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金華市收藏家協(xié)會玉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徐向陽來說,虎年的春節(jié)過得特別有意義,。春節(jié)前夕,,徐向陽遠赴北京,參加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玉器收藏委員會主辦的“史前玉石文明探秘———泛紅山玉器展”,,和全國的紅山玉器收藏家們一起談玉論道,。“我們聊得最多的是如何以史前玉器為載體,挖掘和傳承紅山文化,。”徐向陽說,,“根據(jù)對史前玉器的研究,,泛紅山文化可以遠溯到距今一萬五千年前。最讓我們激動的是,,在泛紅山文化中,可以找到中華文明‘龍崇拜’的源頭,。”從1998年第一次收藏紅山玉器到現(xiàn)在,,徐向陽把大部分精力和財力用在收藏和研究紅山玉器,成為全國知名的紅山玉器收藏家,。
徐向陽今年41歲,,身材魁梧,性格直爽,。問起為何選擇收藏紅山玉器,,徐向陽回答說:“緣份!”1991年,,徐向陽在杭州承包建筑工程,。一天晚上,他吃完飯,,去逛夜市,,遇見一個賣玉器的老人。“當時的我對玉器基本沒什么概念,,只是覺得地攤上的那些玉器很臟,,一看就是有年頭的。我看他沒什么生意,,就遞給他一根煙,,跟他聊了起來。”原來,,這些玉器是老人偶然間得到的,,但是他的兒女們都不喜歡這些“老東西”,所以老人就到夜市上來擺攤,,看能不能遇上懂玉的人,。臨走的時候,老人還送了一塊玉給他,。“那是一只玉豬龍,,我看那東西上面很多斑斑點點,感覺很臟,,就沒戴在身上,,后來不小心丟了。老人的那些玉器都賣得很便宜,,一塊只要五六元錢,。”后來,,當徐向陽知道那些玉器的真正價值時,卻再也找不到那位老人,。
1996年,,徐向陽在麗水市承包建筑工程,因為下象棋的緣故,,認識了一位收藏玉器的老先生,。“我經(jīng)常陪老先生下象棋,從他那里學到了不少收藏玉器的知識,。他還給我看了他身上佩戴了二十多年的紅山玉器,。這些玉器色彩斑斕、晶瑩剔透,,和我以前看到的紅山玉器完全不同,。”1998年,徐向陽的一位朋友從內(nèi)蒙古回金華,,帶來了一些紅山玉器,。“我朋友說,有很多紅山玉器散落在內(nèi)蒙古民間,。當?shù)厝瞬恢兰t山玉器的價值,,那些泌色比較重的玉器被當成石頭,隨意丟掉,。”從朋友那里得知紅山玉器的線索,,徐向陽便迫不及待地趕往內(nèi)蒙古。徐向陽在內(nèi)蒙古尋找了很長時間,,收藏到了他的第一批紅山玉器,。“因為近萬年的埋藏,這些紅山玉器都顯得黯淡,。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盤玩后,,它們會越來越剔透,漸漸恢復本來的面目,。”從那時起,,徐向陽就把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用于收藏紅山玉器。
“任南先生讓我意識到,,收藏紅山玉器只是接近紅山文化的第一步,。”2000年,徐向陽偶然接觸到紅山文化專家任南創(chuàng)辦的“紅山文化網(wǎng)”,,他被網(wǎng)站中翔實的圖文資料所吸引,。他于是一邊收藏紅山玉器,一邊通過網(wǎng)絡學習相關(guān)的知識。“我經(jīng)常在‘紅山文化網(wǎng)’的論壇上發(fā)貼,,有時談個人的收藏心得,,有時向任南先生請教。直到2007年,,我才認為自己可以和任南先生面對面交流了,。那天,我打電話給任南先生,,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等你很久了,你到北京來吧,!”到北京后,徐向陽和任南聊了一天一夜,。“有一種‘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感覺,任南先生解開了我心中的結(jié),,讓我意識到,,既然選擇了收藏紅山玉器,就必須承擔起傳承紅山文化的責任,。”在任南的影響下,,徐向陽由一個玉器收藏愛好者,漸漸成長為一個學者型的收藏家,。
“在地球上,,能傳承萬年的文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泛紅山文化留下了各種各樣的玉器,,其中就有玉豬龍,,這些玉豬龍是我們‘龍崇拜’的源頭。每當看到玉豬龍,,我心里就非常激動,,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有自己的精神內(nèi)核,,這些玉豬龍就是不可磨滅的證據(jù),。”對于徐向陽來說,紅山玉器是一座橋梁,,讓他能夠觸及中華文明的源頭,。徐向陽拿起一件紅山玉豬龍,指著上面火燒過的痕跡介紹說,,“這是在祭祀中使用的玉豬龍,,有一萬多年的歷史。”撫摸著玉豬龍斑駁的身體,我仿佛能感受到萬年前那熊熊燃燒的文明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