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即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是滿族入關后的第一個皇帝。有關順治皇帝的軼事傳聞很多,,關于他到五臺山出家當和尚的傳說更流傳甚廣,。想必,大家都看過金庸筆下的《鹿鼎記》和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當中都有精彩描述,。“相傳,,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年方二十四歲,,因?qū)欏蹂烙粲舨粯?,厭宮廷生活,棄位出家來五臺,,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來五臺山找他父親順治……” 其實,,上述有關順治皇帝五臺山出家的傳說,都是不可信的,。 順治皇帝篤信佛教,,尤其崇奉禪學,于是亦教寵妃董鄂妃拜佛參禪,。董鄂妃聰慧好學,,不久,便對佛學有了相當?shù)脑煸?。于是,,益受順治寵幸?/p> 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個男孩,,順治皇帝非常高興,,準備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不料,這個男孩只活了三個月便夭亡了,。為此,,董鄂妃傷悼成疾,于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宮病逝,,時年二十二歲。 對于董鄂妃的病逝,,順治皇帝悲痛欲絕,。親撰《董鄂后行狀》的悼文,數(shù)千言長的悼詞寫得情詞懇切,,催人淚下,。九月九日,根據(jù)董鄂妃的遺言,,順治按照佛教的葬儀,,請當時的名僧茚溪和尚秉燭將董妃火化。 董鄂妃死后,,順治皇帝極其傷悼,,因此便產(chǎn)生了出家為僧的念頭。于是辦完董鄂妃的喪事以后,,順治皇帝就請火化董鄂妃的茚溪和尚給自己剃了發(fā),。順治皇帝落發(fā)的消息傳開以后,茚溪和尚的師父玉林和尚大驚,。一面于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萬善殿勸阻順治出家為僧,,一面聚集徒眾,聲言要燒死茚溪,。在這種情況下,,順治皇帝才取消了出家的念頭。 但是,,順治皇帝終因憂傷過度,,于第二年——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宮,,享年二十四歲,。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臨死前,,遺詔死后也同董鄂妃一樣,,請茚溪和尚秉燭火化。于是,,在順治死后百日時,,順治的尸體亦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壽皇殿前火化了,。順治皇帝與董鄂妃的骨灰,于康熙二年并葬于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之孝陵,。 以上所述,,《順治皇帝御制董后行狀》、《清實錄》,、《清史稿》,、《茚溪語錄》等史籍記載甚詳,因此順治皇帝是雖曾有意為僧,,但卻出家未遂,。 事實上,順治皇帝從未到過五臺山,,靈骨也并非安置在鎮(zhèn)海寺,。其子康熙皇帝先后五次“攜蒙古諸王”朝拜五臺山,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五臺山佛教“柔服蒙古”,,并不是找什么父親或游山玩水,。所有關于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的傳說,雖說事出有因,,但查無實據(jù),,因而它并不是歷史事實。(史旺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