),。妻宗氏為救其四處奔走,。

    在潯陽獄,李白留詩《獄中上崔相渙》(卷十一),、《系潯陽上崔相渙三首》(卷十一),、《上崔相百憂章》卷二十四)、《中丞宋公軍次潯陽》(卷十一),。上呈《與賈少公書》(卷二十六),、《為宋中丞自薦表》(卷二十六)以自陳。

    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辟李白為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wù),。并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留詩《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卷二十二)。代宋若思起草《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卷二十六),、《為宋中丞祭九江文》(卷二十九),。

對唐朝廷內(nèi)諸王相誅戮十分不滿,留詩《樹中草》(卷六),、《上留田行》(卷三),、《箜篌謠》(卷三)、《雉朝飛》(卷三),。

    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聞郭子儀克復西京(洛陽),作樂府詩《上云樂》(卷三),。留詩《贈閭邱宿松》(卷十一),、《贈閭邱處士》(卷十二)、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留詩《贈張相鎬》(卷十一),。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十二月四日,玄宗回長安,,十五日,,賜酺五日,。李白因流罪不得參與此慶,。留詩《流夜郎聞酺不與》(卷二十五)?!?nbsp;   

    七五八年(肅宗乾元元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

    李白五十八歲。

    李白自尋陽出發(fā),,開始長流夜郎,。其間留詩《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群官》(卷十四)、《流夜郎題葵葉》(卷二十四),、《流夜郎贈辛判官》(卷十一),。

    春,于流放道中達烏江,,妻弟宗璟相送,。留詩《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卷十五)。

    春末夏初,。途經(jīng)西塞驛(今武昌縣東),,有詩《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卷十四)。

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有詩《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卷十四),、《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卻之武陵立馬贈別》(卷十一)、《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卷二十),、《泛沔林城南郎官湖(并序)》(沔州即今漢陽)(卷二十),、《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卷二十三)、《寄王漢陽》(卷十四),。

    秋至岳州(湖南岳陽),留詩《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卷二十二),、《送郄(qie音妾)昂謫巴中》(卷十八),。

    又至江陵。留詩《郢門秋懷》(卷二十二),、《江行寄遠》(卷二十二),、《贈別鄭判官》(卷十五)。

    冬入三峽,。留詩《上三峽》(卷二十二)《巫山枕障》(卷二十四),、《萬憤詞投魏郎中》(卷二十四)。

    七五九年(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自稱大圣燕王,。四月,史思命殺安慶緒,。五月,,改稱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再陷洛陽,。十月,李光弼破史思明于河陽(今河南省孟縣西),。八,、九月,襄州,、荊州(均在令湖北?。帉?jù)州作亂,十一月聚眾萬余人,,十二月亂平,。

    李白五十九歲。

    春,,流夜郎途中,。留詩《南流夜郎寄內(nèi)》(卷二十五)。

    三月,,至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遇赦,,留詩《放后遇恩不霑》(卷二十五)、《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尅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卷十一),。

    歸途經(jīng)過南平(今重慶市)與李之遙相遇,。留詩《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卷十一)。

回返江陵,。留詩《早發(fā)白帝城》(卷二十二),。

    初夏,至江夏,羈留到冬,。有詩《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卷十四),、《江夏贈韋南陵冰》(卷十一)、《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予錘碎黃鶴樓》(卷十九),、《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卷十一),、《峨嵋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卷八)。復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薦引,,終以失敗告終。作樂府詩《天馬歌》(卷三),。

    逢裴侍御于石頭驛來信相邀以游洞庭湖,,有詩《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卷十九),。

    繼游洞庭,。留詩《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卷二十)、《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卷二十四),、《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卷二十),、《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卷二十)、《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卷二十一),、《巴陵贈賈舍人》(卷十一),、《與賈至舍人于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卷二十一)《臨江王節(jié)士歌》(卷四)。

    繼而到達零陵(今湖南零陵縣),。留詩《草書歌行》(卷八),。

    游瀟湘。留詩《門有車馬客行》(卷五),。
   七六零年(肅宗上元元年)正月,,以李光弼為太尉兼中書令(宰相)。黨項(即西羌族)入侵,,郭子儀以邠寧,、鄜坊(均在今陜西省)兩道節(jié)度使鎮(zhèn)之,。六月,,田神功敗史思明于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七月,,移上皇玄宗于西內(nèi)苑甘露殿(皇城最北端的宮殿)幽居,。高力士流巫州(在長安之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處)。九月,,高適為蜀郡刺史,。十一月,淮西節(jié)度副使劉展反。是年歲荒,,物價高漲,,斗米千錢,人相食,。

