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機織學 全套講義.doc

 隨夢而飛ABC 2016-05-27
第一章  織造工藝流程
第一節(jié)  織物的形成
一,、織物的形成
織物是由紗線或者纖維制成的產品,,主要包括機織物,、針織物和非織造布。
由兩組相互垂直的紗(線)在織機上交織而成的織物稱為機織物,,簡稱織物,。
沿織物長度方向排列的紗線稱為經紗。
沿織物寬度方向排列的紗線稱為緯紗,。
[織物欣賞]
//1-1
▲織物形成過程的五大運動(影片)
⑴ 開口:按照經緯紗交織規(guī)律,,把經紗分成上下兩片,形成梭口的開口運動;
⑵ 引緯:把緯紗引入梭口的引緯運動,;
⑶ 打緯:把引入梭口的緯紗推向織口的打緯運動,;
⑷卷取:把織物引離織物形成區(qū)的卷取運動,;
⑸送經:把經紗從織軸上放出輸入工作區(qū)的送經運動,。
織物形成示意圖(如圖1-1)
(動畫)
//1-2
二、織機工作圓圖

圖1-2為織機各主要機構的運動,,都是在主軸回轉一周的時間里循序完成的,,各運動之間應有嚴格的時間協(xié)調關系,必須合理配合,,才能使織機正常運轉,。由于織機各主要機構的運動都是主軸傳動的。因此,,各機構的作用時間,,常以主軸回轉角度來表示,即形成織機的工作圓圖,,并以此來分析和調整織機各運動的相互關系,,達到各機構協(xié)調運動的目的。
//1-3
三,、織機的生產效率
織機生產率的高低,,常用以下幾個指標來衡量:
⑴ 理論產量:PL 6N/PW
  m/臺h
⑵ 實際產量:P實 P理η
 m/臺h
⑶ 入緯率:  L N×B
 m/min
//1-4
第二節(jié)  織造的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簡圖
//1-5

1、絡筒:將容量小的管紗卷繞成密度適宜,、成形良好的容量大得多的筒子紗,,同時清除紗線上的疵點和雜質,。

2,、整經:根據工藝設計要求,把一定數量的筒子紗,,按規(guī)定的長度,、排列順序、幅寬等均勻平行地卷繞在經軸或織軸上,,供漿紗或穿經工序使用,。

3、漿紗:漿紗工序的任務是在漿紗機上進行經紗上漿,,并按整幅織物所需的總經紗根數,,合并若干個經軸的經紗,把上漿后的經紗卷繞成織軸,。其目的是使紗線毛羽貼伏,,提高紗線強力和耐磨性,盡量保持紗線的彈性伸長,改善經紗織造性能,。

4,、穿結經與緯紗準備:根據織物工藝設計的要求,把織軸上的全部經紗按一定的規(guī)律穿入停經片,、綜絲眼和筘齒,,以便織造時形成梭口,織成所需要的織物,,并在經紗斷頭時能及時停車而不致造成織疵,。

5、織造:把準備好的經紗和緯紗織成一定規(guī)格的織物,。
6,、整理:織物下機后經過驗布、修布,、熱定型等工序改善織物外觀風格或使織物獲得特殊性能的過程(防火,、保暖、拒水等),。
//1-6
第二章  絡筒
概  述
一,、絡筒的任務和工藝要求
1、任務
⑴ 將管紗卷繞成具有一定形狀,、大小,、且成形良好的筒子;
⑵ 清除紗疵,、雜質,,提高紗線質量;
⑶ 使筒子具有一定的卷繞密度和一致的卷繞張力,,滿足后工序的要求,。
//2-1
2、工藝要求
⑴ 不損傷紗線的物理機械性能,;
⑵ 筒子卷裝堅固穩(wěn)定,,便于高速退繞;
⑶ 退繞的張力盡量要均勻,,卷裝的容量要大,;
⑷ 結頭小而牢,回絲要??;
⑸ 盡量減少紗疵,改變紗線外觀品質,。
二,、工藝流程
1、1332絡筒機工藝流程(圖2-1.1 ) 影片 
圖2-1.1
2、自動絡筒機工藝流程 圖2-1.2
影片 
圖2-1.2
//2-2
第一節(jié)  絡筒張力及張力裝置
一,、管紗的退繞
二,、管紗退繞時構成張力的因素
1、 絡筒張力構成

1 退繞張力,;

2 張力裝置產生的紗線張力,;

3 紗線在紗路中與導紗機件相接觸造成的摩擦力;
上述三項因素中,,退繞張力的形成和變化因素比較多,,是引起張力波動的主要因素,故絡筒張力分析,,重點討論退繞張力的形成和變化,。
//2-3
2、 退繞張力的構成
退繞張力由以下因素構成
 1 紗線的靜態(tài)平衡張力T0,;
 2 紗線在紗層上的黏附力,;
 3 紗線從靜態(tài)過度到動態(tài)需要克服的慣性力;
 4 摩擦紗段與紗管或紗層之間的摩擦力,;
 5 由于氣圈而引起的張力,;
上述五種力中,第(5)項在紗線中的影響甚微,,第(2)(3)項,,數值極小,均可略去不計,。故分離點的張力僅由紗線的靜態(tài)張力T0與摩擦紗段所產生的摩擦力決定,,摩擦紗段產生的摩擦力為大。
//2-4
分離點的張力T1可以近似的用歐拉公式計算
式中
T0----退繞點張力,;
f------紗線與紗層或紗管間的摩擦系數,;
α-----摩擦紗段對紗管的包圍角,rad,;
e------自然對數之底(≈2.718)))
V1——筒子表面的圓周速度,;
V2——紗線往復運動的導紗速度;
筒子上紗線的卷繞角:
卷繞圓柱形筒子方式
一種是筒子主動回轉,,導紗器往復運動導紗;
一種是筒子由槽筒摩擦傳動,,由槽筒導紗,;
//2-25
2、 圓錐形筒子
圖2-31
傳動方式:由槽筒摩擦傳動,;
傳動半徑ρ:筒子軸心線至傳動點之間的距離,;
筒子與槽筒的傳動比為:
  (式中:R—槽筒半徑)
結論(具體分析)
//2-26
三、筒子的卷繞密度

卷繞密度:是指筒子繞紗部分單位體積中的紗線重量,一般用g/cm3表示,;筒子卷繞密度的大小,,反映了筒子的卷繞松緊程度;

實際生產中一般用稱重法計算卷繞密度,;
不同纖維,、不同細度、不同用途的筒子紗有著不同的卷繞密度
影響筒子卷繞密度的因素
纖維種類,、紗線細度,、絡筒張力、筒子上紗線的卷繞角,、筒子加壓,;
//2-27
1、 絡筒張力與筒子卷繞密度的關系
張力愈大,,筒子卷繞密度也愈大,;
2、 紗圈卷繞角與筒子卷繞密度的關系
3,、 筒子加壓與筒子卷繞密度的關系
壓力大卷繞密度也大,。
筒子卷繞直徑增大——筒子自重增加——筒子與槽筒之間壓力增大——造成筒子卷繞密度沿筒子的徑向分布不勻。
薩維奧RS15型自動絡筒機上裝有一套專門卷繞密度控制機構,。
//2-28
四,、卷繞成形機構
1、 筒管直接轉動,,導紗器導紗——
卷繞速度越來越大,,使紗線磨損嚴重;
2,、 滾筒摩擦傳動,,導紗器導紗——
卷繞速度恒定;
3,、 槽筒摩擦傳動,,溝槽導紗——
適合高速;
五,、自由紗段對筒子成形的影響
自由紗段:位于導紗點N與卷繞點M之間的那段處于自由狀態(tài)的紗線,;
筒子與槽筒摩擦傳動剖面
自由紗段對筒子成形的影響分析
//2-29
六、紗圈的重疊與防疊
1,、 位移角:前后兩次導紗周期紗圈在筒子端面起繞點的位弧長所對的筒子圓心角,;
圖2-39
2、 發(fā)生紗圈重疊的條件:

⑴  條件:ф 0時,,完全重疊(繩狀),;
時,,部分重疊(網狀);
⑵  危害:跳動,,成形不良,,甚至無法使用;
⑶  防疊措施
周期性改變槽筒轉速,;
利用槽筒結構,;
筒子架作周期性軸向移動;
//2-30
七,、槽筒的導紗運動規(guī)律
  等速導紗
⑴  規(guī)律
 等加速導紗
  變速導紗

 變加速導紗
⑵  等速導紗

V2 常數,,則V、a 常數
 圓柱形筒子
⑶  等加速導紗
a 常數
特定:等厚度增加圓錐形筒子退繞張力大,,小端菊花芯嚴重,。
//2-31
⑷  變加速導紗(以1332型為例)
其方程式為
式中  X——導紗器沿筒子母線的位移;

 ф——槽筒轉過的角度,,rad;
S 155mm,
D 82.5mm
為提高槽筒的防疊能力將槽筒溝槽中心曲線方程修正為:
自右至左導紗時,,即
自右至左導紗時,即
//2-32
第四節(jié)  自動絡筒機
一,、我國引進自動絡筒機主要機型(影片)
德國施拉夫霍斯特(Shlafhorst)公司

——Autoconer 138型,,238型,338型,;
意大利薩維奧(Savio)公司

——RAS-15型,,Espero型;
日本村田(Murata)公司
——Mach conerNo.7-Ⅱ,,7-Ⅴ型等,;
二、自動絡筒機的分類
1,、 按打結器管理錠節(jié)數量多少可分為(影片)
大批錠自動絡筒機(影片)
主要特點:一個打結器管理50個錠子,;
  效率一般為60%左右;//2-33
小批錠自動絡筒機(影片)
主要特點:一個打結器管理5-10個錠子,;
  效率可達80%,;
單錠式自動絡筒機(影片)
主要特點:一個打結器管理一只錠子;
  效率可達90%以上,;
2,、按自動化程度不同分類(影片)
   半自動絡筒機;
   全自動絡筒機,;
   計算機群控全自動絡筒機,;
3、單錠式自動絡筒機(影片)
//2-34
三,、主要機構
筒子的傳動與制動
錠節(jié)
清潔吹吸風系統(tǒng)
⑴  傳動與制動
圖2-45
⑵  錠節(jié):槽筒,、電子清紗器、捻結器,、張力裝置,、控制箱等
槽筒:
 采用錐形槽筒
直徑較大   采用金屬槽筒
采用有邊槽筒及根部加橡皮環(huán)
控制箱:三次打結失敗自停裝置(影片)
⑶  清潔吹吸風系統(tǒng)(影片)
游動式清潔裝置
上吹下吸式清潔裝置
//2-35
四、自動絡筒機的主要特點
1,、 實現(xiàn)自動化,,減少人力勞動,提高效率,;
2,、 絡紗速度提高;
3,、 捻接器提高效率,;
4、 回絲多(浪費紗線),,價格昂貴,,耗電多,產品質量高,;
五,、自動絡筒機發(fā)展的趨勢
1、 單錠化,,高速化(1500m/min) (kg/錠×h)
式中  V—絡筒速度,,m/min;Nt—紗線特數,;
實際產量由下式計算:
GS GL×K
式中  K——為生產效率,;
影響生產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卷裝大小、原紗質量,;

設備狀態(tài),、工人操作水平等;
//2-40
第三章  整經
概述
一,、整經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機織物是由經紗系統(tǒng)和緯紗系統(tǒng)構成的,。經紗系統(tǒng)可以是簡單的單紗或坯紗,也可以是復雜的多色排列(或不同性質,、種類的紗線排列),,非常復雜且富于變化。要形成符合織物要求的經紗系統(tǒng),,必須將卷繞在筒子上的紗線按工藝設計要求的根數,、長度、幅寬,、配列等平行地卷繞在經軸或織軸上,,這就是整經,。
要求
⑴  經紗在卷繞過程中,力求張力,、排列,、加壓三均勻。
⑵  整經根數,、長度,、配列、幅寬,、卷繞密度應絕對符合工藝要求,。
⑶  接頭應小而牢并符合標準。
⑷  效率高,,回絲少,,經濟效益良好。
//3-1
二,、分類
分批整經——經軸——織軸
分條整經——大滾筒——織軸
1,、分批整經(影片)
⑴  定義:將織物所需的總根數分成盡量相等的若干批(其中少數幾批根數可略多或略少),按工藝規(guī)定的長度分別卷繞到幾個經軸上,,供漿紗或并軸時使用,,即分批整經或軸經整經。
⑵  工藝流程
⑶  特點:
速度快,,效率高,,適宜于大批量生產;
主要適用于原色織物或單色織物的整經,;
易產生長短碼,,花紋復雜的條格織物配色困難。
//3-2
2,、分條整經(影片)
⑴  定義:根據色紗排列循環(huán)和筒子架容量的要求,,將織物所需的總經根數分成根數盡可能相等的若干個條帶,并按工藝要求的寬度,、長度,、配列等一條挨一條先平行地卷繞在整經大滾筒上,最后再將全部條帶一起卷繞到織軸上,,這就是分條整經,,亦稱為帶式整經。 
⑵  工藝流程 影片 
⑶  特點:
a. 生產效率低,;
b. 排列花紋非常方便,;
c. 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
//3-3
第一節(jié)  整經張力
一,、整經張力的構成

   退繞張力
⑴  分批整經張里的構成
 張力裝置引起的張力


   導紗機件摩擦引起的張力

   整經張力
⑵分條整經
倒軸張力
二,、單紗退繞張力
1 紗線從錐形筒子上軸向退繞時,氣圈頂點的張力稱為退繞初張力,,它包括分離點的張力和氣圈所造成的張力,。
//3-4
2 單紗退繞張力的變化規(guī)律
圖3-4
 //3-5
三,、常見的張力裝置及紗路產生的張力
常見張力裝置按原理可分為累加法和倍積法,,各種裝置不同。張力變化情況也有所不同,,紗線在紗路上每次經過瓷眼,、瓷牙、瓷柱,、導紗輥等,,其張力增加,為倍積法施壓原理,。
四,、影響整經張力的因素
  1 車速。
  2 導紗距離
若空筒管錐頂角為120,,則圓錐頂點與筒管的距離:滿筒時為800mm,,空筒時為120mm,導紗距離不應小于120mm,,以防止小筒時由于紗線與筒紗邊緣摩擦產生的附加張力,。
//3-6
  3 筒子分布位置。
  4 筒子架形式和筒子大小,。
  5 滾筒卷繞點位置(分條整經),。
五、均勻整經張力的措施
⑴  采用集體換筒方式
⑵  分段分層配置張力墊圈重量
⑶  采用合理的穿紗方法
⑷  加強生產管理,,保持良好的機械狀態(tài)
⑸  采用恒線速整經
⑹  適當增加筒子架到機頭的距離
//3-7
六,、分條整經卷軸張力
分條整經中,紗線從整經大滾筒上退繞下來,,通過再卷機構卷繞到織軸上時紗線所受到的張力稱為卷軸張力,。
圖3-9為G122,121分條整經機上以整經機大滾筒制動為分離體進行受力分析簡圖:
力矩平衡時∑M 0
T2R T1R+Tρ
可知T與T1成正比,,與ρ成反比,。
//3-8
第二節(jié)  整經的卷繞和加壓
一、分批整經的卷繞
1,、滾筒摩擦傳動整經軸的卷繞這種傳動系統(tǒng)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但啟制動時還存在紗線磨損及制動時滾筒和經軸制動不及時的弊病,。
2,、直接傳動整經軸的卷繞常見的形式有:
⑴ 調速電機直接傳動
⑵ 液壓傳動
//3-9
二,、分批整經的加壓
1、懸臂式重錘加壓裝置:
//3-10
隨卷繞的進行,,經軸自重增加,,會導致加壓不勻,且在經軸為小軸時,,又會因壓力過小造成經軸跳動現(xiàn)象,,無法滿足整經加壓均勻的要求,該裝置目前已逐步淘汰,。
//3-11
2,、水平式重錘加壓裝置:(動畫)
它不受經軸自重的影響,且可隨卷繞半徑增大沿水平方向滑動,,故壓力穩(wěn)定,,經軸跳動小,操作方便,。
3,、液壓式加壓裝置:
液壓式加壓裝置常見的形式有液壓式水平加壓裝置和液壓式壓輥加壓裝置。
//3-12
三,、分條整經的卷繞成形
分條整經的卷繞的核心機構是大滾筒和導條器,。
1、整經滾筒半圓錐角的確定:(影片)
設滾筒每轉一圈,,導紗器移動距離為h mm 則:
  
