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十余年前,諸如太田痣,、伊藤痣,、顴部褐青色痣以及各種不滿意文身等還是皮膚美容科的“不治之癥”。皮膚色素性病變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病變和正常組織的相間存在,,所以無論是物理磨削術、化學剝脫術,、燒灼,、冷凍,還是整形手術都無法徹底去除真皮增多的色素而不留瘢痕,。隨著選擇性光熱作用理論的提出和激光技術的發(fā)展,,90年代初期各種新型Q開關美容激光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在治療包括上述疾病在內的色素增加性皮膚病中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開創(chuàng)了醫(yī)學美容的新紀元,。太田痣,又名“眼上顎褐青色痣”,,是一種侵犯鞏膜和三叉神經(jīng)分布區(qū)皮膚科常見疾病,,常分布于三叉神經(jīng)第一、二支,很少分布于第三支發(fā)病率最高的人種為亞洲人和膚色較深的人種,,在白人及黑人中發(fā)病人數(shù)較低,。太田痣發(fā)病多數(shù)為先天性,但也有部分為后天發(fā)生,。大多數(shù)患者在出生時即發(fā)病,,其余在青春期發(fā)病。女性多見(約占80%),。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有磨削,、植皮、冷凍,、化學藥物剝脫術,、CO2激光治療等,但治療效果欠佳,,易產(chǎn)生瘢痕,、色素沉著等。自1983年Anderson和 Parrish發(fā)現(xiàn)某些特殊波長的激光和脈沖寬度可選擇性地破壞皮膚中的色素細胞且對正常組織損傷甚微后激光逐漸被廣泛運用于皮膚美容領域 ,,從而使太田痣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太田痣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真皮中出現(xiàn)增生的黑素細胞,太田痣在組織病理學上的形態(tài),,光鏡:梭形含色素細胞位于真皮中深層,,數(shù)量較多,,密集分布,;電鏡:確認真皮內含色素細胞為黑素細胞,,黑素小體體積大,,直徑 250~650nm,數(shù)量較多,,胞質內各期黑素小體均有,,以III期多見,免疫組化染色 HMB45(+),。太田痣的黑素細胞具有色素細胞及早期胚胎細胞的特性,,黑素細胞存在性激素受體,,故推測太田痣的發(fā)病受青春期的影響。根據(j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太田痣的診斷并不困難,。需與蒙古斑,、藍痣及伊藤痣等鑒別。①蒙古斑出生即有,,能自然消退,。且不波及到眼和粘膜。組織象中真皮內黑素細胞數(shù)量較少,,位置較深,。②藍痣為藍色的丘疹或小結節(jié),好發(fā)于手足背及面部,、臀部,,組織象中黑素細胞聚集成團。③伊藤痣的皮膚損害表現(xiàn)及病理與太田痣相似,,但病變部位一般在鎖骨上,、肩胛及三角肌區(qū)域,可單獨發(fā)生,,也可與太田痣并發(fā),。太田痣顏色可為褐色,、青灰,、藍、黑或紫色,,目前治療太田痣常用Q1046nm和Q755nm兩種波段激光,,Q1046nm對黑色素效果較好,Q755nm對褐色素效果較好,,因為褐色素對1064nm波長的激光吸收較差,,而黑色素吸收則好。故深藍色或藍黑色太田痣色素重,,可選Q1 064nm的激光,,棕褐色太田痣可選擇Q755nm的激光治療。如色素浮在表皮層,可選用Q755剝脫1-2次,,加快色素代謝,。脈沖寬度即激光發(fā)射的間隔時間,減小脈沖寬度能提高使用的能量極限波長和脈沖寬度兩參數(shù)的有效結合可使激光選擇性破壞真皮黑素小體及黑素細胞,,使之碎裂成極小的微粒狀以便被吞噬 ,,達到清除目的。 激光治療前需對光斑大小和能量進行調節(jié),。光斑大小和能量的選擇對治療效果有較大影響,。小光斑效率低,易引起皮膚質地改變,;大光斑可明顯提高療效并減少并發(fā)癥,,但光斑太大會減低能量。