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憑借著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情真意切的歌詞,幾十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F(xiàn)在,,我們聽到的《十送紅軍》,是經(jīng)過專業(yè)音樂工作者朱正本等搜集整理而后加工編創(chuàng)的作品,?!妒图t軍》保留了原贛南民歌《采茶調(diào)·長歌》的素材,同時也有藝術(shù)上的加工與升華,,因此,,《十送紅軍》是仿照江西贛南民歌而創(chuàng)作的。2001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長篇電視連續(xù)劇《長征》,,其片尾曲即是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十送紅軍》,,獨特悠揚,、凄婉情濃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心,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 曲調(diào)源自贛南民歌《送郎調(diào)》 追根溯源,,《十送紅軍》的曲調(diào)是贛南民歌《送郎調(diào)》,。 1934年,王明的錯誤路線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嚴重的后果,,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革命力量損失慘重。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央決定開始長征,。 開始長征,就要離開熟悉的土地,,離開熟悉的人民和親人,,紅軍的心情是沉重的,人民的心情更是不舍的,。于是,,在江西當?shù)兀慨敿t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jīng)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主要旋律就是《十送郎》曲調(diào)。 這就是《十送紅軍》的原型,。其淵源為《長文閣》,,又名《低谷閣》,是篇幅較長的一首民歌,,故而這首歌的原始曲調(diào)當?shù)厝私凶鳌堕L歌》?!堕L歌》內(nèi)容豐富,,后來還被吸收到地方小戲——“采茶戲”之中??图胰藵u漸多起來后,,山區(qū)養(yǎng)活不了,于是就走出山區(qū),,謀求生路,,通常都往廣東方向走。家中的男性都要外出掙錢,,以養(yǎng)家糊口,,于是妻子就送丈夫去,,唱的就是《十送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送郎調(diào)》,,情感纏綿,、依依不舍,十分動人,。 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央機關(guān)、中革軍委機關(guān)及其直屬部隊和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共8.6萬余人,,分別從梓山鄉(xiāng)的山峰壩、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羅坳的孟口,、鯉魚,、石尾、中埠,、漁翁埠等渡口渡過寬達600米,、水流湍急的于都河,踏上漫漫長征路,。為避免被敵人發(fā)現(xiàn),,一道道由木船、木板組成的浮橋夜建晨拆,。10月18日晚,,毛澤東由東門渡口過河。 于都河邊,,送行的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來到各個渡口,,涌上橋頭,給紅軍將士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頂頂斗笠,,與紅軍依依惜別,企盼著親人一路平安,,早日歸來,。紅軍將士們一步一回頭,揮淚向送行的蘇區(qū)父老鄉(xiāng)親告別。無數(shù)的火把將于都河水映得通紅,,映照著出征的隊伍遠去……正如《十送紅軍》所唱的:“十萬百姓淚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心像(里格)黃連臉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 更為感動人心的是,,當時于都河上沒有橋,,沿岸的百姓聽說紅軍要渡河,為架浮橋支援紅軍渡河,,幾乎把家中所有的門板,、木料,甚至連留著為老人做棺材的壽木都捐獻出來,。最后,,大家共找來800多條船只架成浮橋。于都百姓還幫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多名紅軍傷病員,,并為紅軍送去5000余名新兵,,參加運輸隊、擔架隊,,跟隨紅軍長征,。前來工地視察的周恩來為此曾動情地說:“于都人民真好,蘇區(qū)人民真親,?!?