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轉載]經(jīng)方中醫(yī)劉志杰

 樂山有大佛 2015-12-05

    民間得仲圣奧秘,,闡發(fā)經(jīng)方真諦者,非劉莫屬,。

  吉林市江城經(jīng)方中醫(yī)劉志杰,。學究秦漢之奧,立足經(jīng)方,。謹守六經(jīng),,獨尊方證。

    劉氏十三歲自學中醫(yī),,二十歲始行醫(yī),。在二十余年的學醫(yī)生涯中,致力于經(jīng)方醫(yī)學的傳承和弘揚之大愿,,對中醫(yī)精要嘔心瀝血,,傳播中醫(yī)傳統(tǒng)正道,也有對初學者的循循善誘,。

   劉氏提倡回歸漢以前傳統(tǒng)經(jīng)方醫(yī)學,,摒棄漢以后的時方雜學,提出:回歸三墳,,立足傳統(tǒng),,謹守六綱,獨尊方證,,宗旨,。治學重臨床實效,以六綱為經(jīng),,合并系屬為緯,,輔以五證,闡明一切疾病的診斷辨治法則,,“示人以規(guī)矩” “教人以方圓”,。

    劉氏潛心臨床鉆研幾十年,著有:《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傷寒論類編補遺師承課堂實錄》,、《劉志杰師徒經(jīng)方醫(yī)案師承課堂實錄》等。

     指出:《傷寒雜病論》是一部純粹的臨床術,!是一門十足的,、最古老的綜合循證醫(yī)學!有鑒于此,,劉志杰老師潛心于斯,,鍥而不舍,創(chuàng)立《傷寒雜病論》的核心理論——六綱辨證,,使隱者顯彰,,晦者昭明,蘊者弘揚,。

     仲圣示人以規(guī)矩,,他只教你怎麼做,給一個大尺度,、大規(guī)矩,;下邊又有子尺度、子規(guī)矩,。一句話:“理,、法、方,、藥俱備”,,理法嚴謹,方藥精細,;善用者?!耙粍┲?,二劑已”,,非常靈驗!比如時方醫(yī),、學院派等學了幾年,、十年、幾十年的中醫(yī),,學得再好,,不見得臨床上能治好病。但學了傷寒金匱,,即便沒研究透,,出來就能夠治病,而且絕對會是一個好醫(yī)生,!

   《傷寒雜病論》就是一部臨床治療百科大全,,一本臨床操作手冊,!誠哉斯言,信哉斯言,!
網(wǎng)上摘錄部分劉志杰經(jīng)方醫(yī)案,,可見其功底,非同一斑,。
     專方治纏腰丹

     蛇盤瘡中醫(yī)又稱纏腰火丹,、蛇串瘡等。西醫(yī)叫帶狀皰疹,,是一種同時損及神經(jīng)和皮膚的病毒性疾病,。本病多在春秋季節(jié)發(fā)病,成年人患病多些,。發(fā)病前常有輕度發(fā)熱,,疲憊不適,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疾坑袔鳡畲掏矗行┨弁丛诎l(fā)病前出現(xiàn),,有的在發(fā)病時隨著皮膚同時出現(xiàn),,還有的在發(fā)病后出現(xiàn)。初步患部皮膚發(fā)紅,,續(xù)則出現(xiàn)密集成簇的綠豆至黃豆大的丘疹,,迅速變成小水皰。水皰三五成群,,集聚一處或數(shù)處,,排列成帶狀,呈現(xiàn)皰與皰之間正常皮膚,,嚴重時可出現(xiàn)血點,,血皰或壞死。皮損常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按周圍神經(jīng)走向排列,,如腰部、胸部,、面部,。

1 此病發(fā)生在頭部的病情嚴重,常引起劇烈的頭痛,??蓳p害眼球各部位,甚至引起失明,,病程約2周至4周,。
該病中醫(yī)認為是膽氣上逆,,相火不能封藏而外越,胃土之氣隨膽逆行,,不能震懾水濕,,導致水濕泛濫,與相火交蒸,,或同時外感濕邪,,郁于肌膚而發(fā)。熱重于濕痛甚,,反之疼痛略緩,。治則為清熱利濕,降膽胃之逆,,平水火之爭,。此內治之理?;鹩魟t發(fā)之,,此外治之宗。
2 該病以疼痛難忍著稱,,極痛苦,,如耽誤治療,則遺留長期神經(jīng)痛,,難以治愈,!故發(fā)現(xiàn)患病后,務必36小時內接受下述療法治療,。

 一,、內治法:口服中藥湯劑
龍膽草15 黃 苓15 山桅子10 地夫子20 半夏15
2澤 瀉20   柴 胡20 當歸15   生地50  甘草10板蘭根20 大青葉30   痛重者加元胡10。水煎服,。早晚各1次,,忌食辛辣食物。
*二,、外治法 1.以梅花針扣刺瘡面水皰并輕度出血.第二天如出現(xiàn)新疹,,再將其扣破出血。2.黃連5 黃芩5 黃柏5 大黃5 馬錢子5 白蘚皮5 地夫子5 大風子10 薄荷冰5 以75%酒精浸泡一天,取上清夜涂擦扣刺后之瘡面.一天三次,。 3、針刺陽陵泉(雙),,出現(xiàn)針感得氣后,,最好導氣至病位,療效更佳,。不留針,。曰一次,。
經(jīng)驗:一般單純采用中醫(yī)外治法,2次治愈率達90%,,并于第一次治療后,,疼痛迅速消失,瘡面干燥結痂,。迅速痊愈,,無后遺癥。注:這里的根治是指不遺留后遺癥,。該病患過一次后,,基本可以終身免疫,只有極少數(shù)人二次復發(fā),。

劉某,,38歲。

初診日期: 2010年07月30日,。

主訴:口腔潰瘍一年余,,最近常打嗝。

刻診:口腔潰瘍,,打膈,、噫氣,流清涕,、打噴嚏,,胸悶氣短,心悸,、心煩,,時有頭暈,眼眶瞤動,,手足熱,,腹冷汗出,寒少熱多往來,,口苦,、口粘,尿頻,,大便溏,。舌體淡胖,苔黃膩,。左寸浮弦,,右脈弦。(楊志剛、整理)

學生:痞飲,、甘草瀉心湯合苓桂術甘湯,。

學生:少陽太陰合病、小柴胡+真武湯,。頭暈,胸悶氣短,口苦,寒少熱多往來,脈弦(少陽),。

學生:厥陰病 真武湯+柴胡桂枝干姜湯。

 六綱辨證:厥陰病

五證:痞,、飲,、煩

方證:半夏瀉心湯,苓桂術甘湯,,梔子豉湯加吳茱萸加當歸(內含吳茱萸湯)

處方如下:
半夏80 人參30 黃連15 黃芩30 干姜30 大棗12個 茯苓40 桂枝30 白術40 吳茱萸70 白芍40 炙甘草20 當歸30 梔子20 豆豉40,。
四付水煎服。

 我來分析一下這個病案:

按語:患者口腔潰瘍一年余,,常打嗝,,噫氣,口苦,、口粘,,胸悶氣短,心煩,,手足熱,,寒少熱多往來,大便溏,,再參看舌脈,,舌體淡胖,苔黃膩,,脈弦,。典型是上熱下寒,寒熱錯雜的厥陰病,。病人胸悶氣短,,心煩,打嗝,,噫氣,,這是氣機痞結于胸部,上下之氣不能交互流通,,氣不得下行而上逆所致,。太陰陽明合病,寒熱互結,。

