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赤小豆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又叫紅豆,赤豆,紅小豆,赤小豆的功效是除熱毒,利小便,通乳,赤小豆的作用是治癰腫膿血,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用藥禁忌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 編輯詞條基本概述編輯本段回目錄 藥名:赤小豆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紅豆,、赤豆、紅小豆,、小紅綠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紅小豆,、朱小豆、豬肝赤,、杜赤豆,、茅柴赤、米赤豆 功效分類:利水藥、消腫藥 性味:甘酸,、平,、無毒 歸經(jīng):入心經(jīng)、小腸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 功效:除熱毒、散惡血,、消脹滿,、利小便、通乳 主治:癰腫膿血,、下腹脹滿,、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煩熱,、干渴、酒病,、痢疾,、黃疸、腸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熱毒癰腫、血腫,、扭傷,。 用法用量:9--3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藥材基源:赤小豆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 功效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1,、赤小豆治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赤小豆,勿雜食,。(《獨(dú)行方》)
2,、赤小豆配赤茯苓,,清利下焦?jié)穸玖Υ螅捎糜跐駸崽N(yùn)結(jié)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腫,或?yàn)a痢,。 3,、赤小豆煮湯飲服,可用于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yǎng)不良,、炎癥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4,、赤小豆清熱和血,,利水通經(jīng),寬腸理氣,?!侗静菰傩隆? 5、赤小豆配白茅根,,在增強(qiáng)利水消腫的同時(shí),,還有一定的涼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腫,,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淋閉尿血等癥,。 6,、赤小豆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diào)涂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端幮哉摗? 8、赤小豆治腮頰熱腫: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葉末,。(《綱目》) 9、赤小豆配鯉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 10、赤小豆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僻,,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chǎn)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侗静菥V目》 11,、赤小豆配連翹,既能解心經(jīng)之火,,又利濕熱而解毒,,可用治濕熱內(nèi)蘊(yùn)之黃疸,濕熱下注之淋癥,,婦科盆腔炎急性發(fā)作和產(chǎn)后高燒,。 12、赤小豆中含有多量對于治療便秘的纖維,,及促進(jìn)利尿作用的鉀,。此兩種成分均可將膽固醇及鹽分對身體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體外,因此被視為具有解毒的效果,。 13,、赤小豆治小兒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14,、赤小豆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饑即食盡,不得吃飯,。(《梅師集驗(yàn)方》) 15,、赤小豆治婦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溫服,,以滓敷之,。(《婦人良方補(bǔ)遺》) 16、赤小豆治食六畜肉中毒:燒赤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17,、赤小豆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護(hù)中保胃氣,使快吐不傷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滯上脘而瀉利不能及者。 18,、赤小豆堅(jiān)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妒承员静荨? 19、赤小豆治疽初作:赤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20、赤小豆治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二兩(去節(jié)),,連軺二兩,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個(gè)(去皮,、尖),,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21,、赤小豆治腸痔大便常血:赤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復(fù)納清酒中,候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22,、赤小豆治病酒熱,飲汁,?!