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蔀橹?,當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font>
知命者不怨天,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未知的事物,,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確定的因素,該發(fā)生的總會發(fā)生,,很多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的,。
知命,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種生命的豁達,,要求我們抑制欲望,心存敬畏,,遵循生命的規(guī)律,,面對現(xiàn)實的人生,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做好能夠做到的,,正視無法做到的,。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xiàn)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釋迦牟尼佛說:“一個人如果有覺悟的人生,雖然睡臥草皮,,也會覺得很快樂,。不懂得人生的人,就算是跑到天堂上去,也活得不快樂,?!?/font>
知己者不怨人,與其抱怨天太黑,,不如自己來點燈,。
時時見人不是,即諸惡之根,;時時見己不是,,乃萬善之門。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
自以為是者不足,自以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能明人。
流星一旦在燦爛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時,,也就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切,。
論起榮華富貴,原不過是過眼云煙,;榮枯得失,,猶如水月鏡花,事過即忘,。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人只要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會失去,!
誠實地向自己展開自己,,這是人生一道優(yōu)美的風景線。
曾國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獲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那只能說這種事是表面現(xiàn)象或者騙局,這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
后半句是說的安全,,眾人爭執(zhí)、爭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墩撜Z》上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句話里的爭,,也可以理解為,爭利,。意思是說,,大家都去爭搶的利益,你就不要去爭搶了,,因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別人小的缺點就忽視他的優(yōu)點,,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這兩句話都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一點道德上的小瑕疵,,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恩情,。
《禮記》上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币馑际窍矏垡粋€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yōu)點,。這就是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經(jīng)常說別人短處的人,,經(jīng)??湟约洪L處的人,可以說是“存心不厚,,識量太狹,?!彼自捳f,“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經(jīng)常談論別人的短處,,夸耀自己的長處,,不僅是情商低的表現(xiàn),也必然給自己招來怨恨,,埋下禍亂的種子,。
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才能。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眲钫f:“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表n信后來被殺,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無關,。
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那種經(jīng)常談論別人缺點的人,,內(nèi)心其實是借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jīng)常夸耀自己長處的人,,內(nèi)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么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占據(jù)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quán)衡取舍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zhàn)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于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yè),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
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并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yè),,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并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里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jīng)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tài)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原址:儒風大家 曾國藩的不計較:士有三不斗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往往被現(xiàn)實左右,可總有那么一些人逆流而上站在眾人仰望的地方,。歷史就像一幕燦爛爛的煙火,,稍縱即逝,卻始終縈繞在我們心中,,像是一幅絕美的畫,,一段渾然壯闊的詩篇。它緩緩匯聚成一條大河,,眼不可見,,卻流淌在每個生活在這片天空下人的骨髓里,所以,,我們有了同一種語言,,有了同一種經(jīng)歷,同一種信仰,。