/span> 所以,歌曲《十送紅軍》的淵源是紅軍開始長征或者長征過程中,,流傳于江西革命根據(jù)地的眾多民歌之一,。如泣如訴的送別歌,與蘇區(qū)人民的淚水流在了一起,,再現(xiàn)了軍民血肉關(guān)系的革命歷史畫面,。 歌曲誕生源自一次緊急任務(wù) 21世紀之初,在電視連續(xù)劇《長征》播出后,,作者朱正本向媒體介紹了《十送紅軍》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幾位創(chuàng)作人員到江西采風,。”原來,,空政文工團派出歌舞團團長汪洋,、詞作家張士燮和作曲家朱正本等人到革命老區(qū)江西采風,其足跡遍及瑞金、吉安和八百里井岡,。通過參觀革命遺址,,走訪老區(qū)群眾,“在當?shù)匚伊私獾剑旱诙螄鴥?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戰(zhàn)斗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jīng)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祝福他們一路平安,,勝利歸來,。有時一邊送一邊唱?!边@一帶表現(xiàn)老百姓和紅軍惜別之情的歌曲在當?shù)厥至鱾?,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民間特色很濃,,美妙動聽,。在井岡山大井毛澤東故居,當年和朱德夫人康克清結(jié)伴到井岡山參軍的賴發(fā)秀老媽媽,,還給來自北京的文藝工作者演唱了一首民歌——《送郎當紅軍》,。別看她年事已高,身材瘦小,,但歌喉嘹亮,,感情充沛,使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朱正本還拿出筆記本,,把曲調(diào)記了下來?!捌渲幸皇姿蛣e紅軍歌,,歌詞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zhuǎn)優(yōu)美。這首歌的曲調(diào)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span> 江西之行,,他們了解到了當年人民群眾和工農(nóng)紅軍的血肉深情,了解到了群眾唱歌送別紅軍的情景,,搜集到了大量流傳在江西地區(qū)的各種版本的送紅軍歌曲,,大大激發(fā)了朱正本等一行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他的腦海里,,常常浮現(xiàn)出老區(qū)人民送別紅軍的情景,。 ◆《十送紅軍》曲作者朱正本。 《十送紅軍》的誕生,,源自一次特殊的緊急任務(wù)——創(chuàng)作《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這臺演出后來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前創(chuàng)篇”,其中的許多作品都被收入進《東方紅》之中,。而提出創(chuàng)作這臺演出的,,則是當時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 1960年,,劉亞樓上將訪問朝鮮期間,,觀看了大型革命歷史歌舞《三千里江山》,3000名朝鮮戰(zhàn)士氣勢磅礴的表演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貒螅诙晁憬o空政文工團總團副團長張雙虎布置了一個任務(wù):三個月內(nèi)創(chuàng)作一臺革命歷史歌曲晚會,。時間緊迫不說,,劉亞樓還提出了一道“禁令”:一定要采集革命歷史歌曲,而不要新創(chuàng)作,。 接到這個任務(wù)后,,空政文工團立刻行動起來,專門抽調(diào)朱正本,、張士燮,、姚學(xué)誠等詞曲作家組成創(chuàng)作組,開始創(chuàng)作大型歌舞《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張士燮,、朱正本、姚學(xué)誠,、陳杰被派分頭負責文字,、音樂、舞蹈的創(chuàng)作,。 其中有一場即第四場送別紅軍北上長征的內(nèi)容,。為了收集到足夠多紅軍時期的歌曲,劉亞樓還親自動員老紅軍,、老干部們到文工團來“獻歌”,。然而,,盡管大家廣為搜集素材,但在再現(xiàn)紅軍告別蘇區(qū)開始長征的主題時,,卻一時半會兒找不到一首合適的歌曲來充分表達根據(jù)地人民送別紅軍時的那種依依惜別、戀戀不舍的心情,。 “不管劉司令的禁令了,,創(chuàng)作一首吧?!睅孜粍?chuàng)作者的大膽之舉,,便成就了后來的這首《十送紅軍》。 當詞作家張士燮真正下筆創(chuàng)作到這一段革命歷史時,,的確感到很棘手:怎么創(chuàng)作一首歌曲來體現(xiàn)根據(jù)地人民群眾送別紅軍的心情,,從而在劇情結(jié)構(gòu)上把第三場反“圍剿”的戲銜接起來呢?