妒癖静荨? 23、赤小豆治卒大腹水?。喊酌└淮蟀?,赤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補(bǔ)缺肘后方》) 24,、赤小豆治腳氣:赤小豆五合,,葫一頭,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陸根一條(切),。同水煮,,豆?fàn)€湯成,適寒溫,,去葫等,,細(xì)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盡,。(《本草圖經(jīng)》) 25、赤小豆配雞子白,,調(diào)涂治熱毒癰腫,。 26、赤小豆治小兒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癢或腫:赤小豆二升,。末之,雞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則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27,、赤小豆辟溫疫,,治產(chǎn)難,下胞衣,,通乳汁,。《本草綱目》 28,、赤小豆治大小腸癰,濕熱氣滯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湯服,。(《瘍科捷徑》赤豆薏苡湯) 29、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30,、赤小豆還可用于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于瘡毒之癥,都有一定效果,。 31,、赤小豆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補(bǔ)胃,,則失之壅滯,。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王好古) 32,、赤小豆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fā)動(dòng):赤小豆杵末,,水調(diào)下方寸匕,。(《梅師集驗(yàn)方》) 33、赤小豆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赤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攪取汁飲,。(《肘后方》) 34、赤小豆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脹滿,。《名醫(yī)別錄》 35,、赤小豆配商陸,,逐水除脹,常用于水腫脹滿等癥,。 36,、赤小豆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產(chǎn)書方》) 37,、赤小豆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guān)節(jié)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shù);綠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妒朝煴静荨? 38、赤小豆治風(fēng)瘙癮疹:赤小豆,、荊芥穗等分,,為末,雞子清調(diào)涂之,。(《綱目》) 39,、赤小豆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抑菌作用,。 40、赤小豆配麻黃,,二藥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熱利濕而消腫,并能解毒,,麻黃宣暢肺氣下達(dá)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濕,清熱功效,。 41,、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bǔ)血脈,?!度杖A子本草》 42、赤小豆治急黃身如金色:赤小豆一兩,,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陸香一錢,青布五寸(燒灰),,麝香一錢(細(xì)研),。上藥搗細(xì)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一錢,;若用少許吹鼻中,當(dāng)下黃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43,、赤小豆配當(dāng)歸,滲濕清熱,,活血行瘀,,使熱去濕除則出血自止,可用于濕熱便血,,腹痛,,尿血。 44,、赤小豆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二兩,,紫蘇莖葉一握(銼,焙),。上三味除赤小豆外,,搗羅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盞煮熟,,去豆,取汁二盞半,,入藥末四錢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半,,空心溫服,然后擇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濟(jì)總錄》赤小豆湯) 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 赤小豆粥
