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內(nèi)陸青銅器市場的群體在慢慢的擴張,,根據(jù)大象了解的情況,不少之前收藏書畫,、瓷器,、文玩的大藏家這兩年開始漸漸的玩起了商周青銅器來。
【大象視界】去年曾經(jīng)推出過一期臺灣著名收藏家曹興誠先生談青銅器的專訪視頻,,曹興誠就認為,,西方早期的藝術品往往是為了歌頌權力者的豐功偉績,,其雕塑等藝術作品往往都極盡寫實;但是商周青銅器中的很多作品是為了祭祀服務的,,需要通天地和鬼神,,那太寫實的東西可能就行不通了,制造青銅器需要的是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曹興誠認為,商周青銅器的藝術成就遠遠高于同時期的其他文明古國,!
尊(zun1)
商 青銅獸面紋齒受尊 W 19.5 cm. H 26.5 cm. 估價:HKD 1,800,000 -3,000,000 銘文:齒受且(祖)丁 來源: 1. 陳承裘舊藏 2. 陳寶琛舊藏 3.佳士得,,1985年,,12月,編號76 著錄: 1. 陳寶琛藏,,孫壯編,,《澄秋館吉金圖》,北平市:商務印書館,,1930年,,臺北: 臺聯(lián)國風出版社影印,1976年,頁49,、50,。 2. 羅振玉編,《殷文存》,,上虞羅氏景印刊本,,1916,上海 : 蒼圣明智大學影印,, 1917年,,頁33。 3. 劉體智,,《小校經(jīng)閣金文拓本》,,1935年石印本,臺北 : 藝文印書館影印,,1972 年,,頁27。 4. 羅振玉編,,《三代吉金文存》,,北京: 中華書局,1937年,,香港 : 龍門書店影 印,1968年,,第十一卷,,頁13。 5. 柯昌泗,,《謐齋金文拓本》,,臺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室藏膠州柯氏手寫并黏拓本,1931-1941,。 6. 嚴一萍,,《金文總集》,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83,,頁2565。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 修訂增補本》,,北京 : 中華書局, 2007,,第五卷,,頁3588。 8. 劉雨、王濤,,《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頁157,。
鼎(ding3)
春秋 青銅蟬紋圓鼎 H 39.5 cm. W 36 cm. 估價:HKD600,000 - 800,000 來源: 1. 巴黎藏家 P.C. Lu 舊藏,于1979年購得 2. Boisgirard C.拍賣行,,巴黎,,1979年10月12日,編號50 3. 羅馬藏家 Wahl – Rostagni舊藏 展覽,、出版: 巴黎Drouot拍賣中心,, Objetsd'Artd'Orient et d'Extrême-OrientAntiques ,1956年6月6-7日,,圖錄編號104
香港保利上拍的這件青銅蟬紋圓鼎為十分典型的春秋時期的紋飾,,和河南省博物館藏蟠蛇紋鼎十分類似可作比較。它有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拍賣記錄,同樣來自于歐洲藏家的舊藏,。
觶(zhi4)
H 13.6 cm. HKD 600,000 - 800,000 銘文:戉 (箙) 來源: 1.英國Ingram爵士舊藏 2. 倫敦蘇富比,,1993年6月8日,,編號120 出版: 1. 劉雨、盧巖,,《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編號654,,頁117。 2.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訂版)》,,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編號6166,,頁3748。 3. 劉雨,、王濤,《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頁176,。 4. 王心怡,,《商周圖形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年,,頁530。 《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內(nèi)頁 《商周圖形文字編》內(nèi)頁《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內(nèi)頁 《殷周金文集成(修訂版)》內(nèi)頁
香港保利春拍的這件觶最早由英國Ingram爵士收藏,,1993年于倫敦蘇富比釋出,,后為這位藏家秘藏了二十多年。值得一提的是其銘文“箙”,著錄于四種文獻,,分別是《近出殷周金文集錄》,、《殷周金文集成(修訂版)》、《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商周圖形文字編》,,帶「箙」字銘文的器物目前發(fā)現(xiàn)約 15件,如一件商代晚期爵,,現(xiàn)藏河南南陽市博物館,。
卣(you3)
西周早期 獸面紋提梁卣 H 27.3 cm. 估價:HKD 1,800,000 -2,500,000
而香港保利的這件提梁卣形制頗為特別,。蓋頂捉手高企成喇叭形,,蓋穹頂,直緣頗長,,直入卣頸部三分之二余,,蓋面飾牛首,牛角上端翹起,,大多數(shù)提梁卣在提梁與肩部鏈接處皆有一環(huán)裝飾,,而此件提梁卣除了腹部的牛面及龍紋并無他飾,實所罕見,。
爵(jue2)
H 20.5 cm. L 18 cm. 估價:HKD 1,200,000 -1,500,000 銘文:先 出版: 匯寶閣古美術,,《青銅器形飾極致之美》,頁44
香港保利的這件爵具有典型的商代晚期特點,,深腹圓底,,三棱形足,口上有二菌形柱,,鋬下有一族徽,,釋為「先」字,現(xiàn)存北京保利博物館的「先」斝和「先」方彝同銘,時代相近,,銹色相近,,大致可認定是同組器,應是先氏家族,,為在宗廟中祭祀祖先而鑄造的盛酒禮器,。
簋(gui3)
商 青銅獸面簋 D 26.8 cm. H 18 cm. W 37.5 cm. 估價HKD 3,200,000 -3,800,000