式中  I—相鄰紗線的中心距離,,mm
P—滾筒上經紗的排列密度,根/mm
由圖3-17知  
  故  
式中  C——常數值(視紗線種類自定)

Nt——紗線線密度  d——紗線直徑
//3-13
2,、 導條器移動速度的計算:

由圖3-18可知:

則條帶體積:

條帶重量:
由于每一圈紗平均重量
故,,條帶中紗線總根數
又  
代入上式得
 即
//3-14
3、 倒軸:(影片)
當所有的條帶全部卷繞到大滾筒上后,,再將全部經紗從大滾筒上拉出卷繞到織軸上的過程稱為倒軸,。
條帶卷繞良好是織軸成形良好的前提,在倒軸時,,為保證卷繞良好,,織軸在卷繞的同時還要作橫動,橫動量應使?jié)L筒回轉一周所對應的織軸動量與導條裝置卷繞時的橫動量保持一致,。
4,、 分條整經的加壓:
目前在高速分條整經機上廣泛采用織軸卷繞加壓裝置,通過卷繞時紗線的張力和卷繞加壓壓力的調節(jié)來滿足一定的織軸卷繞密度的要求,,能用較低的紗線張力獲得較大的卷繞密度,。既保持紗線良好的彈性,又大大增加了卷繞容量,且廣泛采用液壓閉環(huán)控制,,使倒軸張力恒定,,大大提高織軸的質量。
//3-15
第三節(jié)  整經筒子架
一,、概述
筒子架的種類很多,,按筒子的補充方式可分為單式和復式。
1,、 單式筒子架
按外觀結構可分為標準式固定筒子架,,活動小車式、分段旋轉式,、V型循環(huán)式,。當筒紗用完后,停產采用集體換筒方式,;
特點:
⑴  單式筒子架尺寸小,前后上下張力差異小,,且集體換筒,,運轉筒子尺寸相同,有利于片紗張力均勻,。
⑵  有利于高速,,整只筒紗張力波動小,斷頭率低,。
⑶  能節(jié)省占地面積,,提高整經機效率。
2,、 復式筒子架的主要特點
實現(xiàn)了生產的連續(xù)進行,,減少停臺時間。
//3-16
二,、典型筒子架的結構和特點
1,、 標準式固定筒子架(圖3-20)(影片)
2、 活動小車式筒子架(圖3-21)(影片)
3,、 分段旋轉式筒子架(圖3-22)(影片)
4,、 V型循環(huán)鏈式筒子架(圖3-23)(影片)
5、 復式筒子架(圖3-24)(影片)
//3-17
三,、斷頭自停裝置(影片)
1,、 接觸式斷頭自停裝置
2,、 光電式斷頭自停裝置(動畫)
當紗線未斷時,,停經片位于電路上方,,光敏管將光信號轉換成高電位輸出信號,。斷頭時停經片下落擋住光路,,光敏管輸出低電平信號,此信號經運算放大,,獲得一定工作電壓,,再經反相器和振蕩器,由脈沖變壓器輸出一個正脈沖觸發(fā)信號,,使可控硅導通,,通過電磁鐵發(fā)動停車。
//3-18
3,、 靜電感應式斷頭自停裝置
四,、張力裝置(影片)
1、 墊圈式張力裝置
2,、 雙柱壓力盤式張力裝置(影片)
3,、 雙張力盤工張力裝置
4、 UB形張力器
5,、 UR型壓棍式張力裝置
//3-19
第四節(jié)  新型整經機械的主要技術特征
一,、整經技術發(fā)展趨勢
1、 高速度,,大卷裝,,自動化程度高;
2,、 采用直接傳動經軸方式,;
⑴  液壓式傳動;
⑵  直流電機傳動經軸,;
⑶  交流變頻調速電機傳動經軸,,實現(xiàn)無級調速;
3,、 采用高效制動方式,;
4、 采用集體換筒的高性能單式筒子架,;
5,、 廣泛使用新型張力裝置和新型斷頭自停裝置;
6,、 普遍采用水平加壓及后退裝置,;
7、 采用精密伸縮筘,;
8,、 采用上乳化液技術;
9,、 良好的勞動保護,。
//3-20
二,、分條整經的發(fā)展特點
1、 微機控制,;
2,、 導條器移動量的控制實現(xiàn)高精度無級調整;
3,、 整經和倒軸張力的動態(tài)控制,;
4、 兩臺整經機合用一個筒子架,;
5,、 加裝經紗上乳化液裝置;
6,、 通用化,。
//3-21
第五節(jié)  整經的工藝參數
一、工藝計算
1,、 分批整經工藝參數包括:整經張力,、整經速度、整經長度,、根數,、卷繞密度等。
⑴  整經張力:影響整經張力的因素有紗線種類,、號數、整經速度,、筒子尺寸,、筒子架形式、筒子分布情況,、伸縮筘穿法,。⑵  整經速度:整經速度的確定必須考慮設備能力、紗線情況(如強力,、質量等),、整經頭份、筒子質量,、經軸寬度等因素,,以充分發(fā)揮設備能力、優(yōu)質高效為原則,。
//3-22
⑶  整經根數:以織物總經根數為依據,,根據筒子架容量的大小來確定整經軸個數。整經根數的確定以盡可能多頭少軸為原則,。同時每個經軸根數應盡可能相等,,并小于最大筒子架容量,以有利于漿紗并軸操作及管理。一次并軸的軸數為:
式中 n:一次并軸的軸數

 M:織物總經根數
Z:各軸總經根數平均值

⑷  整經長度和卷繞密度:由經軸的卷繞重量和卷繞體積可求出紗線的卷繞密度(克/cm3),,其主要影響因素為卷繞時所施加的張力,,一般情況下為0.35∽0.55克/cm。
整經長度計算時應考慮織軸上紗線最大卷繞長度,、漿紗墨印長度,,落布聯(lián)匹數、上機回絲,、漿回絲,、白回絲和經軸最大卷繞容量等因素。
//3-23
二,、分條整經工藝參數
主要包括:整經張力,、整經速度、整經條數,、條寬,、定幅筘計算、斜度錐角計算,、導條器位移
1,、 斜度錐角和導條位移:
在分條整經機上整經錐角α和導條位移h是影響織軸卷繞成形的兩個重要參數,而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生產設備型號的不同,,通常α和h在調節(jié)形式有以下三種:
⑴  選擇h值后,計算調節(jié)α值
⑵  α角固定式,,調節(jié)h值
⑶  α和h同時調節(jié)
無論用何種方式,,最終目的是使實際卷繞的條帶的傾角和斜度板的傾角完全吻合,以保證條帶截面為平行四邊形,,織軸表面平整,。
α和h關系為:
//3-24
2、 工藝計算
分條整經工藝計算包括:整經條帶(絞)數,、每絞經紗根數,、條寬、整經長度,、定幅筘穿法等,。
⑴  每絞根數I和整經絞數J

n值只取整數部分
  則:每絞根數I n的整數×色紗循環(huán)
J取稍大的整數
則:第一絞根數 I+一側邊紗根數

第二至末絞前一絞根數 I

末絞根數 J取整數后剩余地經
+另一側邊紗根數
//3-25
⑵  條寬
條寬 (織軸寬度/總經根數)
×每個條帶的經紗根數
⑶  定幅筘的穿入數
⑷  整經長度
L 每匹織物用紗長×匹數+上了機回絲
每匹織物用紗長 織物匹長/(1-aj)’和實際產量G。
   η——整經時間效率
⑴  分批整經的產量:

式中  V——整經線速度,,m/min
  m——總經根數
  Nt——紗線線密度,,tex

則實際產量  
//3-27
⑵  分條整經的產量

分條整經的產量可以用單位時間整經紗線重量來表示,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織軸數來表示,。
式中  V1——整經滾筒線速度,。m/min

   V2——織軸卷繞線速度,。(即倒軸速度,m/min)

   m——織軸總經根數

   n——整經條數

   實際產量
  
//3-28
2,、 主要疵點
在整經過程中,,由于機械故障、管理不善,、操作不良會造成許多整經疵點,,甚至嚴重的會使經軸或織軸卷繞不良,從而直接影響到織物的實物質量和織機的生產效率,。
⑴  分批整經常見疵點
1) 經紗松弛  張力裝置失靈,、加壓不良、滾筒不圓整會造成局部或整片經紗松弛,。
2) 長短碼  由于測長裝置失靈或操作失誤,,造成各整經軸繞紗長度不一致的疵點,它將會增加漿紗或織造的了機回絲,。
3) 嵌邊和破邊  由于伸縮筘與經軸未對正,、經軸邊盤松動、邊紗卷繞過緊造成嵌邊,,這種織軸在使用時會造成布邊不良或破邊,。
4) 卷繞成形不良  紗線分布不勻、邊盤不正,,從而使經軸成形不良,。
5) 絞頭  整經時擋車工亂接紗頭,致使紗線排列混亂,,互相交叉糾纏的現(xiàn)象,。
//3-29
⑵  分條整經疵點
整經長度、寬度,、根數、配列等不符合設計要求  多數是由于工藝設計計算錯誤或操作疏忽造成的,。嚴重者會使織軸無法使用,,造成疵軸。
經擋或經絞印  機械造成的經紗張力不勻,,會在織軸上形成明顯凹凸的條帶分界,。
長短碼  分條整經長短碼主要是指同一織軸各整經條帶長度不一致,嚴重時會造成大量整經回絲,。
紗線排列錯亂操作工失誤造成紗線排列錯誤或紗批搞錯,。
嵌邊與凸邊  織軸幅寬與滾筒紗寬不一致,織軸邊盤不垂直或松動,,造成經紗外移或內移,,造成嵌邊或凸邊,。
倒斷頭、絞頭,、多頭少頭,、接頭不良  造成原因是操作工操作不善。
//3-30
第四章  漿紗
漿紗概述
一,、上漿目的
耐磨:改善紗線耐磨性,。
增強:增加紗線的斷裂強度。
保伸:保持紗線斷裂伸長率,。
伏貼毛羽,。
二、工藝要求
漿液對經紗的被覆和浸透要有適當比例,;
漿液成膜性要好(薄,、軟、韌,、光),;
漿液的物理和化學穩(wěn)定性要好;
漿料配方合理簡單,,調漿和退漿容易,,且不污染環(huán)境;
//4-1
上漿應保證工藝質量指標上漿率,、回潮率,,伸長率、好軸率,;
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提高漿紗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節(jié)約能源,,以提高經濟效益。
三,、工藝流程
//4-2
第一節(jié)  漿料
一,、粘著劑


  植物性的

天然粘著劑


  動物性的


  纖維素衍生物
變性粘著劑

  變性淀粉
合成黏著劑
//4-3
1、 原淀粉
工業(yè)上所供應的淀粉是由純凈淀粉(65%∽85%),、粗脂肪,、蛋白質、灰分,、纖維素,、水分等組成。
⑴  化學性質
自鏈淀粉結構
支鏈淀粉結構
自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比較
淀粉的化學性質:
酸水解,;
氧化→氧化淀粉,;
堿作用,;
酯化反應→酯化淀粉;
醚化反應:制備醚化淀粉,;
接枝反應:與烯烴類單體接枝,;
酶水解:可用于退漿。
//4-4
⑵  淀粉的上漿特性
糊化
粘度
浸透性
黏附性
成膜性
⑶  特性總結
//4-5
2,、 變性淀粉的種類極其上漿特性:
⑴  酸解淀粉
⑵  氧化淀粉
⑶  交聯(lián)淀粉
⑷  酯化淀粉
醋酸酯淀粉
磷酸酯淀粉
尿素淀粉
⑸  醚化淀粉
羧甲基淀粉
羥乙基淀粉
羥丙基淀粉
⑹  陽離子淀粉
⑺  接枝淀粉
//4-6
3,、 聚乙烯醇(PVA)
⑴  聚乙烯醇PVA,是聚醋酸乙烯通過甲醇的作用,,在甲醇中進行醇解而制得的產物,。醇解產物有完全醇解型和部分醇解型幾種類型。
聚合度和醇解度是區(qū)分不同規(guī)格的聚乙烯醇的兩個重要指標,。
聚合度:大分子中鏈節(jié)的重復數,。
醇解度:大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團被羥基置換的百分數。
完全醇解的醇解度為98%—99%,,部分醇解為85%—90%
//4-7
PVA的上漿性能
①  水溶性
②  粘度
圖4-5
③  粘附性
圖4-6
④  成膜性(表4-7)
⑤  混溶性,;
PVA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可以和其它漿料混用,,能均勻混合,,混溶后溶液比較穩(wěn)定,不易發(fā)生分層脫混現(xiàn)象,。
⑵  變性聚乙烯醇:
例如FV-1型漿料就是一種變性PVA,。
//4-8
4、 丙烯酸類漿料

丙烯酸類漿料是以丙烯酸類單體為主體的,,通過加成聚合反應合成的,,大分子主鏈完全由碳原子組成的,用于紡織經紗上漿的勻聚物或共聚物,。
  丙烯酸類聚合物的通式
⑴  分類
根據聚合單體的類型和比例,,可將其分為以下三類:
l) 酸鹽類。丙烯酸及其鹽,、甲基丙烯酸及其鹽,、它們與丙烯酰胺的共聚物。
2) 酰胺類,。丙烯酰胺為主的共聚物 液態(tài)、固態(tài) ,。
3) 酯類,。以丙烯酸酯類為主的共聚物(液態(tài)、固態(tài)),。
//4-9
⑵  性能
聚丙烯酸(PAA)極其鹽類(PAA鹽)
2) 聚丙烯酸甲酯(PMA)
3)  聚丙烯酰胺(PAAm)
4   28#漿料(醋酸乙烯丙烯共聚漿料)
//4-10
5) 共聚漿料,。

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能不同的單體,,以不同的配比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共聚,以獲得不同的上漿性能,。
6) 總之丙烯酸類漿料具有很多有點,。

a、黏著力強,,漿膜具有一定強度,。

b、其乳化液單體組分可以改變,,能夠調整漿膜的柔軟性和斷裂伸長,。

c、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d,、對環(huán)境污染小。

鑒于其漿膜發(fā)軟,,并且吸濕變黏,,現(xiàn)階段還不能作為主要成分上漿。只能作為輔助漿料使用,。
//4-11
5,、 其他黏著劑
羧甲基纖維素鈉CMC

漿紗用 CMC采用中代替度,如 06~07,。代替度過小難溶于水,,過大價格高。

CMC具有良好的吸濕性,、乳化性和擴散性,。

CMC漿液有良好的成膜性,斷裂強度與淀粉相當,,伸長率和耐屈曲性則優(yōu)于淀粉,。浸透性和分紗性都好,上漿率低,,調漿方便,,漿紗手感較軟。常與其他漿料混合使用,,以改善漿紗性能,。
//4-12
二、助劑  
助劑是為了改善粘著劑某些性能的不足,,使?jié){液獲得優(yōu)良的綜合性能的輔助材料,。
1、 分解劑:
⑴  堿性分解劑:堿在高溫及氧存在的條件下使淀粉大分子裂解,,黏度下降起到分解作用,。常用的有硅酸鈉和燒堿,。
⑵  氧化分解劑:可使淀粉中的羥基氧化成醛基和較基,部分氧橋斷裂,,提高淀粉浸透性,、均勻性和親和性。常用的有次氯酸鈉和氯胺T,。
⑶  酸性分解劑:酸對淀粉有強分解作用,。可以提高淀粉漿的浸透性,、均勻性和流動性,。
⑷  酶分解劑:酶是生物催化劑,屬蛋白質類,,由各種氨基酸組成,。酶作用專一,淀粉酶只對淀粉水解起作用,。常見有αQ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
2,、 浸透劑:
即濕潤劑,,是一種以濕潤浸透為主的表面活性劑。常用于疏水性合成纖維和高捻度紗線上漿,。
3,、 柔軟劑:
其作用是減少漿膜大分子間的結合力,增加漿膜可塑性,,提高漿膜表面平滑程度,,克服漿膜粗糙脆硬的特點。
//4-13
4,、 抗靜電劑:

纖維尤其是疏水性纖維在漿紗和織造過程中易積聚靜電,,導致毛羽豎立,為克服這一現(xiàn)象,,在漿液中加入抗靜電劑,。常見的有MPN和 SN。
5,、 潤滑劑:

其作用是使紗線表面潤滑,,減少表面摩擦系數,提高紗線耐磨性能,,同時能起到減少靜電的作用,。常用潤滑劑有臘液和臘棍。
6、 防腐劑:

漿料中的淀粉油脂蛋白質等都是微生物,,在一定濕度溫度下會發(fā)霉變質,因而在漿料中加入防腐劑抑制酶菌生長,。常見的防腐劑有:2一茶酚,、NL—4和菌霉凈等。
7,、 吸濕劑:

吸濕劑作用是提高漿膜吸濕能力,,使?jié){膜彈性,柔性得到改善,。常用的吸濕劑有:甘油,、食鹽、氯化鎂,、氯化鈣等,。
8、 消泡劑:

漿槽中泡沫的增多,,會使實際漿液頁面下降,,給漿紗操作帶來困難,引起上漿量不足和上漿不勻,。常加入回硬酯酸二醚等消泡劑來消除漿液上層泡沫,。
//4-14
三、漿料的質量與檢測
l,、 漿料質量檢測指標:

⑴  淀粉和變性淀粉

指標:外觀,、水分、酸度,、灰分,、蛋白質、PH值,、細度,。斑點、黏度及黏度穩(wěn)定性等,。變性淀粉還有各自特別的檢驗指標,。

⑵  PVA

指標有:醇解度、黏度,、二酸鈉,、灰分、揮發(fā)分,、PH值,、水溶性、外觀、平均聚合度,、膨脹度,。

⑶  變性PVA

指標有:外觀、細度,、純度,、醇解度、黏度,、乙酸鈉,、灰分、揮發(fā)分,、PH值,、水溶性、平均聚合度,、膨脹度,。

⑷  丙烯酸類漿料

指標有:外觀、含固量,、黏度,、未反映單體、PH值,、游離單體,、灰分等。
2,、 漿料質量檢測方法:

⑴  物理鑒別法

⑵  化學分析法

⑶  儀器分析法
//4-15
第二節(jié)  漿液調制
一,、漿液配方設計

漿液配方的設計也就是正確選擇漿漿料組分,合理確定配方比例,。
l,、 漿料組分的選擇:

漿料組分的選擇包括粘著劑和助劑的選擇,選擇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⑴  根據紗線的纖維材料選擇漿料,。

⑵  根據紗線的紗密度、品質選擇漿料細特紗具有表面光潔,。強力偏低的特點,,上漿的重點是浸透增強并兼顧被覆。

⑶  根據織物組織,、用途,、加工條件選擇漿料制織高密織物的經紗,由于單位長度上受到的機械作用次數多,,因此經紗上漿率要高一些,,耐磨性,、抗屈性要好一些。
//4-16
2,、 漿料配比的確定(圖4-7)
3,、 漿液配方實例
⑴  純棉、滌棉紗的漿液配方實例(表 4-12)(表4-13)
純棉紗一般采用淀粉上漿,,成本低,,效果好,對環(huán)境污染小,。

⑵  長絲的漿液配方實例(表4-14)

⑶  麻和絹的漿液配方實例(表4-15)

⑷  毛紗的漿液配方實例(表4-16)(表4-17)
二、漿液調制(影片)
l,、 漿液調制一般有定濃法和定積法兩種:

定濃法一般用于淀粉漿的調制,,它通過調整淀粉漿液濃度來控制漿液中無水淀粉的含量。

定稅法常用于合成黏著劑和變性黏著劑的調漿工作,,它以一定體積的水中投入規(guī)定質量的漿料來控制漿料含量,。
//4-17
2、 在調制漿液時,,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⑴  應使用檢驗合格的漿料

⑵  做好煮漿前的預處理

⑶  對混合漿實行一步法調漿

⑷  調漿必須做到“六定”,,定投料重量;定調漿體積(或濃度),;定溫度,、定粘度;定PH值,;定時間
三,、漿液的質量極其檢測
1、 漿液總固體率(含固率)
漿液質量檢驗中,,一般以總固體率來衡量各種粘著劑和助劑的干燥重量相對漿液重量的百分比,。
A—漿液中各種黏著劑和助劑的干燥重量;
B—漿液的質量,。
//4-18

淀粉的生漿濃度用波美密度計測定,,單位:oBe

它間接的反映了無水淀粉和溶劑水的質量比。當漿液的波美濃度為α0Be時,,對應的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為
  ρ=145/ 145-α)

3,、漿液黏度的測定:

漿液黏度有絕對黏度和相對黏度之分。
測定絕對黏度常用儀器是旋轉黏度計,。測定相對粘度常用恩格拉黏度計,。(圖4-8)

生產中常用的是漏斗式黏度計(圖4-9)

4、漿液酸堿度:

紡織村科的酸堿性不同,,對漿科的要求也不同,。毛紗適用微酸性或中堿性漿液人造絲適用中性漿液,,合成纖維不應使用堿性較強的漿液。
//4-19
5,、 漿液溫度

漿液的溫度是纖維上漿應該控制的重要參數,。上漿溫度影響
纖維的吸漿性能和對漿液的親和力。
6,、 淀粉漿的分解度

淀粉漿在經助劑分解后,,其分解程度可以由分解度來衡量。
分解度決定了淀粉漿的流動性能,,從而影響漿液對經紗的被覆和
浸透程度,。分解度的定義式為:
分解度=(A/B)X100%

A與B的數值測量為以下兩個步驟:

⑴  將20±0.1ml的熟漿逐步稀釋到 1000ml,然后取100ml測定其烘干后的質量B,。

⑵  讓稀釋后的漿液在500ml量筒內靜置24h,,再于量筒的2/3高度處吸取100ml溶液,測定其烘干后的質量A,。
7,、 漿液黏著力
它綜合反映了漿膜本身強力和對紗線的黏附能力。
//4-20
第三節(jié)  漿紗機械
一,、漿紗機械概述
l,、 熱風式漿紗機(圖4-10)
2、 烘筒式漿紗機(圖4-11)
3,、 熱風烘筒聯(lián)合式漿紗機(圖-12)
二,、經軸架(影片)

經軸架簡稱軸架,用來放置整經軸,。經紗由軸架引出并合成片紗,,得到織物總經根數的紗線,為上漿,、烘燥和卷軸作好準備,。
1、 軸架種類與引紗方式
圖4-13

⑴  軸架種類

1) 按經軸的排列形式分類可分為一列式,,山形式和雙層式

2) 按經軸回轉動力來源分類可分為消極式和積極式兩種
⑵  引紗方式(動畫)
波浪式也稱互退繞式
下行式又稱下退繞式
上行式又稱上退繞式
//4-21
2,、 均勻退繞張力的措施:

⑴  為了片紗張力的均勻,采用下行式或上行式要比波浪式好,,因為下行式或上行式的每個經軸經紗只承擔本身經軸的牽引負荷,。如果各軸的制動作用一致,片紗張力是基本均勻的,。

⑵  以各軸卷紗長度相等(即整經測長準確)為前提,,用定碼長加小紙條方法標出各軸在引紗中的張力差異,可調節(jié)制動力大小來縮小各軸的張力差異,。但若各軸卷紗長度不相等,,用定碼長加小紙條方法來調節(jié),,就會出現(xiàn)“生拉硬牽”現(xiàn)象。

⑶  少加或不加制動力,,用軸承處加油的方法來調節(jié)軸與軸間的差異,,可減少和防止經紗的強拉伸長。采用波浪式引紗時,,在最后兩只經軸加裝簡易式張力補償裝置,。(圖4-14)

⑷  采用機械式或液壓式張力自動控制裝置,使經紗張力波動在一定范圍?,F(xiàn)代新型漿紗機裝有此類裝置,,但機構較復雜。
//4-22
三,、上漿裝置
l,、 上漿裝置: (動畫)

上漿裝置主要包括:引紗輥、漿槽,、浸沒輥、上漿輥和壓漿輥等,。
2,、 上漿機理:
1)浸漿與壓漿:(圖4-17, 圖4-18)

紗線在漿槽中經受反復的浸漿和壓漿作用,,浸壓的次數隨纖維和后加工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動畫)
2)覆蓋系數:(圖4-19)(圖4-20)

漿槽中紗線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蓋系數來衡量。
K—覆蓋系數 %   d0一紗線計算直徑 mm 
M一總經根數
  B—漿槽中排紗寬度
3,、 濕分絞:(影片)

經紗出漿槽后被濕分絞捧分層,,然后進入烘房。為防止黏連,,進入烘房前最好不要經過羅拉,。
//4-23
四、烘燥裝置(影片)
l,、 漿紗烘燥的任務和要求:

漿紗烘燥的基本任務是蒸發(fā)濕漿紗中的多余水分,,達到工藝要求的漿紗回潮率。

良好的烘燥工藝應確保形成完好的漿膜,,使毛羽帖伏,。盡可能的減少紗線在烘燥時的伸長,并保持原有伸長率,。減少耗能,,節(jié)約成本。
2,、 漿紗烘燥的方法:

通常漿紗的烘燥方法有:接觸烘燥法,,對流烘燥法,,輻射烘燥法和高頻電流烘燥法。
3,、 烘燥原理:
//4-24
4,、 烘燥方法對烘燥速度及能量消耗的影響:

⑴  對流烘燥法(圖4-22)
熱風式烘燥裝置主要采用對流烘燥法,這種烘燥方式,載熱載濕合二為一,。

⑵  熱傳導烘燥(圖4-23)
烘筒式烘燥裝置主要采用熱傳導烘燥法,。

特點:

①  載熱體和載濕體分離。

②  導熱系數高,。

③  濕度梯度和溫度梯度方向一致,。
5、 烘燥方法對漿紗質量的影響:

⑴  對流烘燥法對流烘燥法的烘燥速度較低,,因此烘燥裝置(烘房)中繞紗長度大,,用以增加紗線的烘燥時間。

⑵  熱傳導烘燥法熱傳導烘燥法中,,紗
線緊貼主動回轉的烘筒前進,,使紗線受到良好的握持控制,并且紗線行進中排列整齊有序,。
//4-25
6,、 幾種常用的烘燥裝置:
⑴  烘筒式烘燥裝置(圖4-24)(圖4-25)
⑵  熱風烘筒聯(lián)合式烘燥裝置:
(圖4-26)(圖4-28)
//4-26
五、車頭部分 影片)

漿紗機車頭主要包含引導部分和織軸卷繞部分
車頭引導部分
織軸卷繞部分

漿紗機的織軸卷繞,,在傳動性能方面有其特殊性,,它應滿足以下要求:

⑴  保持恒定的卷繞張力,恒定的線速度,,即具有恒功率卷繞的特性,。

⑵  織軸卷繞對拖引輥傳動具有同步特性。要求卷繞機構對拖引速度有良好的跟蹤性,。

⑶  織軸卷繞機構能適應織軸小直徑與大直徑的比例在1:5以上,,以便向織軸大卷裝方向發(fā)展。

⑷  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和維修,。

⑸  機械效率高。
//4-27
l,、 織軸卷繞機構:
圖4-31
2,、 漿軸恒張力卷繞:
實現(xiàn)恒張力卷繞的方法有:
⑴  重錘式無級變速器(圖4-32)
⑵  張力反饋調速P型鏈式無級變速器(圖4-33)
3、 壓紗輥的漿軸加壓(圖4-34)(圖4-35)
4,、 液壓上落軸裝置
//4-28
六,、漿紗機傳動及控制系統(tǒng)
l、 漿紗機的傳動:

漿紗機傳動系統(tǒng)主要有主傳動和卷繞傳動兩個部分,;其中主傳動為恒轉矩傳動,,卷繞傳動為恒功率傳動,。
2、 漿紗自動控制:

漿紗自動控制的項目有:經紗張力,、液面高度,、漿槽漿液溫度、壓漿輥壓力,、烘房溫度和烘筒溫度,、漿紗回潮率等。

⑴  漿液液面高度的自動控制

⑵  漿液溫度自動控制(圖4-37)

⑶  壓漿輥壓力自動控制(圖4-38)

⑷  烘筒及熱風溫度自動控制

⑸  漿紗回潮率自動控制

⑹)漿紗上漿率的自動控制

⑺  微機控制及其它新技術在漿紗機的應用,。
//4-29
第四節(jié)  漿紗綜合討論
一,、高壓上漿
l、 高壓上漿基本概念:

高壓上漿就是在漿紗烘干之前,,用高壓力的壓漿輥壓去多余的漿料和水分,,以節(jié)約能源和漿料,提高漿紗機效率,,改善質量,。
2、 高壓上漿的工藝指標:

高壓上漿的目的,,一方面是使?jié){糟壓出的紗線具有較低的濕加重率,,降低烘燥能耗和提供高速運轉的條件;另一方面是加強漿液的浸透和粘附力,,并使被覆完整,紗線結構緊密,,毛羽貼伏,,以提高漿紗的可織性。
//4-30

其主要的工藝指標為:

①  漿液含固率(D),,即漿液的濃度,。

②  壓出加重率(Sa),是指經過漿液浸漬,,壓漿輥擠壓后從漿槽出來的紗線上所吸附的漿液重量占原紗干重的百分比,。
其中,Sa 為壓出加重率 % ,;

  Vm 為從漿槽出來漿紗重量(g),;

  Vn 為未漿經紗的干重(g)。

③  壓出回潮率(W),,是指經紗經過漿液浸漬,,壓漿輥擠壓后,從漿槽出來未進烘房時的回潮率,。
其中,,Vm為漿紗從漿槽出來時的濕重(g),;

  Wn從漿槽出來的漿紗的干重(g)。
//4-31

④壓漿力(F),。

⑤粘度(η),。

以高壓上漿為特征的漿紗工藝可以概括為:

①高濃度、低粘度,;

②先輕壓,、后重壓、高壓力,、增浸透,;

③濕分絞、分層烘,、保漿膜,、減毛羽;

④低回潮,、勻速度,;

⑤分段控、調張力,、小伸長,、緊卷繞。
二,、上漿的質量指標與其檢驗

上漿的質量分為漿紗質量和織軸卷繞質量兩部分,。漿紗質量指標有上漿率、伸長率,、回潮率,、增強率和減伸率、漿紗耐磨次數,、漿紗毛羽指數和毛羽降低率,。織軸卷繞質量指標有墨印長度,、卷繞密度和好軸率,。這些指標中部分為常規(guī)檢驗指標,如上漿率,、伸長率,、回潮率等。生產中應根據纖維品種,、紗線質量,、后加工要求等,合理選擇部分指標,對上漿質量進行檢驗,。
//4-32
l,、 紗質量指標及其檢驗:
⑴  上漿率:
上漿率是反映經紗上漿量的指標,它的定義公式為:

式中:S—經紗上漿率,;
  G—漿紗干重,;
  Go—原紗干重。
生產中,,經紗上漿率的測定方法有計算法和退漿法,。
a計算法。

漿紗干重和原紗干重分別為
式中G—漿紗干重,,kg,;Go一原紗干重,kg,;

G1-漿紗重量,kg;Wj-漿紗回湖率,, % ;