材料:赤小豆150克、糯米150克、赤砂糖10克 制法:每次取赤小豆50克,,溫水浸泡2--3小時(shí),,然后放水50毫升左右,先煮赤小豆,,將爛時(shí),,選用粳米50克(淘凈),放入赤小豆湯內(nèi),,共煮為希粥,,早晚溫?zé)犷D服。 功效:利水,、滲濕,,用于體型肥胖,面色虛浮不實(shí)者,。 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赤小豆約90克,、鯽魚一條 做法: 1、赤小豆用清水浸泡1夜充分泡發(fā)漲開,; 2,、鯽魚除去魚鱗、魚鰓和內(nèi)臟,,刮去魚肚壁上的黑膜,,沖洗干凈后晾干魚身表面; 3,、蒜頭剝?nèi)ネ馄?,陳皮用清水泡軟,刮去白膜切成絲,; 4,、鍋燒熱后倒入油,6成熱后下姜片和鯽魚,,也可以用赤小豆約90克,,洗凈、泡浸半小時(shí)左右,,把鯽魚洗凈,、去內(nèi)臟,亦可放置鍋里加生油稍煎片刻,。然后一起入入瓦煲里加清水煲煎,。銀耳、白果,、鯽魚等可加醬油佐膳用,。 功效:具有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的功效,為時(shí)下較合適的湯品,,同時(shí)亦適用于濕熱癥。 赤小豆散 組成:赤小豆1兩,,丁香1分,,黍米1分,瓜蒂半分,,薰陸香1錢,,青布5寸(燒灰),麝香1錢(細(xì)研),。 制法:上為細(xì)散,,都研令勻。 用法:每服1錢,,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若用少許吹鼻中,,當(dāng)下黃水即效,。 主治:急黃身如金色。 來源:《圣惠》卷五十五,。 赤小豆鯉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鯉魚250克、蒜頭,、陳皮,、姜片、鹽少許 做法:赤小豆,、鯉魚洗凈,,同放瓷罐內(nèi),加水500毫升,,武火隔水燉爛,。 用法:每日1劑,7日為1個(gè)療程 功效:健脾行水,、健脾益腎,、利尿消腫功效。主治臉肌,、腹肌,、肢肌微感浮腫,經(jīng)前作水腫,,腎臟炎引致聚水,,孕婦水腫,,乳汁不足等癥。 山藥赤小豆粥 配方:赤小豆30克,、雞皮糙山藥30克,、大米50克、白糖10克 制法: 1,、把赤小豆去雜質(zhì),,洗凈;山藥用清水潤透,,切3厘米見方的薄片,;大米淘洗干凈。 2,、把赤小豆,、大米、山藥,、白糖同放鍋內(nèi),,加水600毫升。 3,、把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5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用于肝炎患者,兼有大便泄瀉,,小便短少,,倦怠腹脹,舌干口渴等癥者食用,。 赤小豆南瓜粥 材料:大米150克,、南瓜50克、赤小豆3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將赤小豆淘洗干凈,,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時(shí),,去凈泥沙;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撈出瀝干,;南瓜去皮,洗凈,,切成厘米建房的塊備用,。 2、做鍋點(diǎn)火,,加入適量清水,,先下入大米,南瓜赤小豆旺火煮沸,,再轉(zhuǎn)小火煮約35分鐘,待粥將成時(shí),,撒入白糖調(diào)勻,,即可出鍋裝碗。 功效:平衡血糖,,預(yù)防肥胖,。 赤小豆綠豆粥 材料:赤小豆50克,綠豆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將赤小豆,、綠豆揀雜后,,用溫水浸泡l小時(shí),放人沙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1小時(shí),。 2,、待赤小豆、綠豆將酥時(shí),,加淘凈的粳米,,調(diào)拌均勻,繼續(xù)用小火煨煮至豆,、米酥爛即成,。服食時(shí)也可適量加些白糖或紅糖調(diào)味。 功效:對濕熱下注型急笥前列腺炎尤為適宜,。 赤小豆燉牛肉 材料:牛肉250克,、赤小豆200克、花生仁150克,、大蒜100克,。 做法:將上述四味一起放人鍋內(nèi),,加水共煮至熟爛。 用法:空腹溫食,,上述劑量分2天服完,。連服20-30天。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止瀉,,補(bǔ)虛溫中。適宜于慢性胃炎者服食,。 茯苓赤小豆粥 配方:茯苓15克,、赤小豆50克、大米100克 制法: 1,、把茯苓打成細(xì)粉,,赤小豆洗凈,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2小時(shí),;大米淘洗干凈。 2,、把大米,、赤小豆放入鍋內(nèi),注入清水800毫升,,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40分鐘后,加入茯苓粉,,再煮1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 功效:除濕健脾,,利水消腫。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 赤小豆銀花湯 材料:山楂15克,、赤小豆200克、冰糖,、金銀花各適量,。 做法: 1、將山楂,、金銀花同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20分鐘,。 2、濾去渣,,入赤小豆同煮至爛熟,,放少量冰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赤小豆利下去火,與金銀花搭配,,更是達(dá)到?jīng)鲅a(bǔ)清熱的功效,,山楂解飽消滯,所以此湯是絕對能滅脂肪 赤小豆煲烏魚 配方:赤小豆60克,、烏魚500克,、蔥頭20克、姜片10克,、料酒20克,、鹽少許 制法: 1、將烏魚(生魚)刮去鱗,,去內(nèi)臟,,洗凈;赤小豆去雜質(zhì),、泥砂,洗凈,;蔥洗凈切4厘米長的段,,姜洗凈,切片,。 2,、將赤小豆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炳熬至赤小豆煮開花,放入生魚,、蔥,、姜、料酒及鹽,,再用文火燙30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服用3次,日服一尾,。吃魚喝湯,,既可單食也可佐餐。 功效:消腫解毒,,利水除濕,。 商陸赤小豆湯 組成:赤小豆、商陸各等分 用法:上銼為散,。每服30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服。 主治:妊娠手腳腫滿攣急,。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赤小豆蓮子清雞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蓮子50克,、陳皮1塊,、嫩雞1只、鹽少許,。 