思來想去,,他猛地回想起他們這幾位創(chuàng)作者先前曾分頭赴江西采風時的情況,,便根據(jù)當時對根據(jù)地赤衛(wèi)隊隊員、工農(nóng)會代表,、紅軍老戰(zhàn)士等采訪得來的素材,,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關(guān)送紅軍的江西民歌綜合起來,很快便編創(chuàng)出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一送紅軍下了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間野鹿聲聲哀號,樹樹梧桐葉落完,。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 張士燮和朱正本同住在位于燈市口的空政文工團宿舍樓3層,一寫完詞,,張士燮就直奔朱正本的房間,,讓他譜曲。 ◆《十送紅軍》詞作者張士燮,。 朱正本接到歌詞后一看,,被深深打動了,他激動地說:“這首詞寫得太感人了,,太及時了,。”對于今天的觀眾來說,,《十送紅軍》的歌詞中,,只有一、三,、五,、七,、九、十“六送”的內(nèi)容,,為何會少了“四送”,,卻是個不解之謎。其實,,張士燮確實只寫了“六送”,。據(jù)朱正本回憶,當年張士燮曾說過,,如果真的寫“十送”就太“絮煩”了,。事實上,盡管少了“四送”,,但這首歌要想完整唱下來,,仍要近15分鐘。也正是因為歌曲太長的緣故,,后來創(chuàng)編《東方紅》時,,幾次想要收錄這首歌,最終卻只得放棄,。 當時,,朱正本腦海里頓時閃現(xiàn)出江西采風時得來的一首送別紅軍歌,即那首贛南采茶調(diào)《長歌》的民歌,?!堕L歌》具有多種唱法,在贛南地區(qū)流行廣泛,,具有變化的隨意性,,可以根據(jù)詞的不同而發(fā)生曲的變化。朱正本迅速從在江西搜集到的民歌《送郎當紅軍》中尋找到了音樂的創(chuàng)作靈感,,將心中積蓄的豐富感受都融入了曲譜當中,。特別投入的他幾乎是一氣呵成,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譜曲,。他回憶說:“我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創(chuàng)作,,把六段歌詞的譜改成每段不同的人聲、不同曲調(diào),,并多次變化,,以求情真意切。譜曲時,,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譜到‘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時,,我也流下了眼淚,。整個曲子譜得相當順暢,,總共不到一個小時?!薄坝捎诋敃r劉亞樓司令為突出老區(qū)革命傳統(tǒng),,要求我們必須注明是民歌,總團領(lǐng)導(dǎo)建議我們署上朱正本,、張士燮收集整理,。”這樣,,《十送紅軍》就創(chuàng)作完成了。 第二天,,歌曲拿到團里排練,,大家一唱就非常喜歡,從此便傳唱開了,。不過,,朱正本后來坦言自己還是有幾分遺憾:“當年我沒想到這首歌后來會唱50年,也沒仔細打磨,,后來一唱就流行了,,我也沒法改了?!?/span> 這首歌曲在“一送”里劈頭點明了這是一個“秋風細雨”的季節(jié),。送行的群眾問道:“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在“三送”里寫紅軍過高山,,這時正是“山上包谷金燦燦”,莊稼是紅軍幫助種上的,,已到收割時候,,更引起了群眾對紅軍的依戀,因此他們唱道:“紅軍啊,,撒下的種子紅了天”,,語意雙關(guān),也反映了群眾的勝利信心,。在“十送”里,,群眾盼望紅軍轉(zhuǎn)回來,那時群眾要在“巴山頂上搭高臺”,,歡迎自己的親人,。“臺高十丈白玉柱,,雕龍畫鳳放光彩,?!彼麄円雅_搭得莊嚴、美觀,,因為這不同于一般的臺,,“紅軍啊,這臺名叫望紅臺,?!币笄械钠谕\摯的留戀,,豪邁的樂觀氣概,,堅定的勝利信心,充滿在字里行間,。 1960年秋,,《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在中南海懷仁堂首演。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和新中國許多元帥及高級將領(lǐng)們都欣然前往,,激情滿懷地聆聽和觀賞了這場音樂會。剛剛面世的《十送紅軍》反響強烈,,聽者無不為之動容,,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的夫人,竟然激動得情不自禁上臺與演員一起歡歌共舞起來,。 1961年八一建軍節(jié)之際,,《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開始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公演,盛況空前,?!妒图t軍》一亮相就一炮而紅,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尤其是親身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老同志更是連聲叫好,,甚至散場時就有很多觀眾邊走邊哼唱著《十送紅軍》。