Wg-紗線公定回潮率:n-每軸匹數;
Lm—漿紗墨印長度,,m,;
Ls 、L1-織軸上,、了機紗長度,m ,;

Tt 一紗線特效, (tex);m一總經根數,;
C-漿紗伸長率,,(%).
b退漿法。
退漿率為:
式中:
B—毛羽損失率,。(%)
Wa—了機時取原紗式樣煮洗前干重,,g
Wz—了機時取原紗式樣煮洗后干重,g
//4-33
⑵ 伸長率:
漿紗伸長率反映了漿紗過程中紗線的拉伸情況
式中  E一漿紗伸長率,;’
  L一漿紗長度;
  LO一原紗長度,。
測定方法:
a計算法,。

計算法根據整經軸紗數長度、織軸紗線長度,、回絲長度以及織軸數等,,按照定義公式計算漿紗伸長率。
式中  M一每缸漿軸數,;

  n一每軸匹數,;

  Lm—漿紗墨印長度,(m),;

  LS,、L1 一織軸上,、了機紗長度,(m),;

  Ls ,、Lb —漿回絲長度和白回絲長度, m ,;

  L—一整經軸原紗長度,,(m)
b儀器測定法。

儀器測定法是以兩只傳感器分別測定一定時間內整經軸送出的紗線長度和車頭拖引輥傳遞的紗線長度,,然后以定義公式計算伸長率
式中  L1—一車頭拖引輥傳遞的紗線長度,;

  L2 —一整經軸送出的紗線長度。
//4-34
⑶  回潮率:
漿紗回潮率是漿紗含水量的質量指標,,它反映漿紗烘干程度,。烘干程度不僅關系到漿紗的能量消耗,而且影響了漿膜性質(彈性,、柔軟性,、強度、再粘性等),。它的定義公式為:

式中  W—漿紗回潮率,;
  GI一漿紗(含水)重量;
  G一漿紗干重,。

⑷  增強率和減伸率 增強率和減伸率分別描述了經紗通過上漿后斷裂強力增大和斷裂伸長率減小的情況,。

①  增強率定義公式為:

式中  Z一漿紗增強率;
  P1一漿紗斷裂強力,;
  P2一原紗斷裂強力,。
②  減伸率定義公式為:

式中  D一漿紗減伸率;
  一漿紗斷裂伸長率,;
  一原紗斷裂伸長率,。

⑸  漿紗耐磨次數。

⑹  漿紗毛羽指數和毛羽降低率,。
漿紗毛羽指數:表示了單位長度漿紗的單邊上超過某一投影長度的毛羽累計根數,。
毛羽降低率:

式中  Q一毛羽降低率;
  RO一原紗毛羽指數,;
  R1一漿紗毛羽指數,。
2、 織軸卷繞質量指標及其檢驗,;

⑴  墨印長度墨印長度的測試用作衡量織軸卷繞長度的正確程度,。

⑵  卷繞密度卷繞密度是織軸卷繞緊密程度的質量指標。

⑶  好軸率好軸率是比較重要的織軸卷繞質量指標,它是指無疵點織軸數在所查織軸總數中占有的比例,。
式中  h一好軸率,;
  Iw一無疵點織軸數;
  Iz一抽查的織軸總數,。
//4-35
三,、漿紗質量分析
1、 上漿率分析:

影響上漿率的因素:

⑴  漿液的濃度和粘度,。

1) 用漿時間

2) 漿槽溫度

3) 剩漿使用

4) 操作不良

⑵  壓漿條件壓漿輥壓力大小,。

⑶  浸漿長度和漿紗速度。
2,、 回潮率分析:

上漿過程中,,影響漿紗回潮率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⑴  烘房溫度

⑵  漿紗速度
⑶  排風量

⑷  氣流方向

⑸  紗線上漿率
3,、 伸長率分析:

上漿時影響伸長率的因素,,主要有:

⑴  經軸制動力
⑵  浸漿張力

⑶  濕區(qū)張力

⑷  干區(qū)張力

⑸  卷繞張力
四、漿紗疵點
1,、 上漿不勻
2,、 回潮不勻
3、 張力不勻
4,、 漿斑
5,、 倒、并,、絞頭
6,、 松邊和疊邊
7、 墨印長度不正確,、流印,、漏印
8、 油污

生產中(主要是棉織)以好軸率指標對漿軸的疵點情況進行考核,,好軸率定義見“上漿的質量指標及其檢驗”,。凡有下列疵點之一者,即為疵點軸:
⑴  倒斷頭,??椩爝^程中出現(xiàn)斷頭少出紗。

⑵  絞頭,。凡一根以上經紗在停經架區(qū)域絞亂

⑶  斜拉線,。經紗斜拉超過1/10篇幅,。

⑷  毛軸,。輕漿起毛。

⑸  多頭。經紗根數多于設計總經根數,。

⑹  并頭,。紗線粘結未分開。

⑺  錯穿,、甩頭,、甩邊、邊不良,。
五,、上漿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上漿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可以概括為:闊幅、大卷裝,、高速高產,、低能耗、產品的高質量,、生產過程的高度自動化和集中方便的操縱與控制,。

一些新的上漿方法逐步完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①  溶劑上漿
②  泡沫上漿
③  熱熔上漿

除上述外,,還有Cutts法上漿,、靜電噴射上漿、冷法調漿及上漿等新技術,。
//4-36
第五章 穿結經與緯紗準備
第一節(jié)  穿經與結經
一,、穿經
1、 定義:將經紗按織物上機織造的上機圖所規(guī)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以便在織機上由開口機構提升綜絲形成梭口,,完成與緯紗以一定組織規(guī)律交織形成織物,。
2、 方法:手工穿經,;
  半機械穿經,;
  機械穿經;
3,、 特點:a.勞動強度大,,要求高;
  b.生產效率低,,易造成批量性疵點,;
4、 常用器材:綜框,、綜絲,、鋼筘,、停經片
//5-1
⑴  綜框和綜絲
圖5-2
作用:配合開口運動在織機上直接上下運動使經紗升降而形成梭口。
分類:單列式:一頁綜框有一排綜絲,;

  復列式:一頁綜框有多排綜絲,;

  優(yōu)點:可使經紗均勻排列;
規(guī)格:主要用寬度和高度來表示,;
綜絲結構:
圖5-1
⑵  鋼筘
作用:確定織物幅寬,;

  確定織物經密;

  打緯,;

  形成引緯通道,;
//5-2
規(guī)格指標:長度、高度,、筘號,、筘尺尺寸;
分類:膠合筘

  錫焊筘(示意圖)

  異形筘
筘齒的厚度與紗線穿的密度有關,;
筘號:每10cm的筘齒數(公制),;

  以每2in內的筘片數來表示 英支 ;
換算關系:Nm 1.969Ne
Ne  0.508 Nm,;
入數:每筘齒內穿入的經紗數,;
常見織物品種的參考穿筘工藝 表5-1 
雙層筘的穿筘方法
//5-3
筘幅Wk:  是指經紗的穿筘幅寬,應小于織機的最大穿筘幅度:

 式中 一總經根數,;—地經每筘入數,;
—邊經每筘入數;—邊紗根數,;
  Nm——公制筘號,;
⑶  停經片
分類:開口式、閉筘式,; 示意圖 
規(guī)格:形狀,、尺寸、重量,;
//5-4
5,、 穿經的方法

A.手工穿經:在穿筘架上進行的;

B.半機械穿經:采用三自動穿經機


   自動分紗,、自動分停經片,、自動插筘);

C.機械式穿經:也稱五自動穿經,;


  即分紗,、分停經片、分綜絲,、引紗(穿停經片,、綜絲)和插筘均實現(xiàn)自動化,;
6、穿經機械  ① 分絞機,;

 ② 插停經片機;

 ③ 自動穿經機,;
//5-5
二,、結經
1、 定義:將了機經紗的紗尾與新上機同一品種織軸上的新經紗依次用手工打結的方法連接起來,,然后拉過停經片,、綜眼和鋼筘,完成穿經過程,。
2,、 方法:手工結經;機械結經,;
3,、 特點:

a、 能部分替代穿經,;

b,、 勞動強度小,生產效率高,,適用于大批量生產,;
//5-6
第二節(jié)  緯紗準備
緯紗準備:由卷緯和熱濕定捻組成;
一,、卷緯 影片 
1,、 卷緯的目的

將緯紗卷繞成適合于梭子尺寸的紆以便于織造。
2,、 緯紗卷裝形式
圓柱形
   筒子:   圓錐形
   圖示
 餅形

實心紆子
   纖子:   空心紆子
   圖示
 半空心紆子
  纖子的形成圖示
//5-7
3,、 緯紗形式 直接緯和間接緯;
4,、 要求  a.去除紗線上的雜質,;
  b.成型良好,容量大,;
  C.結構堅固,,便于退繞;
5,、 卷緯運動 a.旋轉運動:錠子—卷繞作用,;

 b.往復運動:導紗器—布紗作用;

 c.前進運動:布紗運動
6,、 卷緯機的生產效率

卷緯機的實際產量:
//5-8
7,、 卷緯機械
G191型卷緯機工藝流程
卷繞成形機構的傳動 圖5-9 
由旋轉裝置,、往復導紗裝置、差微裝置,、和導紗器前進裝置 圖5-10 組成,;
自動換管機構
斷紗自停機構
備紗卷繞機構
二、熱濕定捻
1,、 目的:減少織造時發(fā)生脫緯,、緯縮和起圈,以提高織物質量,;
//5-9
2,、 緯紗給濕方法  ⑴  噴濕法


  ⑵  水浸法;


  ⑶  機械給濕法,;
3,、 給濕機械
 毛刷式給濕機 圖5-11 


 噴嘴式給濕機 圖5-12 
4、 緯紗熱定捻方法

  (1)SFVC——1型熱定捻鍋的定捻工藝

  (2)HO32型熱捻鍋定捻工藝
5,、 熱定捻后紗線性質的變化

試驗表明: 經過熱濕定捻的滌棉紗,,物理性能有所變化,強力有下降的趨勢,。由于纖維膨脹,,產生熱收縮,紗線細度有所增加,,紗線的回潮率則增大而均勻,,且紗線毛羽有所減少。
//5-10
第六章  開  口
一,、開口的要求

經紗分開并形成梭口,;

根據組織并確定組織的升降順序;
二,、開口運動和開口機構(動畫)
1,、 有關概念

開口運動:經紗上下分開的運動;
開口機構:在織機上完成開口運動的機構,;
//6-1
2,、 對開口運動的工藝要求

保證形成的梭口清晰,以順利引緯,,減少紗疵,;

適應不同織物對打緯的要求;

和打緯引緯運動有良好配合,;

綜框運動平穩(wěn),、高速適應性好;

機構簡單,,適應性好,;
3,、 常用的開口機構種類:

凸輪開口機構:綜片數少適用于簡單組織;

連桿開口機構:綜片數少適用于簡單組織,;

多臂開口機構:綜片數多適用組織循環(huán)經紗數較多的變化或聯(lián)合組織,;

提花開口機構:適用于復雜的大花紋織物。每根經紗的升降都單獨控制,;
//6-2
第一節(jié)  梭口
一,、梭口的形狀  動畫   圖6-1 

梭口:在開口時,經紗隨綜框的運動被分為上下兩層,,所形成的菱形空間AB1CB2,就是梭口,;

綜平:當織機主軸轉到上下層經紗相互平齊的位置時,,梭口閉合,稱為綜平,;

織口:A點,、經紗、和織物的交織處,;

前部梭口:AB1B2.后部梭口:B1B2C

梭口對稱度:L1/L2,。

梭口長度L:織口到停經架中導棒的距離 (AC的距離);

梭口高度H:指開口時,,經紗隨綜框作上下運動時的最位大移(垂直),;
//6-3
二、梭口的種類
1,、 中央閉合梭口  動畫 
圖6-2.1
特點:開口時,,上下層經紗的動程和張力變化相似,可用擺動后梁調節(jié)張力,;
  平均張力相對較?。?br>  有平綜時間,,便于處理斷頭,;
  上下層同時運動,為開清梭口,;
  梭口穩(wěn)定性不好,,經紗磨損大;
//6-4
2,、 全開梭口  動畫  
圖6-2.2

特點:經紗運動數目少,,梭口較穩(wěn)定,有利于引緯,;
  經紗在較大張力情況下停留時間較長,,易損傷斷頭,;
  全幅經紗無平綜機會,需另設平綜裝置,;
  經紗磨損少,,節(jié)省動力;
  各頁綜框的經紗張力不均勻,;
3,、 半開梭口  動畫 
特點:與全開梭四類似,,張力差異情況略有改善,;
圖6-2.3
以 2/2斜紋為例,采用三種開口方式的經紗位移圖 如圖6-3 
//6-5
三,、梭口的清晰度
1,、 清晰梭口  如圖 
特點:梭口前部有效空間最大,,引緯條件最好。
  前后綜差異大,,綜頁多時,,后綜斷頭多。

適應:綜頁較少,,組織變化少,,經紗強力好。
2,、 不清晰梭口  如圖 
特點:梭口前部有效空間最小,,引緯條件最差。

前后綜動程和張力相等或相近,。

適用:經密大,,毛絨多??椢锲秸纫蟾叩漠a品,;
//6-6
3、 半清晰梭口  如圖 
特點:有利于張力均勻和引緯,;
  梭口的清晰度可調節(jié)每頁綜框的高低位置和動程,;
4、 小雙層梭口  圖6-5 
特點:屬不清晰梭口,;

有利于開清梭口,;
四、開口過程中經紗的拉伸變形
1,、 上機張力:綜平時經紗的靜態(tài)張力,;

經紗張力 上機張力十附加張力
2、 拉伸度的計算  圖6-6 
//6-7
3、 影響拉伸變形的因素
⑴梭口高度的影響 圖6-7 
⑵梭口對稱度的影響
圖6-8

  梭口對稱度:為梭口前部與后部長度之比:m  L1/L2,;

  結論:當m  1時,,對稱梭口時經紗拉伸變形量最小,;

當m  1時,,后部梭口較長;

  實際織造時多采用 05  m  1,;
⑶梭口長度L
  ⑷后梁位置
在生產實際中,,梭口大多數是不對稱的,所以上下層經紗張力是不相等的,。改變后梁高低位置,,就可改變上下層經紗的張力差異。后梁位置是以胸梁為基準上下變動的,,其位置有三種情況:
圖6-12.2
//6-8
1,、 后梁在胸梁水平線上方,此時d取正值,;
2,、 后梁在胸梁水平線上,,此時d  0,;
3、 后梁在胸梁水平線下方,,此時d取負值,;

假定平綜和梭口滿開時織口處于同一位置,則平綜時梭口部分的原有經紗長度為:
  當梭口滿開時,,梭口部分上下層經紗的長度L01和L02各為:
//6-9
式中

L1,,L2——梭口前、后部長度,;

L3——停經架中導棒表面C至后梁握紗點D1間的經紗長度,;

H——梭口高度;
d——后梁握紗點D1與胸梁水平線的距離,;

a——織口低于胸梁水平線的距離,;

b——平綜時綜眼低于胸梁水平線的距離;

c——經停架中導棒表面C低于胸梁水平線的距離,,如高于胸梁水平線時則取“十” 號,;
//6-10
在織機工作區(qū)域內,經紗與織物是一個上機彈性系統(tǒng),開口時織口向機后方向移動,擺動后梁有補償作用,,在不考慮經紗送出和織物被卷取的影響下,上下層經紗的絕對伸長量λ01和λ02將為:
由圖知
代入后得
//6-11
式中:L4——綜眼到后梁之間的距離,;

