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師父沒有精力了才收的
也是武林高手最后一個徒弟
此后則收山,由徒弟去收徒孫了
一般關門弟子在眾弟子中地位也比較特殊
收徒,,續(xù)的是前世今生緣分,!授徒,繼的是國粹傳承血脈,!
“武術界向以拜師儀式繁瑣,、師徒師承關系名份極嚴,著稱于世,。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須經(jīng)過師父長期的反復考驗,,符合條件得到認可后,經(jīng)人介紹,,本人寫拜師申請,,師父和師兄弟們認可后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拜師儀式上徒弟向師父行過三拜大禮,,呈上拜師貼,,師父及兩名以上見證人在拜師帖上簽字等一系列手續(xù)后,方能進入師門,,成為師父的入門弟子,。入門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進入師門的入門弟子,,稱為大師兄,,亦稱開山弟子;最后進入師門的入門弟子,,稱為小師弟,,亦稱關門弟子。未經(jīng)過上述程序,,向師父學過拳技且功夫較好,,得到師父承認的,也是師門弟子,,但只能稱作記名弟子,,不能稱為入門弟子。不是入門弟子,,也不是記名弟子,,只是同師父學過拳技,稱為學員,、學生或學徒”,。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注重師道尊嚴?!白饚熤氐馈笔侵袊鴰浊晡幕姆e淀,也是中華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的重要保障,。
“拜師”是學習傳統(tǒng)技藝的頭等大事,,中國很多傳統(tǒng)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如:戲曲,、書法,、國畫,、中醫(yī)、針灸等傳統(tǒng)文化,。武術也不例外,,沒有拜師就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拜師就不算入門,行里的人認為“不是門里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guī)”,。
少林寺武僧院弟子譚金龍
在收徒儀拜師式上向師父釋延弘大師敬茶
古代傳承一門技藝非常嚴格,,各行各業(yè)都有秘不示人的獨門絕技,不拜師難得技藝之密傳,,不拜師難以擔當本門技藝承傳之重任,。拜師,表面上看是一種形式,,實則是一種技藝的延續(xù)和一種文化的傳承,。古人對拜師收徒十分重視,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難窺其端倪,。改革開放后,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應有的重視,,各行名師,、名家多開山收徒,使傳統(tǒng)技藝與文化精髓得以正脈傳承,,代有傳人,。
傳統(tǒng)的師徒關系僅次于父子關系,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等,,都充分說明師承關系之重要。有的行業(yè),,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F(xiàn)代社會雖然不必拘泥那些舊制俗禮,,但建立如此重大的關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
現(xiàn)代人學習功夫,多以強身健體為目的,,我們學習武術和古代學習武術的目的性已經(jīng)有了本質上的變化,。古人創(chuàng)編武術時,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技擊一定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健身。在國家提倡全面健身,,普及和推廣中華武學的今天,,一些很表面化的功夫很容易學到,但真正具備既能“防身御敵”,,又能“強身健體”的真功夫卻鮮露于世,。普及未必等于傳承,精髓也永遠不可能被普,。所以,,拜師學習就成了傳承功夫精髓的一種重要方式,甚至無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武學方面有所修為的人,,你連拜師的欲望都沒有,師傅怎能對你傾囊相授呢,?換句話說,,師傅憑什么將功夫精髓傳授給一個沒有進取心、沒有責任感的人呢,?
中國玉雕工藝美術大師宋建國
在收徒拜師儀式上接受弟子的跪拜
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功夫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如果能成為某一門派的傳承人,,的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幸事,。當然與沒有拜師的學生們有很大的區(qū)別,。
1,、從形式上來講,,不拜師,就如同我們在學校的師生一樣,,是最普通的教與學的關系,,只能稱為“老師”,關系密切的可以稱為“師傅”,。拜師以后呢,,即可成為名副其實的“師徒”關系,徒弟即可名正言順地稱老師為“師傅”或“師父”,,也就是成為血脈相連的師生加親情關系,,成為血濃于水的“一家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指的是這種關系。
2,、拜師以后,,徒弟在古代是會被寫入本門武術傳承譜系的,現(xiàn)代社會會被納入“傳承網(wǎng)”,,成為某一門派某一代傳承人,,成為“根紅苗正”的武術傳人,這是一個人被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沒有拜師的學員,,不可能有傳承方面的記載。拜師與否,,是功夫愛好者人生經(jīng)歷中僅次于結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別重要,也特別要慎重,。
3,、從教授與學習方面來講,拜師以后,,有責任心的師父都會言傳身教,,也會是“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將武術密不外傳的套路和功法傳授給弟子,。弟子要嚴守師訓,,繼承師傅的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達到理法合一,。而沒有拜師的學員,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師就不方便再傳授更深層次的東西,,所以,作為學生,,負責任的老師,,也會教授一定武術的基本理論和拳法,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健身養(yǎng)生足以,,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難有所突破了,可能會停留在一定的層面而止步不前,。
4,、學習武術最重要的方法是:“言傳身教”,老師教學生一般是以上大課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個人教,,許多學生一起跟著學,何況老師教授學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而已,,而師父栽培一個徒弟,是靠單獨傳授,,或幾個徒弟一起傳授的方式來教授的,,而且一個師父也許會傾其畢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個出色的弟子,。
5,、拜師以后,師徒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很穩(wěn)固的親情關系,,好的師徒關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一輩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也割不斷師徒的情分。逢年過節(jié),,或師父及師母的生日,,或師傅家里的大事、或開業(yè),、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師父或親自參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問候和關切,。師父也會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弟子。當然,,師徒雙方也許會因繁忙或其他事務不能經(jīng)常聯(lián)絡,,也不會影響這種關系的現(xiàn)實存在,師徒都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果是沒有拜師的學員就缺乏了這份親情關系,,以師生之禮相處即可。
6,、拜師之后,就確立了正式的傳承關系,,解除了教與學的后顧之憂,,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學,師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學有所成,,有一天出師了,師父有責任和義務將徒弟介紹給水平更高的師父來教授,。沒有拜師的學員,,師父不承擔此項責任和義務。
7,、拜師者,,要承擔起繼承、傳承和發(fā)揚光大本門功夫的責任和義務,,并以實際行動維護本門功夫之尊嚴,,維護師父之尊嚴。而一般學員就沒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武當三豐派陳師行道長拜師收徒儀式上
為新拜師弟子賜道號,、寄語與傳承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