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塊發(fā)芽的山芋,,竟催生出這千年好帖 山芋投在土里,,嫩芽會破土而出;倘被忘記了,,即使沒有土,,沒有水,它憑借體內(nèi)的水分和養(yǎng)料,,一樣會發(fā)出芽來——這就是生命的力量,。 這情形,在915年前的春天,,被黃庭堅看到了,。 那是北宋建中靖國元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被貶四川的黃庭堅沾了新皇登基的光,,轉(zhuǎn)移到湖北江陵,等著分派官職,。這個春天,,也是57歲的黃庭堅心情的春天。 因為心情不錯,,所以看什么都是生機,。 這些山芋,是去年臘月湖北當陽的張中叔送來的,,許久沒有吃,,加上出去小游了些時日,轉(zhuǎn)年回來一看,,山芋已經(jīng)發(fā)芽了,,而且很茂密,有的竟?jié)M一尺長,。 山芋發(fā)芽還能吃嗎,?即使今天,,度娘還不時接受這樣的追問,。黃庭堅的孩子們說,,不要浪費,試著烹飪了一下,,居然味道大好,。 欣喜之下,黃庭堅提起一支筆,,寫下這通美美的小札—— 黃庭堅《山預(芋)帖》 紙本行書 31.2×26.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當陽張中叔去年臘月寄山預(即山芋)來,,留荊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頭,。取視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棄。小兒輩請試煮食之,,乃大好,。蓋與發(fā)牙(同芽)小豆同法。物理不可盡,,如此,。今之論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輕棄人,??蓜賴@哉! 這通小札寫得輕盈跳脫,,行距均勻,,字間錯落,從頭讀下來,,有種移步換景的小新奇,。 我們知道,1101年至1105年,,是黃庭堅生命的最后時光,,也是他個人書法史的升華時期,當然,,這升華主要源于他在歷經(jīng)磨難后對人生,,對世事的開悟。 因此,,我們從這通小札中讀到的,,不僅是黃庭堅的書法,也不僅是山芋發(fā)芽這件事,更有他舉一反三,,小中見大的點睛妙筆,。 黃庭堅說,山芋發(fā)芽,,看上去像是可以扔掉了,,但是換種思路,居然是種新的美味,。原來山芋發(fā)芽,,和綠豆發(fā)芽是一樣的道理。 他進而感慨了一句“物理不可盡,,如此”,,這有點哲學的意味了,那就是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不能輕易定性,,就像這發(fā)芽的山芋。 然后他從山芋發(fā)芽聯(lián)想到了用人,,人們總是用自己了解到的東西去評價別人,,卻不知道被輕易拋棄的人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強大能量,真的可嘆??! 寫這句話時,黃庭堅也許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蘇東坡,,想到了一干才華橫溢卻不見容于當朝的人。 不過,,歷史是公平的,,走過近千年,他的人格魅力,,藝術(shù)才華,,與山芋的嫩芽一同不朽。 我們今天讀黃庭堅的《山芋帖》,,除了欣賞書法,,也能體會做人。 那就是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境,,我們都要選擇堅強,,不能輕言放棄。 我們要學發(fā)芽轉(zhuǎn)型的山芋,,不做被人看穿的白薯,。 原創(chuàng)作者:南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