   《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嘔而腸鳴,,心下痞結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卑胂臑a心湯,是治“痞”的祖方,?!秱酚猩獮a心湯,治療痞證腸鳴如雷而下利,。其實瀉心湯類方都有這個效果,。如:《傷寒》:“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薄皞酗L,,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nbsp;半夏瀉心湯與甘草瀉心湯配伍法則類似,,藥味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藥量變化,?!督饏T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狐惑之病,并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蝕于上部則聲嘎,,其毒蝕下部者,則咽干,。蝕于上部,,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 ,, 苦參湯洗之,;蝕于肛者,雄黃熏之,。(脈經(jīng))”“蝕于上部,,瀉心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主之,?!薄翱谇粷儭标柮魈幒喜。嘘柮骼餆?,還有太陰寒飲,,攪在一起,寒熱互結,,結于心下成痞證,。寒熱之邪上逆結于口腔則潰爛發(fā)炎。參合余癥,,選用了半夏瀉心湯,,正對病機。

   另外,,《傷寒論》:“發(fā)汗后,,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fā)汗,,必吐下不止。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薄瓣柮鞑?,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 ,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辈∪诵臒┟黠@,,胸悶氣短,又有了梔子豉湯的方證病機,。

   病人還有明顯的水飲上逆流清涕,、打噴嚏,胸悶氣短,,心悸,、心煩,時有頭暈,,眼眶瞤動,,尿頻,大便溏,。舌體淡胖,,左寸浮弦,右脈弦,。脈雙弦為寒,。又有個苓桂術甘湯方證?!秱摗罚骸皞?,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薄督饏T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心下有痰飲,胸肋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避吖鹦g甘湯是屬于少陰太陰合病的方證,,而病人所表現(xiàn)的癥狀正符合條文所述病機。病人腹冷汗出,,寒飲也不輕,,因此加上藥癥吳茱萸。又暗含了吳茱萸湯方證,。吳茱萸,,苦辛,大熱,?!渡褶r本草經(jīng)》: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這個藥對于內有久寒而用來溫化寒飲的效果非常好,。另外還加了當歸。當歸,,辛甘溫,,主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chuàng),,煮飲之。這個藥,,入血,,溫通血脈而降逆,。

   五證病機是“痞”、“飲”,、“煩”,。胸悶氣短,心煩,,手足熱,,口苦、這是五證病機中的“煩”證表現(xiàn),??谇粷儯蜞?、噫氣,,胸悶氣短,這些是屬五證病機中的“痞”證,。流清涕、打噴嚏,,胸悶氣短,,心悸、時有頭暈,,眼眶瞤動,,腹冷汗出,尿頻,,大便溏,。舌體淡胖,這些屬于五證病機中的“飲”證,。寒熱水飲錯雜,,通過上面的條文和方證病機分析,該病六綱辨證為厥陰病,。

 二診:2010年08月08日,。

刻診:口腔潰瘍消失,心煩消失,,胸悶氣短好轉,,腹冷好轉,惡寒無熱,,口苦,、咽緊,大便溏,。舌體胖大,,苔薄白,。脈弦。
原方去梔子豉湯加附子,。
    處方如下:
半夏80 人參30 黃連15 黃芩30 干姜30 大棗12個 茯苓40 桂枝30白術40吳茱萸70白芍40炙甘草20當歸30附子10
四付水煎服,。
   按語:一診辨證精準,方證對應,,療效立竿見影,。患者口腔潰瘍,、心煩消失,,余證明顯好轉。上焦陽明濕熱已去七八成,, “惡寒無熱,、舌體淡胖,脈弦,、大便溏”虛寒顯露較顯,。因此去掉梔子豉湯,加附子溫陽驅寒化水飲,。
   三診:2010年08月15日,。
   刻診:惡風寒、尿頻明顯好轉,,眼眶瞤動,,左眼眶周長紅色丘疹,口苦,。舌象正常,,脈緩。
    效不更方原方四付水煎服,。
    后電訪告知病已愈,。
   總按:該案辨證準確,藥癥用得精準,,療效神速,,可見恩師對經(jīng)方方證和藥癥之嫻熟已臻化境?;颊呓?jīng)過二診癥狀已好大半,,三診恩師成竹在胸,效不更方以鞏固治療,。恩師常言:許多病有效了就得守方,。雖然許多癥狀已然消失,但病機仍在,,不可輕易隨便更方,,否則會把自己搞糊涂掉進陷坑里出不來,。在守方過程中要看哪個癥狀突出屬于兼雜癥,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上相應藥癥,,或者把原方的某個藥的藥量加大,。可謂經(jīng)驗之談,,值得重視,。(楊志剛記錄、袁超明按)

袁超明:我的分析完了,,請師父指正,。

劉志杰老師:分析得不錯。剛才你們提到這里有個少陽系列證,,嚴格講,,說的沒錯。但是,,厥陰病當中,,也會有相似少陽的系列癥狀出現(xiàn)。該病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合出個厥陰病來,,那么,少陽,、陽明,、少陰、太陰合病,,也是會合出厥陰病來,。因此,我們刪繁就簡,,直接認定為厥陰病,。