能量密度應根據(jù)病變顏色,、部位及患者年齡,、性別、皮膚類型及對激光的反應等具體情況而定,。以能打出輕度點狀出血樣反應的最大光斑為準,,光斑小、能量大,,容易使局部皮膚膚質發(fā)生點狀凹陷,。能量的大小與其效果也有密切聯(lián)系,建議采用較低的能量(4.5 J/cm2)比較高的能量(7.5 J/cm2)更可取,。因為高能量能產(chǎn)生較多的不利影響,,如:皮膚質地改變或產(chǎn)生瘢痕以及增加炎癥后色素沉著的程度等。目前通常選擇能量為5 J/cm2就能取得較好療效,,尤其是那些以往被認為難以治療的色素密集的皮損區(qū)域,。激光治療太田痣常需多次治療,一次治療常常只能破壞一部分黑素細胞,。研究表明隨著治療次數(shù)的增加,,痊愈率明顯增高。經(jīng)一次治療后絕大部分病例色素無明顯變化,,治療2~3次后,大部分病例色素開始變淡,,顯效多見于治療3次后,,隨著治療次數(shù)的增加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激光治療后需要一定的間隔時間才能進行第二次治療,。因為治療后皮損處被擊碎的黑素顆粒并不能立即被清除,,需要一段時間通過機體的防御系統(tǒng)將其代謝。通常每次治療間隔時間應為 3~6個月,間隔時間過短會影響治療效果,,5~6個月的治療間隔對大多數(shù)患者是最佳時間,,但尚需根據(jù)患者皮損處皮膚的具體情況而定 (如:存在皮膚炎癥等禁忌證時應延期治療)。有報道太田痣激光治療效果男性優(yōu)于女性,,其原因尚不清楚,推測可能與男女患者全身狀況,、內分泌,、皮膚類型等有關,且年齡也與療效有關,,年齡越小,,效果越好,越能縮短治療次數(shù),。這是因為幼兒皮膚薄,,皮損表淺,且新陳代謝更旺盛,。但尚存爭議,,有統(tǒng)計分析認為:年齡與療效無絕對關系。眾所周知太田痣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顏色上,,從褐色、青,、藍,、紫到黑色,主要是因為皮損處的黑素細胞的分布密度不同,,密度越大顏色越深,。顏色與療效密切相關,,有報道褐色皮損治療次數(shù)少于青色及黑色,,即顏色越深治療次數(shù)越多。治療效果與色素位置的深度有關,,色素越淺效果越好,,治療次數(shù)越少,。但國內有學者認為灰色或褐色皮損的色素位置往往更深 ,且對1064nm波長的激光吸收較差,,故能增加治療次數(shù),。皮損部位也與療效有關,相關研究表明:額,、顴部等突出部位皮損治療效果最好,,而眼瞼處皮損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可能與眼瞼部組織疏松、色素細胞分布散在及組織含水量多有關,。另外,,膚色淺的患者常比膚色深的患者治療效果好,且治療次數(shù)減少,。因為膚色偏黑者皮膚黑素吸收了較多的激光,,削弱了穿透到皮膚深層組織的激光強度,從而減弱了激光的效能,。最主要注意防止色素脫失導致斑駁皮膚,關鍵是間隔時間需要足夠長,,從而減少激光治療次數(shù),,也就減少色素脫失幾率。 1 如果色素對激光反應不佳,,如何提高治療效果,?2 由于太田痣整個治療周期較長,如何縮短治療周期,?眾所周知,,隨著激光被廣泛運用于皮膚美容領域,真皮色素性皮膚病,,如:太田痣,、獲得性太田痣樣斑、色素性文身等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激光治療真皮色素性皮膚病是基于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對其機制的研究表明黑素細胞、成熟黑素小體及色素顆粒是激光作用的靶點,。近年來,,國內、外常用的激光有Q開關紅寶石,、Q開關翠綠寶石和 Q開關 Nd:YAG激光等,,這幾種激光的波長分別為 694nm、755nm,、1064nm,,均能在極短時間內被皮膚黑素細胞中的黑素小體及色素顆粒選擇性吸收,并使黑素細胞爆炸,、粉碎,,變成細小的碎片,被真皮內的巨噬細胞吞噬,,轉移,,清除。被擊碎的細胞和色素顆粒的清除主要是靠皮膚中的巨噬細胞來完成的,。咪喹莫特其在機體免疫,,特別是抗原提呈及 T、B淋巴細胞激活方面的機制和應用就倍受關注,。