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游仙詩 教學目標: 3、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一.導入新課 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xiàn)之際,,他們往往借助于睡夢,、游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 二探究研討 ㈠深情繾綣悼亡詩 ⒈悼亡詩溯源 提起“悼亡”,,就不能不說《詩經》中的《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此詩為我國悼亡詩之祖,,主要寫妻子死后,,丈夫看到她親手縫制的衣裳時傷感的心情。 私情誰克讓,,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周遑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巢來,,晨留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這首詩共二十六句,,寫送葬回來的感受,,沉哀入骨,苦不勝辭,,寫出了詩人對亡妻的無限深情,,讀來真切動人。前八句,,先用四句交代妻子去世已經三個月,,如今已下葬入土(按照古代葬禮,死后“三月而葬”),,接著四句寫自己的痛苦不被人理解,,在此情況下還不如去朝廷供職。后一部分所寫,,時間上相銜接,,空間由室外轉向室內,,以下八句,語淡情濃,,是全詩最精彩的筆墨,。詩人步步走近,先見到了廬舍,,繼而走進了家門,,"望廬"、"入室",,無不見物思人想到與妻子共同經歷的生活,,這種物在人亡的景象,不難想像使作者在感情上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妻子似乎在存亡之間,,想象中的形影不斷在眼前出現(xiàn),但又無法捕捉到,,因而產生了猶愁疑懼的復雜心情,。當詩人從幻想中清醒過來,痛定思痛,,就不能不接受冷酷無情的現(xiàn)實:自己已經與妻子陰陽永隔,,人世間只有自己孤單一人了,就像那些飛向樹林的鳥兒,,原來成雙成對一起棲息,,有一天只剩下了一只;又像水中游動的比目魚,,并排游到半路分開了,。結尾六句,蕩開筆墨,,由室內寫到室外,,從現(xiàn)在寫到將來,詩人意識到了時間的流逝,,但又強烈地意識到這并不能沖淡他的哀思,。由自己又想到了莊子,莊子的妻子死去了,,他的朋友惠施來吊喪,,只見莊子敲打著瓦質的樂器,唱著歌,,并不傷悲,。作者希望自己能象莊子那樣達觀,自己的哀傷有朝一日會淡薄下去。 其一是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轉瞬十年,,過去的美好的情景當然是“自難忘”,可是為什么在“自難忘”之上加了“不思量”呢,?因為它真實,。蘇妻王弗逝世這十年間,蘇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壓制,,心境是悲涼的。到密州后,,又逢兇年,,生活上到了以食榿菊來維持的地步,而且繼室王潤之(即王弗堂妹)及兒子均在身邊,哪能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總記掛在心間呢,?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因此這里的“不思量,,自難忘”是真實而又自然的。 其二是宋人賀鑄的《鷓鴣天》寫出貧賤夫妻患難與共的感情,。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首詞的“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問,也問得十分奇怪——賀妻又何嘗愿意先詞人而去呢,?這實際上是文學往往講“情”而不講“理”的,,極“無理”之辭,正是極“有情”之語,。 賀鑄與他的妻子趙氏夫人伉麗情深,,貧賤相守,趙氏夫人對丈夫十分體貼,。不幸的是趙氏夫人在賀鑄不支五十歲時即病逝于蘇州,。若干年后,作者再到蘇州,,重過閶門,,睹物傷情,老淚橫流寫了這首悼亡之詞,。上片通過重游故地,,觸景生悲,抒發(fā)中年喪偶之痛,。下片撫今思昔,,表達了對死者的無限懷念。全篇由“重過閶門”,,到“空床臥聽”是寫作者到蘇州后一天之內的悲感,。詞中突破時空界限,,將梧桐、鴛鴦,、草露,、舊棲、新垅,、聽雨,、補衣等等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畫面,,奏成了一曲生死之恨的衰樂,,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的結句最為后人所稱道,。它用了生活小事中的細節(jié),活脫脫地寫出了亡妻的賢慧與勤勞,,寫出伉儷之愛的溫馨,。糟糠夫妻,情逾金石,,無怪乎詞人當此雨叩窗欞,,一燈如豆,空床輾轉之際,,最最不能忘懷的就是妻子“挑燈夜補衣”的純樸形象,。全詞至此戛然而止,就把這哀惋凄絕的一幕深深地楔入了千萬讀者的心扉,。 遣悲懷三首 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的三首七律,。韋氏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元和四年(809)七月,,韋氏去世,。此詩約寫于元和六年前,時元稹在監(jiān)察御史分務東臺任上,。 《遣悲懷三首》以一個“悲”字貫穿始終,。