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得了痛風要少吃肉,,每次大魚大肉后的痛風發(fā)作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時,醫(yī)生及病友的告誡,、富貴病這樣的稱號都在無形中加深「痛風要少吃肉」的意識,。 但有的病友在控制飲食時,「少吃肉」往往就變成了「不吃肉」,,因為痛怕了,。 但是,痛風真的不能吃肉嗎,?不吃肉痛風就不會發(fā)作了嗎,?如果能吃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痛風是可以吃肉的,但是要考慮肉的種類,、食用量及痛風病情等情況,。 至于為什么要考慮這么多,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很多病友在大魚大肉后,,痛風極易發(fā)作」,。如果深入分析,肉類會從以下幾方面影響痛風治療,、控制,。 1. 肉類的嘌呤直接升高尿酸 嘌呤在體內會代謝為尿酸,從而直接影響血尿酸的水平,,甚至誘發(fā)痛風發(fā)作,。絕大多數自然食物都含有嘌呤這種物質,肉類也不例外,,并且肉類的嘌呤含量通常較高,。因此,在選擇食物,、決定一種食物能吃多少時,,嘌呤含量及總的嘌呤攝入量是個重要指標。 2. 肉類膽固醇含量高,,影響尿酸排泄 肉類的膽固醇含量較高,,而過量膽固醇會減少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從而間接升高血尿酸水平,。 3. 肉類熱量普遍較高 研究提示控制食物熱量的攝入具有降低尿酸和控制痛風發(fā)作的作用,,而肉類的熱量普遍較高,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其實,,其他食物也要考慮這些問題,,只是涉及肉類時要更加注意。 如何選擇合適的肉類,? 在選擇食物時,,食物嘌呤含量是個重要判斷指標。但是豆制品和蔬菜,,可以不受嘌呤含量高低的限制,。 而在選擇肉類時則必須考慮不同肉類的嘌呤含量,、痛風有沒有發(fā)作等具體問題,,然后再根據情況選擇。 1. 超高嘌呤肉類,,不要吃 肝,、腎、腦,、脾等動物內臟,;沙丁魚、鳳尾魚,、魚子,、小蝦等水產品;濃肉湯,、濃魚湯,、海鮮火鍋湯和羊肉火鍋湯等。 這些肉類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建議痛風病友不要食用,。 2. 中高嘌呤肉類,限量吃 豬,、牛,、羊、鹿等畜肉,;雞,、鴨、鵝,、鴿子,、鵪鶉、火雞等禽肉,;鱸魚,、鯉魚、鯽魚,、鰻魚,、鱔魚等魚類;牡蠣肉、貝肉,、蚌肉,、螃蟹等。 這些肉食的嘌呤含量較高,,建議痛風病友限量食用,,在急性發(fā)作期不要食用。 3. 中低嘌呤肉類,,適量吃 不是所有的魚類都是超高嘌呤的食物,,其中三文魚、金槍魚,、白魚,、龍蝦等就屬于中低嘌呤的食物,痛風病友可以適量食用,。 4. 低嘌呤肉類,,放心吃 奶類和蛋類嘌呤含量極低,痛風病友可以放心食用,,至于雞蛋等蛋類,,每天吃一兩個也是沒問題的。 當然,,除了限制嘌呤的攝入,,痛風病友在烹飪時還需注意少鹽少油。 保證每天的鹽攝入量在 5 g 以下(一啤酒蓋),,少吃火腿,、臘腸、熱狗等加工肉制品,。 每天的烹飪油不超過 25 g~30 g,,盡量選擇煮、蒸,、快炒,、燉、燜等少油的烹飪方式,。 不吃肉,,痛風就不會發(fā)作了嗎? 有些病友可能會問「我已經嚴格忌口了,,為什么尿酸還是高,,痛風依然發(fā)呢」? 這與人體需要代謝的嘌呤來源有關,,其實大部分的嘌呤都是來源于我們自身,,而并非是食物,。 即使完全低嘌呤飲食,血尿酸水平最多降低 60 mmol/L,,而對于絕大多數痛風病友來說僅僅降低 60 mmol/L ,,是無法達到目標血尿酸值的。因此,,飲食控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藥物治療。 注意吃藥,,肉類就可以放開吃了嗎,? 既然忌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是不是只要吃藥,,就不用忌口了,?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首先,,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痛風藥物的作用肯定要打折扣,。比如,,原本每天 200 mg 的別嘌醇就能把尿酸控制好了,因為飲食不控制,,可能就得每天吃 300 mg 別嘌醇,。 其次,如果突然大量攝入高嘌呤食物,,比如啤酒和炸雞,、燒烤等,血尿酸很可能突然升高,,從而導致急性痛風發(fā)作,,病友就又得「吃苦頭」了。 在對待肉類食物的問題上,,希望痛風病友不要因噎廢食,,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禽畜肉、魚類,、奶類和蛋類食用,,保證自己的營養(yǎng)和口福,但也不要因為在用藥就放開了吃,。 永遠把「生活方式的改善 + 規(guī)范藥物治療」作為痛風治療的座右銘才能使自己遠離痛風,。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