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劉九洲 近來董其昌各種《天馬賦》寫本紛紛出現(xiàn),,臺北故宮《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中,,也展出了清宮舊藏的《天馬賦》,這樣一來,,就值得寫篇小文章,,將《天馬賦》的來龍去脈進行一次介紹。 《天馬賦》的文字作者是米芾(1051-1107),,米芾是大書法家,,他當時寫了很多本,有大字,,也有小字,。 在南宋早期,吳琚力學米,,幾可亂真,,吳琚《行書五段卷》(上海博物館藏)中,,有數(shù)行臨米《天馬賦》,,水平很高。 到了明晚期,,董其昌(1555-1635)學米,,也臨寫了多本,成為《天馬賦》的宣揚者,,董其昌傳世真跡中,,以《天馬賦》的內(nèi)容為最多。 據(jù)董其昌記述,,明代晚期,,有三種米芾《天馬賦》,一是落款中有“平海大師”字樣的大字本,;二是米芾在“致爽軒”(米芾的鎮(zhèn)江住宅)書寫的小字本,;第三種落“元豐三年”款,有拓本傳世,,未必是真跡,。 1590年,即董其昌中進士的第二年,,他在“中丞黃履常所”(黃履常即黃承玄,,萬歷丙戍進士,,項德成的兒女親家,官至副都御史)見到嚴嵩舊藏的米書大字《天馬賦》,。 清初孫承澤《庚子消夏錄》卷一中說:“元章所書《天馬賦》,,以擘窠大字、書于平海大師后園者,,為最得意之作,。雄渾流動,起止橫豎,,諸法俱備,。余嘗見其《多景樓詩》,亦大書,,遠不及此,。此卷不獨在《天馬》卷中稱第一,其生平書跡,,亦當以此為第一,。” 這三卷米芾真跡,,早已不傳,,只有董其昌多件臨本傳世。 董其昌《天馬賦》臨本中,,以壬子年(1612)臨寫的《天馬賦》(上海博物館藏)尺寸最大,,長達13米,。這件作品開頭部分比較輕松,后半段有點吃力,,當時的董其昌,,似乎還沒有領(lǐng)悟到大字訣竅。 1621年,,董其昌67歲,,他在《四印堂詩稿》(上海博物館藏)中,論米芾《天馬賦》:“此真跡在金沙王氏,,今歸于太學褒甫,,褒甫曾見余臨本,謂可各自孤行,。然米書《壯懷賦》趙子昂欲補闕數(shù)行,,三易筆不能似。嘆曰:今人去古遠矣!為之輟翰,。大都米書不易臨,,臨之亦輒不能肖,自虎兒已然,,不若蘇書之易似,。要以,似處正不似也,?!贝藭r董其昌認為,在對米芾書法的掌握上,,他已經(jīng)超越趙子昂,,可與米芾“各自孤行”。 那么,,董其昌傳世《天馬賦》共有多少呢,?據(jù)劉晞儀《董其昌書畫鑒藏題跋年表》記載的著錄加現(xiàn)代流傳,共有九件,。 近十年藝術(shù)市場活躍,,除了上述九件外,又發(fā)現(xiàn)數(shù)本:有陳垣舊藏,、啟功題跋一件,,已經(jīng)出版;南京博物院有一卷,,以往未被人注意,;近年香港也拍賣過兩本,一本是丁卯(1627)六月款,,另一本無年款,。 2015年6月,,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出版了我編輯的《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新介紹了三種。 2016年初,,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這是自1992年奈爾遜博物館舉辦董其昌大型研討會以來,最大的董其昌專題展覽,,舉展方介紹,,此展準備了兩年多,也是盡心盡力,。 此次展品都是清宮舊藏,,絕大多數(shù)精妙絕倫,也有個別作品不是真跡,其中包括一件《天馬賦》,,也就是劉晞儀《董其昌書畫鑒藏題跋年表》中記載的九件之一,。 我們將臺北本的部分圖片,與《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中的小字本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差異非常明顯(在5組比較圖中,,每組最上者是臺北本,對照品是《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刊載本,,之間用黃線隔開),。 比較組1 上:臺北本 中,、下:刊載本 比較組2上:臺北本 中、下:刊載本 比較組3 上:臺北本 下:刊載本 比較組4 上:臺北本 中,、下:刊載本 比較組5 上:臺北本 下:刊載本 《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刊登的小字《天馬賦》,,是清代《玄賞齋帖》中收錄的《天馬賦》原本。此帖容庚《叢帖目》未載,,1949年之后,,原石發(fā)現(xiàn)于蘇州,拓本有流傳,,帖后有林則徐,、吳榮光、端方題跋,。 以往圖像資料不公開,,無法完成這樣簡單的比較,。但是僅有圖像,,沒有足夠的研究,,也不足以說明問題。就我個人感覺來說,,不希望讀者比較之后,,根據(jù)優(yōu)劣來討論真?zhèn)危€是希望以此為門徑,,積累更多資料,,最后根據(jù)類型,來判斷董其昌書法的真?zhèn)巍?/p> 《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中刊載的大字本《天馬賦》,,也是首次披露,,很有參考價值,至少可以促使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其收藏的清宮家具中,發(fā)現(xiàn)一件康熙舊藏,、康熙制作的董其昌真跡屏風,。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天馬賦》八屏,現(xiàn)已被制作成十扇屏風,,第一屏是康熙親書的導(dǎo)語,,第十屏是大臣題跋,屏風背后,,還有群臣和作十屏,。對于如此規(guī)模的制作,之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卻似乎沒有將其視為董其昌真跡,,而是作為清代家具出版于《故宮經(jīng)典:明清宮廷家具》中。 從字跡上看,,北京故宮的《天馬賦》屏風,,與《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大字本冊頁,大約書寫于同一年,。 我們在這里再次展示《董其昌臨<天馬賦>三本》所刊載大字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將此與《故宮經(jīng)典:明清宮廷家具》所載董其昌《天馬賦》屏風進行仔細比較,,相信可以得出結(jié)論,。 董其昌臨大字《天馬賦》 私人藏 最近,南京博物院舉辦了《清代帖學書法特展》,,第一件展品,是沈荃(1624-1684)的《背仿米芾<天馬賦>》,,其筆勢與董其昌差異明顯,卻與董其昌某些贗品一致,。沈荃的這件作品,,以往少被注意。 清 沈荃《背仿米芾<天馬賦>》天馬賦> 康熙也有臨摹《天馬賦》傳世,,其書法特征,從杭州放鶴亭中的刻石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天馬賦》的故事,,大約是米芾、吳琚、董其昌,、沈荃,、康熙這一群人構(gòu)成的,其文化傳承,,大致如此,。 武英書畫微信訂閱號:wy2010bbs 投稿和版權(quán)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網(wǎng)址:www.wy2010.com 版權(quán)說明: 訂閱辦法: 一、點標題下方”武英書畫”鏈接加關(guān)注,。 二,、進入通信錄,公眾號,,點右上角加號,,搜索“武英書畫”或“wy2010bbs'。 三,、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 天馬賦>天馬賦>天馬賦>天馬賦>天馬賦>天馬賦>天馬賦>天馬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