  △L——織口移動和后梁擺動所產生的補償;
從上式可見,開口過程中經紗的絕對伸長不僅取決于梭口高度H,,梭口前后部長度,; L1、L2,,而且還決定于綜眼到后梁握紗點的水平距離,,以及織口、綜眼和后梁握紗點間的相對高度,;梭口滿開時,,上層和下層經紗伸長的差值為
結論:(具體分析)
//6-12
第二節(jié) 棕框運動規(guī)律
一、按口形成的時期
l,、 開口周期:指每形成一次梭口的時間,,即織機主軸每一回轉的時間;它包括開口,、靜止,、閉合時期;

開口時期:指經紗離開綜平位置到梭口滿開為止的時間,;

  特點:經紗處于運動狀態(tài),,張力由最小逐漸增大;

靜止時期:梭口滿開后,,經紗在梭口的上下兩個極端位置
特點:保持靜止狀態(tài),,以便使引緯器通過梭口;

閉合時期:經紗由滿開位置回到綜平位置的這段時間,;
特點:經紗由靜止進入運動狀態(tài),,張力由大逐漸減小,;
2,、 開口圓圖
圖6-9
開口周期圖 圖6-10 
//6-13
二、綜框運動規(guī)律
l,、 工藝要求
⑴  開口時期:經紗張力遞增,,綜框運動應由快到慢,接近滿開時最小,。

閉口時期:經紗張力遞減,,綜框運動應由慢到快,接近綜平時最大,;
⑵  開口終了和始閉時,,即綜框由動到靜、由靜到動時,,加速度要小,,其余時間速度的變化也應均勻緩和,以減少跳動和沖擊從而減少張力波動和斷頭可能性;
⑶  三個時期的分配要和其他運動配合,,在順利引緯前提動,,綜框動程要少;
//6-14
2,、 常用的三種運動規(guī)律
⑴  簡諧運動規(guī)律
簡諧運動規(guī)律曲線
圖6-11

綜框作簡諧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方程式
式中:H——任一頁綜的動程,;
  ω——織機主軸的角速度,,s-1;
  θ——輔助圓半徑的回轉角,;
  α——綜框運動角 ),;
//6-15
簡諧運動規(guī)律的特點
 a  綜平時,經紗張力最??;綜框運動速度最大;有利于開清梭口,,且不會造成斷頭,;
 b  閉口開始時,綜框運動緩慢,;有利于引緯器出梭口,;不易引起斷頭;
 c  接近滿開時,,經紗張力較大,,綜框運動緩慢,,不易引起斷頭,;
 d  綜框由靜到動及由動到靜過渡時,綜框運動的加速度較大,,易產生較大,,慣性力使綜框產生振動,不利高速,;
結論:簡諧運動規(guī)律基本能滿足開口運動整個工藝要求,,踏盤設計簡單,加工容易,,在織機轉速較低,,振動不很大的情況下,被廣泛采用,。
//6-16
⑵  橢圓比運動規(guī)律
橢圓比運動規(guī)律曲線
圖6-12

綜框作簡諧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方程式
//6-17
橢圓比運動規(guī)律的特點
 a  綜平前后,經紗張力??;綜框運動速度更大;更有利于開清梭口,;
 b  閉口時,,綜框運動更慢;更有利于引緯器出梭口,;
 c  接近滿開時,,經紗張力較大,綜框運動更慢,,更不易引起斷頭,;
 d  綜框動、靜過渡時,,綜框運動的加速度也較?。?br>橢圓比運動規(guī)律與簡諧運動規(guī)律相比(圖6-12.1)
//6-18
3,、 任意比運動規(guī)律

任意比運動規(guī)律:就是按工藝要求任意規(guī)定綜框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
任意比運動規(guī)律曲線(圖6-13)
  綜框的運動規(guī)律完全可以按照人們的設想選擇,使之更能滿足開口運動的工藝要求,;
//6-19
第三節(jié)   開口運動的工藝參數
一,、開口時間
1、 開口時間:(又叫綜平度或綜平時間)是指上下交替運動的綜框相互平齊的瞬間,,也就是梭口開啟的瞬時,;
2、 表示方法:
角度法:用織機主軸轉過的角度表示,;

距離法:用鋼筘到胸梁的距離表示,;
3、 分  類:早開口,;

中開口,;

遲開口;
//6-20
4,、 開口時間對織物形成的影響:
不同開口時間打緯時經紗對緯紗的控制
開口時間的早晚決定:
打緯時經紗張力的大小和采用不等張力梭口時上下層經紗的張力差異以及筘與經紗的摩擦區(qū)端,;

早開口
①  緯紗不易反拔,有利于打緊緯紗,;

②  經紗張力大,,利于開清梭口,使經紗充分伸直,,布面平整,;

③  經緯紗摩擦增大,,經紗易起毛絨,斷頭增加,;

④  開口早,,閉口早,對引緯起出梭口不利,;

⑤  經紗張力大,,經紗屈曲小,緯紗屈曲大,;

⑥  經紗縮率小而緯紗縮率大,;
//6-21
遲開口

①  對構成緊密織物不利;

②  經紗張力大,,經紗曲屈小,,緯紗曲屈大;

③  經紗縮率大而緯紗縮率??;

④  降低經紗斷頭,織物表面紋路清晰,;

⑤  對引緯器出梭口有利,;

⑥  經紗磨損加重,斷頭增加,;
4,、 確定開口時間的原則

開口時間的確定,應根據織物品種,、織機類型,、原紗質量及織造條件而定;平紋織物易早開口,;斜紋,、緞紋宜遲開口;經紗紗支細,、條干不勻,,雜質多,,強力差或漿紗質量不好的,,宜遲開口;筘幅寬的織物宜遲開口,;車速高的織機開口宜遲些,;

梭口不易開清的,宜早開口,;
//6-22
二,、經位置線
1,、 定義:經位置線:指綜平時,織口,、綜眼,、停經架中導棒和后梁握紗點所連成的折線;

經平線:從胸梁引出的水平線,;
經直線:從胸梁過綜眼引出的直線,;(圖6-15)
2、 經位置線有三種配置(圖6-16)

后梁在經直線上——等張力梭口,;

后梁在經直線上方——不等張力梭口,;

后梁在經直線下方——不等張力梭口;
3,、后梁高低對織物形成的影響(具體分析)
4,、確定后梁高低的原則(具體分析)
//6-23 
第四節(jié)  開口機構
l、 組成:由提綜裝置,、回綜裝置和綜框(棕絲)升降,、次序的控制裝置組成;
2,、 分類:

凸輪(連桿)開口機構:平紋,、斜紋、緞紋
  (5枚)2∽8頁速度高,;
多臂開口機構:小花紋織物≤16頁綜,;

提花開口機構:復雜大花紋,速度低,;
//6-24
一,、凸輪開口機構
1、 連動式凸輪開口機構(動畫)(圖6-17)
特點:一種凸輪外形只適應一種織物,;
  只能使綜框向一個方向運動,;
  僅限于每次開口升降頁數相同的簡單組織;
  綜框弧形運動,,柔性連接,;
  機構簡單,節(jié)省動力,;
  影響采光,,增加油污;
  不適應高速,;
2,、 消極式凸輪開口機構(動畫)(圖6-18)
特點:凸輪箱在機外,有利于工作,,適應高速,;
  節(jié)圓半徑大,,a↓;
  無頂梁,,采光好,;
  綜框頁數小于12;
  運動平穩(wěn),,有導槽,;
//6-25
3、 共軛凸輪開口機構(圖6-19)

特點:一對共軛凸輪控制一頁綜框升降,;
  運動平穩(wěn),,適應高速;
  輪箱在機外,;
  溝槽凸輪開口機構,;
4、 六連桿開口機構:(也叫曲柄開口機構)
(動畫)(圖6-21)

特點:機構簡單,,適應高速,。耐磨損;
  只能織平紋,;
  綜框無靜止時間,,對引緯不利;
//6-26
二,、多臂開口機構
1,、 工作原理
圖6-22.1
2、 種  類

按傳動機構分為一—單動,、復動,;

按梭口種類分為——全開、半開,;
3,、 復動式半開梭口多臂機(圖6-22)
⑴  工作原理(圖6-22.2)

⑵  特  點
安裝在頂梁,影響采光,;
拉刀,、拉鉤間變化間隙大;
適用中低速織機,;
半開梭口,,復動式16頁綜框;
綜框在上無停頓時間,,在下約有800停頓時間,;
⑶  紋板的結構(圖6-23)
⑷  紋板結構和紋釘植法舉例(圖6-24)
//6-27
4、 單動式全開梭口多臂機(HZ12)
⑴  工作原理
每頁綜框由一組桿件傳動,,每頁綜框配備一把拉構或擺輪作一次往復運動,,形成一次梭口;
⑵  特  點
積極式開口,,開口清晰,,適合厚重毛羽大的毛紗;
時間可調整適應不同組織,;

全開式梭口,;
尋找斷頭不需開空車;
和梭箱升降,,自由投梭為一個機構并連接卷取機構,;
⑶  運動規(guī)律的調節(jié)(圖6-27.1)

偏心齒輪的配合 
⑷  紋鏈的編制   女衣呢紋鏈排列圖 


2/2斜紋組織鏈排列圖 


 條花呢紋鏈排列圖 
//6-28
5、 新型拉刀拉鉤式多臂機構
⑴  工作原理(圖6-26)

⑵  拉刀的傳動(圖6-25)

⑶  特 點
積極控制綜框升降運動,,無需彈簧回綜裝置,;
復動式全開梭口,拉鉤拉刀間間隙為0,,減少了綜框跳動,,適應高速;尋緯時多臂機轉回到原來的梭口,;
適應綜框頁數20或28頁,;
靜止時間(90度一120度);
不適宜高速回轉,;
開口承載能力有限,;
機構復雜,維修保養(yǎng)困難,;
//6-29
6,、 回轉式多臂機 圖6-27 

⑴  原 理
傳動原理 圖6-30 、( 圖6-31 
偏心輪機構 圖6-32.1 
探測機構 圖6-33 ,、 圖6-34 
⑵  特 點

1),、主要運動部件由往復式改為回轉運動,高速時更平穩(wěn),,結構簡化,;

2)、全開梭口,,上下梭口無蹺動,,有靜止時間;

3),、正反轉保持同步,;

4)、復動式,;

5),、動靜轉換時,,加速度值較小,振動沖擊??;
//6-30
7、 電子多臂機
⑴  工作原理 圖6-28 
實際上,,紋板狀態(tài)(有孔或無孔,、有釘或無釘)是典型的二進制信號,非0即1,。閱讀裝置則讀如該二進制信號,,并經過放大后輸出二進制控制邏輯(如進銷、撥銷),。
因此,,閱讀裝置可等效成邏輯信號處理和控制系統(tǒng),而紋板則是該系統(tǒng)的二進制邏輯信號源,。電子多臂開口機構正是基于這種思路,,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
⑵  特  點
是由電子控制的,,翻改品種十分簡便,,能適應更高的車速;
啟動和停止提綜件的運動,,避免沖擊,,振動;
//6-31
三,、提花開口機構
⑴  基本的構成

1),、花筒紋板部分
花筒、紋板作用是控制豎鉤的升降順序,;

2),、綜絲穿綜部分:橫針、豎鉤等,;

3),、刀箱部分
⑵  工作原理(圖6-31.1)
⑶  三種機構筒圖

1)、傳統(tǒng)單動式提花開口(圖6-31)

2),、復動式提花開口(圖6-32)

3),、電子提花開口(圖6-33)
//6-32
⑷  提花開口機構的分類:
按傳動分為單動式、復動式,;
按花筒數分為單花筒和雙花筒,;
按梭口形式有全開、半開、中央閉合,;
按紋板上孔徑密度分為大孔型,、中孔型、小孔型,;
⑸  綜線的穿吊(圖6-36)
//6-33
四,、連續(xù)開口
緯向連續(xù)開口:為實現(xiàn)低速高產,,在傳統(tǒng)織機上采用多個載緯器引緯,,此時在緯紗方向形成多個梭口(圖6-34)
   
梭口沿緯向被分成m個單元,每個單元由一組綜框構成,;一組綜框由數頁組成,。每組綜框由一組凸輪控制;相鄰凸輪之間保持相位差α,,于是織機運轉過程中綜框運動構成了波形梭口(圖6-35)
式中
k一一運動規(guī)律相同但初相位不等的綜框組數,;
//6-34
第七章  引緯
概述

引緯是將緯紗引入梭口??棛C上經紗由開口機構形成梭口之后,,必須把緯紗引過梭口,才能實現(xiàn)經紗和緯紗的交織,。

按照引緯所采用的器件或介質,,生產中常見的引緯主要有以下幾類:


換梭引緯

梭子引緯

  換紆引緯


片梭引緯

無梭引緯
劍桿引緯
噴水引緯


噴射引緯



噴氣引緯
//7-1
第一節(jié)  梭子引緯

有梭織機采用裝有紆子的梭子,梭子在受到投梭機構的作用獲得飛行速度之后,,便在走梭板兩端的梭箱之間,,往復飛行引緯。(影片)
一,、梭子  
梭子是有梭織機的主要器材,,同時具有引緯和儲緯功能。

主要的特點:

⑴  梭子外形是呈流線型,,表面要求光潔耐磨,、不起毛刺。

⑵  梭子后壁和底面的夾角為≤90度,,重心偏后偏下,。

⑶  梭子設有緯紗糟。

⑷  同臺織機梭子尺寸重量一致,。幾種常用的梭子(圖7-2),。
//7-2
二、投梭機構

投梭機構的作用是保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使梭子獲得所需要的初速度,。通常按照投梭捧傳動件在織機上的位置,將投梭機構分為下投梭、中投梭及上投梭三種,,后一種在生產中已很少見到,。

⑴  下投梭機構(圖7-3)
⑵  中投梭機構(圖7-4)
三、梭子相對運動的初速度
l,、 梭于的運動:

梭子引緯時的絕對運動,,是由沿走梭板飛行的相對運動與筘座擺動的牽連運動的合成的。其絕對運動的軌跡是一條空間拋物線,。
梭子運動的四個時期:(圖7-1)
//7-3
2,、 梭子相對運動的初速度
核子飛過梭口所用的時間t為:
 (7-l)

式中α2——梭尖進梭口時的主軸位置角(0);
α3——梭尾出梭口時的主軸位置角(0)
 n一—織機主軸轉速(r/min)
(如圖7-5)梭子飛過梭口時的平均速度可表示為: (7-2)

式中L1——織機上機筘幅(m),;
L2——梭子眮體長度(m),。
考慮到梭子飛行時做勻減速運動,其加速度為
a(<0=,,于是:

   (7-3)

   (7-4)
//7-4
由式(7-l),、(7-2)、(7-3),、(7-4)可求得梭子進梭口時的速度為
(7-5)
由于a是負值,,刪去第M項,在第一項上乘以系數ε(1.02∽1.05),,上式可簡化為:

  (7-6)

梭子進出梭口的時間角α2,,α3主要取決于梭子尺寸、梭口大小,、綜平時間,、經紗運動規(guī)律及筘座機構的運動規(guī)律和結構尺寸。

梭子進出梭口的時間確定后,,投梭時間保證梭子按時飛入梭口,,投梭力決定梭于飛行的初速度,保證梭于按時飛出梭口,。
  投梭時問和投梭力設計不當時容易造成邊紗斷頭和壞邊疵點,,嚴重時會造成軋梭。
//7-5
四,、梭子飛行時受力分析(圖7-6)(如圖7-7)(7-8)
結論:
1,、 以往定量研究表明,梭子飛越梭口時,,筘座運動處于負加速區(qū),,隨筘座擺動的切向慣性力P2指向鋼筘,其大小約為梭重的2倍,,對梭子緊帖鋼筘飛行起主要作用,。
2,、 P1 -mat 由于at不是常數,規(guī)律如圖,,應把梭子飛行安排在負加速度區(qū),,才能保證P1指向鋼筘。
3,、  P2有使梭子脫離走梭板的傾向,,但數值較小,影響不大,。兩弧離心力 ,。計算表明P4P5較小,對梭子緊貼走梭板和鋼筘不起顯著作,。
4,、 由于F1方向的變化,,R2的作用點和大小也發(fā)生變化,,梭子后壁易磨損為弧形。
5,、 由于鋼筘和經紗對梭子表面作用力的分布狀態(tài),,使得合力R1和R2作用點的位置偏向于前部,這使梭頭緊靠鋼筘和走梭板,,有利于安全飛行,,但易造成梭子頭部磨損。
//7-6
五,、投梭過程分析