    另外要說的就是,《金匱要略》書中所列的各類疾病名稱目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提示我們在臨床上,要抓“主癥”,!如:嘔吐噦下利脈證并治,。臨床上,凡是見到以“嘔吐噦下利”癥狀為主的,,就要去里面查找方證,。然后,,用六綱辨證去辨證知機,使方證對應的更加準確,,最大限度的提高療效,。《傷寒論》教你辨證知機,,《金匱要略》教你抓主癥,,經(jīng)方學術,就是這樣明了和簡單,。說完了,。口眼歪斜案
齊某,,女,,27歲
初診日期:2010.4.6.
主訴:左側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三天,。
刻診:左側面部麻痹,,口眼歪斜,項背僵硬,,胃冷痛,,多汗。寒熱往來,,四肢涼,,舌麻,口干口渴,,不欲飲,,
舌淡胖,邊緣有齒痕,,舌苔薄白,。左脈浮澀,右脈沉緩,。   
這個病人,,有面部中風病史,隔3年復發(fā),,第二次來診所就診,。第一次,就是單純的扎針,,10多天就痊愈了,。這次,有個誘因,她和他丈夫玩鬧,,不小心被一拳打到臉上了,,當時沒怎么樣,第二天早晨起來,,嘴就歪了,,眼睛也合不上了。這次來診,,說是懼怕針刺,,要求服藥。
從癥狀上來看,,是個中風病,,六綱上,我們分析一下,。
項背僵硬,,多汗,這個要考慮葛根湯證,。
寒熱往來,,四肢涼,口干口渴,,不欲飲,,胃冷痛,這是有了厥陰虛寒水飲不化,。寒熱往來這個問題,,臨床要注意一個辯證竅門。要是沒有其它癥狀證明是少陽的,,就要往厥陰上面考慮,。
從四肢涼,口干口渴,,不欲飲,胃冷痛的角度分析,,該是考慮太陰虛寒水飲問題,。
項背僵硬,多汗呢,,可以考慮是太陽中風問題,,同時,少陰也會有這個現(xiàn)象,。少陰中風,,也會項背僵硬而汗出的。更何況,四肢涼,,也是一個支持少陰的癥狀,。
病人呢,除了寒熱往來外,,沒有其它癥狀證明這個熱是從具體哪綱來的,。癥狀一派虛寒為明顯,唯獨有個寒熱往來,,說明她夾雜有一些熱的,。而這種復雜情況的出現(xiàn),虛寒水飲夾有熱,,沒有少陽其它癥狀來證明是少陽病的,,那就只有是厥陰病才會有這個現(xiàn)象。   
厥陰病我們以前講過,,虛寒水飲為主,,夾有陽明熱,證候紛繁復雜,。我們總結的厥陰中風病提綱呢,,是這樣的:“厥陰中風,汗出惡風,,或但頭汗出,、但寒不熱或微發(fā)熱,或寒多熱少往來,,咽痛,、頭痛、或耳鳴目眩,。身痛,,手足冷,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心煩,,脈沉弦,。”   
病人具備的厥陰中風提綱病的癥狀很明顯,。從抓主證的角度說,,我們認定此病為厥陰病中風證。左側面部中風,,還以虛寒為主,,脈要浮澀,,澀,微遲微散之象,。右脈沉緩,,可以認為是內有虛寒水飲。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左右不和,這也符合厥陰為三陰半表里,,接通陰陽的生理病理性質,。身體半側之病,也要首先考慮主陰陽交接的兩綱,,即少陽和厥陰,。那么,我們定性為厥陰中風了,,那就是屬于虛寒為主了,。
處方呢,因為《金匱增補》里面有中風篇的方證,,我們去查一下,。
1、    治口耳僻方(千金)
防風 附子 葛根(各二兩)柏實 麻黃(各三兩) 獨活 生姜(各四兩) 杏仁(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酒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2、    附子散,,治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喎僻方(小品方)
附子 桂心(各五兩) 細辛 防風 人參 干姜(各六兩)
上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之。
我們把兩個方合起來,,就會很好的涵蓋病人的系列癥狀。藥量以第一個方子為主,,第二個方子里面的干姜去掉,,用第一個方的生姜,,發(fā)散而主表,。桂枝,,細辛,,人參,,也給予了適當減量,。為什么,?因為第二個方說,,治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喎僻。他原方的量很大,,是為了照顧到手臂不仁的,。這個病人沒有手臂不仁,只是口眼歪斜,,因此,減了藥量,,使藥力能專門上行而對治面部疾病,。同時呢,考慮到病人的誘因,,是受了外力擊打,,又加了一味川芎,。
川芎,辛甘溫,。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chuàng),,婦人血閉無子,。-----這個藥,,入頭腦,,活血,還能治寒痹筋攣緩急,,很對藥癥,。   
處方如下:
防風20 附子10 葛根20 麻黃30 柏仁30 獨活40 生姜40 杏仁20  桂枝40    細辛15 人參20 川芎15
四付水煎服。
大家看看,,這個方,,是續(xù)命湯類方的配伍。溫散為主,,偏涼的一味葛根和人參,,解痙而清熱生津,清那點暗藏的微熱,。溫習以前講的內容,,幫助理解方證,。
口眼歪斜,現(xiàn)代醫(yī)學叫做面神經(jīng)炎,,我們現(xiàn)代中醫(yī)叫做面癱,它也是中風類疾病的一種,。我們可以戲稱它為“小中風”,。這個病局限在一側面部,,機理和真中風是一個道理,。都是內有痰熱,外感風邪,,不能外發(fā)而痹阻在面部而形成的。我見到很多肥胖人,,喜歡飲酒,醉后睡覺出汗,,還開窗戶吹風乘涼,,醒后呢,,就嘴歪了,。有病的一側癱瘓,沒病的那側,,就表現(xiàn)的收縮緊張。
這個病是內外夾雜,,一種是本有風邪寄居,,生氣上火,內熱痰飲就上逆,,風邪所阻不能外越而發(fā)病,。一種是本來內邪上涌,,感受了風寒,就痹阻于一側面部,。其實,,它也是和血瘀有關,。中醫(yī)說,,這個病是風中的淺,而偏癱等,,是風中的深,。
從西醫(yī)的角度講,,中風偏癱是顱內血管的問題,,而單純面癱,則是外周的血管神經(jīng)問題,。西醫(yī)強調這個病是面部神經(jīng)炎,,而我強調的是面部“血栓”,。套一句中西結合的話來說,,就是面部血栓造成的局部神經(jīng)失養(yǎng)。
“治口耳僻方”,,口耳僻的意思就是說,,嘴歪到了耳朵的意思,表示病情很重,。這個方子是從風論治的,。這個方子主治的證,是少陰陽明證,。
麻黃,、生姜、附子,有少陰
傷寒的意味,。
防風,、獨活,這都是解表的藥,,入表,入頭。
葛根,,入陽明,,解痙攣,化津液,。
柏實,,味甘平。主驚悸,,安五藏,,益氣,除濕痹,。久服,令人悅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
-------這個藥,,去水飲的。還滋養(yǎng)胃氣津液,。該是土中金藥,。
杏仁,,味甘苦溫。主咳逆上氣,,雷嗚,喉痹下氣,,產乳,金創(chuàng),,寒心,,賁豚,。
--------杏仁,,是溫降水飲的,,它也活血。一般寒熱錯雜的上逆,,它很有效。
這個方子,,發(fā)汗解表溫通除痹阻,,生津降逆清熱制水飲為輔,??纯醇宸ǎ泳?,使藥力上頭入面,。酒就是紹興的黃酒,,不要加白酒。服后要發(fā)汗,,不能見風,和治療中風的那個方法一樣的,。
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chuàng),,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溫,踒躄拘攣,,腳痛,,不能行步,。
--------- 這附子,就是溫通,,破積聚淤滯的,。在中風的范疇里,作用是“踒躄拘攣”,,“破癥堅積聚,,血瘕”,。因此,,中風的藥,方方不少附子和麻黃啊,。
桂枝,,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這個藥,,也是為了走表,,通衛(wèi)氣,可以“利關節(jié)”,。
細辛,,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這個藥一看就懂了,,典型的“藥癥”相應,。
防風,味甘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煩滿,。久服輕身,。
------------ 這個藥更是如此。
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它可以溫中化飲,,發(fā)汗通表而出痹阻。
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這是養(yǎng)胃氣,,補津液,。對于一派辛溫藥來說,,怕傷津液,,用了人參,甘寒反佐,。
2010.4.12.二診,。
刻診:左側面部疼痛,出汗多,,微惡風,,大便偏干,,項強,左目不合,,舌淡胖,,邊緣有齒痕,苔白,,脈澀,。
病側面部服藥后,出現(xiàn)疼痛,,是個好現(xiàn)象,。由麻痹變成了疼痛,這是一種好轉的征兆,。那么,病人出現(xiàn)了汗多,,便干,,兩手脈澀,這可是有傷津的征兆。并且面部有惡風感,,因此,,我們調整了一下處方。
處方:
  防風20 附子15 葛根20 獨活40 生姜40 杏仁20  桂枝40 細辛15 人參20    川芎15 烏梅40 黃芪80
四付水煎服,。
去掉了麻黃和柏仁,,加了烏梅和黃芪。汗多了,,要傷津液了,,因此去麻黃。柏仁的去掉,,也沒什么深意,,對這個藥,我不是很喜歡,,嫌它力緩,。加黃芪,是溫表虛而祛風,。表虛寒而汗多惡風,,用黃芪很好。
烏梅呢,,我們看看藥癥:“酸平,,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奔哟笾委熋姘c的力度吧?“偏枯不仁,,死肌”,,這是藥癥相對。同時,,它還能生津液,,降水飲。
2010.4.18.三診,。
刻診:面痛減輕,,出汗減少,后腦部串痛,項強,,口渴不欲飲減輕,,小便頻,足涼,。舌質紅,邊有齒痕,。左脈沉澀,,右脈細。   
病人出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面痛減輕,,出汗減少,后腦串痛,,口渴不欲飲減輕,,說明病情繼續(xù)緩解,但是小便頻,,項強,,足涼,說明還是有虛寒啊,,脈象左脈沉澀,,右脈細,舌有齒痕,,主要是體現(xiàn)在少陰上,。病人這個時候,口眼歪斜的證候,,微有好轉,。一般情況下,12付藥,,就該好的差不多了,。病人服了8付,才見起色,,看來很頑固,。根據(jù)這次的病情,繼續(xù)用上方四付,,生附子用到了20克,。
2010.4.25.四診。
刻診:病側面部微痛,,惡風汗出,,項強,足涼,胃脹,,口眼歪斜好轉一半,,舌僵麻木明顯減輕,大便不成形,,小便頻,,舌淡胖尖紅。左脈澀,,右脈弦,。
胃脹,大便微溏,,這是什么,?胃寒痛的那個寒飲被化開了!這就又出現(xiàn)了太陰證候了,。
方子再調整一下:
防風20 附子25 葛根40 生姜40 杏仁20  桂枝40 細辛20 人參20 炙甘草20 白術40 川樸60 黃芪80   
四付水煎服,。   
去掉烏梅,加甘草,、白術,、川樸。去烏梅,,因為面部經(jīng)脈開始暢通,,微痛了。加白術,、甘草,,取理中湯的方義。加川樸,,是用川樸的咸溫,,去對治虛寒胃脹。病人的脈象,,是個水飲脈,,單弦為飲。
2010.5.2.五診,。
刻診:口眼歪斜基本恢復,,舌僵麻基本消失,面部微痛,,微跳,,食欲好,無胃痛胃脹,,尿頻減輕,,大便正常,初診時一切癥狀基本消失,。舌淡胖,微有齒痕,,兩手脈浮緩。
病人這個時候,不笑的話,看不出面部有什么毛病,。面部微痛,微跳,,這還是經(jīng)脈沒有徹底通暢,。16付藥,沒有治療徹底,,患者說,湯藥吃膩了,,有些見藥就惡心,。因此改用大續(xù)命散口服,服了一個月,,徹底恢復,。
=====================
全身水腫、腹瀉案
陳某,,女,,四川古藺人,45歲,,農民
初診:2008年11月23日,。
(住院期間使用的中藥,都是在西醫(yī)治療沒有效果情況下使用?。?br> 病史簡要:患者在某醫(yī)院確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重型)”,、“狼瘡性腎炎”、“慢性宮頸    炎伴糜爛出血”,,住院期間,,患者出現(xiàn)腹痛腹瀉腹中雷鳴,小便黃,,使用生姜瀉心湯2劑,,腹瀉腹中雷鳴消失,經(jīng)過治療,,病情好轉出院,,但是患者全身浮腫,為治療,,故來就診,。
刻診:全身浮腫,,腰部沉重,身軟乏力,,胃脘,、小腹部隱痛,無口干飲水,,小便不利,,大便正常,舌脈:舌質淡,,苔厚膩微黃,,脈緩弱。
六綱辯證:太陰少陰合病,。(夾有陽明微熱,,可以言:屬厥陰)
處方:腎著湯合當歸芍藥散、五苓散(白芍減為3兩),。   
干姜40克,,茯苓40克,白術40克,,炙甘草20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白芍30克,,澤瀉80克,桂枝20克,,豬苓30克,。   
三劑,每日一劑,煎煮40分鐘,去掉藥渣,藥汁約450毫升,分成三份,在飯后半小時溫服,。
按語:
本案是以“飲證”及“滯證”為主要證侯,,是太陰少陰合病。
細看此案,,是非常嚴重的太陰寒飲,,而“滯證”,是由飲盛營血虧,、瘀來看,,在臨床上表現(xiàn)出“小腹部隱痛”一癥。正是水不利則血病——飲盛血虧血瘀,。此種情況也是太陰少陰合病,,是下焦血室為病,當歸芍藥散證,。
《金匱要略》:“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钡珡钠漯B(yǎng)血通脈,,止痛祛瘀,利水飲,。主治水飲盛而血虛(血瘀)導致的各種腹痛,。方中白芍為君藥,止腹痛,,去胞中痹阻,,當歸、川芎,,溫通血脈,,養(yǎng)血祛瘀;白術,、茯苓,、澤瀉,利中下焦水氣,,安中養(yǎng)胃氣,。
而本案重點在寒飲,,“腰部沉重”,,是寒飲凝聚于腰間,正所謂“腫,、重,、脹者,多飲證也”,,也如《金匱要略》:“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用腎著湯甚合方證之義。
而五苓散,,更是為太陰水飲所用,。在仲景書中,有關五苓散的條文很多,,如《傷寒論》:“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fā)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y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shù)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收?,宜五苓散。(宋244)”,,“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宋74)”,,《金匱要略》:“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钡鹊?,未見一條言及水腫,
但是,,觀五苓散方證,,就知道其用于太陰寒飲(可夾有陽明微熱,可以言:屬厥陰),,非真陽不足證,,并且以下面幾點中的一點為應用標準:
(1)渴而口燥煩,欲飲水甚至消渴,,更有甚者水入則吐(水逆),;
(2)吐涎沫而
癲癇者,或者吐涎沫而眩暈者,;
(3)小便不利,;
(4)水痞證,;
(5)悸,、腫、暈,,三者見一癥即可,。
五苓散,,
白術,,辛苦溫,《神農本草經(jīng)》: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要用生白術,是太陰藥,。
茯苓,,甘淡平?!渡褶r本草經(jīng)》:主胸脅逆氣,,憂恚驚恐,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
------它太陰,、少陰,、厥陰藥。止渴,,化水飲,,也治療痞結。
豬苓,,甘淡,,平?!渡褶r本草經(jīng)》:主痎瘧,,利水道。
------入三陰,,利水飲,,去水飲結聚。
澤瀉,,甘咸而寒,。《神農本草經(jīng)》:主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 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也要生用,。主入陽明,去水熱,,利水飲,。
桂枝,辛甘溫,,《神農本草經(jīng)》: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
------不但解表,,也是能去“結氣”的,,溫散。
是辛甘發(fā)散,,辛咸除“滯”,,水熱結滯。甘淡利水,,能化水飲為津液,。通利內外,推陳出新,。若病人存在真陽不足,,即可合真武湯。其實,,此患者也可以合真武湯,,因在嚴重的太陰寒飲的情況下,,多涉及真陽不足,。
二診:2008年11月30日清晨7點。   
患者兒子電話告知:于25號,,其母親服用完2劑后,,水腫全消,腰部沉重,身軟乏力,,胃脘,、小腹部隱痛不明顯,大小便正常,。3劑后,,上述癥狀消失,而沒有繼續(xù)服用中藥,。
但是患者昨日吃了一點綠豆湯,,出現(xiàn)了腹痛、腹瀉,,下利清水,,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12次左右,精神萎靡,,無口干飲水心煩,,小便正常,舌質淡,,苔白,。
六綱辯證:太陰少陰合病。
處方:理中湯合四逆湯加訶子三兩,、茯苓四兩,。   
炙甘草30克,干姜30克,,白術30克,,訶子30克,附片20克,,茯苓40克,。   
兩劑,每日一劑,所有藥同時煮40分鐘,去掉藥渣,藥汁約450毫升,分成三份,每4小時溫服一次,。
按語:
綠豆,,是陽明之品,《開寶本草》記載:“綠豆,,甘,,寒,無毒,。入心,、胃經(jīng)。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一般人甚是喜愛,如廣東人的綠豆糖水,,四川重慶人就算煮稀飯也要放綠豆,,但是體質虛寒的人服用后,寒飲來犯的人不少見,。本案病人就是其中之一,。
患者“腹痛、腹瀉,,下利清水,、精神萎靡”,此是典型的太陰少陰合病,,寒飲內盛的表現(xiàn),。前面已經(jīng)言明,此案患者多有真陽不足的存在,,而《傷寒論》:“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宋281)”,,由經(jīng)方體系的理論來看,少陰之少腹,,以及男子陰囊,、女子子宮附件,都是真陽的“根”——祖居的所在,,并且此時“精神萎靡”及嚴重的腹瀉已經(jīng)證明此點,,又《傷寒論》:“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宋225)”,,“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宋353)”等記載,所以此種腹瀉,,但用理中湯是非常片面的,,必須合用可以治療少陰真陽不足的四逆湯以救逆。四逆湯證,,是太陰少陰合病證,。
干姜,辛熱,?!渡褶r本草經(jīng)》:主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在十二方劑歸類上,屬于治療寒厥類的藥,。
附子,,辛苦、熱,,有毒,。《神農本草經(jīng)》: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chuàng),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
----這個藥,,溫通力量大,可以續(xù)絕陽,。
炙甘草有養(yǎng)胃氣津液的作用,。
此方是內外上下俱可溫通,,化去水飲,還能養(yǎng)胃氣津液,。很遺憾,,現(xiàn)在中醫(yī)醫(yī)院藥房及藥店中都缺乏生附子,只能用炮制了的附片,,如果用于“絕陽”的搶救,,那真是一種悲哀。
三診:2008年12月2日清晨9點,。
患者兒子電話告知:患者服了2次藥之后,,腹瀉次數(shù)減少,服完2劑,,上述癥狀消失,,精神較飽滿。
但是由于患者是太陰少陰之病,,水飲太盛,,就算上面癥狀消失也必須繼續(xù)治療。
六綱辯證:太陰少陰合病處方:真武湯合四逆湯,。   
茯苓60克,,白術30克,炙甘草30克,,干姜45克,,熟附片30克,生姜45克,,白芍45克,。   
三劑,每日一劑,先煮熟附片半小時,然半后加入其他藥,,煮40分鐘,去掉藥渣,藥汁約450毫升,分成三份, 在飯后半小時溫服,。
四診:2008年12月5日中午。
患者兒子電話告知:患者服藥期間沒有任何不適,,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但是患者不想服藥。故不處方,!
總按:
三陰綱病,,在治療上,一定要切底,,也就是等寒飲全部消除才能停藥,。由于臨床生活中的種種原因,很多病人的依從性差,,就算不能將寒飲全部消除,,也要使得病人的真陽恢復,,轉向陽明時停藥,也很不錯了,。而本案患者,,病還在三陰卻不愿意服藥,很是無奈,。