悲痛之情如同長風推浪,滾滾向前,,逐首推進,。前兩首悲對方,從生前寫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從現(xiàn)在寫到將來。全篇都用“昵昵兒女語”的親昵調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詩人善于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無的意思,,用極其質樸感人的語言來表現(xiàn),。諸如“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等,,無不淺俗之極,也傷痛之極,。再如“泥他沽酒拔金釵”的“泥”字,,末兩句中的“長開眼”與“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飾的本色語言,,狀難寫之景十分逼真,,寫難言之情極為自然,。在取材上,詩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幾件小事來寫,,事情雖小,,但都曾深深觸動過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敘事敘得實,,寫情寫得真,寫出了詩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為古今悼亡詩中的絕唱,。清代蘅塘退士評此詩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边@種贊譽,元稹是當之無愧的,。 ⑵懷念故去的友人或前人,,這類詩歌多表現(xiàn)對死者的懷念及對其精神品質的歌頌。 吊鑒湖秋女士 (四首選一) 漫說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已拚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 碧血摧殘酬祖國,怒潮嗚咽怨錢塘,。于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六月六日(7月15日),,秋瑾因發(fā)動皖浙起義,,失敗被捕,英勇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噩耗傳來,,詩人賦詩四章哭之。詩贊揚秋瑾為革命而獻身的精神,,對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悼念,。這首詩于昂揚的旋律中流露出哀悼深情,意濃情真,,倍加感人,。 哭劉司戶蕡 李商隱 路有論冤謫,言皆在中興,??章勥w賈誼,,不待相孫弘。 江闊惟回首,,天高但撫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滿黃陵,。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劉蕡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在策文中痛斥宦官專權,,引起強烈反響,。考官懾于宦官威勢,,不敢錄取,。后來令狐楚、牛僧孺均曾表蕡幕府,,授秘書郎,,以師禮待之。而宦官深恨蕡,,誣以罪,,貶柳州司戶卒。對劉蕡貶謫而冤死,,李商隱是極為悲痛的,。 詩人先從引述旁人的議論落筆。行路之人都在議論劉蕡遭貶柳州確是冤屈,,都說他在賢良對策中的言論全是為著國家的中興,。言“中興”而遭“冤謫”,可見蒙冤之深,,難怪路人也在為之不平了,。詩人借路人之口談論冤謫,不但表現(xiàn)了人們對劉蕡的同情和敬重,,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對宦官誣陷劉蕡的痛恨,,對朝廷軟弱昏庸的譴責。接著引歷史人物,,寫詩人對劉蕡之死的痛惜,。“遷”在這里是遷升之意,。西漢賈誼因遭讒毀,,貶為長沙王太傅,后來文帝又把他召回京城,,任文帝愛子梁懷王太傅,,常向他詢問政事,。孫弘,即公孫弘,,漢武帝時初為博士,,一度免歸,后又舉為賢良文學,,受到重用,,官至丞相,封平津侯,?!安淮奔床患按删涫钦f:空自聽說昔年賈誼被召回朝廷,,劉蕡卻被遠謫柳州,,客死異鄉(xiāng),不可能象公孫弘那樣再次被舉,,受到重用了,。此聯(lián)用典妥帖,何焯特別稱第四句“最為精切”(《李義山詩集輯評》),?!翱章劇薄ⅰ安淮倍Z,,頓挫有力,,透出詩人深感悵惋痛惜之情。 再如毛澤東主席悼念親人和戰(zhàn)友的幾篇作品: 蝶戀花 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七律 吊羅榮桓同志 1963年12月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zhàn)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 納蘭性德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⒊悼亡詩選景特點 苔徑涼階、弱蕙衰蘭,、蕪閨塵窗,、孤帳空床、殘燈虛座,、余墨遺芳 這些物象作為詩人情感的物化形態(tài)進入作品,,便又構成一種凄寂而清冷、衰頹而黯淡的美感形態(tài),。 這些悼亡詩,,多從細處、近處和靜處進行描寫,,不僅給人以“斯人既已”的孤獨感和“觸物傷摧”的郁塞感,,而且使人在時間頹然不流的錯覺中產生一種難以自拔的窘促感,從中體味到悼亡的痛楚和哀傷,。 “撫存感往”,、“睹物傷神” ⒋悼亡詩的表現(xiàn)手法 多在作者身臨之境的基礎上往回追憶,大抵回憶妻歿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體生活情境,。 悼亡詩除了多借追懷往事表現(xiàn)傷逝之情以外,還常書以“記夢”的形式,。這些作品多寫作者與亡妻夢中相會的情景,,借以表達對亡妻的悼傷與思念。由于詩中的夢境“盡取材于醒時經驗”,,故而仍屬虛實相生,。 悼亡詩除了多借追懷往事表現(xiàn)傷逝之情以外,還常書以“記夢”的形式,?!对祥L慶集》載元稹悼亡詩30余首,其中記夢者就有《感夢》、《江陵三夢》等7首,;《梅堯臣集》中的20余首悼亡詩里,,更有《夢感》、《椹澗晝夢》,、《夢睹》等9首,。這些作品多寫作者與亡妻夢中相會的情景,借以表達對亡妻的悼傷與思念,。由于詩中的夢境“盡取材于醒時經驗”,,故而仍屬虛實相生的法門,讀來更覺情深意切,,令人難忘,。 ㈡游仙詩 ⒈游仙詩概述 游仙詩是道教詩詞的一種體式。就其本義而言,,這指的是企慕神仙生活或游歷仙境的詩,。從現(xiàn)存材料看,最早以“游仙”作為詩的篇題的,,是建安詩人曹植,。其后嵇康、張華,、何劭,、郭璞等均有游仙之作,后世遂把“游仙詩”視為一種專體,。 早在《楚辭》中已有抒寫仙人輕舉登霞的篇章,。如《遠游》篇,將古老仙話傳說詩歌化,,通過“游”的描寫以表現(xiàn)逍遙世界,,抒發(fā)內心的憂思情緒,初具游仙詩的雛形,。不過,,作為一種成熟的體裁,游仙詩的流行則是漢代以後的事,。魏晉階段,,不僅道人創(chuàng)作游仙詩,,文人亦相繼創(chuàng)作游仙詩,,蔚然成一代詩風,故我國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梁朝蕭統(tǒng)所編《文選》列“游仙”為文學體裁之一,。魏晉南北朝以后,,盡管游仙詩不像此前那樣興盛,但作此等詩歌者依然大有人在,。像白居易,、李賀等人仍頗具游仙之遺風,。 游仙詩在思想上往往表現(xiàn)出超越世俗社會局限的強烈愿望;在藝術上,,游仙詩想象奇特,,善于運用夸張、擬人,、象征等多種修辭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運用,則使游仙詩更具備浪漫的色調,。 游仙詩內容向有兩種不同傾向,一種純寫求仙長生之意,,以高蹈輕舉,、服食采藥為主旨。另一種則是憤世嫉俗之言,,借遺世之志發(fā)泄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⑴純寫求仙長生之意,以高蹈輕舉,、服食采藥為主旨,。 這一類詩歌詩人對“游”的要求提高了,境界升華了,,不停留在摒棄富貴,、對抗仕途的思想、精神上,,而要求完全超脫現(xiàn)實,,徹底回歸自然,不復關懷國家命運,,不再拘束人生境遇,,從而使隱逸具有仿佛美妙游仙的境界,如郭璞《游仙詩十四首(其二)》: 青谿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這詩生動形象地抒寫了兩個美妙邂逅的遐想,。前八句寫清高超脫的隱居。有道之士鬼谷子住在高高青谿山上,,生活在清風白云之中,,清高超脫,賽過游仙,,仰之望之,,不由敬慕,向往隱逸了,。因而來到青谿水邊,,就想起那位隱居在潁水南岸的高士許由。據(jù)說唐堯要讓位給他,,他以為聽見臟話,,跑到潁水洗耳朵。這樣的隱士真是道德極其清潔,。正當詩人心向往之時刻,,出現(xiàn)了更美妙的邂逅,后六句便寫仙遇,。一陣西南風從天而來,,水紋象魚鱗般波動起來。一位神女降臨,,回頭向詩人微笑,,那么歡快,露出美玉般的牙齒,。然而十分遺憾,,那位撮合神人好合的媒人蹇修此刻不在,沒有人可以做媒,。詩人悵惘了,,游仙無路,黯然傷魂,。 ⑵憤世嫉俗之言,,借遺世之志發(fā)泄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游仙詩中最有價值的是那些借“游仙”之名,,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的不得意,,抒發(fā)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氣的作品。建安時期的詩人曹植曾寫過一些游仙詩,,這些游仙詩描寫的雖然和現(xiàn)實相去甚遠,,但細加體味,它無一不是社會現(xiàn)實的曲折的映照,。詩人在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對社會、對人生的前途感到渺茫,,于是,,他只得借助道家思想,采用超人間力量的形式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擺脫塵世間的煩惱,,求得精神的暫時寬慰,正如朱乾所說:“游仙諸詩嫌九州鋦促,,思假道于天衢,,太抵騷人才士不得志于時,藉此以寫胸中之牢落,,故君子亦有取焉,。”如《遠游篇》: 遠游臨四海,,俯仰觀洪波,。大魚若曲陵,乘浪相經過,。靈鰲戴方丈,,神岳儼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戲其阿,。瓊蕊可療機,仰首吸朝霞,。昆侖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將歸謁東父,,一舉超流沙,。鼓翼舞時風,長嘯激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華。齊年與天地,,萬乘安足多,。 