曾國藩剛在翰林院任職時,,上司趙楫的父親進京,下帖子請同事赴宴,。曾國藩對這種借機撈財?shù)氖驴床粦T,,便沒有前往,,趙楫對此非常不滿。只是,,曾國藩緊接著連升幾級,,官職大過趙楫,趙楫縱使有千萬個不滿,,也只能壓在心里,。
后來,曾國藩被人彈劾,,連降數(shù)級,,又回到原來的位置,再次成了趙楫的手下,。按例制,,出門不能再乘轎,而改為步行,,惹得很多人看笑話,。
他偏偏皮癬發(fā)作,嚴重到不能久坐,,便去向上司趙楫請假,,想在家里躺兩天。趙楫好不容易等到報仇的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過,。當即,他板起臉來就是一通訓斥:“你才被降職幾天就要請假,,是看不起本官嗎,?你的假,我不準,!”曾國藩無奈,,只得繼續(xù)帶病工作。
自曾國藩降職以來,,只要逮著機會,,趙楫就要訓斥他一番,還到處說他壞話,處處壓制他,,連同事們都看不過去,,要找趙楫理論,曾國藩卻沒事人一般,,該干嘛干嘛,,兢兢業(yè)業(yè),好像所有的不快都不曾發(fā)生,。
后來,,曾國藩升為二品官員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綠呢轎,,但他一向節(jié)儉,,又不愿太高調(diào),就決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藍呢轎,。按照例制,,藍呢轎見到綠呢轎必須讓路,否則,,抬綠呢轎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藍呢轎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國藩乘著藍呢轎出門,,轎子走到一條窄路上,后面來了個綠呢轎,。這種情況下,,藍呢轎可以不讓路。但曾國藩還是命人靠邊走,,即使如此,,綠呢轎依然不能通過。
抬綠呢轎的人見狀,,策馬奔過來,,不由分說,掀起藍呢轎簾,,一把揪出曾國藩,,啪啪就是兩耳光,打得曾國藩兩眼冒金星,。
可笑的是,,乘綠呢轎的只是個三品官員,曾國藩還比他大一級呢,,此官員嚇得不輕,,心想,這下自己完了,肯定吃不了兜著走,。趕緊跪下來賠禮道歉,。
所有人都等著曾國藩打?qū)Ψ絻啥饨鈿猓瑳]想到,,曾國藩扶起對方,,誠懇地說:“確實是我的轎子擋了大人的路,大人趕緊上轎,,趕路要緊,。”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沒事兒人一樣,,而且,還再三叮囑轎夫,,凡是見了綠呢轎,,不管對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須讓路,。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斗:勿與君子斗名,,勿與小人斗利,勿與天地斗巧,?!辈挥嬢^,就不會將自己拉入爭斗的漩渦,,不被爾虞我詐所累,;不計較,就不會樹立太多的敵人,,不會時時遭人陷害,;不計較,就能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為事事不計較,只一門心思做實事,,曾國藩創(chuàng)下了九年內(nèi)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跡,,終于成為一代名臣。
曾國藩:天道忌巧(說得真好)
“天道忌巧”,人生要有笨拙的功夫,。語出曾國藩,,當時的晚清,在一種虛浮,、圓滑,、取巧的氛圍中,因此曾國藩大膽“去偽而守拙”,。
以天下之至誠應對天下之至偽,,以天下之至拙應對天下之至巧。
原文:天道忌巧,,天道忌貳,,天道忌盈,。
不要走捷徑,,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世上沒有捷徑可走,,要撲下身子,,扎扎實實地去做。
天道忌貳,,貳就是不忠誠,。誠為人之本,不誠則無以立,。
天道忌盈,,就是忌滿。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人道惡盈而好謙,,鬼神害盈而福謙。日中則昃,,月盈則虧,。
其實不論什么時代,大道至簡,,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時代,,并因此隕落,,而腳踏實地的庸才,才運籌帷幄,,臻至成功,。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為開,。
許多人心目中的曾國藩是權(quán)謀家的代表,,這是對他的誤解。曾國藩的領導藝術雖不無權(quán)謀因素,,但其核心卻是“忠義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國藩生于雍、乾后,,舉國風氣的敗壞,,幾乎達到了頂點。在曾國藩看來,,最可怕的不是太平軍的造反,,而是統(tǒng)治階級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橫流,。
因此,,曾國藩與羅澤南等人,宣講舉世都不宣講的儒家學說,,以傳承圣人的價值體系為己任,,最終排除千難萬險,成就了“以轉(zhuǎn)移社會風氣來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業(yè),。
用人:尚樸實,,耐勞苦,。
如果說在理念上曾國藩高揚的是“血性忠義”,那么在人才的選拔上,,他選擇的則是能夠切實認同這種理念并加以踐行的“樸拙之人”,。
曾國藩從最根本的選人環(huán)節(jié)入手,提出軍官一定要選“質(zhì)直而曉軍事之君子”,,兵勇則一定要選“樸實而有土氣之農(nóng)夫”,。
湘軍靠什么打勝仗?靠什么持續(xù)地打勝仗,?就是這種“尚樸實,,耐勞苦”的作風。曾國藩的用人,,從表面看來迂闊笨拙,,其實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治事: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全無實際而空談誤事。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強調(diào)“軍事是極質(zhì)之事”,,來不得半點虛浮的東西。他厭惡聽到高談闊論,,只喜歡平實之言,、平實之行。
曾國藩的管理風格亦是以“勤,、實”二字為核心,。他認為,帶兵一定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步步地從小事做起,,才能日積月累,,見到成效。
作戰(zhàn):扎硬寨,,打死仗,。
曾國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勝的戰(zhàn)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對手的智商,由此發(fā)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穩(wěn)慎徐圖,穩(wěn)扎穩(wěn)打,,反而一步步地在與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占盡了上風,。
