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門大紅門 明朝在南海子圍墻上辟出北紅門、西紅門,、南紅門,、東紅門四座大門。清朝康熙年間,,在明朝四門的基礎上,,添設五門,形成了九門之制,。九座大門配置情形為:北,、東、西各兩門,,南面為三個門,。《日下舊聞考》載:南苑繚垣為門凡九,,正南曰南紅門,,東南曰回城門,西南曰黃村門,,正北曰大紅門,,稍東曰小紅門,正東曰東紅門,,東北曰雙橋門,,正西曰西紅門,西北曰鎮(zhèn)國寺門。 根據(jù)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南苑全圖》可知,,每個門的規(guī)置也不盡相同:大紅門,、南紅門、鎮(zhèn)國寺門,、雙橋門為三個門洞,,中間大兩邊小,;西紅門,、黃村門、回城門為兩個門洞,,一大一?。粬|紅門,、小紅門為一個門洞,。北京城是坐北朝南,正陽門(俗稱前門)是北京的正門,,而南苑為皇家苑囿,,面對北京城,坐南朝北,,北紅門(即大紅門)為南苑的正門,。 大紅門在明清時期是南苑的重要城門,它是帝王赴南苑必經和歇憩之地,。清初六大畫家之一王翚所繪的《康熙南巡圖》第一卷中,,描繪的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康熙從北京外城的永定門到京郊南苑的情景,,畫面開始即為永定門,,送行的文武官員,站在護城河岸邊,。浩浩蕩蕩的隊伍在大路上行進,,康熙坐在一匹白馬上,由武裝侍衛(wèi)前呼后擁,。前哨越過一座石橋后,,抵近南苑行宮的大門——大紅門。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在大紅門內修建更衣殿,,更衣殿是帝王進入南苑后更換衣服的地方。帝王身穿朝服,,乘輦坐轎,,出紫禁城來到南苑,,進入大紅門后,需要在更衣殿換上運動裝即騎射服,。后來乾隆皇帝又在南苑增辟馬家堡,、潘家廟、高米店等十三座角門,,以便出入,但其尺度與九門都有差異,。 因為南苑以及大紅門位置的重要性,,大紅門是接見大臣、展示君威的絕佳選擇,??滴趸实塾诳滴跏哪辏?675年)閏五月在大紅門舉行隆重的郊勞禮,迎接平叛凱旋的將軍,。是年三月,,內蒙古察哈爾部首領布尼爾乘北京清軍赴前線圍剿三藩之機,發(fā)動叛亂,,起兵反清,,康熙帝派大將軍鄂札、副將軍圖海率數(shù)萬人出兵追剿,。出師兩個月的大軍迅速平定叛亂,,解除清朝在三藩之亂時的后顧之憂。清軍凱旋北京,,康熙甚為高興,,親率諸王貝勒大臣于南苑大紅門行隆重的郊勞禮。 1922年,,馮玉祥將軍在南苑駐軍時為了表達抗日的心情,,在大紅門的門洞上題了三條大字標語,在東小門洞上題寫“努力奮斗”,,在西小門洞上題寫“救我國家”,,在中間門洞上題寫的是“亡國奴,不如喪家犬”,。1937年“七七事變”時大紅門是二十九軍與日軍激戰(zhàn)最烈的地方,,抗日英雄趙登禹、佟麟閣將軍壯烈犧牲在大紅門,。 南苑四行宮 曾是皇帝休息的場所 帝王在南苑中進行的更多活動是行圍游獵,、閱武軍訓等,都是騎馬,,因此,,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布置一個用來休息的建筑場所,,這就是行宮。南苑內除團河行宮外,,舊衙門行宮,、新衙門行宮以及南紅門行宮相互距離都在10公里以內。 舊衙門行宮是南苑內的第一座行宮,,早年為明代舊衙門提督署,,當時是上林苑內監(jiān)提督辦公之處。清順治十五年(1676年),,改為舊衙門行宮,,簡稱舊宮。以滿足處理政務,、居住和讀書的需求,,此后一直沿用此名。乾隆曾有詩曰:“清時作行宮,,明季乃衙門,,不必其名易,于中鑒斯存,?!迸f宮古木參天,芳草如茵,。 在舊衙門行宮后殿,,有一處著名的書房,名為蔭榆書屋,,乾隆從十二歲起就經常在蔭榆書屋讀書,。這里蒼松翠柏,古榆參天,,翠竹千竿,,玉蘭怒放,是乾隆在南海子行宮內最喜歡的書房,。乾隆九年(1744年),,他在《蔭榆書屋》詩序中曾寫道:“蔭榆書屋,在南苑舊行宮內曩時讀書舍也,,佳蔭滿庭,,綠窗半榻,,邈然有懷,,率爾成章,。我昔讀書時,對榆寫襟懷,。我來讀書舍,,榆樹依然佳,。”蔭榆書屋的額匾,、楹聯(lián)均為乾隆御筆,,一聯(lián)曰:“煙霞并入新詩卷;云樹長開舊畫圖”,。又聯(lián)曰:“雨是春郊,,亭皋開麗矚;風清書幌,,花竹有真香”,。 