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店鎮(zhèn)位于東平縣城西北隅五十八公里,,西及北距黃河五公里,。南與銀山鎮(zhèn)接壤,東與東平湖水相連,。面積75.97平方公里,,耕地3857公頃,下轄40個行政村,,人口4.6萬,。 斑鳩店鎮(zhèn)宋屬東平府,元屬東平路,,明屬東平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屬泰安府,,民國屬濟西道。1985年12月23日劃歸東平縣,。1986年5月,,豆山鄉(xiāng)與斑鳩店鄉(xiāng)合并為斑鳩店鎮(zhèn)。斑鳩店鎮(zhèn)是歷史文化名鎮(zhèn),。鳩山曾出土新石器時期石斧漢墓石刻伏羲盤龍圖,。岱程村漢墓,出土有漢紫灰磚,,護心鏡,,漢陶罐,陶甕,,五銖錢等文物計70多件,。路村漢墓出土有漢畫像石一方,上有大臣出行圖,、上朝圖,、耕田圖、狩獵圖,,羊,、鴿大臣跪拜圖等。 子路讀書于子路村,。明,、清兩代,子路村走出秀才,、舉人,、進士計有七十名,是斑鳩店鎮(zhèn)文風茂盛的大村莊,,清代村名曾為“讀書村”,。 隋末,斑鳩店鎮(zhèn)起義領袖程咬金起義賣私鹽,、劫皇綱,、反山東,上瓦崗寨,,參與玄武門之變等,。在唐政權建過程中功勛卓著,被封為宿國公改封盧國公,,陪葬昭陵,。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召斑鳩店東堂子村人李謙入朝,封集賢殿大學士,,榮祿大夫,。參與制定元政權治國方略。其子李亻品官至大名路總管,。 斑鳩店鎮(zhèn)古建筑遺產(chǎn)豐富,。如程咬金國公府、三官廟,、三教堂,、十王殿等。岱程村明代鳳凰嶺道院,。六工山金,、明古建筑群。子路村清代建筑群子路閣,,豆山村明清建筑群三官廟,、七圣堂、土地廟,、龍王廟,、白衣廟及明清古民居等。傳北宋時期宋江起義人馬曾占據(jù)豆山山寨,。 斑鳩店鎮(zhèn)南北朝時期是紋石文化開采地。子路山出花紋石,,酷似竹形,,紋石有黃地黑紋者、為株成行,,紋類竹葉者,,色有黃、紫,、黑,、白,長短參差不一,,有類竹葉無枝者,,有竹莖無葉者。有竹莖,、竹葉全貌者,。明清時,子路村人曾采紋石琢為桌凳,、案幾,、石礎、建筑裝飾,紋石裝入鏡框,,為欣賞品,。子路山紋石曾一度輸出海外。 斑鳩店鎮(zhèn)理明窩摩崖造像 理明窩摩崖造像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理明窩摩崖造像位于東平縣斑鳩店鎮(zhèn)六工山之陽半山腰處,,它呈“一”字形東西向排列,長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均為唐代造像。其中最高者176厘米,,最小者僅有10厘米,。 造像分三個時期:第一期“長安之年”造像,主要為阿彌陀佛三尊大佛像,。均著雙領下垂式衣,,質(zhì)薄貼體,面相豐腴,,眉眼細長,,身體上寬下窄,呈現(xiàn)出強健的力度美感,。頭光為雙層桃形火焰紋并施彩繪,,內(nèi)層有化佛七尊。 第二期“開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遜于第一期外,,特點基本一致。 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紋呈粗泥條狀,,頭似圓球,身體面相圓胖,,面容較丑陋,,體現(xiàn)出唐代造像走向衰落的特點。這三期造像均顯示出不同的風格特點,,從中可以看出唐代造像的發(fā)展過程,。這些造像有的手施無畏與復印、禪定印或金剛印等,,還有供養(yǎng)人像,,有的手托供品,有的雙膝跪地,,姿態(tài)不同,。 關于造像題材,,多為彌勒、阿彌陀釋迦佛等形象,,符合當時佛教題材信仰的主流,。 其后又有“開元八年(公元721年)”和“咸通十四年(公元859年)”的造像。根據(jù)摩崖造像上長安紀年來看,,開創(chuàng)時間應在長安三年,,而造像之初就有彌陀院之稱,可見當時就是以摩崖尊像與建筑相結(jié)合的寺院,,而此后寺院一直延續(xù),。造像前的明正德八年(1513年)《重修建福寺碑記》對寺院、造像沿革都有詳細的紀述,。 造像之前有建福寺,、獻佛寺,二寺相連,,僅隔一墻,。建福寺今存前殿、后殿和山門殿,,基本完整,,院內(nèi)原有“文殊問病”等內(nèi)容的造像碑一通。此寺初建于長安四年,、咸通二年增修擴建,,五代宋遼金明都有維修。原殿內(nèi)有塑像,,并曾在金大定二十年維修,。造像北山頂上有明清建筑玉皇廟,內(nèi)有壁畫,。 理明窩,在明正德八年《重修建福寺記》中云:“山本名六工,,俗復謂之理明窩,。故老以為昔有高僧擁錫于幽谷間演法,以覺眾生,,而命名理哉,。” 