制法: 1,、將雞去毛、去內(nèi)臟,、去肥膏,,洗凈,放滾水煮5分鐘,;赤小豆,、蓮子和陳皮洗干凈,蓮子保留蓮子衣,、去蓮子心,。 2、瓦煲加清水,,用文火煲至水滾,,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繼續(xù)煲3小時(shí),,加少許鹽調(diào)味即可飲用,。 老黃瓜煲扁豆赤小豆 材料:老黃瓜1條、赤小豆2兩,、扁豆2兩,、排骨1斤、蜜棗4粒,、陳皮1片 做法: 1,、陳皮浸軟,刮去瓤,。老黃瓜洗凈,,切塊備用。 2,、排骨,、赤小豆、扁豆及蜜棗洗凈,備用,。 3,、鍋內(nèi)放適量水,水滾放入上述材料,,中火煲3小時(shí),,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 老黃瓜:清熱解渴利尿,。 赤小豆: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維他命A,、B及C,,利小便去水腫,除煩熱,,止渴,,解酒濕等。 扁豆: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鈣、鐵及磷,,可健脾和中,除濕熱,。 排骨:補(bǔ)氣益血,,增加鈣質(zhì)。 蜜棗:潤肺止咳 粉葛煲鯪魚赤小豆湯 材料:粉葛500克,、鯪魚1條(約250克),、赤小豆50克。 做法:鯪魚去鱗,,開膛去內(nèi)臟,,洗凈,先將魚煎至金黃色,,然后加入清水適量,,放入已洗凈切好的粉葛和赤小豆,煎煮約1小時(shí),,食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補(bǔ)中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肌,、生津止渴,。 赤小豆山楂粥 材料:赤小豆60克、山楂30克,、米50克,、紅糖30克 制法:先把赤小豆60克浸泡半日后,與山楂30克,,米50克,、紅糖30克共同煮粥。 功效:肥胖癥,、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病,、腳濕氣,、食積停滯,肉積不消等癥,。 用法:溫服,。 提示:慢性脾胃虛弱,經(jīng)常大便稀薄的中老年人不宜服用,。 來源:《本草綱目》 野鴨赤小豆粥 材料:野鴨一只去毛及內(nèi)臟,、赤小豆50克、陳皮10克,、花生米50克,。 制法:將以上四味共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2次,。 功效:補(bǔ)中益精,,健脾利水。適用于脾虛水腫,,癥見全身虛弱,、不思飲食、尿少肢腫等,。 來源:經(jīng)驗(yàn)方 赤小豆烏梅飲 材料:赤小豆20克,、竹葉10克、烏梅10克,。 做法:赤小豆,、竹葉洗凈,置鍋中,,加烏梅,、清水500毫升,急火煮3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濾渣取汁,,分次飲用。 功效:清熱利濕,。 主治:早泄,,屬肝經(jīng)濕熱型,伴口苦脅痛,,小便黃赤,,陰囊濕癢者。 茵陳赤小豆湯 組成:茵陳30克,、赤小豆12克,、炒薏仁24克、澤瀉9克,、炒蒼術(shù)9克,、炒黃柏9克、苦參12克,、防己9克,、佩蘭9克、木通9克,、白蔻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利濕,,芳香化濁,治濕熱下注,。 主治:血栓性靜脈炎 赤小豆無花果湯 材料:無花果200克,、赤小豆150克、黑花生150克,、黑玉米2棵、清水1500克 做法: 1,、赤小豆,、黑花生沖洗一下,用清水浸泡1個(gè)小時(shí),; 2,、加入黑玉米,加滿約1500克的水,,大鍋煮開,; 3、轉(zhuǎn)小火煮40--50分鐘,赤小豆煮開裂,,其他的材料就全熟了,; 4、加入無花果,,大火煮10分鐘,; 5、湯可以直接喝,,也可以降溫到80度時(shí),,加1勺蜂蜜來喝。 薺菜赤小豆瘦肉湯 材料:赤小豆50克,、薺菜100克,、白芷10克、豬瘦肉100克,。 做法: 1,、先將豬瘦內(nèi)洗凈,切小塊,,備用,。 2、然后將赤小豆加水煮至半熟,,再入薺菜,、白芷(布包)、豬瘦肉,,待肉熟爛即成,。 功效:治油性皮膚,使皮膚變百變嫩,。 赤小豆生魚冬瓜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連皮750克、生魚一條(約150--200克),、生姜2--3片,。 做法: 1、冬瓜連皮洗凈切為塊狀,;生魚洗凈,、去鱗及腸臟; 2,、然后與生姜,、赤小豆一起放進(jìn)瓦煲里,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八碗水量),,先用武火煲至沸滾,,改用文火煲約1個(gè)半小時(shí),,調(diào)入適量的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功效:赤小豆冬瓜生魚湯去濕,、清淡,,又有營養(yǎng)。 魚腥草枝子赤小豆湯 材料:魚腥草30克,、枝子10克,、赤小豆50克。 做法:水煎,,加適量紅糖,,吃豆飲湯。 功效:治療急性鼻竇炎肝經(jīng)郁熱型:鼻涕稠黃而臭,,鼻腔粘膜紅腫較甚,,口苦咽干、目眩,、耳鳴,、耳聾、寐少夢多,,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shù),。 赤小豆冬瓜燉黑魚 材料:鮮黑魚250克,、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100克,、蔥頭3個(gè),。 做法: 1、鮮黑魚去鱗,、去腸雜,,洗凈;冬瓜洗凈,,切片,;蔥頭切片; 2,、黑魚,、蔥頭、冬瓜,、赤小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共燉熟爛即可,。 功效:補(bǔ)脾,、利水、消腫,,適用于肝硬化腹水,,以及慢性腎炎所致水腫等癥者食用。 用藥禁忌編輯本段回目錄 1,、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
2、赤小豆煮汁食之通利力強(qiáng),,消腫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則令人黑瘦結(jié)燥。 3,、蛇咬者百日內(nèi)忌赤小豆,。《隨息居飲食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