舒張期高血壓案
姚某,,男,,40歲,,山東人。
初診:2009年3月23日
病史簡要:患者確診高血壓(舒張壓高)半年,,身體素來康健,,無明顯異常癥狀,為求治療,,來我處就診,。
刻診:唯大便日兩行質稀,血壓130/115mmHg,,余無異常,。
舌脈:舌淡紅嫩,苔白厚膩水滑,,脈沉滑,。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合病。
處方:真武湯合澤瀉湯,。   
生白術20克,,制附子30克,茯苓30克,,生姜20克,,白芍30克,澤瀉50克,。   
四劑,,水煎服。
二診:2009年3月27日
血壓125/95mmHg,大便已正常,。原方續(xù)進四劑,。
三診:2009年4月1日
血壓120/85mmHg,守方續(xù)服12劑,血壓穩(wěn)定,。
按語:
寥寥數(shù)味,,即可治愈高血壓,是辨證準確,、方證對應,?;颊邿o異常癥狀,只有大便日兩行質稀,,但結合舌脈,,則是典型的太陰寒飲證,而且相當嚴重,,此種舌脈的寒飲,,就算患者無真陽不足的表現(xiàn),但也涉及了少陰真陽問題,。故其治療,,也要兼顧少陰。所以,,辨證為少陰太陰合病,。
而本案患者的高血壓,則是由寒飲上逆所致,,其主要還是針對寒飲,,選用方證中也要有藥癥針對“閥門”的發(fā)越。
真武湯,,是首選方,,為太陰少陰病,治水飲,、真陽不足之祖方,,《傷寒論類編補遺師承課堂實錄》修正為:“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膶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宋82)”
整個方子是以酸甘除飲為主。茯苓配伍芍藥以去水飲,,利尿,,破水飲積聚。附子,、生姜,,辛熱,白術,,有甘味,,可以化水利水,,所謂辛甘發(fā)散為陽,。
如《傷寒論類編補遺師承課堂實錄》:“經(jīng)云:‘滲可祛濕’。代表方劑是真武湯,?!保⑶曳街懈阶?、生姜也有發(fā)越作用,,解決了“閥門”問題。
再有《金匱要略》:“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北痉絻H僅兩味,,但卻治療“支飲”!
《金匱要略》有云:“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保?br> 故其所揭示應該是寒飲上逆致眩暈者,,皆可使用澤瀉湯,,同時也說明了,寒飲嚴重者,,也可加入此方,,在此案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降逆寒飲。正所謂:治壓豈獨續(xù)命類,,盡在降逆兼開閥,。