然而其在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方面的機制卻很少被提及,,其在真皮色素性皮膚病治療中的療效也尚未明確。國外R,,dmirez等 在豚鼠模型上外用咪喹莫特輔助綠寶石激光祛除黑色文身,,結果證實療效優(yōu)于單用激光治療組。甚至有單用咪喹莫特就能去除新鮮色素}生文身的報道 ,。但另一方面,,Ricotti等對 20例文身患者采取了外用咪喹莫特聯(lián)合激光治療及安慰劑聯(lián)合激光治療的對照研究,認為外用咪喹莫特沒有輔助激光去除色素性文身的作用,。上述實驗結果的相悖究竟是人鼠不同屬還是其他因素所致尚未可知,。目前國內外未見其他相關的臨床研究結果報道,但咪喹莫特通過活化途徑及自噬信號途徑加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為其輔助治療真皮色素性皮膚病提供了可能,。我們可以在真皮色素性皮膚病激光治療中,于間隔期在皮膚上涂抹一定劑量的咪喹莫特,,加快黑素小體和色素顆粒的清除,,從而縮短激光治療的間隔時間和療程?;诖?,,咪喹莫特在真皮色素性皮膚病的激光聯(lián)合治療 中將可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波長選擇:一般首選Q1064,,如色素浮在表皮層,,可選用Q755剝脫1-2次,但能量不能太大,,以免色素脫失,,同時加快色素代謝,。光斑選擇:以能打出紫癜樣皮內出血反應的最大光斑為準,不提倡能量過大,。治療間隔:起碼3月以上,最好能在6月左右一次,,這樣可以減少治療次數(shù),,同時也減少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的發(fā)生。最佳治療效果:局部皮膚膚質正常,,膚色和正常皮膚一致,。提示:如同時伴有黃褐斑,治療時需要注意治療范圍不要過大,,以免黃褐斑加重,。最主要注意防止色素脫失導致斑駁皮膚,關鍵是間隔時間需要足夠長,,從而減少激光治療次數(shù),,也就減少色素脫失幾率。雀斑是常見的好發(f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著病,。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雀斑皮膚黑素細胞內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在日光,、X線,、紫外線甚至日光燈照射后,產(chǎn)生大量的黑素,,形成斑點狀色素沉著,。雀斑通常在幼兒期至學齡兒童發(fā)病,青春期??稍龆?。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常發(fā)生在暴露部位,,特別是面部,,尤以鼻和頰最為常見,少見于手背,、前臂,、頸,、肩部。皮損為1 mm~4 mm,,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邊緣不規(guī)則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點,,表面可略有凹陷,境界清楚,,不融合,,分布可疏密不一,對稱或不對稱,。雀斑與日曬關系密切,,其色素斑點的數(shù)目、大小,、顏色取決于吸收陽光的量及個體對陽光的耐受性,,夏季雀斑的數(shù)目多、形體大,,為深褐色,,冬季則相反。不同人種斑點色素可有不同,。皮損黑素細胞數(shù)目沒有增加,,用多巴染色可見雀斑的黑素細胞密度較周圍正常皮膚減少,但雀斑的黑素細胞較周圍皮膚的黑素細胞大而且有更多更長的樹狀突,,染色比正常皮膚深,。用電鏡觀察,雀斑的黑素細胞產(chǎn)生大量橢圓形全黑素化顆粒,,類似于黑種人的黑素細胞,,相鄰正常皮膚的黑素顆粒小、量少,,兩者有明顯的差異,。根據(jù)本病發(fā)生在暴露部位,孤立而不融合的棕褐色小斑點,,日曬后加重,,Wood燈下皮損色素更加明顯等特點,易于診斷,。主要與雀斑樣痣,、面正中雀斑樣痣,早期著色干皮病及色素沉著一腸道息肉綜合征區(qū)別,。1. 