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浩淼,,一望無垠的紅楓湖,,宛若一顆碩大無朋的綠寶石,鑲嵌在清鎮(zhèn)市郊,,星羅棋布的奇峰俊島,,自然而然地將其分成中湖、南湖,、北湖,、后湖4個景區(qū),既各具特色,,卓爾不群,,又天然渾成,風(fēng)姿綽約,。 享有“黔中第一彝寨”美譽的虎山彝寨,,掩映在紅楓湖南、北湖交匯處,。 車過廟兒山,,沿貴黃公路行駛,驀地,,一座造型新穎,,氣勢不凡的寨門撲入眼簾,同行的清鎮(zhèn)文友告訴我們,,這是虎山彝寨的“銀門”,,金銀的銀。雖稱銀門,,因銀與“迎”諧音,,即歡迎之意。 照這么說,,還有“金門”和“銅門”?。∥矣悬c兒好奇,。沒錯,。清鎮(zhèn)文友見勾起我的興趣,,索性吊開了書袋:彝族崇尚單數(shù),貴客進入村寨,,通常要過銀,、金、銅三道門,,所謂“三進三出”,。走進三道門時,彝家會向客人敬上不同濃度的酒,,甚至裝酒的器皿,,也各不相同。銀門用大碗敬酒,,金門羊角敬酒,,銅門竹筒敬酒。酒的度數(shù),,則由低至高,,到達銅門時,客人可以喝到極富特色的上乘彝家水酒,。這酒以數(shù)十種中草藥制成酒曲,,發(fā)酵糯米、高粱,、大麥,、包谷,釀制而成,,晶瑩剔透,,橙黃紅潤,度數(shù)雖然不高,,卻醇香悠遠,,健身養(yǎng)顏,老少皆宜…… 繼續(xù)前行,,不一會兒,,便到了虎山彝寨。 下得車來,,果然耳目一新,目不暇接,。 虎山彝寨背依一座形如臥虎,,郁郁蔥蔥的青山,面臨波光粼粼,、舟船競渡的紅楓湖,。因四季常青的大山形似臥虎,,人稱虎山,加之彝族以虎為圖騰,,自謂“虎的民族”,,這個60余戶人家的山寨,便有了虎山彝寨的美稱,。 虎為百獸之王,,乃力量和威武的象征,被彝族先民奉為原始圖騰,,象征幸福吉祥,。 據(jù)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梅葛》記載,天神創(chuàng)世伊始,,派五個兒子造天,,造好了,便用雷電進行測試,。不幸,,天裂開了。怎么修補呢,?天神認為,,世界上最威猛的動物是虎,于是又命五個兒子竭力伏虎,。然后,,用虎的一根大骨作擎天柱,天便穩(wěn)定下來,。隨即,,又用虎頭做天頭,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 于是,,便有了世間萬物。 虎山彝寨之名,,除了形似,,無疑源于彝族對虎的崇拜。 舉目望去,,數(shù)十棟修葺一新,、造型別致、極富民族特色的房屋,,錯落有致地撒落綠水青山之間,。山上,,寨中,一樹樹桃花,、李花,,櫻花,梨花,,競相開放,,春意盎然。 明媚的陽光下,,間或有三兩艘游艇,,飛也似的劃過碧玉般的湖面,犁開一道道雪白的,、或直或曲的水巷,,一身著白色連衣裙、微曲身子,、緊緊抓住艇沿的少女,,爽得發(fā)出一陣陣愜意的“啊啊”驚叫。 除了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虎山彝寨吸引游人眼球的,,是新穎獨特的民居。 像黔中許多村莊一樣,,彝寨民居屋頂多系人字架,,即人字形頂,所不同的是,,清一色混凝土堆屋脊,、抹面清光,塑立各式各樣的造型,,兩側(cè)伸出高高的翹角,,并鑲圖案。有的人家,,不僅擁有兩層,,甚至三層樓房,還建有廂房,,并有一塊上百平方的院壩,。院里栽有櫻桃、蘋果,、李子等果樹,,春華秋實,綠蔭匝地,,樹蔭下安放的水泥桌凳,,成了游人休閑納涼、燒烤美味的首選,,賞心悅目之際,,大快朵頤,要多爽,,有多爽,。 游覽寨中,但見房屋臨路墻面,,圍墻或走廊,,繪制了不少極富彝族特色、反映彝家生活場景的彩色壁畫,,栩栩如生,,賞心悅目。 路邊一戶人家?guī)繅γ嫔?,繪有一幅描繪彝族雙人舞的壁畫,。 身著紅、藍,、黃,、黑四色百褶長裙,頭戴黃色查瓦耳,、上綴紅色纓須的彝家少女,,與身穿蔚藍色上衣、下著青色鑲花邊大筒“燈籠褲”,、披黑色披風(fēng),、頭戴“虎帽”、帽前豎一上翹,、形似牛角的“英雄結(jié)”,、手抱月琴的彝家漢子,翩翩起舞,,呼之欲出,,濃郁的人文氣息,仿佛和熙的春風(fēng),,撲面而來,。 漫游間,來到一處“彝家樂”,,不知是時近飯點,,條件反射,還是對彝家菜肴情有獨鐘,,一行人,,竟不約而同地走了進去,。 餐館老板娘是個30開外的年輕女人,容顏姣好,,見我們進屋,,熱情地起身相迎,笑靨如花地說,,來了哈,,請坐請坐,我們家除了特色彝家菜,,還有燒烤湖魚湖蝦,,你們想吃哪樣?