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也是中秋節(jié)當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伴著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飛向了太空,。耳中聽著“天宮二號”發(fā)射過程的實時直播,,遙望那像圓圓的月餅一般的明月,,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舞蹈《飛天》的美妙舞姿。“飛天”舞蹈來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在充滿著異域風情的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每一窟都有描繪了飛天舞的壁畫留存,也是因此,,飛天舞的形象被稱為“敦煌藝術的名片”,。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并不是一位神,,而是印度梵語中“天歌神”與“天樂神”的音譯,,分別名為乾闥婆和緊那羅。兩者原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后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飛天們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如今舞臺上所常見的飛天舞蹈形象也是來源于這樣的動作和服飾特征,,姿態(tài)舒展豪邁,瀟灑自如,,在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以“反彈琵琶伎樂天”的姿態(tài)最有名。這樣繁復華麗又莊嚴肅穆的形象以不同的姿態(tài)與造型反復出現(xiàn),,敦煌飛天藝術不愧為中國藝術家極具天才的創(chuàng)作,,也是世界美術史上難得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