1、頸肩僵痛案

趙某,,女,,46歲。

初診時間:2000年3月1日

    病史簡要:頸肩部僵硬二月余,,劇烈疼痛十五天,。

    刻診:頸項連及肩背部強硬,劇烈疼痛,,活動受限,,臥床不能自理,痛不欲生,。伴胸悶,、氣短、心悸,,心煩喜嘔,,頭暈口苦,口干喜冷飲,。雙手微顫,,周身乏力,汗出惡風,,失眠,,大便干硬,尿黃,。曾在當?shù)剜l(xiāng)衛(wèi)生院,,按心肌炎,冠心病治療無效,,又于某醫(yī)院專家門診疑為甲狀腺炎,,患者表示懷疑,未進行治療,。后經(jīng)人介紹,,來我處求診。

    舌苔脈象:脈弦,,微數(shù),,寸浮尺弱。舌絳紅,苔膩微黃,。

    六綱辨證:少陽陽明并病

處方:柴胡80 黃芩30  芍藥30  半夏40  生姜50  枳殼40 大黃20 大棗12枚

人參30 葛根4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3,、“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strong>

 4,、“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5,、“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6,、“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fā)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strong>

    從上面六條條文依據(jù)看,,該患者已經(jīng)具備了少陽陽明并病大柴胡湯證的運用指征。

頸項強痛,,汗出惡風,,頭暈口苦、口干,,胸悶,、氣短、心悸,,心煩喜嘔,,具備了少陽病小柴胡湯證的指征。

    從口干喜冷飲,、煩躁失眠,,大便干硬,尿黃的癥狀看,,又具備了津液損傷之“胃中干”的陽明里實證,。頸項肩背強硬,,手顫,又是發(fā)痙的一種表現(xiàn),,原因在于熱傷津液,,肌肉失養(yǎng)。脈弦,,微數(shù),,寸浮尺弱,是上焦不通,,下焦津虧之兆,。舌絳紅,苔膩微黃,,是實熱挾水飲的表現(xiàn),。因此,辨為少陽陽明并病,,以大柴胡湯為主,,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水飲得降,,陽明里實得解。加人參大補津液,,葛根清熱生津而解痙攣,。

二診:2000年3月7日

患者電話告知,兩付藥后,,疼痛緩解大半,,大便得通,心煩失眠等消失,,繼服四付后,,諸癥消失痊愈。

總按:

    該病具備了少陽病諸癥以及陽明里實的煩躁口渴,,大便干硬之主癥。同時因為汗出損傷津液,,導致痙攣手顫等痙證出現(xiàn),,因此,在運用少陽陽明兩解的大柴胡湯的基礎上,,加人參和葛根,,補其傷損之津液,痙證得除,。該患者夾帶的些許水飲,,屬于中上焦的濕熱,口渴飲冷是主要的造成原因,也是少陽病的一個主要病機,,方中半夏便是對治之藥,,可以降化水飲。

方證相符,,因此數(shù)劑病已,。


2、咳血案

陳某,,男,,47歲

初診時間:2009年1月11日

    病史簡要:患者素嗜煙酒,半月前自覺咽干,,咳嗽,,咳泡沫樣痰,呼吸灼熱,。自服百合固金丸不解,。于三天前,咳嗽加重,,痰中帶血,。

    刻診:頭暈目眩,耳鳴,。晨起口干苦,,胸脅滿悶煩躁,發(fā)熱汗出,,咽中窒塞,,發(fā)熱汗出,口渴喜冷飲,,大便溏,,小便黃赤。

    舌苔脈象:舌干絳,,苔黃厚膩,,脈弦滑偏數(shù)。

    六綱辨證:少陽陽明太陰合病

處方:人參30 柴胡80 黃芩30 旱半夏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棗12枚 黃連30 葛根40 前胡40 五味子40 阿膠2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strong>

3,、“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strong>

    該患者,具備少陽病小柴胡湯證指征,,同時兼有陽明里熱的煩躁,、口干渴、發(fā)熱汗出,,便溏,,尿黃,舌絳紅,,苔黃膩,又具備了陽明里熱的水熱下利和上逆咳喘的葛根芩連湯證指征,。

    水熱上逆重者,,則咽中窒塞,,胸悶咳逆。熱傷上焦太陰血分,,則見咳血,。因此,辨為少陽陽明太陰合病,。其夾帶的水熱,,與口渴飲冷有關。

    方用小柴胡湯合葛根芩連湯,,少陽陽明兩解,。按藥癥,加前胡,、五味子,、阿膠。

藥癥如下:

    前胡,,辛苦,。寒?!秳e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專入陽明病位,,寒能清熱,,辛能散邪而氣得旁流,苦能降逆下氣,,療胸咽之窒塞不通,。

    五味子,酸溫,?!渡褶r本草經(jīng)》: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該藥入少陰,、太陰、厥陰病位,,降水飲,,斂沖逆,止咳喘,。性溫,,又是諸寒藥之反佐。

    阿膠,,甘平,。《神農本草經(jīng)》: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該藥入陽明,、少陰、太陰,、厥陰病位,,可養(yǎng)血止血,滋枯潤燥,,可解上焦熱燥之津血損傷,。

二診:2010年1月17日

    刻診:咳血消失。尚微咳,,痰稠微黃,,口微苦,尿黃,,其余癥狀已正常,。

    舌苔脈象:舌淡紅,苔白膩,,脈緩微弦,。

    六綱辨證:少陽陽明并病

處方:人參30 柴胡80 黃芩30 旱半夏4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棗12枚 黃連30 葛根40 前胡40 五味子40 阿膠2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諸癥基本消失,尚存余邪,,效不更方,,原方六付繼服。

三診:2010年1月23日

今日患者來告,,諸癥消失痊愈。

總按:

    病在少陽,,則上焦不通,,津虧熱燥,中下焦水飲上逆,。病在陽明里熱,,多食冷飲,則濕熱盛而上逆,、下利,。上焦熱盛則上逆血絡,是以咳逆咳血諸癥出現(xiàn),。以在里之血歸太陰,,故辨為少陽陽明太陰合病。以小柴胡湯開通上焦,,清熱生津而降飲逆,,葛根芩連湯,清陽明水熱下利而生津液,,前胡,、五味子、阿膠,,對癥治療,,共奏清熱生津,化飲止利,,養(yǎng)血止血,,降逆止咳之效。


3,、痞積案

佟某,,女,50歲

初診時間:2009年1月2日

    病史簡要:心下及兩脅下痞硬,、脹滿半年,,逐漸消瘦。B超顯示,,幽門水腫,。患者懼怕檢查結果為惡性病,因此肝脾及結腸未查,。

    刻診:面色萎黃,,身體消瘦,二目有神,。心下痞硬,,壓痛,兩脅下痞硬,,左下腹結硬,,頭暈、口干不苦,,飲水不多,,時發(fā)熱,無畏寒,,周身無汗,,痠疼不適,膝關節(jié)時而涼痛,,嚴重影響睡眠,。食欲亢進,多食則脹悶不舒,,上攻兩脅,,自覺胃中時而寒涼如冰,大小便無異常,。

    舌苔脈象:舌紅,,舌尖赤紅。苔白膩,,中間微黃,。脈寸關浮滑有力,尺脈沉弦,。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屬厥陰

處方:大黃30 生附子30 細辛30 旱半夏40 黃芩30 干姜30 炙甘草40

      黃連10 大棗12枚 白術40 枳殼4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strong>

2,、“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腹時自痛,,胸下結堅,下之益甚,?!?/strong>

3、“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strong>

4,、“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宜溫藥下之,,以大黃附子湯,。”

    患者心下痞硬壓痛,,連及兩脅,,伴胃中寒涼感,為胃中虛,,伴有陽明里熱,,即能食,舌紅尖赤,,時發(fā)熱,,舌中苔微黃。當屬痞證的水熱互結,,寒熱并在,,符合甘草瀉心湯證病機。

腹脹、胸下結堅,,胃中涼,,口干不多飲屬于太陰病里虛寒的水飲結聚病機,加重則會形成“臟結”,。無汗,,時發(fā)熱,身痛而雙膝時發(fā)涼痛,,難以入眠,,左脅下之腹部結硬,雙尺沉弦,,有少陰虛寒而水飲凝聚指征,。

    因此辨為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屬厥陰,,選甘草瀉心湯合大黃附子湯,,按藥癥加白術、枳殼,。

    白術,,辛甘溫?!渡褶r本草經(jīng)》: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專入太陰病位,,能去周身風濕痹痛,去水飲,,加入方中,,有理中湯之意,可以溫滲中焦太陰虛寒水飲,。

    枳殼,,酸苦而寒?!渡褶r本草經(jīng)》: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止利,。長肌肉,,利五臟,,益氣。

    該藥入陽明,、厥陰病位,,可以去寒熱結聚,消胸腹痞滿氣脹,,攻沖兩脅,。

 二診:2009年1月8日

    刻診:藥后便溏,矢氣頻頻,。心下痞硬脹滿顯著緩解,,兩脅硬滿稍有減輕,左下腹部結硬消失,。頭暈依舊,,周身時有不舒,睡眠恢復正常,。

舌苔脈象:舌尖紅赤消失,,苔薄白而垢濁,尺脈微弦,,兩關浮滑。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屬厥陰

處方:大黃30 生附子30 細辛30 旱半夏40 黃芩30 干姜30 炙甘草40

      黃連10 大棗12枚 白術40 枳殼4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三診:2009年1月14日

    刻診:面色已見紅潤,心下硬滿消失大半,,大便硬,,兩脅硬滿如初,時而向上攻沖,。頭暈,、口干不欲飲。

    舌苔脈象:舌干絳,,苔薄膩暗黃,,脈如上。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合病,,屬厥陰,。

處方:大黃30 生附子30 細辛30 旱半夏40 黃芩30 干姜30 炙甘草40

          黃連10 大棗12枚 柴胡40 白芍40 枳殼40 人參20 麥門冬9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按語:

    患者頭暈目眩,,口干,,兩脅硬滿不緩解,是兼有少陽病小柴胡湯證指征,,前診疏忽,,未予重視。今取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合入,,解除少陽陽明之氣滯攻沖,,合方之后,加人參,,補津液,,又暗含小柴胡湯之配伍方義。加麥門冬,,意在養(yǎng)胃氣,,通胃絡,藥癥相符,,增強療效,。

麥門冬,,甘涼?!渡褶r本草經(jīng)》:主治心腹結氣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

四診:2009年1月20日

諸癥基本平復,,告知其可以停藥,注意飲食起居調養(yǎng),。

總按:

    久積必有寒實,,屬太陰少陰虛寒水飲結聚,尺脈雙弦,,如書中所說,,“雙弦為寒”,結于下焦,。少陽不利,,則熱與水飲結于脅下。加之陽明里熱,,寒熱錯雜,,交結于心下成痞。因此,,諸癥紛雜,,歸入屬厥陰綱疾病。治療上的組方,,也是寒熱并用,溫清并舉,,固護津液,。寒積逐漸溫化,并然病勢向陽明和少陽回轉,,因此后期見到津虧不足的便秘,,口干,舌絳紅,,苔暗黃等,。

    大黃附子湯,對于攻除寒積,,療效顯著,。因此以其為主,最終沒有更改,。而麥門冬,,后世諸家,,皆以為是滋陰、清熱,、潤肺之藥,,實際上,它是入陽明和厥陰病位,,通胃中脈絡,,養(yǎng)胃中津虧,去邪氣結聚的要藥,。


4,、閉經(jīng)案

張某,女,,29歲

初診時間:2000年3月20日

    病史簡要:經(jīng)期郁怒而閉經(jīng),,達兩月余。此前月經(jīng)期常有少腹脹滿,,排經(jīng)不利,,下紫色血塊。

    刻診:唇萎口干,,微渴,,時發(fā)潮熱汗出,自覺少腹脹滿,,按之微痛,,睡眠多夢,大便微硬,,小便正常,。

    舌苔脈象:舌暗紅,苔薄黃,。脈沉實,,雙尺弦。

    六綱辨證:陽明太陰(血)合病,,屬陽明

處方:大黃20  桃仁20  蟅蟲20 水蛭3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按語:

1、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jīng)水不利,。(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2、病者如熱狀,,煩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3,、傷寒有熱,少腹?jié)M,,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

該患素有經(jīng)行不暢之瘀血癥狀,,于經(jīng)期郁怒,導致陽明氣機郁滯,,瘀血加重而閉阻,。唇萎口干,自覺少腹脹滿,,按之微痛,,睡眠多夢,小便正常,,是系列之瘀血癥狀,。時發(fā)潮熱汗出,大便微硬,,有陽明里實證候。舌暗紅,,苔薄黃,。脈沉實,雙尺弦,,為陽明里實兼血瘀之表現(xiàn),。以血歸太陰,陽明里實,,氣機郁滯,,導致太陰之血瘀結而不通,。符合下瘀血湯證指征。

故此,,選用下瘀血湯為主,,加水蛭30克,加大破瘀力度,。

水蛭,,咸平?!渡褶r本草經(jīng)》: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

二診:2000年3月27日

    刻診:服藥五天時,月經(jīng)來潮,,量極少,,色紫暗,大便一日兩次,,尚成形,,余證明顯緩解,舌脈同前,。方已對證,,囑續(xù)服原方六付。

處方:大黃20  桃仁20  蟅蟲20 水蛭30

六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

三診:2000年4月2日

    刻診:月經(jīng)來潮,,下黯黑血塊若干,腹中暢快溫暖,,睡眠恢復,,舌脈基本正常。

 總按:

    《傷寒論》講的是常規(guī)的辨證,,也就是癥候群的分屬歸納,,辨求方證。而《金匱要略》,,則是講的臨床“抓主癥”的問題,。主癥,就是患者最明顯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癥狀,。一切紛繁復雜的癥狀,,都要以“主癥”為中心,進行六綱五證等疾病本質辨別,,抓住重點,,有執(zhí)簡馭繁之功,是一種高級的辨證“竅門”,。

    該患者以閉經(jīng)為主,,是五證當中的滯證,屬于瘀血證,。血瘀的指征呢,,大概上分幾條:1、舌質青黯,,或者有瘀斑,。2、口干唇破,,口唇紫紺,。口干口渴,,漱口而不欲飲,。3、睡夢紛紜,,有疼痛者,,痛如針刺。4,、腹不滿脹而自云滿脹難忍,。5,脈弦,、緊,、重者脈遲(不通造成的)。這些啊,,都是淤血的暗征,,提示有瘀血存在。明征好看,,便血,、尿血,閉經(jīng),,局部淤腫等等,都能直接見到。

    瘀血閉經(jīng),,是該患的主癥,,久瘀必要化熱,因同時兼有陽明的里實表現(xiàn),,就要通腑攻下配合,,破逐實邪。該病本該辨為陽明病的里實血瘀證,。因為在衛(wèi)氣營血的歸屬上,,在內者為血,歸太陰,,在外者為營,,歸少陰的法則,因此,,辨為陽明太陰(血)合病,,屬陽明。也就是說,,內熱瘀血,,“屬”陽明,內寒瘀血“屬”太陰,。瘀血在肌表的,,外熱“屬”太陽或者陽明,外寒的,,“屬”少陰,,這是個屬病的關系概念。(詳見《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下瘀血湯,,是個十分不錯的方,。這個方子,也是承氣湯的類方,,和抵當湯接近,。治療陽明血瘀里實的。包括很多婦女閉經(jīng)的,,都可以用它治療,,也可以變成湯劑使用。喝的時候,,兌入蜂蜜,。不用做成丸劑再煎湯。古代,,可能是為了投藥方便,,才做成丸劑。預先做好,用時煎湯,??磥磉@個藥是個固定的成藥,針對人群很廣,。

大黃,,咸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大黃,,是大將軍,我說,,是大元帥更合適,。和那些峻烈毒藥相比,它是很平和的,。惹急眼了,,它霸道,平時,,很厚道,,微用,可以補脾胃,,助消化,,排毒,微量常服,,健康長壽,。毒藥的特性,都在它身上體現(xiàn)了,。什么特性,?多用攻逐,少用養(yǎng)身,。腸清則長生,,耐毒無病,,這是至理名言。

    蟅蟲,,就是地鱉蟲,,咸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去血瘀閉結啊。

    桃仁,,苦溫微辛,,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還是破血閉瘀血的,。

   為了加大破瘀力度,我們加了一味水蛭,。  

    辛咸除“滯”,,佐以甘苦。蜜,,是甘平,,補虛的。大家看看,,這個配伍,,是不是體現(xiàn)了“滯證”的治療配伍法則?這個方子,,吃完,,一般會有輕度的腹瀉,或者比較重些的呢,,可以減量服用,。對證了,一般四五天就可以打下瘀血,,都是紫黑色的血塊,,之后就恢復了。有虛寒夾雜的,,可以加干姜,、附子,。干姜、制附子,,可以各用20-30克,。