單純雀斑樣痣 皮損顏色常較雀斑深,,呈黑褐色至黑色,,與日曬無關,無夏重冬輕的變化,,可發(fā)生在任何部位,,但集簇于一定范圍。病理示黑素細胞數(shù)目增加,。2. 面正中雀斑樣痣 罕見,,常在1歲左右發(fā)病,褐色斑僅集中在面部中央,,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癲癇、智力缺陷等,。3. 著色性干皮病 早期著色性干皮病有雀斑樣黑褐色斑點,,常伴有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斑通常大小不等,,深淺不勻,,分布不均。間有萎縮性斑點,,光敏極為突出,。4.色素沉著一腸道息肉綜合征,色素斑為黑色,,口唇頰粘膜多見,,不受日光照射影響,常常伴有息肉,。方法選擇:首選強脈沖光,,膚色稍黑,選用波長稍長,,膚色偏白,,可選用波長稍短濾光片;眼周和對強脈沖光不敏感的色素斑可以選用Q755或Q532,。能量選擇:對強脈沖光,,在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選用足夠的能量在首次把能清除的色素斑打出來,,反復的脈沖光治療,,對黃褐斑體質患者,可能會引發(fā)黃褐斑加重,;對伴隨有黃褐斑的雀斑,,顴骨部位需要適當降低能量。用Q開關激光需要注意能量不宜過大,以輕度白霜即可,。如果伴有膚色暗沉,,毛孔粗大,還可以選用碳粉輔助Q-開關治療,。治療間隔:3-4周,,如果伴有黃褐斑,間隔需要延長至6-8周,,觀察有無黃褐斑有加重趨勢,。提示:單純性雀斑未治療過雀斑效果是很肯定的,,但大量的雀斑是混合有不同程度黃褐斑、光老化斑及其它雜色斑,,所以在治療需要仔細評估皮膚狀況,再決定部位能量大小,。在進行強脈沖光療程治療的過程中,,前1-2次可以使用短波長治療頭,后面的治療盡量減少使用,,或者能量降低,,特別在伴隨有隱性黃褐斑的患者中。咖啡斑(cafe-au-lait-spots)本病為邊緣規(guī)則的色素沉著斑,,有時和多發(fā)性神經(jīng)纖維瘤合并存在。【病因和發(fā)病機理】咖啡斑為遺傳性皮膚病,。本病色素斑處的黑素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內黑素增多,,黑素細胞活性亢進,產(chǎn)生大量黑素,,形成色素沉著斑,。咖啡斑可為多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標志,,如多發(fā)性神經(jīng)纖維瘤,、結節(jié)性硬化癥、Albright綜合征,、Silver-Russel綜合征,、Watsons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咖啡斑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或斑片,,象咖啡和牛奶混合色,,故又稱牛奶咖啡斑。從類似雀斑樣斑點至20 cm或更大,圓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邊界清楚,表面光滑,??稍诔錾鷷r出現(xiàn),亦可在出生后稍后逐漸出現(xiàn),,并在整個兒童期中增多增大,。可發(fā)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自行消退,。有報告約10%~20%的兒童有單一咖啡斑。90%以上神經(jīng)纖維瘤病人有咖啡斑,,故有人認為出現(xiàn)6個或6個以上直徑為1.5 cm的咖啡斑時,,應高度懷疑神經(jīng)纖維瘤的存在。【組織病理】組織病理顯示角質形成細胞的黑素體增多,,用Fontona-Musson染色,,發(fā)現(xiàn)表皮中黑素總量增多,特別見于基底層中,。多巴染色黑素細胞及基底層的角質形成細胞中有巨大黑素體,。基底層黑素細胞正?;蚵杂性黾?。【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jù)邊緣清楚的牛奶咖啡色斑片出生即有等特點,可作出診斷,。需與雀斑及單純性雀斑樣痣鑒別:雀斑斑點小,,無大的斑片損害,主要發(fā)生在面部,。