新衙門行宮和舊衙門行宮一樣,也是由明代提督署改建而成,,簡稱新宮,行宮內建筑并不太多,,但“幾清無俗氛,,樹古過喬枝”,清朝皇帝欣賞這里的雅致氛圍,,常在此賞花,、讀書。乾隆時,,新宮在東西兩側新添了一下建筑,,比以前宏偉了許多。 南紅門行宮是位于南紅門內的一處行宮,,行宮前后均有河水相繞,,風光旖旎。在它附近有晾鷹臺,,因為皇帝常在晾鷹臺行圍大閱,,大閱后常駐蹕南紅門附近,康熙到南紅門行宮的次數(shù)非常多,。 團河行宮有著特殊的作用,,并非僅限于滿足帝王的游幸娛樂。它是為了疏浚團河水系而建,,“行宮舊三處,,此處實新增,為引團河順,,遂因別館興,。”團河行宮就是用疏浚鳳河,、團河的土,,因地制宜而建造的行館,。但團河行宮卻是四座行宮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而且為了起到生態(tài)涵養(yǎng)的作用,,行宮內花草繁盛,,建筑典雅,盡顯江南的精致嫵媚,,與宮外北方平原濕地風貌形成對比,。 團河行宮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戰(zhàn)火摧毀,1982年,,在團河行宮遺址上建了團河公園,,并將殘存的建筑修葺一新。 南苑機場 清末曾在南苑建簡易跑道 實際上,,作為皇家狩獵苑囿的南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練兵和閱兵。順治皇帝于1656年為南苑的閱武活動定制曰:“定三歲一舉,,著為令”,。南大紅門的晾鷹臺是南苑閱武的主要場地,故此當?shù)匕傩账追Q其為“點將臺”,??滴踉?2次在南苑舉行閱武活動。乾隆皇帝大閱之前還有殪虎之典,,即把虎由籠中放出,,虎槍兵奮勇向前,與虎拼死相搏,,直到把虎殺死,。乾隆皇帝之后,因為南苑不再有大規(guī)模的工程,,此時南苑就發(fā)揮著演武場的作用,。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在南苑舊衙門行宮北面建神機營,,共駐扎官兵一萬四千余人,。 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政府節(jié)節(jié)潰敗,,后來南苑一度被荒廢,。但南苑的重要位置一直沒有被忽略。民國初年,,軍隊占據(jù)了南苑,,將其辟為兵營。1916年10月10日,,為紀念中華民國建立五周年,,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黎元洪特意在南苑營盤舉行大閱兵,。還特意修了一條永定門至南苑的小火車線路,專門接送應邀參加閱兵的嘉賓,,這些嘉賓除政府要員外,,還有各國公使。受閱部隊由步兵,、騎兵,、炮兵等方隊組成,還有數(shù)架飛機參加了閱兵,。 在此之前,,清朝末年,南苑還和航空事業(yè)有關聯(lián),。1904年,,來自法國的兩架小型飛機在此進行了飛行表演;1910年8月清政府籌辦航空事業(yè),,在南苑校閱場修建了供飛機起降的簡易跑道,;民國初,留法歸來的秦國鏞向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建議購置飛機,,開辦航空學校,訓練飛行員,,作為建立空軍的基礎,;1913年9月,北洋政府在南苑創(chuàng)建南苑航空學校,,秦國鏞任航空學校校長,,學校招收陸軍師范學堂畢業(yè)生40余人為學員,練習飛行,。 1917年7月,,張勛在北京擁溥儀復辟,秦國鏞致電討逆軍總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飛行員與討逆軍取一致行動”,。秦國鏞駕駛飛機,投下3枚小炸彈,,令溥儀和議政大臣們驚慌失措,。1925年,航空學校停辦,,它前后四期共培養(yǎng)了100多名飛行員,,在中國航空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后來,,在這里演變出南苑機場,,在我國航空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記,。 