后來,,文工團還應(yīng)觀眾要求,,把《十送紅軍》的詞曲都印在了演出說明書上。同年底,,這臺節(jié)目又在上海連演40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每周一歌》等欄目里反復(fù)播放《十送紅軍》,各大報紙雜志也爭相刊登這首歌的詞曲,。隨著演出范圍的擴大和多種媒體的宣傳,,《十送紅軍》很快在全國流行起來,從此傳遍大江南北,并久唱不衰,。 在整臺節(jié)目中,,劉亞樓尤其喜歡《十送紅軍》,人前人后時常念叨,,別人唱快一點兒他都不愿意,,生怕唱快了人家就聽不清楚歌詞。很多老首長也都非常喜歡這支歌,,甚至會經(jīng)常出來“捍衛(wèi)”它,。比如,曾經(jīng)有人提出“三送紅軍到拿山,,山上包谷金燦燦”寫的不對,,說那地方?jīng)]有包谷,蕭華將軍就站出來說:“江西有包谷,,我就在那兒吃過,。”不過,,直至劉亞樓去世,他也不知道《十送紅軍》是一首“違令”歌曲,。因為當初這首歌的署名是“張士燮,、朱正本收集整理”。此后每次聽到有人提這是首整理作品時,,兩位作者也都不吭聲,。 隨著《長征》的熱播而廣泛傳唱 日月如梭,當時光流轉(zhuǎn)到2001年時,,一部震撼人心,、奪人眼球的電視劇《長征》在央視播出,它的片尾曲用的便是經(jīng)典紅歌《十送紅軍》,,使得該曲再次唱響大街小巷,。在中國音樂著作權(quán)協(xié)會的建議下,電視劇的片尾字幕表里出現(xiàn)了“歌曲《十送紅軍》張士燮編詞,,朱正本編曲”的字樣,,這才把沉默了40年的兩位作者推上前臺。 《十送紅軍》廣為傳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經(jīng)典紅歌,,歌詞如下: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里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山上(里格)野鹿,聲聲哀號,樹樹(里格)梧桐,葉呀葉落完,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個)金燦燦,。 包谷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谷棒棒,咱們窮人掰,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撒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里格)能夠捎書信,,鴻雁(里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捎信(里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回鄉(xiāng),! 九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 心像(里格)黃連,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臺。 臺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里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臺(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臺,。 因此可以說,《十送紅軍》這首著名歌曲起源于江西民歌基調(diào),,又最終以一首編創(chuàng)歌曲而固定下來和傳唱開來,。 《十送紅軍》的歌詞以敘事為基礎(chǔ),并借敘事來表達革命根據(jù)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歌詞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難舍難分,。方言襯詞“里格”“介支個”的運用,使歌曲更具江西贛南地方特色,。面對著強大兇殘的敵人,、險峻艱苦的環(huán)境,紅軍艱苦奮戰(zhàn),,歷時一年多時間,,行程二萬五千里,完成了人類歷史記錄上具有偉大意義的長征,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首歌生動而真摯地表達了革命根據(jù)地的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情誼,,抒發(fā)了革命根據(jù)地廣大民眾對紅軍將士不舍、牽掛和期盼勝利歸來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了軍民魚水情深的思想內(nèi)涵,。(2016年7期) 【黨史博采】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