單純性雀斑樣痣多為單側局部發(fā)病,。病理亦可幫助鑒別。方法選擇:首選Q755,,或Q532,、強脈沖光治療,如色素比較淡,,可以選用Q1064治療色素沉著方式治療,,本病復發(fā)率高,需要反復治療(最多可達10次),,如仍復發(fā),,放棄治療,。根據(jù)經(jīng)驗,一般色斑顏色開始出現(xiàn)斑駁狀,,預示病情好轉,。能量選擇:一般選用中等治療劑量,如Q755可選用6-8J/cm2,,能量太輕不足以破壞色素細胞,,太重可能導致色沉、色脫,。雀斑樣痣(lentigo)又稱黑子,表現(xiàn)為棕黑色的斑點,。【病因和發(fā)病機理】可為先天性,,亦可為獲得性,但多于幼年起病,,且數(shù)目可逐漸增多,。損害長期存在,亦可在數(shù)年之后自行消退,。在黑素細胞刺激激素增加的情況下,,雀斑樣痣的顏色可明顯加深,數(shù)目可顯著增多,。【臨床表現(xiàn)】單純性雀斑樣痣較常見,損害為淡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疹,,圓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多小于5 mm,但可相互融合,,表面平滑或略隆起,,損害內色素的分布非常均勻。損害單發(fā)或多發(fā),,數(shù)目有時很多,,呈簇集或散在分布,無自覺癥狀,。身體的任何部位均可發(fā)生,,包括掌跖,甲床和粘膜,,但分布與日曬無關,。多發(fā)的雀斑樣痣可群集并局限于身體的某一部位,往往呈單側節(jié)段性分布,,狀如曲線或漩渦。損害為直徑2~10 mm的褐色斑疹,,出生時或童年早期即已存在?;颊叩纳眢w大多健康。此種情況有人稱之為簇集性雀斑樣痣(agminated lentigines)或節(jié)段性雀斑樣痣?。╯egmental lentiginosis)。發(fā)疹性雀斑樣痣?。╡ruptive lentiginosis)于數(shù)月至數(shù)年內廣泛發(fā)生數(shù)以百計的雀斑樣痣,,患者多為青少年,并無心臟或內部異??梢?。患者的身體大多健康,但有一部分人合并其他發(fā)育異常,,如粘液瘤綜合征,多發(fā)性雀斑樣痣綜合征,,面中部雀斑樣痣病,,Peutz-Jegher綜合征等病的患者。因而可認為是一種與遺傳因素有關的神經(jīng)嵴發(fā)育病,。【組織病理】表皮突略伸長,,輕度棘層肥厚,在伸長的表皮突的基層內黑素細胞增生,,但不形成細胞巢,。【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j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容易診斷,需與下列基本鑒別:①雀斑:雀斑的顏色較淺,,發(fā)生于日曬部,,粘膜無損害,夏季加重,,表皮黑素細胞的數(shù)目不增多,;而雀斑樣痣的顏色往往較深,分布常更稀散,,身體的任何部位均可被犯,,包括粘膜在內,,不因日曬而加深顏色或增加數(shù)目,在延長的表皮突的基層內黑素細胞增多,。②惡性雀斑樣痣:在年齡較大的人中,,要注意與惡性雀斑樣痣鑒別。后者逐漸向周圍擴展,,顏色不均勻地加深,。至于表淺擴展性黑素瘤,擴展的速度更快,;顏色深淺不均,,可伴有紅,藍,,白等色調,。③斑痣:簇集性雀斑樣痣與斑痣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的色素性斑疹系坐落于外觀正常的皮膚上,而后者系于褐色斑的上面有顏色更深的斑點或丘疹存在,。方法選擇:首選Q755,,或Q532、強脈沖光治療,,本病復發(fā)率較高,,需要反復治療,在治療后復發(fā),,色素可能會融合成片狀,,有的可能繼發(fā)炎癥后色素沉著,這時可改用Q1064治療色素沉著方式治療,。能量選擇:一般選用低-中等治療劑量,,如Q755可選用6-7J/cm2,能量太輕不足以破壞色素細胞,,太重可能導致色沉、色脫,。注意事項:注意治療次數(shù)過多導致色素脫失。老年性雀斑樣痣(lentigo senilis)又稱日光性黑子(solar lentigo) ,,在白人中較常見,,也可見于深膚色人群。【病因和發(fā)病機理】老年性雀斑樣痣與紫外線照射似有直接關系,。