5、皮下瘀血案

盧某,,男,,50歲

初診時間:2002年5月10日

    病史簡要:晨起后,發(fā)現(xiàn)左側大腿后側中部,,出現(xiàn)手掌大小范圍之黯紅色針尖樣出血點,。素愛冬泳。

    刻診:出血部位無皮膚感覺異常,,頸部微酸,,微有惡風樣不舒服感覺,余無異常,。

    舌苔脈象:舌淡紅,,苔薄白,六脈浮緩,。

    六綱辨證:太陽少陰(營)合病,,屬太陽。

處方:桂枝30  芍藥30 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棗12枚

二付,,一日一付,,分三次,水煎服,。臨睡前服藥后,,喝熱粥一碗,蓋被,,微發(fā)汗,。

按語: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發(fā)其汗,,榮衛(wèi)和則愈。宜桂枝湯,。

3,、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該患者,,皮膚出血點,可以視為在表之證,,微惡風,頸項微酸,,符合太陽病項強之微證,,脈浮緩,符合太陽中風脈,。屬太陽病中風證,,營衛(wèi)不和,少陰之營氣外郁肌表,。因此,,給予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散營氣之血痹,。符合“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之條文本義,。

二診:2002年5月11日

    刻診:患者今日一付藥服完,,晨起出血部位完全恢復正常,欣喜來告,,問第二付藥是否續(xù)服,,告知可以續(xù)服,不必發(fā)汗,。

       

總按:

    該患者當時來診時,,除了局部出血的皮膚無異常感覺外,言說一切正常,。舌象也正常,,脈象浮緩,,也接近正常,覺得很奇怪,,有無證可辨的感覺,。思之再三,覺得病灶在肌表,,就要按照表證去理解,,況且脈浮緩,一下子想起了太陽中風證來,,“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币虼耍R上問他,,是否頸項強痛,、惡風、汗出等,?;颊哒f,你要是不問,,我還真沒太注意,,這兩天,確實是有些象要感冒的樣子,,身上有些微微的怕風,,脖子也有些酸,以為是工作勞累造成的,。排汗沒事,,還算正常。又問平時嗜好,,說堅持20余年冬泳,。當時就認為,這是太陽中風的微證,。血在臟腑之外,,歸于少陰營分,今營衛(wèi)不和,,

與其近日冬泳,,營衛(wèi)受劇烈刺激有關,,因為突然入水驟冷,則營氣被郁,,回家后,,又房間溫暖,造成冷熱巨大反差,,而營衛(wèi)失調,,津血同源,內郁的營血因此外達肌表,,也是一種汗出排邪的象義,。正與“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條文符合,果斷的運用桂枝湯予以治療,,求得營衛(wèi)和諧,。況且,桂枝湯中的芍藥,,也有去血痹血瘀的功能,芍藥:苦酸涼,?!渡褶r本草經(jīng)》: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方藥符合病機要求,病證輕微,,一付而愈,。

以上5個病案,為經(jīng)方醫(yī)案記錄的標準模式,,提供經(jīng)方界參考,。從6案開始為實錄講解。失語案
劉某,,女,,51歲,退休教師,。于2006年6月22曰來診,。
該患于30年前下鄉(xiāng)勞動時,,勞累過渡,一病不起,,至此導致周身無力,,發(fā)病則臥床不起,始終經(jīng)西醫(yī)治療,,時好時壞,。
近30天來,上述癥狀加重,,甚至無力說話,,行動幾費。女兒婚禮未能參加,。
因此至本市各大醫(yī)院求診,,無法確診,最后經(jīng)西醫(yī)專家建議,,送入精神病院,,
入院后,經(jīng)治藥物不祥,,曾給予電抽搐治療無效,,15天后,突發(fā)失語,,談話需紙筆交談,,痛苦萬分。
住院醫(yī)生束手無策,。經(jīng)朋友介紹,,來我處就診。
患者來診時,,以筆代答,,自覺近來心悸失眠,少腹有麻竄之感,,時而周身顫動不休,。左側偏頭痛,周身無力近于癱瘓,。余無特殊異常,。
查體:面色萎黃,舌邊尖紅赤,,根部黃苔垢膩,。
脈數(shù),右寸洪滑,重按而弦,。右尺滑而有力,,重按芤。右關軟散無力,。左關沉弦,,左尺虛而無力。
辨證分析:
沖任皆起于少腹,,循咽喉,,右尺芤,右關無力,,肝為水火中氣,,虛而生風,血虛不能上達咽喉,,右寸洪滑而實,,左關沉弦,乃陽氣不降,。


診斷:
1,、癆傷
2、郁證
3,、臟燥失語,。
治療:

1、先以手法疏通任督,,背部和臍腹周圍疼痛較重,,以重手法調之?;颊哂刑弁幢砬?。
2,、繼上法,,以導引法調其神意,復以祝由之法淺催眠引導30分鐘,。自覺腹部麻竄感消失,。
之后,令其深吸氣,,放聲喊“啊”音,,第一次失敗,第二次終于大聲喊出,!
告知休息,,不要說話。
3、以毫針刺腹部突出紅色痣點三處,?;颊呤疽舛Z,告知感覺周身舒適,,少腹麻竄感消失,。
囑其今曰回家服藥,之后休息,,不要發(fā)音說話,,只可耳語,明曰可恢復發(fā)音,。
4,、處方:生地50  黃連10  阿膠15  薤白20
                旱半夏20   棗仁40   寸冬40   白芍20
                柴胡20       黃芩15    蒼術15  炙甘草15
                生姜15       大棗10枚   
                 
                二副,水煎服,。
6月23曰復診:
患者行動自如,,自己不用攙扶而獨自行走,已能大聲說話,,唯感乏力,,失眠,余無異常,。自言昨曰已經(jīng)辦理出院手續(xù),。
囑繼續(xù)服藥,配合溫灸治療10天。
7月4曰來診,,告知基本痊愈,。

前三步都是打通患者全身的經(jīng)絡。
之后所用方藥,,不過升降同調,養(yǎng)陰清熱,,滋木清風,。二付而已?;颊吒吣?,女,79歲,,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反復胸痛8年,于2012年7月發(fā)生心肌梗死,,入院經(jīng)治療后緩解,,被告知需要做心臟支架術,,并聲稱如果不做有可能連年底都難過去,患者情緒低落,,尋求中醫(yī)治療,,聞知綿陽濟福堂中醫(yī)館劉志杰先生在中醫(yī)經(jīng)方有獨到之處,決定來試試,。
刻診:面色晦暗,,但欲寐而睡眠質量差,惡寒,,全身關節(jié)酸痛,,左耳鳴,胸痛徹背,,便秘,,小便短少。舌尖紅赤,,有瘀斑,,苔黃膩。右脈沉弱欲絕,,左脈沉弱,。
中醫(yī)診斷:胸痹
西醫(yī)診斷: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高血壓?。O高危組)
辯證:厥陰病
處方:當歸四逆湯合通脈四逆湯加吳茱萸、天南星,、山楂
2012.11.15
藥后全身溫暖,,穿衣服明顯減少,睡眠好轉,,精神與前判若兩人,,胸痛消失,大便通暢,,病人的心情也隨之好轉,,并有信心戰(zhàn)勝病魔。脈象也較前有力,,說明被寒邪痹阻的血脈經(jīng)過溫陽治療后通開了,。
效不更方,。
2012.12.17
患者近日接受溫灸治療配合中藥,,效果良好,病情向愈,。自訴偶有心律失常,,時感胸痛徹背,腰墜脹,目如煙熏,,再次被醫(yī)院告知,,需急行心臟支架術,患者又一次來到醫(yī)館,,請劉師診脈,。劉師告知,脈象有神,,病灶在修復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舊病復發(fā)反應,,囑不要壓力過大,被疾病嚇倒,,從整體上看,,病情仍在進一步好轉,神色俱佳,。
原方加赤茯苓,,附子加至10克。
藥后隨訪,,胸痛,、心慌消失,囑繼續(xù)治療,。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