南海子麋鹿苑 流落歐洲的南苑麋鹿 如今,在南苑機場東南邊,、南五環(huán)和南六環(huán)之間,,有一座南海子公園,公園里有個麋鹿苑,,是我國較早成立的以散養(yǎng)方式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qū),。傳奇的是,這里的麋鹿正是當年皇家園囿里麋鹿的后代,。這也是如今的南海子公園與當年皇家園囿為數(shù)不多的關聯(lián)之一,。這段經歷背后有一段非常傳奇的故事。 麋鹿原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由于“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被俗稱為“四不像”,。漢朝以后,中國野生麋鹿大大減少,,元朝以后人工馴養(yǎng)種群大于野生種群,,明末清初,野生種群絕跡,,最后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人工馴養(yǎng)的不足300頭種群,。 1865年秋天,法國博物學家兼?zhèn)鹘淌堪⒚ⅰご笮l(wèi)在北京南郊進行考察,,經過南苑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群陌生的鹿。次年初,,大衛(wèi)用20兩紋銀買通了守苑的軍士,,換來一對麋鹿的骨頭和皮毛。大衛(wèi)于1866年4月將麋鹿標本寄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過動物學家的鑒定,,發(fā)現(xiàn)這是鹿科動物中的一個獨立的屬。大衛(wèi)首次把麋鹿從科學角度公布于眾,,便轟動了西方各國,。按照動物學界的慣例,應以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來命名這種鹿,,從此麋鹿這種在我國自古就聲名卓著的動物有了新的英文名字:大衛(wèi)鹿(Pere David's Deer),。 大衛(wèi)對麋鹿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極大興趣,從1866年到1876年的十年間,英,、法,、德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各種手段,共從北京南苑弄走幾十頭麇鹿,,飼養(yǎng)在動物園里,。19世紀末,永定河泛濫,,洪水沖垮了南苑的圍墻,,方圓210平方公里的南苑淪為一片澤國,許多麋鹿逃散出去并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而那些流落于異國他鄉(xiāng)的麋鹿,,由于環(huán)境的不適應,種群規(guī)模逐漸縮小而紛紛死去,。就在這時,,人們發(fā)現(xiàn),在英國倫敦北部的烏邦寺莊園內,,有一群麋鹿,。這是1898年,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出重金將原飼養(yǎng)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衛(wèi)普等動物園的共計18頭麋鹿,,悉數(shù)買下后飼養(yǎng)于此,。1914年,,這里的麋鹿已達88頭,,二戰(zhàn)時達到255頭。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達1320頭,,均為當初18頭麋鹿的后代。 從1979年開始,,我國動物學家呼吁,,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國,為麋鹿重建家園,。他的倡議得到烏邦寺莊園的主人塔維斯托克侯爵的熱烈響應,。1984年11月,塔維斯托克侯爵決定將22頭麋鹿無償贈給中國。經論證后認為,,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舊址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地點,。1985年5月,南海子麋鹿園開始興建,。如今南海子麋鹿苑內已經繁衍至800余頭,,種群數(shù)量得到恢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