投梭過程是指從皮結開始運動到梭子離開皮結自由飛行這一過程,。它使梭子從靜止狀態(tài)獲得必要的飛行速度,并適時進入梭口,,是引緯運動的關鍵,。
1、 投梭過程中梭子(或皮結)靜態(tài)位移與動態(tài)位移,。
擊按過程中S與X的關系圖見圖7-9,。
⑴  開始投梭時,皮結有△β0滯后時間,,并產生代表性變形fo,。
⑵  在投梭前半段f由小變大,這表明一部分動能逐漸轉變?yōu)楦鲝椥詸C件變形的勢能而貯存,。
⑶  后半階段f由最大變?yōu)?,,儲存的變形勢能轉化為梭子飛行的動能,到0時,,X與S相交f 0,,a 0,V Vmax梭于脫離皮結飛出。
//7-7
2,、 投梭工藝參數:
⑴  投梭力  靜態(tài)投梭時皮結的最大位移,。
a 投梭力的調整,實質是對梭于飛行初速度的調整,。

b 投梭力大速度大,,出梭日早,出梭口處擠壓變形小,,
c 機物料消耗大易回跳,,影響下次投梭:
d 投梭力小時相反。
⑵  投梭時間  投梭轉子與投梭鼻開始接觸時織機主軸轉過的角度,。
a 投梭時間的調整,,實質是調整梭子進梭口的時間。
b 投梭時間過早,,筘靠前,,筘處梭口高度小,進梭口處擠壓度大,,摩擦強烈,,進梭口處易產生跳花,同時易造成梭子飛行不穩(wěn),;

C 投梭時間過晚,,易在出口側產生斷邊、跳花,、夾梭尾等疵點
3,、 在調整投梭力和投梭時間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在滿足梭子自由飛行速度要求前提下,,應盡量減少投梭力,,以緩和投梭過程;

在梭子進梭口側不產生跳花,、斷邊疵點,,擊梭平穩(wěn)前提下,投梭時間以早為宜,;

調節(jié)時應充分考慮和開口運動工藝參數的配合,,并應考慮織物種類幅寬、車速及投梭機構彈性變形的大小,。
//7-8
六,、制梭

制梭裝置目的是通過制動摩擦力和部件變形能來吸收梭子動能,使梭子及時,,準確地停止在確定的位置的,。

工藝要求:

⑴  合理分配制梭和緩沖負擔

⑵  定位良好,,減少回跳

⑶  減速應緩和,以減少脫緯

⑷  應選用低噪聲阻尼材料

在國產機棉織機上,,制梭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⑴  梭子與制梭鐵碰撞制梭,;(圖7-10)
⑵  制梭鐵及梭箱前板對梭子摩擦制梭;
⑶  梭子撞擊皮結,,通過投梭棒使皮圈在皮圈架上滑行的摩擦制梭及三輪緩沖裝置制梭,。(圖7-12)(圖7-13)
實際上,紋板狀態(tài)(有孔或無孔,、有釘或無釘)是典型的二進制信號,,非0即1。閱讀裝置則讀如該二進制信號,,并經過放大后輸出二進制控制邏輯(如進銷,、撥銷)。
//7-10
二,、扭軸投梭機構
l,、 扭軸投梭機構的組成(圖7-18)
2、 扭軸投梭過程:

①  加扭

②  自鎖
③  投梭

④  緩沖
3,、 扭軸投梭機構的特點:

⑴  整個系統(tǒng)為金屬件,,彈性變形小。

⑵  加扭期長約3000,,積聚能量,車速不受影響,,加扭完畢,,連桿系統(tǒng)自鎖,破壞自鎖突然釋放能量,,梭子的速度與車速無關,。

⑶  投梭后,剩余能量由緩沖裝置吸收,。

扭軸投梭期間,,擊梭塊的運動速度、加速度的緩沖油壓變化如圖7-19所示,。
//7-11
三,、擊梭動力學分析
l、 動力學分析:
忽略摩擦阻力等次要因素,,擊梭動力學方程可表達為:
 7-7 
 7-8 
   7-9 
  式中Mk一扭軸的彈性變形恢復力矩,;

   M1一擊梭機構綜合的慣性力矩;

   G一扭軸的剪切的彈性模量,;

   JP一扭軸的截面的極慣性矩,;

   ф一扭軸的扭轉角,;

   L一扭軸的有效長度;

   LO一投梭棒長度,;

   m一整個投梭機構集中在投梭棒頂端的相當質量,。
//7-12
上述三式可得扭軸擊梭時期的微分方程

   7-10 
式中為投梭機構的固有頻率。
微分方程 7-10 的通解是:
(7-11)
可知,,扭軸投梭機構為一彈性振動系統(tǒng),。投梭開始前,扭軸的初始扭轉角中ф0此時系統(tǒng)位能量大而動能為零,。初始條件t=0時,,ф ф0,
ф 0,,可定出積分常數A ф0,; B 0
于是,擊梭時期扭軸的運動方程為:

  (7-12)

 7-13 

7-14)
由  7-12 和 7-13 式可得
//7-13
則擊梭塊(片梭)獲得的速度為:
2,、 最大投梭速度:

顯然,,當式中Фo 0時,即扭軸扭角由投梭開始時的Фo恢復到0時,,片梭可獲得最大飛行速度
式中的負號表示方向與扭軸的加扭方向相反,。
3、 緩沖作用:

當投梭終了時扭軸轉角為0,,雖然可使片梭獲得最大飛行速度,,但會引起扭軸反向扭轉。使機構產生不停的彈性振動,,縮短扭軸的壽命,,對下次投梭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應使油壓緩沖裝置在扭軸扭轉角還未恢復到0之前就開始作用,。若扭軸恢復到扭角為Ф1時,油壓緩沖裝置開始起作用,,此時片梭獲得的速度為V1為
計算表明,,即使在Ф1/Ф0 0.5的情況下,片梭速度V1比最大值Vmax也僅僅降13.4%,,因此,,在片梭速度下降不大前提下。緩沖時間可適當提前,。
//7-14
四,、制梭裝置(圖7一2O)
五、片梭引緯主要工藝參數
l,、 是片梭主要運動時間的配合
工作圓圖
2,、 綜平時間的調節(jié):

350O-30O過早緯紗不能充分伸直,,過晚投梭時梭口未滿開。
3,、 梭口的調節(jié):
①  通過后梁調節(jié)有四種梭口:

 a,、等張力梭口(圖7-20.1)

 b、輕度不對稱梭口(圖7-20.2)

 c,、強不對稱梭口(圖7-20.3)

 d,、適合長浮點織物的對稱梭口(圖7-20.4)
②  梭口前部高度調節(jié):
(圖7-20.5)(圖7-20.6)(圖7-20.7)

 a、3400~150時,,緯紗應從導梭片出口處順利滑出,。

 b、下心1800,,導梭片應居梭口中央,,距上層 1毫米。
//7-15
六,、片梭引緯的品種適應性

片梭引緯屬于積極式引緯方式,,對緯紗有良好的控制夾持能力,引緯速度高,,質量好,,故障少。因此:
l,、 能適應各種天然和化學纖維的引緯,。
2、 能適應各種幅寬織物的織造,。
3,、 能配合多臂或提花開口機構加工高附加值的裝飾物和高檔毛織物。
4,、 不適宜強度很低的紗線作緯紗。
//7-16
第三節(jié)  劍桿引緯 影片 
概述
劍桿引緯是最早使用的無梭引緯方式,,從1922年起至今七十年間圍繞改善引緯方式,,提高入緯率減少占地,完善整機性能幾個方面發(fā)展,,目前仍是無梭織機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機型,,入緯率己超過1000米/分。劍桿引緯過程如圖7-21所示,。
圖7-21
一,、劍桿引緯的分類
l、 按引緯方式分為:

單劍桿圖7-21 a  所示(動畫),。

雙劍桿圖7-21 b 所示(動畫),。
//7-17
2,、 按照劍桿結構特點分為:

⑴  剛性劍桿

⑵  撓性劍桿(如圖7-22)
3、 劍桿引緯緯紗的握持方式可以歸納為兩類:

⑴  叉入式 劍桿引緯時緯紗掛在劍頭上,,被送到梭口另一側或由接緯劍勾住引出梭口,每次引入雙緯,。這種方式比較容易實現(xiàn),,劍頭結構簡單,但引緯時緯紗在劍頭上滑過,,受到磨損,,緯紗緊邊張力較大,容易斷頭且只適合少數織物,,如帆布等,。

⑵  夾持式 劍桿無論送緯或接緯,都是利用劍頭上特殊結構的鉗口將緯紗頭端夾住送入和接出梭口,,每次引入單緯。夾持式方式比較合理,,應用廣泛,。
//7-18
二、傳劍機構
l,、 連桿與周轉輪系組成的傳劍機構:
⑴  工作原理:如圖7-24所示。
⑵  運動規(guī)律(圖7-25)
⑶  緯紗交接條件(圖7-26)
a.有一段重選動程d
b.有一個轉角上△a
c.同向運動│V送一V接│ 0
d.緯紗保持一定張力
2,、 變螺距螺桿傳劍機構:
⑴  工作原理(圖7-27)
⑵  運動規(guī)律(圖7-28)
3,、 球面曲柄傳劍機構(如圖)
⑴  工作原理(圖7-29)
⑵  運動規(guī)律(圖7-30)
//7-19
4、 共扼凸輪傳劍機構:
⑴  工作原理(圖7-31)

⑵  運動規(guī)律

劍桿引緯時,,由于加速度方向的變化,,會引起慣性力的方向的改變,以圖7-32為例,。
三、劍桿引緯工藝參數(表7-2)
劍桿引緯有一系列特點:由于過快的運動易造成斷緯和機件損壞,,因而劍頭在梭口中運動時間較長,,占主軸轉角2000一2500;劍頭進梭口約在600-900間,,出梭口約在2800-3100間,,進出口可調范圍小,。
劍桿引緯三大運動配合工作圓圖

主要工藝參數:

劍頭的初始位置、動程,、緯紗的交接,、剪緯及緯紗釋放與運動的配合。
a,、 送接緯劍進足轉差角應按設計調節(jié)一般在
00∽100之間,。
b、 送緯配置在前一緯引緯末,。
c,、 剪緯應定時準確,以保證送緯劍夾紗準確和紗尾長度合理,。
d,、 延緩下層經紗閉口時間。
//7-20
四,、劍桿引緯的特點和品種適應性
1,、 劍桿引緯的特點:

1) 依靠劍桿往復運動積極引緯,引緯質量可靠,。

2) 機構簡單,,噪聲低。

3) 適用多種開口機構和多色緯紗,,幅寬達5.4M,。

4) 適于中小批量生產。

5) 劍帶在梭口中停留時間長 2000一24O0 三大運動配合要求嚴格,。

6) 進出口調節(jié)范圍小,,幅寬變化小。

7   維護要求高,,劍帶易磨損,。

劍桿引緯屬積極式引緯,且在交接過程中紗線所受張力較小,,其產品適應性如下:

a.能適應不同原料,,不同粗細,不同截面形狀的緯紗,。

b.能適應天然長絲和人造長絲的織造。

c.能適應多色緯織造,。

d.能適應雙層,、雙重織物的生產。

e.能適應玻璃纖維和一些高性能特種纖維工業(yè)用織物的生產,。
//7-21
第四節(jié)  噴氣引緯 影片 

噴氣引緯是利用噴射氣流對緯紗產生的摩擦牽引力進行引緯,。

按其所使用的噴嘴數和控制氣流的方式,,可分為單噴嘴引緯,管道片控制氣流和多噴嘴接力引緯,、異型筘或管道片控制氣流兩大類,。
一、引緯原理
1,、 圓射流的性質: 圖7-33 

⑴  定義:從圓形噴嘴射出到自然空間的氣流。

⑵  性質:具有噴射成束的性質,。

a.卷吸引射作用----傳遞能量使靜止空氣運動,;

b.擴散作用----垂直射流方向的低速運動。

⑶  流速分布 圖7-34 
//7-22
2,、 紗線在氣流中的飛行速度:
根據繞流附面層原理,,可近似地求出紗線在噴射氣流中飛行時,所受到的摩擦牽引力Ff為
  7-27 
式中Cf--空氣阻力系數,,(0.025~0.033,,由紗線結構,表面性質確定),;

 ρ--空氣密度(kg/m3);

 V--氣流速度 m/s ;

 u--緯紗飛行速度 m/s ;

 d一緯紗直徑(m),;

 l一緯紗飛行總長度(m);

 Ff一氣流對緯紗的摩擦牽引力(N),。//7-23

實際上,,使緯紗向前飛行的摩擦牽引力,要比上式為小,,即應從上式中減去緯紗張力K和導紗器件等對緯紗的摩擦阻力S,。所以引緯過程中,氣流對緯紗的實際摩擦牽弓力為:

在噴氣引緯中,,應盡量減小K與S值,,以便能充分利用F,達到提高緯紗飛行速度U的目的,。緯紗飛行速度大小及變化特征,,與引緯過程氣流速度大小及變化特征有關。

圖7-35表示了單噴嘴引緯時,,氣流速度V和三種具有代表性的緯紗飛行速度U之間的配合示意圖,。
在多噴嘴接力引緯時,氣流速度V和緯紗飛行速度U的配合如圖7-36所示,。

優(yōu)點:

a.V U,,不會出現(xiàn)緯縮。

b.U穩(wěn)定值高。

c.寬幅化,。
//7-24
二,、引緯機構及引緯工藝
1、 單噴嘴引緯系統(tǒng): 圖7-37)

管道片一般以塑料模壓加工而成,,典型的脫紗槽開放式管道片形狀和工作狀況如圖7-38所示,。
2、 異型筘多噴嘴接力噴射引緯系統(tǒng),;
引緯機構(如圖)

由圖可知,,該系統(tǒng)主要由供氣系統(tǒng)、主噴嘴,、輔助噴嘴,、異形筘、電磁閥及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
⑴  供氣系統(tǒng):
織機上供氣原理(圖7-40),。
制備高質量壓縮空氣系統(tǒng)框圖
 圖7-41 。

⑵  主噴嘴:
圖7-42是一種應用極為普遍的一種組合式噴嘴結構示意圖,。
⑶  輔助噴嘴(如圖)
輔助噴嘴結構(圖7-43)
//7-25

⑷  異型筘

異型筘以其形狀有別于其他引緯方式所采用的平筘而得名,。每葉筘片前沿有向前突起的凹口,形成一條引導氣流和緯紗的凹槽,,稱為筘槽,。
3、 噴氣引緯工藝參數:
引緯工藝參數,,主要包括時間參數和壓力參數,。
⑴  開始引緯時間和總引緯時間
⑵  儲緯器擋紗磁針下落時間
⑶  主噴嘴開閉時間
⑷  輔噴開閉時間(表7-3)
輔助噴嘴分組(圖7-44)
⑸  噴嘴噴射壓力調節(jié)
4、 噴氣織機的品種適應性

適宜于細薄和厚重各類織物加工,,可選色4~6色,。原料主要以短纖紗或化纖長絲,織造高支高密單色織物優(yōu)勢明顯,。
//7-26
第四節(jié)  噴水引緯
一,、噴水引緯原理
1、 水射流的性質
噴水織機與噴氣織機的射流相似 如圖 
⑴  LA被稱為初始段
⑵  LB被稱為基本段
⑶  LC被稱為霧化段
根據實驗,,各段長度與孔徑d0有以下關系:
LA   (69~96)do
LB   (150~740)do
LC   (230~880)do
水射流能夠用于引緯的長度大約為:
   L LA+LB (219∽836)do
若do 2.8mm,,則:Lmax 836×2.8 2340
其中心流速為:
由此可見,水滴速度由其通過的距離S而呈負指數關系衰減衰減的快慢還受到K值的影響,。
  (規(guī)律如圖)
//7-27
2,、 水射流對緯沙的牽引力