皮損常在同一部位多發(fā)出現(xiàn),。紫外線照射可使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增生??捎屑易逍园l(fā)病,,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臨床表現(xiàn)】皮損為數(shù)毫米至數(shù)厘米的淡褐色至黑色斑疹,邊緣整齊光滑或不規(guī)則,,無鱗屑,,無自覺癥狀。在皮損上涂礦物油用放大鏡觀察色素沉著呈網(wǎng)狀形式,。皮損好發(fā)于手和前臂伸面,、肩、面頸部等日曬處,。多見于經(jīng)常接受日曬的中年和老年人,,但也可見于兒童和青年。【組織病理】表皮突伸長,,呈杵狀或芽蕾狀,。表皮突之間的表皮變薄,胞漿內富含黑素體,。表皮黑素細胞數(shù)量增加,,多巴反應強烈,樹狀突伸長,,含有大量外觀正常的黑素體,,但細胞的大小和微細結構正常,不形成巢,。偶爾有不典型黑素細胞,,甚至可形成原位黑素瘤。真皮內可有少量至中等量的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j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容易診斷,,本病應與雀斑鑒別:本病好發(fā)于老年入,損害內黑素沉著過度,,表皮突伸長,,黑素細胞的數(shù)目增多。而雀斑起病于童年,,位于暴露部位,,黑素細胞的數(shù)目不增加。雀斑不再日曬后可減輕甚至消退,,而本病不再受到日曬后也不易消退或完全不消退,。本病還應與雀斑樣痣鑒別:①本病發(fā)生于老年或中年;②本病好發(fā)于面部,、手背等日光照射部位,,雀斑樣痣位置不定;③本病常同時伴有其它皮膚老年性變化,;④本病皮疹常對稱發(fā)生,。方法選擇:肥厚型可先選用CO2激光,,再用Q755,或Q532治療,,對于平滑的,,數(shù)量多的,可選用強脈沖光,,數(shù)量少,,可選用Q755,或Q532治療,。如果治療后伴隨繼發(fā)性色沉,,可選用Q1064治療色素沉著方式治療。能量選擇:根據(jù)色斑厚薄設定能量,,一般呈中度白霜即可,,太輕不能完全去除色素,太重容易導致色沉,。注意事項:為減少繼發(fā)性色素沉著發(fā)生,,用Q755或Q532治療后,可外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混合外用,。方法選擇:肥厚型可先選用CO2激光,再用Q755,,或Q532治療,。能量選擇:根據(jù)色斑部位選擇適當?shù)哪芰浚貏e注意在肩,、頸,、上背部、腋下,、下頜等容易產(chǎn)生增生性瘢痕的部位,,能量需要適當降低。方法選擇:對于色素層較厚,,可以先選用Q755或Q532輕度剝脫一層,再用Q1064治療色素沉著方式治療,。能量選擇:一般按黃褐斑治療方式,大光斑,,小能量,,但能量可相對提高。黑色(藍色和黑色)、紅色,、橙色和紫色,,通常來說是最容易去除的,綠色和黃色是最難去除的,,所以需要通過多次的治療來達到相對理想的效果,。不同顏色的色素可能會對應于不同的治療次數(shù),所以,,有些區(qū)域的顏色需要比其他區(qū)域更多次的治療,。通常,更深顏色的色素比淺色色素需要更多次數(shù)的治療,。同時,,色素越濃密,需要的治療次數(shù)也越多,。能量選擇:色素部位發(fā)白,表皮輕度破損,有輕微滲血為度,,特別注意在肩、頸,、上背部,、腋下、下頜等容易產(chǎn)生增生性瘢痕的部位,,能量需要適當降低,。提示:為加快色素代謝速度,,可配合使用非剝脫性點陣激光,,同時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刺激吞噬細胞聚集。方式選擇:提倡綜合治療,,外治主要以C6激光為主,,同時配合長脈寬1064nm激光、非剝脫性點陣激光,、VB595激光,、碳粉輔助;內調以抑制色素合成為主,,如口服氨甲環(huán)酸,。能量選擇:根據(jù)黃褐斑活躍程度,選擇起始能量,。
—復旦張江光動力技術微信咨詢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