斑鳩店鎮(zhèn)百墓山漢墓群 百墓山漢墓群 百墓山漢墓群位于斑鳩店鎮(zhèn)柏松山村西百墓山上,,西傍黃河,,東鄰東平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墓山漢墓群漢代壁畫 相傳百墓山周圍有漢墓百余座,,山俗呼“百墓山”,山下村莊亦名百墓山村,今改為柏松山村,。由于在山體周圍由于開山打石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一些墓葬,,均為漢代墓葬。其中在山東面發(fā)現(xiàn)的一座墓已早年被盜,,內(nèi)存淤土,,從暴露部分得知,該墓為全石結(jié)構中型漢畫像石墓,。墓室完整,,墓門向東。南北長9米,,東西寬6米,,高近3米。分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和回廊。畫像石主要分布在前室和左右耳室上,,共有10余幅,。 百墓山漢墓孔子見老子問禮(山東省博物館藏) 百墓山漢墓群漢代壁畫上層為持書跪呈西王母中層為孔子見老子(復制品) 斑鳩店鎮(zhèn)六工山建福寺 建福寺位于六工山南麓,,其后就是著名的理明窩石崖造像,。寺廟與其后的造像為同一時期,即初建于長安四年,,其后又增修擴建,。 建福寺 位于山東省東平縣班店鎮(zhèn)東平湖西岸,由十二個山峰組成,,每兩個連成一個工字形,,共六個工字形,故名六工山,。 六工山主峰海拔 189米,。據(jù)清代《東阿縣志》記載,建福寺為“唐武后時所建,,金大定間賜額,,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僧滿學重修。”此說同佛龕石碣的時間一致,,且大殿墻壁中砌有金大定(金世宗完顏雍年號)間記述修復此殿和金世宗賜額的石碑,。建福寺建筑雄偉,大雄寶殿寬五間,,深三間,,畫棟雕梁,,斗拱飛檐,工藝高超,,結(jié)構古樸,。殿前松檜蒼然虬枝龍鐘,殿內(nèi)有壁畫,,石柱上刻有明朱三太子所題的對聯(lián),。建福寺理明窩摩崖造像佛龕旁,,一塊殘破石碑上刻“長安”,、“彌陀”字樣。造像位于一塊突出的巖石上呈“一”字形東西排列,,長14米,共有大小造像49尊(包括供養(yǎng)人像),,均為唐代造像。造像最高者176厘米,,最低者僅10厘米。此處造像前后歷時一百五十余年,,分三期雕刻而成,。三期造像風格各異,從中可以看出唐代造像的發(fā)展過程,。這些造像有的手施無畏與復印、禪定印或金剛印等,,還有供養(yǎng)人像,有的手托供品,,有的雙膝跪地,,姿態(tài)不同。造像題材,,多為彌勒,、阿彌陀釋迦佛等形象,,反映出當時佛教文化的繁榮及人們的信仰主流,。 斑鳩店程公祠 程咬金(593-665)字義貞,唐初濟州東阿(今東平縣西南斑鳩店鎮(zhèn))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節(jié),。唐朝大將,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歲。 隋末,,程知節(jié)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后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員,。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將開國功臣肖像,,圖畫于皇宮凌煙閣,,程知節(jié)即其中之一。程知節(jié)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唐贈使持節(jié)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 清《泰安府志·古跡》載東平縣斑鳩店鎮(zhèn)有程盧公衣冠冢,。斑鳩店村還有程咬金廟,,廟前楹柱鐫聯(lián)云:“偕叔寶翼秦王,懸甲軍摧鋒陷陣冠諸將,;先世南次公僅,,凌煙閣圖功畫像照千秋?!?/span> 程咬金故里 斑鳩店為唐初名將程咬金故里,。隋末隋煬帝荒淫無道,橫征暴斂,,動亂紛起,,程咬金聚義于斑鳩店村。大業(yè)十三年(617年),,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后投奔唐王,,為建立唐政權屢建戰(zhàn)功,先后被封為宿國公,、盧國公,,為24功臣之一。永徽六年(655年)遷左衛(wèi)大將軍,,麟德三年(665年)陪葬于昭陵,。程咬金祠始建于唐太宗時期,1950年代初,,毀于黃河泛濫,,石鐘樓、石獅子尚存,。今程公祠為重建,。祠內(nèi)四周繪制壁畫,取自隋末起義場景,。門前一側(cè)立石碑,,上書“唐程公故里”。1986年被列為東平縣文物保護單位,。 程公祠 重修程公祠記 斑鳩店尚有元明古建筑老奶奶廟,、三官廟、十王殿,、十三圣廟,、七十二全神廟、玉皇廟等,。程咬金墓在今陜西禮泉縣九公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