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宅一生Issey Miyake(1938年4月22日-),,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以極富工藝創(chuàng)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于世。作為日本傳奇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的時裝一直以無結構模式進行設計,,擺脫了西方傳統(tǒng)的造型模式,將東方制衣枝術的創(chuàng)新模式以深向的反思維進行創(chuàng)意,。 大師們都愛三宅一生,?沒錯兒,電子界巨頭喬布斯,,明星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詩人建筑師安藤忠雄,工業(yè)設計鬼才Ron Arad(羅恩·阿拉德)……這些在各自領域里撐起一片天的人可都是三宅一生忠實粉絲呢! 'A Piece of Cloth' 喬布斯只穿那“一塊布” 喬布斯喜歡三宅一生設計的黑色高領衫,,三宅一生于是給他做了100件,。同是 “極簡主義” 的領軍人物,想必是因為 “英雄所見略同”,,所以喬布斯喜歡上了三宅一生的 “一塊布”,。 ▲Issey Miyake 1980s 說起“一塊布”(A Piece of Cloth),那是三宅一生設計理念的根本,,起源于1970年代那塊名為“piece of cloth'的,,插入了袖子的棉紗亞麻布。做為他設計的起點,,這對他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作品,,他說現(xiàn)在他仍舊會經(jīng)常回到那個點上,,因為那是衣服永恒不變的源代碼,。 ▲Piece of Cloth_1975 ▲Piece of Cloth ▲Issey Miyake_Cocoon Coat, 1976 就像三宅一生能給喬布斯做100件黑色高領衫一樣,“一塊布”有過很多不同的形式,,但最為根本的特征便是沒有服裝自身結構,,或包裹或捆綁,但都是貼合身體本身,。三宅一生曾多次希望擺脫他自己是“日本設計師”的定勢,,日本的服裝從來都是從平面開始,并非立體剪裁,,雖然三宅一生力圖設計國際化的服裝,,但仍舊還是免不了是從平面開始的。 “A-POC” Ron Arad最欣賞三宅一生的材料工藝
Ron Arad從1980年代開始就是三宅一生的粉絲,,曾與他合作設計了波浪椅。做為工業(yè)設計師的Ron Arad, 他對于三宅一生的贊賞更多的是在他制作工藝上的游刃有余,。 “一塊布”之后發(fā)展出代號為A-POC(A Piece Of Cloth)的一個完整系列,,一種全新的服裝形式。被Ron Arad稱為是工業(yè)設計中最激動人心的事情,。帶伸縮性的材質被編織機織出簡單的圓筒狀,,帶著虛線的一卷布料可以被剪出想要的模樣,而剪刀并不會對布料有絲毫的磨損,。衣服是自己剪出來的,。雖然簡單地僅僅只是一塊布,,但是穿者被加入到了整個服裝成型的過程之中,這一塊布最后成為服裝還需要穿者必不可少的那一剪刀,。 ▲Issey Miyake Fashion Show, A-POC (A Piece Of Cloth) Collection, 1999 秀場上的“連體”模特 ▲Issey Miyake and Dai Fujiwara, A-POC (A Piece Of Cloth) Collection, London, 2013
不同于西方將服裝做為美化身體的附屬品,,三宅一生一直強調服裝與身體之間的關系,A-POC中穿者的加入更是把與服裝聯(lián)系著的身體徹底地與服裝綁定在了一起,。被親手加工過的服裝,,和你才真的是一體的了。 “Pleats Please” 扎哈·哈迪德最喜歡的“一生褶皺”
扎哈.哈迪德經(jīng)常穿三宅一生的主線產品,,欣賞他的才華橫溢,。二位分別被認為是建筑界和服裝界的 “解構主義大師” 。扎哈非常喜歡他的 “一生褶皺” (Pleats Please)系列,,它們沒有了別的大牌的 “公主病”,。它們可以隨意卷成一團,無需熨燙,,由機器壓制出的永久褶皺,,上身之后立即營造立體線條,由身體撐出衣服最完美的結構,。這對于一位曾經(jīng)常旅行在外的女人可知是省了多少麻煩,,對于一個追求自由形態(tài)的建筑師又是多么大的吸引。 ▲Issey Miyake, dress from “Rhythm Pleats” series. 1990 ▲Wrapped Torso_1990 從“一塊布”到一塊帶著褶皺的布,。