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的藝術(shù) 孫雙金 聽課,,是老師最為常見的工作,。 向名師學習要聽課,向同行學習要聽課,,向?qū)<覍W習更要聽講座,。但是,我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教師聽課只關(guān)注一項工作,,那就是記筆記,。因為記好筆記,可以回校向領(lǐng)導匯報,,可以應付上級檢查,,可以作為年底績效考核的工作實績。 可是,,我們不能認真想一想,,聽課究竟應該為了什么呢?是為了匯報,、是為了檢查,、是為了考核?我認為都不是,!聽課是為學習別人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藝術(shù),,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 如何聽名師的課、同行的課呢,?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從年輕時開始聽別人的課,,必定在課前做好三項功課: 其一,,知其上課題目。聽課之前,,我首先了解執(zhí)教老師上的是什么題目和題材,。是古詩,還是散文,?是寓言,,還是童話?了解教學內(nèi)容和題材,,可以就相關(guān)題材的教學做好研讀準備,。 其二,研其上課文本,。知道題目后,,馬上找來教科書,對文本做深入研讀,。一讀,,了解內(nèi)容;二讀,,明確主旨;三讀,,分析特色,;四讀,欣賞語言,。 其三,,思考教學思路。細讀文本后,,我就自己琢磨:假如我教這篇文章,,會怎么設(shè)計?有幾種處理方法,?哪種設(shè)計更切合學生,?哪種設(shè)計更獨具匠心? 以上三項“功課”做好后,,我才有底氣走進別人的課堂,,聆聽別人的教學,。有了這樣的準備,我在聽課時關(guān)注的就不僅僅是人家的教學設(shè)計和流程了,。我更關(guān)注:他對文章的解讀,,哪里比我深入?哪里獨具慧眼,?哪里是我沒有發(fā)現(xiàn)的,?他對教材的重點處理巧妙在哪里?難點化解獨特在哪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他是如何啟發(fā)、引導,、點撥的,?他的板書設(shè)計妙在哪里?作業(yè)布置為何與眾不同,?我的整個聽課過程,,都是在與我之前備課做比較、做分析,,區(qū)別異同,,分辨高下。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聽課的過程,,就是在內(nèi)心里把自己的課和別人的課做比較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分析的過程,;就是取其精華,剔去糟粕的過程,。 說實話,,我的好多公開課選文,都是在聽別人上課的過程中萌生的,。例如:我執(zhí)教的《泊船瓜洲》,,就是在聽別的選手參加大賽時萌發(fā)的,因為對文本的解讀我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看法,。我認為這首詩的“詩眼”是“還”字,。”我緊扣“還”字詩眼,,牽一發(fā)動全身,,披文入情,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此課一出,,得到張?zhí)锶?、周一貫等語文名家的高度贊譽。何以如此,,皆因聽課前做好三項功課使然,! 如何聽專家的報告講座呢?我的體會是記其要點,,思其疑點,,取其新點。 記其要點,,就是概要地記錄講座的要點,,譬如大小標題,名言警句,。這是整體上把握,,舉其綱要。 思其疑點,,就是對他講座中有疑問的地方,,暫時搞不明白的地方,和別的專家講得不一致的地方,,做好記錄,,做些思考。一時解決不了,,暫且存疑,,留待報告后再做思考、檢索,,直到解疑明了為止,。 取其“新”點。專家報告不可能從頭到尾都是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熟知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新的思想、新的主張,、新的策略,。那么這一小部分就是我最有收獲的地方,切莫疏忽放過,。其實,,聽一場報告,如能收獲一兩點新的見解,功莫大焉,!這樣積少成多,,聽十場,有十個新思想,,你的收獲還少嗎,? 聽課是學習,會聽課是善學習,。善學者能以少勝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望老師們都能掌握聽課的藝術(shù),,在聽課中成長,在善學中進步,。 (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