組織:還我真面,復我固有,。
曾國藩說過:“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quán)術,?!痹谠鴩纳眢w力行之下,湘軍形成了一種坦誠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組織文化。這種坦誠相待的“湘軍精神”,,也是湘軍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來源,。
心性:成敗聽之于天,毀譽聽之于人,。
曾國藩的一生,,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充滿了挫折與逆境,,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的意志力量堅持到了最后,。
曾國藩說:“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比∏芍皇切÷斆?,只會得利于一時;拙誠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長遠,。
梁啟超這樣評價:曾國藩并沒有超群絕倫的才華,在當時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認為是最遲鈍愚拙的一位,。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達到了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的境界,,這是什么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盡百千險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
來源:洞見公眾微信號
曾國藩: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曾國藩,我國近代史上的軍事家,、政治家和理學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識,,保持頭腦清醒,,是曾國藩一生為官從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其謀略過人,、堅韌、不服輸?shù)木裼泻艽蟮年P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則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觀。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薄熬础本褪亲鹬?,“畏”就是害怕。表現(xiàn)在內(nèi)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現(xiàn)在外就是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曾國藩認為,身處官場,,必須懂得敬畏,。他在給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敝挥行拇婢次罚拍苡腥缏谋”闹斏鲬B(tài)度;才能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戒懼意念;也才能在變幻莫測,、紛繁復雜的社會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雜念所擾,,不為個人名利所累,永遠謙遜平和,保持內(nèi)心的執(zhí)著和清靜,,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 讀《曾國藩家書》看到一個故事:有一位幕僚叫李鴻裔,曾國藩特別鐘愛他,,他的密室只有李鴻裔可以隨便出入,。 當時,在曾國藩的幕僚中有“三圣七賢”,,都是名極一時的理學大家,。曾國藩仰慕他們的名聲,把他們都召進來,。然而,,只安排了他們的衣食住行,卻不讓他們擔任具體的職務,。一天,,曾國藩與李鴻裔在室中談話,正巧有客人來,,曾國藩便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鴻裔獨自在室中,他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了一篇《不動心說》,,是某一位老儒所寫的。這老儒,,即是十個圣賢中的一個,。文中有一段用現(xiàn)在白話說的話是:“你把我放在美麗的姑娘面前,我會動好色之心嗎?我不會,。你再把我放在大紅的頂戴面前,,我會動高官厚祿之心嗎?我不會?!崩铠櫼峥吹竭@里,,覺得非常可笑,,拿起筆在上面戲題道:“美麗姑娘前,,大紅頂戴旁,你心都不動,只想見中堂,?!睂懲旰箅x去。 曾國藩送走客人,,回到書房,看到所題的文字,,嘆了一聲氣,,說:“一定是這個小子干的?!北阏襾砝铠櫼嵴f:“這些人難免有欺世盜名的成分,,言行也不見得一致,這我是知道的,。然而,,他們能達到今天的地位,靠的正是這個虛名?,F(xiàn)在你一定揭穿,,使他們失去衣食的來源,那他們對你的仇恨,,豈能是平常語言之間的仇怨可比的,。殺身滅族的大禍,都隱伏在里邊了!”李鴻裔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接受了教誨,,從這以后深深地收斂自己,謹言慎行,。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僅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曾國藩說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終常懷敬畏之心,,堅守做人為官的基本準則,,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原則不動,、底線不松,,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過,,最終一路平步青云,,大業(yè)輝煌,成就了自我,。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比艘坏]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在當今社會錯綜復雜形勢下和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特別是領導干部面對天地萬物,,面對紛繁世事,面對手中權(quán)力,,面對人民群眾,,面對黨紀國法,面對自己內(nèi)心,,要像曾國藩那樣,,心里一定要裝著“敬畏”,。只有心懷敬畏才會牢記“慎獨”,才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guī)矩,踏踏實實干事,,干干凈凈做人,,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忠于職守,,鞠躬盡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