早在80年代初就推出的“一生褶皺”(Pleats Please)幾乎成了三宅一生的象征,。輕盈的布料自帶永恒的紋理。 ▲Issey Miyake, Staircase Dress(梯裙), 1995秋冬季 ▲Issey Miyake, Staircase Dress, 攝影Irving Penn, 1994 ▲Issey Miyake, Dress, 攝影 Irving Penn, 1975-1988 荒誕的“梯裙”有著錯落的褶皺紋理,,帶著完全不一樣的韻律,,布料有著紙一般的質感。 ▲Issey Miyake, Ensemble, 攝影Irving Penn, 1975-1988 不同褶皺程度的材質打造出完全不同的透明度,。 ▲Minaret, lantern-shaped dress(塔式,,燈籠裙), Issey Miyake, Japan, 1995 ▲Minaret, lantern-shaped dress(塔式,燈籠裙)_細節(jié), Issey Miyake, Japan, 1995 紙燈籠一般的塔式裙體穿著完全立體,,而散在地上又是完美的平面化。 ▲Issey Miyake, Flying Saucer Dress(飛行茶盤裙), Spring/Summer, 1994 彈簧一般的連身裙,,感覺隨時都在準備飛行,。 ▲Issey Miyake, Dress, 攝影 Irving Penn, 1990 ▲Issey Miyake 攝影 Irving Penn 1995 ▲Issey Miyake, Dress from the Pleats Please Collection, 1996 褶皺與印染工藝的結合 ▲Issey Miyake, Pantsuit from the Pleated Wave Series 未來感十足的波浪形褶皺連體褲 ▲Issey Miyake, Ensemble, 攝影 Irving Penn, 1990 加入了盔甲般立體造型的褶皺裝 ▲Issey Miyake, Seaweed Dress(海藻裙), 攝影 Irving Penn, 1994 ▲Issey Miyake, Ensemble, 攝影 Irving Penn, 1996 一路過來,三宅一生嘗試了各種不同形式的褶皺,,不同工藝之間的疊加,,不同材質之間的搭配。這些造型大膽前衛(wèi)的服裝形式將三宅一生的作品遠遠地扎根于未來,,而后來的主線產品卻又因功能上的便捷而大受歡迎,。 “132 5”折紙 安藤忠雄幫著一起“折” ▲ 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三宅一生多年的朋友,,安藤很欣賞他不辭辛勞地去折騰一塊布的所有可能性,曾經(jīng)幫三宅一生把他的“一塊布”用54米長的鋼板生生折出了一座樓,。從簡單的“一塊布”到“一塊帶褶皺的布”再到三宅一生的另一種全新“褶皺”——132 5,,一種飽含著日本折紙藝術情懷的全新形式。 132 5.系列采用的是一種循環(huán)物料:來自塑料瓶的PET,,“132 5.的關鍵詞在于再生和全新創(chuàng)新”,。面料在二維平面中折出三維空間,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形成想要的模樣,,這便是數(shù)字132 5.中所講述的暗號,。 132 5. 1=1維度(一塊布) 3=3維度(立體空間) 2=2維度(平面折疊) 空格=時間 5=5維度(未來) ▲Issey Miyake, Ensemble, 攝影 Irving Penn, 1996 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地折騰著 “一塊布”的三宅一生也就這么折騰出了一整個以A-POC (A Piece of Cloth) , Pleats Please, 132 5. 為主要框架的三宅一生時裝王國。 而今年,,恰逢三宅一生品牌創(chuàng)立45周年,,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便借機推出了這位傳奇設計師達45年的設計生涯回顧展,展出他自投身服裝設計以來的作品,。展覽以時間為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宅一生1970年代的作品,,第二部分為1980年代的設計嘗試,,第三部分則是探討他服裝設計上的“技巧”。 ▲ 展覽第一部分,,三宅一生的早期作品 ▲ 展覽第二部分,,1980年代后的作品
撰文_怪物 編輯_良倉 圖片_ 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