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低水平勤奮陷阱 最近在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常常會找出幾年前讀過的書再看。 我發(fā)現(xiàn),,幾年前花了那么多時間讀的書,,從現(xiàn)在的結果上看,基本是白讀了,。
今天能從書中看到的價值,,過去看不到; 過去在書中看到的東西,,今天基本記不得,。
可是,我過去讀書真的真的很勤奮,,為自己制定了年度讀書計劃—— 一年要讀完100本書,,為此安排每天至少要讀完20頁。 哪怕自己已經(jīng)很累很困,,為了完成目標,,都要在床前讀完書。
兩年來讀了200多本書,。 我不是說這段讀書經(jīng)歷沒用,;而是現(xiàn)在看來,我覺得痛心,,可惜,。 付出這么多時間和精力的努力,獲得的卻是一點兒都不成比例的收獲,。
那時,我陷入到了“低水平勤奮”的陷阱,。
如果我能夠重來一次—— 在過去的兩年采用新的讀書方法,,那么我就能夠花一半的時間,獲得翻倍的收獲,。 就像我現(xiàn)在做的一樣,。
那,為什么我會陷入到低水平勤奮的陷阱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讀書的方法太原始,。
從上學開始,老師教給我們的讀書方法似乎就是: 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fā)的句子就劃線或者摘抄,。
那些摘抄下來的名言警句,讓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 聽過了無數(shù)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原始方法的基礎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 [2] — 讀書方法的升級
可怕的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讀書的方法是低效落后的,。 我以為讀完書記不住,是我記憶力的問題,。 而且,,我發(fā)現(xiàn)身邊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這樣的情況。 大家說:讀書之后都忘掉是正常的,,我們把知識內(nèi)化成能力了,。
現(xiàn)在看來,這個結論多么荒謬: 我記不住書中的每個字不要緊,,可是我連他說了什么也記不得?。?/p> 我連自己讀了什么都不記得,,還能內(nèi)化成能力,??,?
事實上,,內(nèi)化成能力的知識,是最忘不掉的,。
那么,,為什么我們“經(jīng)典”的讀書方法,是低效的呢,? 原因很簡單: 閱讀+劃線/摘抄的讀書方法,,是把一本書拆分成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 在這種方法的引導下,,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記住這些孤立的知識點。
而理解和記憶一個個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們大腦擅長的高效行為,。
事實上,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與舊經(jīng)驗進行聯(lián)系,。 英國的萊斯特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來研究人們?nèi)绾斡涀∈虑椋?/p> 他們讓測試者觀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龍,、張信哲,、劉德華,然后在這個時候監(jiān)測他們大腦中哪些神經(jīng)細胞產(chǎn)生了刺激,。 然后再把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給測試者觀看,。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測試者看到同一個人出現(xiàn)在另一張照片里的時候,相同的神經(jīng)細胞會產(chǎn)生刺激,。 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在看到新照片時,沒有為它單獨開辟空間,,而是調(diào)用以前的回憶,,形成新的記憶。 換句話說,,我們記住新知識更好的辦法是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
將這一原理應用到極致的是:記憶宮殿法。 記憶宮殿法,,可能是目前人類發(fā)明的最為強大的記憶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構想一個我們熟悉的場景,,把需要記憶的事情放到已經(jīng)熟悉的場景當中,。 比如,你想記住“B6”,,最好的辦法不是直接背“B6”,,而是動用生物本能,想象一位大胸(像B),、有6塊腹肌的美女,。 前一段時間播出的英劇《神探夏洛克》里,福爾摩斯就是靠記憶宮殿訓練自己超強的記憶力,。
當然,,讀書并不等于背書。 然而,,大腦這種通過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的特性,,除了能夠幫助我們記憶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將新舊知識構建成知識網(wǎng)絡,。
通過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lián)系網(wǎng),,我們便能夠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對同一個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認識,。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原始的讀書方法是: 花很多時間去閱讀一本新書,,去記錄新的名言警句,卻從不花時間去加工這些信息,,將其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
我們看似節(jié)約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時間和精力,,以便能夠讀更多的新書。 但卻是買櫝還珠,,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把最有價值的工作放棄了。
— [3] — 事半功倍 讀書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和思考力,,將獲得的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網(wǎng)絡狀的聯(lián)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內(nèi)化知識,,形成新行為的暗示。
于是,,我讀書不再追求速度,; 相反,我會刻意放慢速度,,花時間記錄讀書筆記—— 不僅僅是摘記名言,,而是描述讀書后受啟發(fā)的內(nèi)容,和我過去的哪些經(jīng)驗相關,。 在記錄和尋找聯(lián)系的過程中,,自己常常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些過去不曾注意的規(guī)律,也發(fā)現(xiàn)很多能夠直接改進工作方法的辦法,。
我的讀書成效,,進入了一種復利效應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我讀過的所有書都將為未來獲取新的知識提供幫助,。
這個簡單的方法,卻很少有人發(fā)現(xiàn),。 或許是因為我們大腦的習慣是尋求快速把書讀完吧……
我們都希望讀完書獲得新知識,,因此不斷快步向前去獲取更多、更多…… 但古人早就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4] — 臨界知識又來了
那么,,讀書時,,將新知識和哪些已有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會更有成效呢? 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中各個領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規(guī)律,。 也就是本書提到的臨界知識,。
每一個臨界知識,都是我們思考問題,、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 因此,,這些臨界知識可以頻繁地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和場景里。
經(jīng)常閱讀我的公眾號文章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我常常在不同的文章中討論不同問題時會運用到復利模型,。 這其實就是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意識地和已有的模型進行聯(lián)系,,看看他們背后是不是有關聯(lián),。 這樣一思考,常常會發(fā)現(xiàn)過去沒看到的規(guī)律,。
因此,,現(xiàn)在的我,在讀書時,,既不追求數(shù)量,,也不要求讀完。 我的做法是: 當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
當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之后—— 可能我并沒有讀完一本書,,但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比讀完了十本書的人都要深入,。 這種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便是“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別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識解決問題,。
因此讀書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并有能力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生命有限。 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那些低水平的勤奮陷阱里,。 |
|
來自: 羊羊羊23tdzbux > 《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