香港保利的這件獸面簋最為特別的地方應該在于其紋飾,,耳部牛首正中出戟,目若銅鈴,,鼻翼噴張,,十分雄壯。此簋雙耳及獸面紋樣的風格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類似的獸面紋樣及聯(lián)珠紋常見于河南地區(qū)出土的商代早期及中期器物,。河南省博和上博都有類似器物可以比對,,應該能夠看到商代早期。
商晚期青銅乙戈簋 H 15.5 cm. W 28.6 cm 估價:HKD 1,200,000 -1,500,000 銘文:乙戈 來源: 1. 傳出自殷墟 2. 尊古齋舊藏 3. 意大利藏家Franco Marinotti(1891-1966)舊藏 著錄: 1. 《貞松堂集古遺文補遺》上卷第19.1,,羅振玉著,,1931年印行。 2. 《三代吉金文存》第6冊,,第18.3,,羅振玉著,1937年影印 本,。 3.黃浚,,《鄴中片羽第三集上》,北平:通古齋,,1942,,頁27。 4.嚴一萍,,《金文總集》,,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83,,編號 1901,。 5.《國史金石志稿》第1467號。王獻唐著,,2004年青島出版社出版,。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 修訂增補 本》,,北京 : 中華書局,,2007,編號3062,。
這件簋很有可能出自于著名的殷墟,!安陽殷墟自宋以來盜掘不斷。殷墟所出銅器,,民國時琉璃廠古董商黃浚(伯川)經(jīng)手最多,,達一百余件,皆錄于其所編著之《鄴中片羽》中,?!多捴衅稹分浿鳎蚬J皆為殷墟所出,,學術地位重要,,故歷來備受世界各大博物館之重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著錄132件殷墟銅器中至少已有103件入藏中外19家博物館,。 其中,,中國65件,分別為:北京故宮32件,,上海博物館8件,, 臺北故宮7件,國家博物館6件,,遼寧省博物館3件,,旅順市博 物館3件,清華大學圖書館3件,,首都博物館1件,,河南安陽博 物館1件,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1件,。歐洲24件,,分別為:大英博物館8件,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6 件,,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館5件,,斯圖加特林登博物館3件, 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2件,。美國14件,,分別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4件,堪薩斯納爾遜美 術陳列館4件,,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3件,,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3件。此外僅余29器,,其間或有已入館藏而未統(tǒng)計到者,,亦或有散佚者,目前可知私藏寥寥,。這件應該在民國時期流散到歐洲,,為一位意大利藏家舊藏。
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方座簋 估價:HKD 8,000,000 -12,000,000 銘文:姬 (彭)乍 (作)氒(厥)辟日戊寶(尊)彝 來源: 日本井岡家族舊藏 展覽: 法國Christian Deydier藝廊,,巴黎,,2008年2月-3月 出版: 法國Christian Deydier藝廊,《2008年2月-3月展覽圖錄》,,頁12-15
觚(gu1)
觚是一種,,也用作禮器,,典型的觚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xiàn)為喇叭狀。觚初現(xiàn)于二里崗文化,,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
商晚期青銅獸面圂觚 H26 cm. D 16 cm. 估價:HKD500,000 - 800,000 銘文:圂 著錄: 1.《三代吉金文存》第14冊,,第15.9,,羅振玉著,1937年影印本,; 2.《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彚編》第988號,,巴納、張光裕編,,1978年印行,; 3.《金文總集》第5878號,嚴一萍著,,1983年臺北出版,; 4.《殷周金文集成》06653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84-1994年中華書局出版,; 5.《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17冊,第09005號,,吳鎮(zhèn)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觚也是商周青銅器中的常見器形,但這件的傳承十分不錯,,著錄于羅振玉所著《三代吉金文存》,,后來流散日本,1982年之后又流至歐洲,,至今重現(xiàn),。
方彝(yi2)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方彝 H 27.5 cm. 估價:HKD12,000,000 -15,000,000
《周禮·冬官考工記》記載:“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 三尺,四阿,,重屋,。”有學術觀點認為,,方彝很有可能起源與當時的大型宮殿建筑,。香港保利春拍的這件方彝整器飾以雷紋錦地,四面皆飾兩兩相對的龍紋,龍紋之上亦裝飾華美,。上下龍紋之間的方彝腹 部為大獸面紋,,裝飾飽滿。和現(xiàn)藏于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三五年出土于河南安陽的一件(下左圖)十分接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