水射流對緯紗的牽引力理論計算公式為:

式中:

ρw:水的密度。

 Cw:射流對緯紗的摩擦系數,。

△V:△t時間內射流與緯紗的速度差,;

  d:緯紗直徑,;

 dl:△t時間內的引緯長度。

根據射流速及對緯紗的作用力,,可計算出緯紗的速度變化如圖所示。
//7-28
二,、噴水引緯系統(tǒng)及引緯工藝
噴水引緯系統(tǒng)(圖7-47)
1,、 定長儲緯器
⑴  氣流式定長儲緯器
⑵  插針式定長儲緯器
2、 噴射水泵

圖7-48所示為臥式
吸入型彈簧噴射泵的結構,。
⑴  穩(wěn)壓水箱(圖7-49)
⑵  進水閥和出水閥(圖7—48中9,、10)
⑶  引緯水泵
⑷  腳踏輔助引緯器
3、 噴嘴(圖7-50)
4,、 夾緯器(圖7-52)
//7-29
噴水引緯工藝分析
引緯工作圓圖(圖7-53)

⑴  噴水量的調節(jié),;(變化范圍為2.41~6.36mL/緯)

⑵  噴水時間的調節(jié);(一般為850~900)

⑶  水壓的調節(jié):
由于水的密度較空氣大得多,,所以在噴水引緯中必須考慮水射流的落差,,圖7-54所示為水平投射和上仰投射兩種噴射形比較。圖7-55所示為噴水前后方向的設定,。
 噴水引緯與織機主要時間配合見圖7-56
//7-30
三,、水處理系統(tǒng)

噴水引緯以水作為引緯工質。在自來水或地下水中,,存在著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的雜質微粒及各種金屬離子,,微生物等。未經處理的水直接用于噴水引緯時,,將會引起以下弊?。?br>
⑴  直經大于5Hm的雜質會嚴重拉毛噴射泵活塞和缸套工作面,還會形成水垢,,堵塞孔眼,,腐蝕機件。

⑵  鈣,、鎂離子產生沉淀,,在噴嘴和熱熔剪表面形成水垢,造成引緯不良和剪刀失靈,。水垢在探緯裝置上生成,,會影響絕緣程度,使斷緯自停動作失靈,。

⑶  鐵,、錳、氯離子及游離氯會腐蝕破壞供水系統(tǒng)和引緯系統(tǒng),。

⑷  噴水織機上布卷較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tài),,微生物客易繁殖,,使織物霉變。

⑸  噴水織機采用電阻傳感器的斷緯自停緯紗檢測方式,、水電導率過低,,會導致頻繁無故關車,電導率過高,,說明水中電解質含量過大,。引緯系統(tǒng)及探緯裝置的腐蝕比較嚴重。

⑹  水溫過高,,容易引起漿膜脫落,,微生物滋生;過低會使?jié){膜強力下降,。水溫對引緯系統(tǒng)工作性能也有很大影響,。

因此,噴水引緯對水質提出了比較嚴格要求,,見表(表7-4)
//7-31
l,、 水處理系統(tǒng)
2、 噴水織機用水量計算

可根據水泵活塞直經d(mm)活塞動程l(mm)織機轉速n(r/min),,織機效率η,,計算一臺織機每小時用水量。
考慮到余量系數(1.15),,雜用水和漏水系數(1.20)及織機臺數N,噴水織機車間每小時用水量,,即供水設備容量為
//7-32
四、噴水引緯品種適應性

噴水引緯以伸向流動的水做為引緯工質,有利于織機高速,。在幾種無梭引緯織機中,噴水引緯速度最大,。
l、 適用于大批量,、高速度,、低成本織物的加工。
2,、 適用于疏水性纖維的織物加工
3,、 噴水引緯可配多臂開口裝置,進行混緯或雙色緯織造,,織制緯紗左,、右捻輪流交替的合纖長絲縐類或喬其紗類織物。
4,、 噴水引緯為消極引緯方式,,梭口是否情晰是影響引緯質量的重要因素。噴水引緯耗用水量較大,,生產廢水會污染環(huán)境,,要進行污水凈化處理,。
//7-33
第六節(jié)  儲緯器

無梭引緯緯紗卷裝為筒子紗。由于緯紗引出速度很高,,緯紗直接從筒子上退繞時,,筒子退繞半徑、卷繞質量,、紗線表面狀況等都會影響高速退繞的緯紗張力及其均勻程度,。另外,間歇地緯紗退繞會帶來強烈的緯紗張力波動,,引起緯紗斷頭和各種引緯疵點。因此,,儲緯裝置已減為無梭引緯系統(tǒng)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儲緯器

根據儲紗鼓是否轉動,,儲緯器分為動鼓式儲緯器和定鼓式儲緯器,。
l、 動鼓式儲緯器:
動鼓式儲緯器(圖7-58),。
定鼓式儲緯器(圖7-59),。
//7-34
二、定長儲緯器

噴氣引緯和噴水引緯為消極引緯方式,,流體對緯紗起牽引作用,,但不可能按需要長度從儲緯器上拉下緯紗。因此,,它們用的儲緯器必須具有定長動能,。
1、 氣流式定長儲緯器
2,、 插針式定長儲緯器
3,、 磁針式定長儲緯器
該儲緯器的電控原理如圖7-63所示。
//7-35
第七節(jié) 無梭引緯的布邊形式

無梭引緯采用機外單側供緯,,每次引緯后必須剪斷緯紗,,才能繼續(xù)引入下一緯。因此,,無梭引緯織機上都沒有織邊裝置,。為使織物邊部整齊美觀,并能承受織物后部加工時施加的張力,,無梭引緯采用以下幾種布邊:
折入邊
繩狀邊
紗羅邊
熱熔邊
輔經邊
輔緯邊
針織邊
//7-36
第八章  打緯
第一節(jié)  概述 影片 
打緯運動:將引入梭口的緯紗打向織口與經紗交織形成符合設計要求的織物的過程,;
  (動畫)
一、打緯機構的主要作用
⑴  用鋼筘將引入梭口的緯紗打入織口,,使之與經紗交織,;
⑵  用鋼筘確定經紗排列密度和織物幅寬,;
⑶  在有梭織機上,鋼筘還組成梭道,,保證梭子穩(wěn)定飛行,;
⑷  在一些劍桿織機上,借助鋼筘控制劍帶的運行,,起導引作用,;
⑸  在采用異形筘的噴氣織機上,鋼筘起到防氣流擴散的作用,;
//8-1
二,、打緯機構的工藝要求
⑴  有利于打入緯紗;
⑵  創(chuàng)造有利的打緯空間
⑶  有利于梭子飛行安全,;
⑷  提高車速,,減少織機震動;
三,、打緯機構的分類
l,、 連桿式打緯機構
①GA615型有梭織機的四連桿打緯機構
②六連桿打緯機構(圖8-2)
2、 共扼凸輪式打緯機構(圖8-3)
3,、 毛巾織機打緯機構

1 小筘座腳式毛巾織機打緯機構(圖8-4)

2 三緯毛巾組織結構的形成(圖8-5)

3 織口移動式毛巾打緯機構(圖8-6)
//8-2
第二節(jié)  四連桿打緯機構分析
一,、四連桿打緯機構按特征分類
1、 軸向打緯與非軸向打緯

軸向打緯

定義:筘座腳擺動至最前,、最后位置時,,相應位置上牽手栓中心的連線通過曲軸中心的打緯機構;

特點:筘座腳向前擺動和向后擺動各占織機主軸1800

非軸向打緯

定義:筘座腳擺動至最前,、最后位置時,,相應位置上牽手栓中心的連線不通過曲軸中心的打緯機構;

特點:筘座腳向前擺動和向后擺動占織機主軸轉角不等,;
//8-3
2,、 曲柄半徑r與牽手長度L的比值
⑴  長牽手:曲柄半徑r與牽手長度L的比值r/L 1/6;
⑵  短牽手:曲柄半徑r與牽手長度L的比值r/L> 1/3,;
⑶  中牽手:曲柄半徑r與牽手長度L的比值r/L在1/6~1/3范圍內,;
二、四連桿打緯機構運動學分析(圖8-7)
打緯機構的性能反映在筘座的運動特性上,,筘座的運動可用牽手栓的運動來表示,;
牽手栓中心的位移為

  S=COC=COE-CG-GE
//8-4
則得牽手栓中心運動規(guī)律為
//8-5
式中也就是織機主軸的角速度:
以GA611型織機為例:
牽手栓中心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隨主軸轉角的變化圖,;(圖8-8)
三、r/L值對筘座運動的影響
令e 0,,將e 0代入牽手栓位移公式則
 具體分析 
//8-6
四,、非軸向偏度的影響
⑴  e值的存在,,使筘座向前和向后運動所占主軸轉角不再相等,即時,,筘座到達后止點,,因這時牽手栓的速度為0,即
可化為  
因為 e值一般都很小,,故θ,、β均很小,利用近似公式
  得  
結論: 具體分析 
//8-7
⑵  e值的存在,,對筘座的最大加速度值及出現(xiàn)最大加速度的時間均有影響,;

 

因為打緯機構最大加速度發(fā)生在前止點附近,
   ,
代入前式可得:
結論: 具體分析 
//8-8
第三節(jié)  共軛凸輪打緯機構分析

在共軛凸輪打緯機構中,,筘座的運動性能取決于主,、副凸  輪的外廓線;
一,、共軛凸輪打緯機構的設計要求
⑴  筘座由靜止開始向前擺動到打緯位置時,其加速度應由零逐漸增大,;
在利用慣性打緯的情況下,,筘座在最前位置時的加速度應為負值(方向指向機后),其值應達到慣性打緯的要求,;

筘座向機后擺動至靜止時,,其加速度應逐漸減小至零;

在整個筘座運動過程中,,加速度變化緩和,;
⑵  筘座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應連續(xù),,有時還應考慮使加速度的變化率也連續(xù),以免出現(xiàn)機構的剛,、柔性沖擊,;
//8-9
二、共軛凸輪打緯機構的筘座運動規(guī)律
①  采用正弦,、余弦加速度規(guī)律的分段組合
②  正,、余弦加速度曲線分段組合成的筘座運動規(guī)律
//8-10
第四節(jié)  打緯與織物的形成
一、打緯過程(圖8-10.1)
1,、 打緯過程:從打緯開始到打緯終了的期間稱為打緯過程,;

打緯開始:打緯阻力開始猛增的那一瞬間稱為打緯開始;

打緯終了:當鋼筘達到前死心位置時,,阻力和經紗張力都達到峰值,,此時稱為打緯終了,;
2、 打緯過程描述(圖8-10.2)
圖8-10.2

緯紗引入梭口后被被鋼筘推向織口,,起初幾乎是不受阻力,;當被推到織口附近即很靠近前一根緯紗時,鋼筘開始受到迅猛上升的阻力,,經紗張力也相應地劇烈增大,,當鋼筘達到前死心位置時,阻力和經紗張力都達到峰值,,打緯結束,;
//8-11
二、打緯期間經緯紗的運動規(guī)律
1,、 織物形成區(qū):從新織入的那根經紗到不再有相對移動的那根緯紗之間的區(qū)域(由若干根經緯紗組成),;
表示:一般用緯紗根數表示;
影響:與織物的密度有關,;

  密度越大,,織物形成區(qū)越大;
2,、 經緯紗的運動

經緯紗的共同運動,;

經緯紗的相對運動:緯紗相對于經紗的滑移;
3,、 織口位移(圖8-12)

表示了經紗和織物張力的變化情況,;
//8-12
4、 打緯阻力(圖8-16.1)
圖8-16.1

定義:打緯期間緯紗要相對于經紗移動必須克服的阻力,。

組成: ⑴  摩擦阻力:

  ⑵  彈性阻力:經紗產生屈曲變形,,打緯時經紗受到張力而伸直;

影響因素 具體分析 
5,、 打緯期間經緯紗運動的力學模型
圖8-12.1
圖8-16
  由此可見,,在打緯期間,經紗一會兒變形伸長,,一會兒又弛緩收縮,,經紗呈現(xiàn)一種縱向張弛振動現(xiàn)象,或者稱為粘滑振動,;
//8-13
三,、打緯區(qū)
定義:打緯過程中筘或新緯紗移動的距離;(mm)
影響因素:
1,、 織物組織與結構:
交接點越多,,打緯區(qū)↑
織物緊密度↑,打緯區(qū)↑

2、 經緯紗性質(剛性)
經紗剛性↑,,織口位移量↓,,打緯區(qū)↓
緯紗剛性↑,織佝位移量↑,,打緯區(qū)↑,;

3、 上機工藝參數的影響
  ①  開口時間:
早,,打緯張力↑,,剛性↑,打緯區(qū)↑,;
②  上機張力:
經紗張力↑,,打緯區(qū);↓
③  后梁高低:
高,,打緯區(qū)↓,;
//8-14
第九章  卷取與送經
概述
卷取和送經的主要任務是:
⑴  引離織成的織物,使其形成一定卷裝形式,,并將織軸退繞的經紗引至交織區(qū)域,;
⑵  使織物形成規(guī)定的緯密;
⑶  保證織軸退繞適合織造需要長度的經紗,;
⑷  確定上機張力大小,,并始終保持經紗張力均勻恒定;
縮率:經紗,、緯紗相互交織形成織物時,由于屈曲,,會產生收縮,,經紗和緯紗在織造過程中長度的總變化;
//9-1
式中  ——分別為經緯紗織造縮率,;

  ——下機縮率,;

  ——分別為經紗長度、機上織物長度和下機坯布長度,;

  ——分別為穿筘幅寬,、機上織物幅寬和下機織物幅寬;
經緯紗縮率包括織造縮率與下機縮率,;
織造縮率是由于經,、緯紗交織形成織物時紗線屈曲而產生的縮率;
下機縮率——織物中經緯紗長度會再次發(fā)生變化,;
緯  密——織物10cm長度中的緯紗根數,;
經  密——織物10cm寬度中的經紗根數;
//9-2
第一節(jié)  卷取
一、工藝要求

⑴  卷取和送出量均勻,,卷裝良好,;

⑵  適應性好,調節(jié)方便,;

⑶  張力調節(jié)裝置反映靈敏,,張力波動小,;

⑷  二者應有良好的配合,;

⑸  能夠滿足導緯退卷的需要;
二,、卷取機構的分類



  積極式間歇卷取機構

 積極式卷取機構   積極式連續(xù)卷取機構
卷取機構


  電動卷取機構

 消極式卷取機構
//9-3
三,、卷取機構
1、 積極式卷取機構
⑴  積極式間歇卷取機構
圖9-1所示為典型得積極式間歇卷取機構,,該機構每織一緯棘輪轉過一齒,,此時卷取輥轉過得弧長為

式中nl,…,,n7——各相應齒輪對應齒數,;


 D——卷取輥直徑,cm,;

則織物緯密的計算(具體分析)
//9-4
⑵  積極式連續(xù)卷取機構
積極式連續(xù)卷取機構可以均勻連續(xù)地卷取織物,,無沖擊,運動平穩(wěn),,可形成質量較高地織物,,因此,現(xiàn)代織機普遍采用,;
①一種常見地連續(xù)卷取機構(圖9-2)
②一種無梭織機使用地連續(xù)式卷取機構
圖中1為蝸桿,,轉速與織機主軸相同,織機工作時,,卷取輥11連續(xù)回轉,,將織物引離織口;

則織物緯密的計算(具體分析)
⑶  電動卷取機構(圖9-4)
新型的無梭織機上,,配備了電動卷取裝置,,卷取機構采用單獨的變速電動機驅動;
//9-5
2,、 消極式卷取機構(圖9-5)(動畫)