    李白六十歲,。

    春由洞庭返江夏。留詩《鸚鵡洲》(卷二十一),、《早春寄王漢陽》(卷十四),、《望漢陽柳色寄王宰》(卷十四)。

    秋至尋陽,,再登廬山,。決意游仙學道以度余年。留詩《廬山謠贈盧侍御虛舟》(卷十四),;送宗氏修道于廬山,,留詩《送內(nèi)尋李騰空二首》(卷二十五)。

    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縣西北),。

    歲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有詩《豫章行》(卷六),引永王璘事以自悼,?!?nbsp;   

    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正月,溫州刺史季廣深為宣城刺史充浙江西道節(jié)度使,。二月,,李光弼與賊軍戰(zhàn)于北邙山(洛陽之北),大敗,,賊軍攻入陜州(今河南陜縣),。

三月,史朝義殺其父史思明,,即皇帝位,。饑懂相繼。

四月,。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刺史段子璋反,。陷綿州,自稱梁王,。高適等平定之,。

五月,李光弼充河南副元帥,,為全國十五道行營中的八道行營(節(jié)度使所在地的駐所)總司令,,出鎮(zhèn)臨淮(在今安徽省淮水下流)。為保全揚州,先赴徐州(今江蘇省彭城縣)鎮(zhèn)之,,敗史朝義,。旋赴浙東〔今浙江省東部),鎮(zhèn)壓袁晃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

九月,,江淮(今江蘇省與安徽省交界的一帶)大饑懂。十二月,,合劍南,、東川、西川(俱在今四川?。橐坏?。以嚴武為成都尹(長官)鎮(zhèn)蜀。

是年王維卒,,時齡六十一歲,。

    李白六十一歲。

    沿長江東下去金陵,。留詩《江上贈竇長史》(卷十一),、《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卷十四),。

    春,,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咳速c濟為生,。留詩《贈昇州王使君忠臣》(卷十)、《送韓侍御之廣德》(卷十八),、《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卷二十五),。

    五月,在涇縣,。留詩《游水西簡鄭明府》(卷二十),。

秋,聞史朝義勢力復盛,,李光弼派兵鎮(zhèn)壓,,再次請纓赴臨淮投其軍幕,但因舊病復發(fā),,半道還,,留居金陵。留詩《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卷十五),。

    冬,,到歷陽,留詩《對雪醉后贈王歷陽》(卷十二)、《醉后贈王歷陽》(卷十二),。

    赴宣城,,留詩《哭宣城善釀紀叟》(卷二十五)。

    去南陵(今安徽銅陵市南),,宿五松山,。留詩《宿五松山荀媼家》(卷二十二)。

至當涂,。寄宿于當涂縣令(縣知事)李陽冰處,。留詩《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卷二十)。

臥病于當涂,,留詩《宣城送劉副使入秦》(卷十八),。
   七六二年(代宗寶應元年)四月,玄宗(七十八歲),、肅宗(五十二歲)相繼死去,。太子李豫即位,是為代宗,,改元寶應,。七月,嚴武召還,,以高適為成都尹鎮(zhèn)蜀,。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反,旋被高適派兵鎮(zhèn)壓,。十月,,以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會各地節(jié)度使及回紇兵于陜州,,進討史朝義,,再復洛陽及河北諸郡。

    李白六十二歲,。

    早春,,臥病當涂。

    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留詩《宣城哭蔣征君華》(卷二十五),、《游謝氏山亭》(卷二十)、《宣城見杜鵑花》(卷二十五),。

    秋歸當涂,,重陽登山,,留詩《九日龍山飲》(卷二十)《九月十日即事》(卷二十)。

病況日下,,自知無望,。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托李陽冰。留詩《獻從叔當涂宰陽冰》(卷十二),。

    十一月,,卒于當涂,有絕筆《臨路歌》一首(卷八),。

   

 附:李白詩古,、今地名對照。

(一)   四川?。?/B>

綿州——今綿陽市    益州——今成都市    嘉州——今樂山市    梓州(郪縣)——今三臺縣    昌隆——今江油市     峨眉山——今峨眉市屬     

(二)重慶市

渝州——今重慶市    夔門——瞿塘峽    白帝城——屬奉節(jié)    巫山——屬巫峽市

(三)湖北省

巴東——今屬恩施市巴東    荊門——屬宜都    沔州——沔城    襄州——今襄樊市    峴山——屬襄州    荊州——今荊州市     赤壁——屬荊州   江陵——屬荊州    鄂州——武漢市    江夏——武漢市武昌    漢陽——武漢市漢陽    安州——今為孝感地區(qū)   安陸——安陸市    白兆山桃花巖(碧山)——屬安陸     隨州——隨縣   

