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經(jīng)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即讀史復(fù)讀經(jīng),,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边@是清人張潮《幽夢影》的文句,,意思是:先觀經(jīng)書,再讀史籍,,以經(jīng)論史,,評論古人史事,就不會與圣賢相悖,;研讀史籍,,再溫經(jīng)書,,以史證經(jīng),讀書目的升華,,絕不僅為章句之學(xué),。我在此把這句話引來,就是為了更準確了解本章的內(nèi)容,。如果不了解孟懿子的情況,,單憑文字表面我們是無法理解此章的。 孟懿子何許人也,? 孟懿子是魯桓公的后代,,位列魯國大夫。當時,,孟氏,、叔孫氏、季氏共同把持魯國朝政,,因三家均出自魯桓公,,合稱“三桓”。時人稱孟氏,,也稱仲孫,。“三桓”自魯僖公起,,逐步掌握魯國政權(quán),,甚至凌駕于國家之上。在孔子生活時期,,“三桓”控制著魯國的實權(quán),。雖然都是大夫的職銜,但是經(jīng)常越禮搞排場,?!栋速谌分小叭艺咭杂簭亍本褪侵傅乃麄儭,?鬃訉λ麄冋f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泵宪沧拥母赣H是孟僖子,,下一章的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 據(jù)《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魯昭公聯(lián)合郈氏,、臧氏囚季平子,,叔孫氏家臣救季氏。孟懿子見勢不好,,倒戈一擊,,三家合伙把昭公趕到齊國,,從此昭公客居齊國、晉國長達七年之久,,最后客死異鄉(xiāng),。這么長時間,魯國國內(nèi)一直處在沒有國君的狀態(tài)下,。其間,,孟懿子還率兵攻打過昭公。在齊國的干預(yù)下,,魯昭公幾次有機會回到國內(nèi),,都被季氏用卑劣的手段所阻止。昭公的靈柩運回魯國后,,季氏甚至不讓葬在魯國國君的寢陵里面,。直到若干年之后,孔子擔(dān)任魯國的大司寇,,昭公的寢陵才得以遷葬,。所以,整個事件,,孟懿子都負有不可推御的責(zé)任,。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孟僖子做副手跟昭公出使楚國,,不能相禮。到達楚國,,不能對答郊外的慰勞禮,。孟僖子不滿意自己對禮儀不熟悉,就學(xué)習(xí)禮儀,,如果有精通禮儀的人就跟他學(xué)習(xí),。等到臨死的時候,召集他手下的大夫,,說:“禮儀,,是做人的根本。沒有禮儀,,不能自立,。我聽說有一個將要得志的人名叫孔丘,是聰明人的后代,,而他的家族卻在宋國滅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本來應(yīng)當據(jù)有宋國而讓給了宋厲公。到了正考父,,輔佐戴公,、武公,、宣公,三命而做了上卿就更加恭敬,,所以他的鼎銘說:‘一命低頭,,二命彎身,三命把腰深深彎下,。沿著墻趕快走,,也沒有敢把我欺侮。稠粥在這里,,稀粥也在這里,,用來糊住我的口?!墓Ь淳拖襁@樣,。臧孫紇有話說:‘聰明人里具有明德的人,如果不能做國君,,他的后代必然有顯貴的,。’現(xiàn)在恐怕會在孔丘身上吧,!我如得以善終,,一定把說和何忌托給他老人家,讓他們事奉他而學(xué)習(xí)禮儀,,以穩(wěn)定他們的地位,。”所以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把孔子作為老師來事奉,??鬃诱f:“能夠彌補過錯的,就是君子啊,?!对姟氛f,‘君子是則是效,?!腺易涌梢詫W(xué)習(xí)仿效了?!?/p> 《左傳》記載的時間,,昭公七年是公元前536年,孟僖子死于公元前524年,,其間12年的時間,。孟僖子讓他的兒子向孔子學(xué)禮的目的是為了穩(wěn)固地位。從記載中,,孟僖子對孔子還是心存尊敬和向往的,,如果是孟懿子來問喪事如何操辦,孔子不會如此冷漠不近人情,。一個根本的原因,,本章是講“為政”的,對“三桓”的言辭與態(tài)度已經(jīng)在《八佾第三》表達,,談到“孝”,,應(yīng)該有另一種原因。 由此,,孟懿子問孝應(yīng)該是發(fā)生在昭公二十年記載的叛亂之后,。孟懿子對昭公不忠,是大不孝,。本章是對為政者來說的,,對國君不要違背禮的規(guī)定??鬃訌摹笆强扇淌氩豢扇獭钡摹叭浮庇∠螅矫宪沧拥牟恢?,用“無違”回答還是留了面子,。 讓我們再回到本章?!墩撜Z》這種對話式的記載,,我們在閱讀時把它當作劇本,理解起來就很方便,。孟懿子來問孝,,孔子簡短回答他兩個字“無違?!本徒韫视惺鲁鋈チ?。無違,,就是不要違背禮儀的規(guī)定。這里沒把話說透,,孟懿子是個聰明人,。孔子好比我們平常人所說:你還來問孝,,看看你干得這些不忠不孝的缺德事,。 孔子的教育是隨時隨地的,,因材施教。既教訓(xùn)了孟懿子,又教育了樊遲,??鬃訉γ宪沧雍头t的回答,口氣不同,,語言不同,,但是意思卻是一樣的。對孟懿子的回答“無違”,,是說他不忠不孝,。對樊遲的回答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侍奉父母要按照禮的規(guī)定,;父母不在世的時候,,要按照禮的規(guī)定下葬和祭祀。 禮,,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已經(jīng)喪失殆盡。我們看一下自上而下是如何做的,?被稱為“國賊”的系列貪官不用說,,在農(nóng)村父母去世全無悲戚的感情,各種歌舞在靈棚前忸怩作態(tài),,更有甚者給死去父親用紙糊一個“小姐”用來陪葬,,這樣的孝子古今第一,這些年已經(jīng)發(fā)展到數(shù)不勝數(shù),??鬃釉谶@里強調(diào),凡是超越了禮的行為都不是孝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