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的常見腫瘤之一,,一般右肺多于左肺,上葉多于下葉,,可向支氣管腔內或/和臨近的肺組織生長,,并可通過淋巴、血行或經支氣管轉移擴散,。根據距離肺門遠近,,常分為中央型肺癌、周圍性肺癌兩種大體類型,。 二,、病理分型: 肺癌依據其顯微鏡下特點可分4種類型: 1.鱗形細胞癌(又稱鱗癌):在各種類型肺癌中最為常見,約占50%,,男性占多數,。 2.未分化癌:發(fā)病率僅次于鱗癌,多見于男性,惡性度高,,生長快,,較早轉移,預后最差,。 3.腺癌:發(fā)病率比鱗癌和未分化癌低,,年齡較小,女性相對多見,。多為周圍型肺癌,。 4.肺泡細胞癌: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發(fā)病率最低,,女性較多見,。
三、臨床表現(xiàn): 肺癌臨床表現(xiàn)與其部位,、大小,、類型、發(fā)展階段,、有無并發(fā)癥或轉移相關,。包括: 1、肺癌原發(fā)灶所致癥狀:①咳嗽②痰中帶血③胸悶胸痛④氣促⑤發(fā)熱⑥惡病質,。 2,、癌瘤侵襲與轉移所致癥狀:①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②霍納(Hornor)氏綜合征③潘克斯特(Pancoast)氏綜合征④聲嘶⑤其他:腦、骨,、肝等轉移時相應癥狀,。 3、伴隨癥狀:①肥大性骨關節(jié)?、陬惏┚C合征③男性乳房發(fā)育④其他:高鈣血癥等,。
四、肺癌的治療: 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肺癌療效的關鍵,。 1,、少數早期肺癌:病灶較小,局限于一個肺葉內,,首選外科手術治療,。 2、中晚期肺癌:明確診斷時癌腫病灶已較大,、侵及支氣管肺以外的器官組織,、或已有遠處轉移者,,只能進行姑息性治療。常用姑息性治療方法有:放射治療,、介入治療,、靶向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可依據不同期別,、病理組織類型進行選擇或多種方法聯(lián)合,,以改善癥狀,減輕痛苦,,延長壽命,。
五、肺癌與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是近年來發(fā)展較快的一門臨床治療學科,,借助導絲,、導管、栓塞劑,、冷凍探針,、內支架等材料對患者實施治療。目前應用于肺癌的介入治療方法包括針對肺癌病灶本身及肺癌所致并發(fā)癥的治療,。 1.針對肺癌病灶的介入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 ①經支氣管動脈灌注抗癌藥物:有效提高腫瘤局部藥物濃度,,增強殺滅腫瘤細胞作用。用藥量少,,全身不良反應小,。 ②經支氣管動脈栓塞腫瘤供血動脈:可精確栓塞腫瘤供血動脈,促進腫瘤壞死,。 ③氬氦超低溫冷凍治療:微創(chuàng)、快速消減瘤體負荷,,增強集體抗腫瘤免疫能力,。 2.針對肺癌所致并發(fā)癥的介入治療方法主要有: ①合并大咯血:可選用經支氣管動脈栓塞方法,快速控制出血,,防止繼發(fā)窒息,、休克等。 ②合并上腔靜脈綜合癥:可選用經皮上腔靜脈系血管內支架置入成形,,快速緩解癥狀,。 ③合并氣管、支氣管狹窄:可選用氣管,、支氣管內支架置入成形,,快速解除呼吸困難。 ④合并椎體轉移:可選用經皮椎體穿刺骨水泥置入成形,快速止痛,、維持椎體形態(tài),。
六、介入治療肺癌的優(yōu)點及其適應癥: 創(chuàng)傷小,、見效快,、副反應少,主要適用于中晚期肺癌不愿意手術治療或者不能手術治療者,,還可以與手術,、放療、化療等其他治療方法聯(lián)合以提高療效,,改善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