曹植對神仙之事一直持否定態(tài)度,,其《辨道論》即說“不信之矣”;《贈白馬王彪》也說:“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可見曹植的游仙詩,,實際上是其憂生之心,、憂患之詞。曹植在現(xiàn)實世界中處處碰壁,,深感時常流逝,,功業(yè)無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脫,,于是寫下了許多游仙詩,,如《仙人篇》、《五游詠》,、《游仙詩》,、《遠游篇》、《升天行》等,。詩中所描繪的神仙境界,,皆明凈、高潔,,實際上是詩人理想世界的象征,。 唐代大詩人李白,也寫過一些以游仙為題材的作品,,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他在詩中把神仙世界描寫得廣闊自由,光明美好,,為的是反襯出他所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和丑惡,。因此在該詩的最后寫出了響徹千古的名句:“且放白鹿(相傳神仙喜騎白鹿)青崖間,胯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下面這首李清照的《漁家傲》,,一反其清麗婉轉,、幽怨凄惻之婉約風格。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下片是理解的關鍵,?!拔覉舐烽L嗟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它隱括入律,只“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志與過程,,語言簡潔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空有才華而屢遭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在當時,,她只能用寫詩詞來表現(xiàn)她的才能,但她又感到“謾有驚人句”,。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在現(xiàn)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惟有通過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fā)胸中的憤懣,。 曹唐是晚唐一位大力寫游仙詩的人,。《全唐詩》除所收九十八首《小游仙詩》外,,還有一部分是以描寫仙境及仙人活動的如《仙都即景》《題五陵洞五首》等十七首也屬于游仙詩,。這些詩融愛情與道教神仙于一體,往往虛構仙界神話的長壽夢幻,,表述生命短暫的憂患意識,。如《漢武帝于宮中宴西王母》: 鰲岫云低太一壇,武皇齋潔不勝歡,。長生碧字期觀署,,延壽丹泉許細看。 以往的游仙詩把空靈澄澈的仙境作為追求長生與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寄托,,看成相對于紛繁蕪雜的塵世的理想的審美對象,。仙界的長生不老,永享富貴,,是游仙詩人最高的審美理想,。曹唐生活的晚唐已無法提供產生這樣夢幻的社會基礎,對生命本體的憂患更趨強烈,。審美意識的內斂,,仕舉不順的挫折,奔走諸幕的辛酸,,使他更渴望通過虛幻仙界的長生神話,,表達倍受壓抑的人生理想和對個體生命的憂患意識。 再如《小游仙詩》之三十八: 忘卻叫人鎖后宮,,還丹失盡玉壺空,。嫦娥若不偷靈藥,爭得長生在月中,? 這首詩以冷峭的筆墨敘述了嫦娥偷吃靈藥成仙的神話,,顯然受到李商隱《嫦娥》影響。先看《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晨,。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中的女主人公立足塵世,,以冷清孤寂的處境和通宵不寐揣想獨處月宮的嫦娥永恒的寂寞和后悔偷吃靈藥成仙的心理。抒情的脈絡是由人間到仙境,,是李商隱人生苦苦追求終歸失敗的心靈體驗,,是對于超然于塵世之外的仙界的否定。這首游仙詩卻以贊許的口吻對嫦娥偷吃靈藥羽化升仙的行為動機深表同情:“嫦娥若不偷靈藥,,爭得長生在月中,?”既然現(xiàn)實世界那么冷酷無情,只有在虛幻世界中尋找解脫,,只要能獲得精神滿足,,偷藥成仙在所不辭。用意比李更深曲,,痛苦也更強烈,。虛幻的仙界乃是現(xiàn)實社會的反襯。仙境也不是超越人世獲得長生的理想樂土,,當精神的解脫失去了依賴的社會基礎后,,希冀長生的任何努力也灰飛煙滅,。詩人只有徒發(fā)感慨,沉醉于一種虛假的心理滿足中,。 三.悼亡詩舉隅 和珅的妻子馮氏病故,,和珅悲痛欲絕,做《悼亡詩》六首,。這里選取其中的片段,。 其一: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別離,。揚此一坯土,,泉址會相隨。 今日我笑伊,,他年誰送我,。凄涼壽椿樓,,證得涅磐果,。 其二: 夫妻輔車倚,唇亡則齒寒,。春來一齒落,,便知非吉端。 哀哉亡子逝,,可憐形影單,。記得去春時,攜手憑欄桿,。 其三: 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今春花依舊,,寂寞無人看,。 折取三兩枝,供作靈前觀,。如何風雨妒,,也紫同摧殘。 和珅的這幾首詩寫得質樸無華,,直指人心,,將他悲痛的心情描畫得淋漓盡致。和珅安葬完馮氏后,,下令將馮氏生前所居壽椿樓中的一切都按原樣擺設,,永遠不讓人居住,他和兒子豐紳殷德時常前去憑吊,、懷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