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差點兒毀了曾國藩家族的一封信

 云想飄逸 2016-04-25

曾國藩對弟弟的頂嘴一般情況下都能優(yōu)容忍讓,不急不惱,,一次不聽,,就好言好語地再說一次。但是咸豐十年九月,,他卻忍不住發(fā)了一次飚,,狠狠罵了曾國荃一次。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五日深夜,,正在祁門忙于平定太平軍的曾國藩收到一封十萬火急的寄諭,。原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英法聯軍不斷取勝,,此時已經逼近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承德,發(fā)文命各地迅速興師勤王,,其中命曾國藩火速派鮑超帶三千人“兼程前進,,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1]

接到命令后,,“忠義素著”的曾國藩陷入了煩惱之中。

為什么呢,?

第一,,現在正在圍攻安慶的緊要關頭。安慶之戰(zhàn)是關系到整個鎮(zhèn)壓太平天國戰(zhàn)局的關鍵,。要是調勁兵北上,,安慶勢必撤圍,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功業(yè)將功虧一簣,。

第二,,如果有損于鎮(zhèn)壓太平天國大局但是能夠救皇帝于水火,那當然也劃算,。但問題是他派鮑超北上其實也幫不了皇帝什么忙,。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進行到此時,形勢已經非常明朗,,英法聯軍攻下北京是早晚的事,,未來只有議和一途。派幾千人北上,,根本改變不了這個大局,。所以曾國藩說,“此事無益于北,,有損于南”,。[2]

第三,他不愿意將湘軍猛將鮑超交到滿族將領勝保手中,,因為這很可能導致這支勁旅有去無回,,從此列入旗人帳下。

但是,,“勤王”事關人臣大節(jié),,又不可討價還價,曾國藩說,,“余忝竊高位,,又竊虛名,若不赴君父之難,,則既貽后日之悔,,復懼沒世之譏,,成敗利鈍,不敢計也,?!盵3]

想來想去,曾國藩決定采納李鴻章的建議,,用“拖”字訣,,拖以待變。李鴻章說,,如果拖上十多天再回復皇上,,北京城很可能就已經被洋人攻占,雙方自然會議和,,那時也就不用湘軍北上了,。曾國藩認為此計可行,所以他八月二十五日接到上諭,,九月初六日才回復了一道奏折,。曾國藩在奏折中說,鮑超品級太低,,不能勝任勤王之舉,,所以他請求朝廷在他和胡林翼二人中選一人帶兵進京。

當時奏折一次往返,,需要二三十天,,李鴻章預計在二三十天內,肯定會大局已定,。果然,八國聯軍不久攻入北京城,,與恭親王奕訢達成和議,。十月初四,曾國藩接到朝廷寄諭,,稱不必北上,。這一拖字訣用得可謂非常高明。

不過,,雖然用了此計,,但是素來慮事周全的曾國藩也做了多手安排。因為萬一皇帝真的指派他親自帶兵北上,,他得考慮一下到底帶哪些將領前去,。九月初七日,拜發(fā)了奏折后,,曾國藩又給曾國荃寫了一封信:

不知皇上果派國藩北上,,抑系派潤帥北上,?如系派我北上,沅弟愿同去否,?為平世之官,,則兄弟同省必須回避;為勤王之兵,,則兄弟同行愈覺體面,。望沅弟即日定計,復書告我,,無論或派我或派潤帥,,皆須帶萬人以行。皖北皖南兩岸大局勢必大為抽動,,請弟將如何抽法,,如何布置開單見告。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竹,,一經奉旨,旬日即可成行,。[4]

也就是說,,如果皇帝派我北上,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嗎,?兄弟一起勤王,,倒也是體面之舉。請你做一個預案,,如果帶兵北上,,從你的部隊中抽取哪些人,事先計劃好,,開個單子告訴我,。如果皇帝真的再次下旨,我們馬上就可以出發(fā),。

曾國藩知道,,帶兵北上是小概率事件,此舉只是以防萬一而已,。沒想到曾國荃一接到這封信,,一下子炸了。

此時正是曾國荃圍困安慶的緊要之時,,正如同一只獵狗,,全神貫注地咬住獵物。要讓他撒開嘴,,怎么可能,?他才不管天下大局會怎么樣,,只有拿下安慶,才能保證他功成名就,。

所以接到曾國藩的這封信,,他一下子就慌神了。生怕大哥真的北上勤王,,讓自己的圍城之功毀于一旦,。于是他心急火燎地寫了封信,不但堅決反對勤王,,還對天下大局發(fā)了一通牢騷,,把皇帝以下的政治人物都罵了一通。

曾國荃的這封信現已被銷毀,,但是從曾國藩的復信來看,,應該是涉及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絕不能撤安慶之圍,。不僅如此,曾國荃在信中應該還表示過類似“不怕大清亡國”之類的意見,。在曾國荃看來,,大清亡了,沒了朝廷的瞎指揮,,說不定能更快地平定太平天國,。

第二,曾國荃認為恭親王奕訢之才,,遠在咸豐皇帝之上,,如今咸豐跑了,恭親王留在京中,,處理中外事宜,,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如果皇帝死在承德,,恭親王當了皇帝,說不定更是好事,。

第三是批評咸豐皇帝不會用人,。曾國荃聽說是因為皇帝不重用僧格林沁,有意不使建功,,所以中國軍隊才在天津一敗涂地,。如果皇帝當初放手讓僧格林沁去抵抗外夷,也許洋人本打不到北京,。所以咸豐北逃,,是疚由自取,。你皇帝北逃就北逃,還連累得他曾國荃放棄就要到手的戰(zhàn)功,,真是可恨,!

