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公司舉辦年會,董事長發(fā)表激情洋溢的演講后,,全場掌聲雷動,,唯有一名員工“鶴立雞群”,既不報以贊許的微笑,,也不鼓掌,,表現得與熱烈的場景格格不入。 周圍同事不解,,問:“你怎么不鼓掌,?” 鶴立雞群者答:“我已申請辭職了……” 說得多好啊,既然辭職了就沒必要再扮演被感動的聽眾了,。 每當掌聲響起來的時候,,請演講者們想一想:別把掌聲(贊美) 當事實。給你鼓掌的人,,可能并不是因為你講得精彩,,而是因為受你管轄,不得已而為之,。 領導者和業(yè)務精英有什么區(qū)別,?業(yè)務精英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實現既定目標,領導者則往往是通過影響他人,,借助他人的力量,,達成自己的目標。怎樣完成這個影響他人的過程才是領導者在演講中要關注的重點,。 演講影響他人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感知,、表達,、說服、行動,。 明確在不同場合下,,面對的對象聽(觀)眾是誰,他們想知道什么,。 感知他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這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作“五常”之首—— 仁,。“仁”字從右往左看(古人閱讀方式),,是由“二”和“人”組成,仁就是兩個人,,一個是我,,另一個是我心里裝著的人,即他人,。當兩個及以上的人在一起時,,就要考慮如何與人相處,而演講恰恰就是人與人相處進行交往的活動之一,,所以要感知對方,、認識對方、在乎對方,、關懷對方,。如果我心里只裝著自己,那就少了一個人,,就是“二”,。 你“二”不是因為智力系統(tǒng)有障礙,而是因為神經系統(tǒng)遇到了麻煩,?!岸保僖粋€人,,那就是不仁,。《黃帝內經》中“不仁之癥”指的就是偏癱,、中風,,所以“不仁”總是和麻木、遲鈍相關聯,,叫作麻木不仁,。麻木、遲鈍就是感知缺失,,直接導致演講平庸,。 感知要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原本是讓很多人鄙視,、不屑的行為,,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正是領導者在演講中首先要做到的,。能夠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一定是精英人物,他感知到了演講對象的區(qū)別,,并識別出了“人間”和“地獄”兩種場合的差異,。 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個命題進行拆分再組合,,得出以下新命題,,又該如何應對呢? 在“人間”遇到“鬼”,,說“人話”還是說“鬼話”? 在“地獄”遇到“人”,,說“人話”還是說“鬼話”,? 暈了吧?小演講是領導者的大學問,,一定要記住對象服從場合,,在“人間”遇到“鬼”,說“人話”,;在“地獄”遇到“人”,,說“鬼話”。 在我國北方婚配民俗中,,總有這樣的說法:寧娶大戶人家的丫鬟,,不娶小戶人家的小姐。小姐的社會地位,,遠遠高于丫鬟,,為什么娶妻不娶社會地位高的,偏偏選擇社會地位低的作為配偶呢,?因為后者見多,、識廣、懂規(guī)矩,。見多,,場合見得多;識廣,,接觸到的人脈,、對象廣博,; 懂規(guī)矩,知道什么場合分什么對象,,能夠采取相匹配的言談話語,。這樣的女子娶進家里,能夠快速地融入新的家庭環(huán)境,,與家人和諧相處,, 在教育后代上也能言傳身教,何樂而不為,?只有見多識廣才能磨礪出敏銳的感知力?,F實中很多領導者在演講中的表現,常常讓人感覺還不如“丫鬟”,,更別談影響,、改變他人了。 必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主張,,激發(fā)別人想聽你說的強烈愿望,。如果講得含糊、乏味,、空泛,,別人怎么理解你呢? 以前在黨,、政,、商界中,領導干部都不大注重表達,,領導者講話往往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朗讀準確,。不論哪個級別的領導者,只要演講就會千人一辭?,F在領導者都開始注重演講表達,,競聘、履新,、述職都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張、舉措,、方案,,而且個性化的表達也越來越多。要想走上領導者的舞臺,,成為領袖人物,,準確表達主張,至少可以增加20%被別人接受的可能性,;如果是競選,,選票就會多20%,。現在很多社會事件,都是由于在表達主張上存在歧義,,進而引發(fā)了更大的負向反應,。因此,表達準確會讓你如虎添翼,,而表達不準確就會讓你成為一個“瘸子”,。 表達的準確性會受到場合、對象,、內容的干擾,。我曾和一位在市場上叱咤風云的企業(yè)家一起參加《非常財經觀察》節(jié)目的錄制。錄制期間,,不但看不出企業(yè)家往日的風采,,而且他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簡直慘不忍睹:腿抖手顫,、腦門冒汗,,面對主持人的提問,該說的說不下去,,該講的講不出來,。坐在電視機前的員工看得真是著急,這本來是一個展現企業(yè)形象的非常好的機會,,卻只看到老總頭上冒汗,說話結結巴巴,。從直播間出來時,,那位企業(yè)家還一個勁兒地跟我說:“在家里練的時候也很好啊,我給員工們講話不這樣??!” 身處熟悉或陌生場合的表達,哪個更能代表你的水平,? 面對高水平或低水平觀眾的發(fā)揮,,哪個更能體現你的實力? 遭遇富貴或貧窮的情境考驗,,哪個更能顯示你的本色,? 事實是,只有在陌生的場合,,面對高水平的觀眾,,分享不熟悉的內容,才能反映出你是否能夠把握好表達的準確性,。 即使你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主張,,聽眾也不一定認同,,接下來如果想要讓聽眾頻頻點頭接受,那么就得把你的主張進行由己向彼的過渡,。 說服他人接受主張,,要注重演講現場的反饋。觀眾的反應是對演講者前面的表達內容的反饋,,而當演講者接收到這個反應時,,后面的表達內容要進行自我調節(jié)。這樣一來一往,,演講者要不斷接收觀眾的反應,,及時調整演講內容。因此,,演講不能背稿子,,背稿子的演講很難讓人信服。 為什么在沒有真實觀眾的錄影棚里的演講,,說服力總是很差,?因為“一個好的舞臺演員可以演電影,一個好的電影演員卻不一定能上舞臺”,。面對觀眾,,既要顧及“表演”的內容情節(jié),又要顧及觀眾反應,,“表演”要根據觀眾的反應不斷調整,。 說服他人就像見菜吃飯,看著有食欲的飯菜,,吃得就多,,所以觀眾感興趣的內容要展開講,深入淺出,;看著沒食欲的飯菜,,即使營養(yǎng)再豐富,也吃不下,,所以觀眾厭煩的內容要壓縮講,,蜻蜓點水。 在有限的時間內,,說服他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期待所有的觀眾都會被說服。只要觀眾的信念,、思想發(fā)生動搖,,就是你的影響力在發(fā)揮作用。最后,要按自己的主張行動,。 準確表達了自己的主張,,別人也認同、接受,,但接下來不行動怎么辦,?利益、信仰是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要素,。 要想讓觀眾按照你的主張去行動,,一方面要讓他們意識到展開這樣的行動將帶來的好處,這是古往今來所有說客成功的關鍵,;另一方面要喚起崇高的情感,,鼓舞觀眾投身于一項偉大事業(yè),為完成終極的夢想而付出行動,。一般在宗教,、政黨教育的演講中應用得比較多,企業(yè)里也是一樣,,可以是為了組織的理想和愿景,,讓他人按你的主張去行動,無外乎“誘之以利,,行之以義”,。 綜上所述,演講中拿什么去改變他人的行動呢,?那就是感知力,、表達力、說服力,、行動力,,這四力聚合成了一種力——影響力。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