(四)湖南省

岳州——岳陽市    巴陵——即岳陽    五溪——湖南西部

(五)江西省

江州——今九江市    潯陽——九江    廬山——九江廬山區(qū)    豫章——南昌市    彭蠡——鄱陽湖,,我國五大湖泊之一。地處長江以南,、江西省北部

(六)安徽省

舒州——潛山,、安慶市    宿松——安慶宿松    天柱山——屬安慶市潛陽   池州——池州市    九華山——屬池州青陽    宣州(姑孰)——今宣州市    宣城——宣州市宣城    廣德——屬宣州。    敬亭山——在宣城縣北    宛溪——新安江上游的支流之一,,流經(jīng)宣城敬亭山下    當涂——今馬鞍山市當涂(唐時屬宣州)    銅官山——在宣州境內(nèi)    天門山——屬當涂    涇縣——宣城涇縣    陵陽溪——屬涇縣    沿高溪——屬涇縣    漆林渡——屬涇縣    和州——巢湖市和縣    水西——水西縣,,涇縣西五里     歷陽——和縣    橫江——在和縣東南與采石磯相對的一段江面   泗州——泗縣    太平府——轄當涂、蕪湖,、繁昌三地    廬州——合肥市    廬江——屬合肥市  南陵——蕪湖市南陵    五松山——在蕪湖市銅陵縣南    秋浦——在貴池縣西南    清溪——在貴池縣西南    淮陰——淮安市淮陰區(qū)   黃山——今黃山市屬    五松山——屬銅陵市    司空原——屬安慶市   

(七)江蘇省

徐州——徐州市    昇州——南京    江淮——指長江以北,、淮河以南江蘇、安徽一帶地區(qū)    金陵——南京    江寧——屬南京     勞勞亭——屬江寧    白鷺洲——屬南京   廣陵(維揚)——揚州     江陽——揚州屬縣    白田——屬揚州市寶應縣    下邳——徐州市邳縣    溧陽——溧陽縣   瓦屋山——屬溧陽    丹陽——丹陽縣    安宜(白田)——寶應縣(屬揚州)

(八)浙江省

婺州(東陽)——義烏市    會稽——紹興市    東山——屬紹興市上虞縣    臺州——臺州市     天臺山——臺州市北端    臨?!_州臨海市    永嘉——溫州市永嘉    謝公石門——在永嘉,今浙江青田縣西    天目山——臺州市天臺縣    剡中——紹興市嵊州    杭州——杭州市    嚴陵瀨——屬今杭州市桐廬

(九)山東省

兗州——兗州市    瑕邱——兗州瑕邱縣    東魯——兗州市    汶上——唐汶水流域的泛稱,,即今泰安西部的東平,、寧陽、平陰,、東阿,、汶上等縣    中都——今山東省汶上縣西    石門——兗州城東泗水河上的金口壩    齊州——濟南市     鵲山湖——屬濟南    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     忻州——棗莊    蘭陵——屬今棗莊    任城——濟寧市    單父(孟諸)——今山東省單縣    晏堌——屬單縣    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    北海——今山東益都

(十)河北省

邯鄲——邯鄲市    羅敷潭——屬邯鄲    洺州(清漳)——臨洺    深州(饒陽)——深縣    沙丘城——廣宗縣    魏郡——魏縣

(十一)山西省

太原——太原市    汾州(西河)——臨汾西北    介休——介休市

(十二)陜西省

豳州(邠州)——彬縣    新平——彬縣    華州——華陰市    商州——商洛市    坊州——黃陵市    扶風——鳳翔    長安——西安市    杜陵——西安市東南    終南山——西安市南    宜春苑——長安驪山行宮    西岳云臺——華山,,屬華陰縣

(十三)甘肅省

秦州——天水市    隴西——甘肅省東南部一帶    成紀——秦安縣

(十四)河南省

汝州——臨汝    陳州——周口地區(qū)    宋州(大梁)——開封市    楚州——淮陽    鳴皐——嵩縣    南陽(南都)——南陽市     鄴中——南北朝楊堅毀鄴城(河北臨漳)遷鄴城至唐州(今南陽市唐河)后并入南陽    潁陽——鄭州潁陽市    潁陽山——臨嵩山    高鳳石門山——今南陽市方城    方城寺——方城縣屬    睢陽——商丘    宋城——商丘宋城    梁園——屬商丘    虞城——屬睢陽(商丘)    嵩山——五岳之中岳,,屬登封市    洛陽——洛陽市    龍門——屬洛陽市    奉先寺——在龍門    安陵——今河南鄢陵縣

(十五)北京市

幽州、范陽郡——北京市     薊門——北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