我們可以想象曾國藩接到這封是什么樣的反應。

曾國藩是京官出身,,對大清王朝的政治紀律非常了解,。所以他讀到曾國荃此信,“且懼且惡”[5],,冷汗直流,。這個老九,也太不成熟了,!如果這封信流傳出去,,不但曾國荃這一輩的政治前途完了,他們曾氏一族人的命運都堪憂,。

曾國藩馬上把曾國荃的來信放在火上燒掉,,然后在當晚,也就是咸豐十年九月初十日趕緊寫了一封家書,,對曾國荃嚴加訓斥,。口氣之嚴厲,,在曾國藩家書中可謂空前絕后,。

曾國藩說:

初九夜所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然其舉止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若駐京太久,圣駕遠離,恐日久亦難盡愜人心,。僧王所帶蒙古諸部在天津,、通州各仗,蓋已挾全力與逆夷死戰(zhàn),,豈尚留其有馀而不肯盡力耶,?皇上又豈禁制之而故令其不盡力耶?力已盡而不勝,,皇上與僧邸皆浩嘆而莫可如何,。而弟屢次信來,皆言宜重用僧邸,,不知弟接何處消息,,謂僧邸見疏見輕,敝處并未聞此耗也,。

分兵北援以應詔,,此乃臣子應盡之分。吾輩所以忝竊虛名,,為眾所附者,,全憑忠義二字。不忘君,,謂之忠,;不失信于友,謂之義,。今鑾輿播遷,,而臣子付之不聞不問,可謂忠乎,?萬一京城或有疏失,,熱河本無銀米,從駕之兵難保其不嘩潰,。根本倘拔,,則南服如江西、兩湖三省又豈能支持不???庶民豈肯完糧?商旅豈肯抽厘,?州縣將士豈肯聽號令,?與其不入援而同歸于盡,先后不過數月之間,,孰若入援而以正綱常以篤忠義?縱使百無一成,而死后不自悔于九泉,,不詒譏于百世,。弟謂切不可聽書生議論,兄所見即書生迂腐之見也,。[6]

曾國藩的復信,,說了三層意思:

第一曾國荃這樣露骨地輕論國事,驕妄滿紙,,不慎不智,,是從政的大忌。以后絕不能再這樣做,,即使在家書中也不行,,搞不好會惹來滿門災禍。

第二曾國荃聽到的小道消息并不可靠,。咸豐皇帝用人并不如他所說的不明,,恭親王和僧格林沁也未必靠得住。所以他的分析是荒唐之談,。

第三是不能放棄對滿清政權的忠誠,。從道理上來說,忠誠是為臣之本,。從現實來說,,他曾國藩創(chuàng)建湘軍,正是以忠義的旗幟號令天下,。如果大清滅亡,,天下大亂,國家前途也更不可測,。

曾國藩在信尾還說:“至安慶之圍不可撤,,兄與希庵之意皆是如此。弟只管安慶戰(zhàn)守事宜,,外間之事不可放言高論毫無忌憚,。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弟之聞本不多,而疑則全不闕,,言則尤不慎,。捕風捉影,扣槃捫燭,,遂欲硬斷天下之事,。天下事果如是之易了乎?……大抵欲言兵事者,須默揣本軍之人才,,能堅守者幾人,,能陷陣者幾人;欲言經濟,,須默揣天下之人才,,可保為督撫者幾個,可保為將帥者幾人,。試令弟開一保單,,未必不窘也?!苋绱蓑滖?,深恐援賊來撲或有疏失。此次復信,,責弟甚切,。嗣后弟若再有荒唐之信如初五者,兄即不復信耳,!”[7]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是孔子的話,。意思是遇事要多聽取意見,,有懷疑則加以保留,知道的部分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才能減少自己犯錯誤的機率,。這確實正說中了曾國荃的缺點。曾國藩為人的缺點是不夠自信,,而曾國荃則是過于自信,。

其實在內心深處,曾國藩未必不認為曾國荃的說法有幾分道理,。但是他絕不能容許曾國荃把內心的想法形諸筆墨,。如此一通聲色俱厲的痛罵,就是要老九牢牢記住,,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曾國藩的這封信內容如此特殊,所以曾氏后人一直深藏不露,,曾紀澤等人整理的各種曾國藩文集均無收錄,,直到1980年代岳麓版的《曾國藩全集》才公開此信。

接到這封信,,曾國荃是什么反應呢,?從曾國藩的下一封信,,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次曾國荃被曾國藩這通罕見的怒火給嚇住了,,明白了自己的唐突之處,,不再貿然頂嘴。他老實向長兄承認錯誤,,表示以后再也不會這樣了:

沅弟以我切責之緘,痛自引咎,,懼蹈危機而思自進于謹言慎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終身載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8]

曾國藩在復信中,再次要求曾國荃“總以除傲字為第一義”:

唐虞之惡人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紂之無道,,曰強足以拒諫,辨足以飾非,,曰謂已有天命,,謂敬不足行,皆傲也,。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儆無恒之弊。近來又力戒傲字,。[9]

然而曾國荃的傲氣和燥氣豈是曾國藩的一封家書可以打消的,。在那之后,兄弟兩人仍然不斷地發(fā)生爭執(zhí),。

【注釋】

[1]《曾國藩全集·奏稿》,,岳麓書社,1987年,,第1239頁,。

[2]《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3頁。

[3]《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3-584頁。

[4]《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0頁,。

[5]《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3頁,。

[6]《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1-582頁。

[7]《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2頁,。

[8]《曾國藩全集·家書》,,岳麓書社,1985年,,第588頁,。

[9]同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