消極式卷取機構中,,從織口處引離的織物長度不受控制,所形成織物中緯紗間隔比較均勻,,因此適用于緯紗粗細不勻的廢舊紡紗,、粗紡毛紡等織造加工;
四、卷布裝置工作原理

隨著織造的進行,,布卷直徑會逐漸增大,,為了保持均勻的卷取張力,卷布輥的轉速應隨布卷直徑增大而降低,;
常見的幾種卷布裝置(圖9-6a)(圖9-6b)  (圖9-6c)
//9-6
五,、邊撐

作用:對織物進行橫向握持和伸幅,保持織口處織物幅寬等于經紗穿筘幅寬,,保護經紗和鋼筘,,使織造過程正常進行。

形式:有刺環(huán)式,、刺輥式,、刺盤式和全幅邊撐等幾種。其中刺環(huán)式應用最多,。
幾種常用的邊撐:(圖9-7)
//9-7
第二節(jié)  送經
一,、送經的要求

送經量每次要均勻一致;

經紗張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張力變化,;

送經機構于其他機構配合,使經紗張力變化不大,;

經紗送出量要適合不同緯密,;
//9-8
二、送經機構的形式
1,、 積極式:積極式送經機構驅動織軸回轉送出經紗,,并根據織造過程中各種因素影響的經紗張力變化來調整經紗送出量;
2,、 消極式:消極式送經機構依靠經紗張力將經紗從織軸上退繞出來,,完成送經動作;
//9-9
三,、送經機構
1、 消極式送經機構
⑴  消極式送經機構工作原理(圖9-8)
如將軸承的摩擦力省略不計,,則織軸靜力平衡方程可表達為

⑵  鋼帶式聯(lián)合送經裝置(圖9-9)
若不計軸承的摩擦力,,經紗靜態(tài)張力
⑶  平衡桿式送經裝置(圖9-10) 動畫 
//9-10
2、 積極式送經機構
⑴  間歇式送經機構(圖9-11)

①  經紗送出裝置
若織物緯密為 Pw,,織造縮率(包括下機縮率)為 aj,,則每緯送經量

由圖可知,該機構每緯送經量

式中m——每緯棘輪轉過的齒數,;
n6,n7,...,n14——各齒輪對應齒數,;
D——織軸繞紗直徑;
//9-11

若n6 50, n7 n8 30,n10 2,n11 17,

   n13=23,n14 116,,則
對于既定產品,,每緯送經量Lj是確定的,mD的值應保持不變,。即隨著織軸繞紗直徑D的減少,,m值應增大。該機構棘輪最小回轉量為1/3齒,,最大為5齒,,則該機構送經量范圍為
因此,該機構理論上所能織造的緯密范圍約為122~414根/10cm,,若超出以上范圍,,就必須改變有關傳動齒輪的齒數。
//9-12

②  經紗張力調節(jié)裝置
經軸滿軸到空軸調節(jié)桿位置的變化  (圖9-12)
后桿受力分析(圖9-13)(具體分析)
織軸繞紗直徑改變時L1的變化(圖9-14)
⑵  外側送經機構
送經及張力調節(jié)原理(圖9-15)
送經量計算(分析計算)
⑶  摩擦離合式送經機構
經紗送出裝置(圖9-16)
織物下機緯密(分析計算)(緯密范圍表)
張力調節(jié)裝置(圖9-17)(動畫)
弧形槽的自鎖作用(圖9-18)(分析計算)
//9-13
3,、 并列雙軸送經機構的工作原理

在公稱筘幅2300mm以上的無梭織機上,,一般采用并列雙軸送經方式,可以同時織造雙幅織物或全幅織物,;

分類:機械式和電子式
并列雙軸制送經裝置(圖9-19)

送經機構驅動蝸桿回轉,,通過蝸輪4,系桿H及行星輪2,,驅動中心輪1,,3分別控制兩織軸的轉速其中,n1 n2 n3, n5 n6,n7 n8,。差動輪系的傳動比
式中  n1,,n3,nH一相應構件的轉速,;
  —轉化機構中齒輪1,,3的傳動比;
//9-14
行星輪受力分析(圖9-20)
如圖,,各力對中心輪軸芯的力矩平衡方程
(式9-25)

式中  ,,,


時  
在這種情況下,,差速器平均分配扭矩,,兩織軸獲得的扭矩相同,其轉速也相同留在兩織軸經紗張力不相等時,,若織軸7經紗張力較大,,

 
這樣,會產生一個使行星輪轉動的力矩,,其值為
式中  r2——行星輪的作用半徑,;

  M--由pl,,p3差造成的對行星輪的力矩;
//9-15
在M作用下,,行星輪產生如圖9-20所示的ω方向的轉動趨勢,,其與軸芯之間產生阻力矩Mr顯然
可以導出 即  (式9-29)
由式(9—25)和式(9—29)可得
由于扭矩MH的重新分配,織軸7加速回轉,,織軸8降低速度,,兩織軸上經紗張力差異逐漸減小。此時,,行星輪既有公轉,,又有自轉。應指出,,只有當

時,,差動輪系才起作用;
//9-16
4,、 電子送經機構

電子送經機構由經紗張力信號采集系統(tǒng),、信號處理和控制系統(tǒng)、織軸驅動裝置三部分組成,;
⑴  經紗張力信號采集系統(tǒng)(圖9-21)
經紗張力采集系統(tǒng)有接近開關方式和應變片方式,;
①接近開關方式(圖9-22)
②應變片方式(圖9-23)
⑵  信號處理和控制系統(tǒng)
①接近開關方式(圖9-24)(圖9-25)
②應變片方式(圖9-26)
⑶  織軸驅動系統(tǒng)
織軸驅動系統(tǒng)包括送經電機及驅動電路,傳動減速輪系及織軸等,;
//9-17
第十章  多色緯織造
第一節(jié)  有梭織機的多梭箱機構
一,、多棱箱選緯機構分類
1、 單側多梭箱機構
2,、 雙側多梭箱機構
⑴  同升降式
⑵  異升降式
二,、多棱箱機構工作原理
1、 梭箱升降裝置
①  梭箱升降裝置驅動部分(圖10-1)
②  偏心盤位置與梭箱位置的對應關系
//10-1
2,、 控制梭箱變換裝置
①  梭箱鏈鋼板示例(圖10-3)
②  控制梭箱變換裝置(圖10-4)
3,、 鋼板節(jié)約裝置
4、 皮結移位裝置
5,、 停送停卷裝置
6,、 梭子的配位與調配

梭子的配位:將裝有各種緯紗的梭子梭子配置在兩側的梭箱內,稱為梭子的配位,。

梭子的調配:按照緯紗配色循環(huán)的要求,,確定在一個或幾個緯紗配色循環(huán)中,織造每根緯紗時梭箱的位置及投梭方向,,稱為梭子的調配。

⑴  梭子配位的原則:

1) 使用次數最多的緯紗,,應放于上層梭箱,。這樣可以使梭座重心下降,,織機運轉比較平穩(wěn)。
//10-2

2) 梭箱的變換應盡量按順序進行 如 1-2,,2-3,,3-4),少用間跳變換 如1-3,,2—4),,一般情況下不使用連續(xù)3個梭箱的升降變換(如1—4),以減少織機的振動和梭箱升降的不平穩(wěn),。

3) 為了防止污染緯紗,,應盡量把裝有淺色緯紗的梭子布置在第1或第2梭箱,裝有深色緯紗的梭子則可布置在第3或4梭箱,。

4) 強捻緯紗或結子緯紗,,最好配置在第2或第3梭箱,如果放置在第1或第4梭箱,,則梭子與布達之間的緯紗較長,,引緯時布邊處易產生緯縮疵點。如果同時使用兩種結子紗,,則應將其間隔地配置在梭箱中,,以防止緯紗互相糾纏,避免將不應織入的緯紗帶進梭口,。
⑵  梭子調配的可行性分析
1) 空梭箱的配置(圖10-5,、10-6)
2) 梭子調配循環(huán)數R的計算
//10-3

3) 空梭箱數與梭于調配的關系 以4×4為例 

①  空梭箱數等于一側梭箱數目(4)時,配色循環(huán)的奇偶數不受限制,。

②  空梭箱數等于3時,,全部奇數引緯或全部偶數引緯或奇偶混合排列,都可以進行調配,。(圖10-7,、10-8)
③  空梭箱數等于2時,全部奇數引緯或全部偶數引緯可以調配,,奇偶混合時,,偶數引緯的梭子數和其問奇數引緯的梭子數都必須是偶數,才能調配,,特殊情況,,只有一把偶數引緯梭子也可調配。

④  空梭箱數等于1時,,全部為奇數引緯時可調配,,全部為偶數不能調配,奇偶混合只有某些特殊情況可調配,。
//10-4
例如:(圖10-9,、10-10,、10-11)

A:la,1b,,1c,,1d,1e,,1f  可以

B:2a,,2b,2c,,2d,,2e,2f  可以

C:2a,,1b,,1c,1d,,2e,,2f  不能

D:2a,1b,,1c,,1d,1e,,2f  可以

E:2a,,1b,1c,,1d,,1e,1f  可以

F:2a,,2b,,1c,2d,,2e,,2f  不能
7、升降紋鏈的編制

例一:蘭48紅8綠10蘭42黃6

第一方案,,梭子配位,;藍 1)、紅(2),、黃(3),、綠(4)。梭箱的變換順序為  l- 2—4—1—3

第二方案,,梭子配位:紅 1 ,、藍(2),、綠(3)、黃 4 ,。梭箱的變換順序為  2—1—3—2—4

第三方案,梭子配位:綠 1 ,、紅(2),、藍(3)、黃 4 ,。梭箱的變換順序為   3—2—1—3—4

第四方案,,梭子配位:黃 1 、藍(2),、綠(3),、紅 4)。梭箱的變換順序為  2—4—3—2—1

  (表 10-1)
//10-5

例2(表10-2)

例3  緯紗循環(huán)為:
2a,2b,2c,2d,2c,2b,2c,2b,2c,2b,2c,2b,2c,2b的織物,。 表10-3 ,、(表10-4)
//10-6
第二節(jié)  劍桿織機的選緯與混緯
一、選緯機構
1,、 機械式選緯機構
(圖10-12)(圖10-13)(如圖)
①  選緯執(zhí)行裝置
②  花筒選緯裝置
2,、 電磁式選緯機構
(圖10-14)(圖10-15)
①  電磁式選緯裝置(動畫1)
②  光電選緯信號裝置
二、混緯機構(圖10-16)(動畫2)
//10-7
第三節(jié)  片梭織機的選緯與混緯
一,、選緯機構
1,、 四色選緯機構的選緯執(zhí)行裝置(圖10-17)
2、 四色選緯的定位裝置(圖10-18)
二,、混緯機構
1,、 多臂機傳動的混緯機構(圖10-19)
2、 混緯機構的其他傳動方式(圖10-20)
//10-8
第四節(jié)  噴氣織機和噴水織機
的選緯與混緯
一,、噴氣織機的四色選緯機構(圖10-21)
二,、噴水織機的混緯

噴水織機可配備混緯機構,混緯機構也能用于二色緯紗的任意變換,。在配備混緯機構的噴水織機上,,裝有兩只并列的噴嘴,一只噴射泵經過兩個電磁閥分別與兩保只噴嘴相連,。這類噴水織機通常配用兩只定鼓式定長儲緯器,,向兩只噴嘴供應緯紗。電磁閥的開閉和定長儲緯器磁針的起落由織機微電腦控制,,在微電腦程序控制下,,各組電磁閥和定長儲緯器相繼投入工作,相應的噴嘴將定長儲緯器釋放的緯紗引入梭口,。

  目前,,這種混緯機構常用才合成纖維長絲的縐類,、喬其紗類織物的加工,一個噴嘴引入左捻長絲,,另一噴嘴引入右捻長絲,,引緯比為1:1。
//10-9
第十一章  坯布整理和織疵分析
第一節(jié)  常見織疵極其產生原因

布面疵點是坯布質量指標中的一個重要控制指標,,任何疵點不僅影響織物質量,,而且會影響織機效率。

常見織疵及分析
1,、 斷經,,斷疵,斷邊:

造成經紗斷頭的原因較多,,大致有原紗,,半制品特別是漿紗質量不良,綜筘保養(yǎng)不良,,上機張力,,工藝參數不適合車間溫濕度控制不良等。經紗斷頭對織機效率影響較大,,應從斷頭方面消除,,另外,特別要做好織斷經自停裝置,,以免斷經產生嚴重后果,。

產生斷邊的主要原因:

① 邊經位置不正,伸幅作用不良,。

② 鋼筘定筘作用不良,,安裝不良,不光潔,。

③ 吊縱不良,。斷邊;

④ 積軸軸幅與布幅差異過大或邊鈔松弛,。
//11-1
2,、 筘痕和穿錯:(如圖)

①  鋼筘不良(質量,變形,,損傷)

②  經軸質量不良(嚴重絞頭)

③  綜框不良(上軸分紗,,綜框變形)
3、 雙緯(缺緯)百腳:
多股  多頭雙韓  布面拖紗

①  脫緯:

Ⅰ  緯紗成型不良,。

Ⅱ  緯紗卷繞不良,。

Ⅲ  織機狀態(tài)不良。

Ⅳ  管理。

Ⅴ  梭管配套不良,。

Ⅵ  緯紗回潮過小,。
//11-2

②  雙緯和斷緯
(斷緯)(斷緯、稀緯)(稀緯)(稀弄)(稀密緯)
機械原因

Ⅰ  梭子帶著紗尾飛行,,紗尾有一定張力,。

Ⅱ  緯紗斷在布邊外面。

Ⅲ  梭子從IV換梭側投梭力過小,。

Ⅳ  換梭過程產生,。

斷稀雙缺緯是有梭織機主要疵點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有梭引緯斷緯機會多,,斷緯后自停不良及頻繁換梭等。尤其是邊部拖緯,。

4,、云織疵點:(如圖)

云織:緯密的片段變化或稀密不勻,全幅性居多,。

原因:

①  送經機構不正常,。

②  卷取機構嚙合不良,回轉不勻,。

③  緯紗給濕不良
//11-3
5,、 疵點:
緯縮:緯紗織入是呈扭結狀或起圈呈現(xiàn)于布面。
原因:
①  原紗質量不良
②  緯紗強捻
③  回潮過低
④  投梭不良
⑤  梭子狀態(tài)
⑥  緯紗張力控制不好
⑦  梭口不清
⑧  吊棕不良
6. 邊不良:
原因:由緯紗張力和經紗張力配合不良產生,。
//11-4
7,、 方眼:
原因:
①  后梁低
②  開口時間遲
③  吊綜過高
④  邊撐桿過低
⑤  綜絲桿彎曲
⑥  下棕夾損壞
⑦  經紗張力過大
⑧  筘片過厚
8、 三跳疵點

(跳花)(跳紗)(邊跳紗)

主要原因:開口不清或開口引緯配合不當引起,。
//11-5
9,、 軋梭、夾梭與飛梭,;
主要原因:機械故障所致,。
10、經縮,、浪紋:
(經縮波紋)(經縮浪紋)(緯向經縮波紋)(吊經)
原因:
①  經紗張力不勻
②  調節(jié)不當
11,、油污和漿斑
油漬 漿油 油經 油花緯  雜物
12、其它疵點
(破洞)(松經)(竹節(jié))
(錯緯)(原紗錯緯)
(折痕)(修織不良)
(密路)(條影)
(漿?。ńY頭)(色花紗)
//11-6
第二節(jié)  坯布的整理(影片)
一,、坯布整理的主要工序
①  驗布(驗布機簡圖11-1);

②  修織和洗油,;
③  折布(折布機簡圖11-2),;
④  刷布和烘布(刷布機簡圖11-3);

⑤  分等
二、坯布整理的目的

改善織物外觀,,提高織物質量,。
//11-7
13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