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匡政 如今人們在網(wǎng)上發(fā)表言論,,常會遭到匿名的白眼和謾罵,。這些人往往以隱士自居,所以索性也隱匿了自己的名字,。隱者們究竟是不屑說出自己的大名,,還是不敢署上真名,也無人愿意探究。不過要追溯歷史的話,,這種隱士在《論語》中就已有了,,不僅有,而且很多很活躍,。那時的隱士雖然也罵人,,也翻白眼,但大多還是留下了自己的真名實姓,。 孔子到楚國,,就遇到一個狂士叫接輿。既是狂士,,你就自己在家狂吧,,他偏不甘寂寞。他跟在孔子的車旁,,一邊走路一邊唱歌,。那時沒網(wǎng)絡(luò),沒報紙,,狂得想讓別人知道,,還真得現(xiàn)出真身。他唱得還不錯:“鳳凰呵,,鳳凰呵,,為什么你的德性會如此衰敗,?,!過去的已無法挽回,未來的還可以回頭呵,!算啦,,算啦,如今執(zhí)政者實在很危險呵,!”孔子一聽這么好的歌聲,,連忙下車,想和他聊一聊,。哪知此人根本不買孔子的賬,,急行避去。 另一次,,孔子要尋找過河的渡口,,讓子路問路。當(dāng)時有兩個隱士,,叫長沮和桀溺,,在田里耕作,。子路先問長沮,長沮反問子路:“車上坐的是誰呵,?”子路答:“是孔丘,。”“是魯國的孔丘嗎,?”長沮又問,。說明當(dāng)時孔子已有了一點名聲。子路答:“是的,。”于是子沮說道:“他不是長期周游列國嗎,?他應(yīng)該知道,,還來問我干什么?”子路沒辦法,,只好問桀溺,。桀溺問:“你是誰呵?”“是仲由,?!弊勇坊卮稹,!笆囚攪浊鸬拈T徒仲由嗎,?”子路答:“是的?!币豢词强鬃拥拈T徒,,桀溺便多說了幾句:“你看這滔滔濁水中,盡是一些棄禮絕義,、寡廉鮮恥的人,,誰能使他們改變呢?你與其跟隨那個避人之士周游列國,,還不如跟從我們這些避世之士在一起呵,!”說完,他就徑自耙土,,不理睬子路了,。你想子路,就過去問個路,,不僅問不到,,還遭來這么一番搶白,差點被別人收做徒弟,??鬃有睦锬芎檬軉??孔子聽說后,只是失望地說:“唉,,我們總不能與鳥獸一起生活吧,。我不是人類的一分子,又是什么呢,?如果天下有道,,我才不會去尋求什么改變呢!” 還有一次,,子路走慢了,,落在孔子后面。正好迎面碰到一個挑擔(dān)老人,,便問:“你看到我的老師了嗎,?”哪知老人答道:“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誰是你老師呵,?”說完便鋤草去了。后來孔子聽說此事,,說:“這是隱士呵,。”反而讓子路回去尋找這個隱士,。 這三個故事在《論語》中很著名,。《論語》是一本內(nèi)容真實的書,,不僅記下了孔子正面的言行,,也記下了這些遭隱士白眼或嘲諷的故事??鬃訉@三件事,,都未作過多的評價,但可看出,,他很尊敬這些避世而居,、潔身自好的隱士??鬃釉f:我和這些隱士不一樣,,沒什么可以,也沒什么不可以,??鬃拥倪@種靈活,不僅體現(xiàn)了人作為個體的主動性,,也是他深厚仁心的一種自然流露,。 孔子與這些隱者志趣并不相投,,但他依然期望能和他們對話,以廣其心志,。這也是儒,、道的分別。道家主張“避世”,,干脆不問世事,;而儒家則強調(diào)“避政”,只要避開壞政治就行了,。不能與壞政治同流合污,,不能為壞政治唱贊歌,這是儒家對知識分子的基本要求,。所以后代儒家,,常常“身在江湖,,心懸魏闕”,從不會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對政治更是多有關(guān)心,,與孔子奠定的這個傳統(tǒng)有關(guān)。這可以說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基本文化心理,,從屈原到魯迅,,從孔子到熊十力、梁漱溟,,都是這樣,。 孔子肯定不喜歡別人對他翻白眼或罵他,但他從來不會如此對待別人,??鬃诱f他一以貫之,并一生遵循一個字:恕,??鬃訉Α八 钡慕忉屖牵杭核挥鹗┯谌?。你不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也不要這樣待人。這八個字前些年還載入了世界宗教會議的《走向全球倫理宣言》,,并稱“應(yīng)當(dāng)在所有的生活領(lǐng)域中成為不可取消的和無條件的規(guī)則”,。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意思是:他60歲時,,聽什么批評和謾罵都能坦然接受了,。所以他60歲時,,經(jīng)過鄭國,別人罵他像條“喪家狗”,,他聽了反而欣然笑道:人的樣子,,并不重要,說我像條喪家狗,,然哉,!然哉! 然哉,!孔子比今天的很多知識分子幽默大度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