炒菜,,還是火鍋都,? 老板娘一邊熱情洋溢地廣告,一邊手腳麻利地將熱氣騰騰的一杯杯苦丁茶,,端到我們面前,。 如此盛情周到,由不得你不吃,。 燒烤就免了,,你家有什么特色菜?我說,。 不是我吹,,彝族十大精品菜坨坨肉、一黃二白,、金山白玉湯,、翠湖蓮藕、同根源,、糟辣魚,、清燉牛肉、清燉羊肉,、清水雞,、浪里黃條湯,我家都能做,。老板娘躊躇滿志,,如數(shù)家珍,稍傾,,嘿嘿一笑,,不過,有的菜得預(yù)約,事先備料,,臨時抱佛腳,,還真做不出來哩。 是嗎,,我說,,不會一樣都做不了吧?那是,。老板娘說,坨坨肉,、糟辣魚,,可以做的。 糟辣魚還不錯,。我打趣,,坨坨肉,太油膩了吧,,我們膽固醇都不低哩,。 沒事,沒事,。老板娘哈哈一笑,,正宗的“三線肉”,肥而不膩,,跟吃白菜差不多,。 是嗎,那就整幾坨嘛,。清鎮(zhèn)文友接茬,。 老板娘風(fēng)趣幽默的調(diào)侃,逗得大伙兒呵呵地樂,。 老板娘果然出手不凡,,不一會兒,餐桌便琳瑯滿目,,菜香撲鼻,。 一番品嘗,彝家代表美食坨坨肉,,果然名不虛傳,,制作精道姑且不論,僅食用方法,,便傳承了自古以來,,彝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風(fēng)范,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彝家好客,、質(zhì)樸,、豪爽的品質(zhì)。 寨里類似的“彝家樂”,,多達10余家,。 虎山彝寨留給我們的又一印象是,村民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不知不覺地,,已成自覺的日常行為。 虎山彝寨面臨紅楓湖,,為保證游客安全,,當然也為了美觀,村道臨湖一側(cè),,建有美觀大方的石欄桿,,欄桿石柱上,雕飾維妙維肖的虎頭,,可能是虎崇拜,,抑或取“虎嘯”之意吧,這些虎頭,,均昂首沖天,,目光炯炯,宛如一尊尊紅楓湖忠誠的守護神,。令人感嘆的是,,石欄和石柱上的虎形飾物,完好無損,,嶄新如初,。不像有的地方,開發(fā)沒幾天,,花大把銀子,,可剛新鮮了一陣,便缺腳斷手,,殘缺不堪…… 徜徉在虎山彝寨石板鋪就,、寬敞整潔的村道上,看不到隨意丟棄的雜物,,廢紙,,也沒有隨意堆放的垃圾。相臨的紅楓湖上,,沒有慣??梢姷乃芰洗?、牛奶盒、塑料飯盒什么的,,更沒有廢水污水排入湖中,,浩瀚的湖面,光潔如鏡,。 清鎮(zhèn)文友告訴我們,,虎山彝寨打造之初,便將生態(tài)環(huán)保,,作為頭等大事運作,,修建了一套比較先進的排污系統(tǒng),因為彝寨緊臨貴陽“三大水缸”之一的紅楓湖,,稍有閃失,,非同小可。 與此同時,,著力增強村民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常抓不懈,。比如彝寨背靠的虎山,,之所以四季蔥籠,滿目蒼翠,,除有村規(guī)民約,,主要是村民們明白林茂才能糧豐、山青才能水綠的道理,,即便是小娃兒,,也不會動山上的一草一木。 末了,,清鎮(zhèn)文友強調(diào),,虎山彝寨能有這番模樣,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正感慨虎山彝寨對綠水青山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不遠處,,一女提著兩個竹簍,,在屋形垃圾廂前倒垃圾,走近一看,,原來是“彝家樂”的老板娘,,將竹簍里的垃圾,分別朝兩個垃圾桶里倒,。 倒垃圾,,也這么麻煩啊。我明知故問,扔進去不就完了,。 不麻煩,。老板娘指著竹簍里的垃圾,正色說,,這是可回收的,,那是不能回收的,得分開倒,,好處理呢,。 是嗎,我心里一動,,愣了愣,,似有所悟。 如果說,,依山傍水,,得天獨厚,是大自然對虎山彝寨的青睞,,那么,,彝寨人對綠水青山眼睛般的呵護,則源于心眼里由衷的虔誠,。 也許,,他們沒有多少高深莫測的理論,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明白一個淺顯而深遂的道理: 守住青山綠水,,幸福便節(jié)節(jié)攀升。 |
|
來自: 原鄉(xiāng)書院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