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書籍的主題都清晰明了,?!段迨然摇肥侵v重口味性愛的,《暮光之城》的主角是性萌動的禁欲青少年,,而《達·芬奇密碼》則讓其作者丹·布朗(Dan Brown)大賺一筆,。即使是復雜難懂的《一九八四》,人們對其中心思想也通常存在普遍共識,。 但并非總是如此,。有時候,評論家們解析名著的視角會有點兒與眾不同,。即使你不認同這些標新立異的觀點,,但是你對最愛讀物的認識將會受到徹底改變。 1. 簡·奧斯汀的小說全都和博弈論有關從最基本的層面講,,博弈論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對可用的選擇做評估并且對每個選擇的可預期利益進行估價,。雖然一方獲利,其余各方就會有所損失,,但是博弈論表明通常會存在這樣一個選擇,,即每個參與者都會從中收獲意想不到的利益。引導他人做出對你有利的選擇還要讓他們相信該選擇對他們最有利,,籌劃這一行動是需要謀略的,。據(jù)一位專家所言,奧斯汀書中的人物經(jīng)常這么干,,因此她稱得上是一位博弈論專家了,。 在《傲慢與偏見》一書中,班納特太太估計把她未婚女兒送到黃金單身漢府邸的最佳時機是暴風雨來臨前夕,。結果,,她女兒就整晚被困在了達西先生家,,一段愛情佳話就此誕生。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一書中,,范妮·普萊斯5歲的妹妹偷拿走了她的一把小刀,,這把小刀對范妮有著情感價值,她得拿回來,。范妮推斷妹妹只是喜歡這把小刀,,而對其情感價值毫無興趣,于是她給妹妹買了把新的,,然后成功拿回了自己的那把小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崔時英(Michael Suk-Young)認為這是博弈論的典例,,他就拿來當教學案例了,。 你去查一查,定會在奧斯汀的六部小說里找到不下50個類似的例子,。他們可不僅僅是高級別的耍心機,,他們就是博弈論的教科書! 2. 《瘋狂的山脈》是討論生活在鄉(xiāng)村好還是生活在城市好《瘋狂的山脈》最早于1936年出版,,講的是在南極洲中心地帶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老的外星之城的故事,。人們普遍認為這是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P.Lovecraft)最恐怖的小說之一,是一部包含偏執(zhí)和赤裸裸的異性恐怖的作品,。這部小說可能還有言外之意,,就連洛夫克拉夫特的頭號大粉絲可能也參不透。有人認為這部小說是講城市生活危機重重,。 1927年,,洛夫克拉夫特讀過就愛上了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沒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這部書的中心思想是人類文明會因為大家都專心致力于據(jù)大城市的發(fā)展而退化瓦解,。斯賓格勒多次在某些章節(jié)里歇斯底里地公然抨擊城市結構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洛夫克拉夫特在描述外星人家的時候與此相呼應。 科學家們到達外星之城后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的構成角度和形狀對人類幾何結構而言都是陌生的,。和斯賓格勒筆下的“吸血鬼”之城類似,,這座外星之城已經(jīng)榨干了它周圍的世界,只留下一片荒原,,建城的文明根基也土崩瓦解,。書中甚至還有這樣一個場景——兩個人物邂逅了一些古老的繪畫,這些繪畫似乎是利用太空怪物復述了一遍《西方的沒落》,。 這兩部著作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研究洛夫克拉夫特的學者,S.T. 喬希(S.T.Joshi)認為能認識到這一點對理解洛夫克拉夫特的觀點至關重要,。 3. 哈利·波特注定不死哈利波特狂熱論實幾乎算得上是鍵盤俠產(chǎn)物,。只要是有很多死忠粉兒的事物都一定會引發(fā)無窮盡的推測,,因此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書籍已經(jīng)受到狂熱粉絲們的五花八門的解讀。不過并不是對每種解讀都抱著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其中某些觀點,,例如哈利波特永生論,又給原著添了一大看點,。 該觀點的得出是源于書中描述哈利和伏地魔命運的一行文字:“一方必須死在另一方手里,,否則兩人就只能同歸于盡?!痹跁陀捌?,這就意味著這兩個角色最終必須得決一死戰(zhàn)。不過也有粉絲后來推斷只有哈利和伏地魔有能力干掉對方,。而伏地魔在第七部結尾的時候死了,,現(xiàn)在看來這就意味著哈利是沒法死了。他將永生,。 在哈利的世界里這可是個大事件,。鬼魂是存在的,來生能被所愛之人陪伴左右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哈利永遠死不了的話,,他就永遠無法在來世與朋友相見了。他的朋友們會變老死去,,而他只會越來越孤獨地繼續(xù)活下去,。這樣一來,他最終殺了伏地魔是有所舍棄和犧牲的,,這個結局和真實的大團圓結局相比更加成熟,。 4. 《大象巴巴的故事》是在為殖民主義正名巴巴是法國兒童讀物里的一個角色,創(chuàng)作于1931年,。巴巴是一頭野象,,在目睹了媽媽被獵人殺死之后逃到了城市里,學習人類的一言一行,,然后巴巴重返大自然,,最后被加冕為大象國王。這就是大家都愛的大團圓結局,。倘若不是這樣的話,,那么左翼批評家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即這部作品是在為恐怖殖民主義作辯護,。 智利作家阿里爾·多爾夫曼(Ariel Dorfman)就是這群批評家中的一員,,他認為在洋洋自得的殖民者看來大象巴巴就是對殖民主義的諷寓。大象象征著非洲當?shù)氐男U人,在接觸了法國文明以后就變成了文明人,。巴巴到了城市后便開始直立行走,,穿衣打扮。一返回大自然他便迅速統(tǒng)治了其他象群,,強迫他們也像文明的法國人一樣一言一行,。在多爾夫曼看來,大象巴巴這整個系列圖書都在下意識地替法國辯護,,證明他支配當?shù)匚幕男袕绞钦_的,。 也有其他人同意這個觀點——該系列叢書是講殖民主義的,但是他們認為多爾夫曼沒有抓住重點,。他們認為巴巴是在諷刺法國人對殖民主義歌功頌德的行為,,這也正是多爾夫曼對這部作品的批判點所在。 5. 《堂吉訶德》和猶太神秘主義有關塞萬提斯創(chuàng)作的《堂吉訶德》是第一部現(xiàn)代小說,,書中一個精神錯亂的騎士展開了匪夷所思的奇幻旅程,,與風車搏斗,出盡洋相,。再明顯不過了,,這就是個滑稽故事,,但有人硬是要用從奇怪的視角去解讀它,。其中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該小說通篇都在影射猶太神秘主義。 相關理論指出塞萬提斯的父輩是猶太人,,曾被迫去西班牙從事間諜活動,。隨后就產(chǎn)生了上文那種觀點。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一書中也提及了父輩的這個經(jīng)歷,,還加入了一些猶太主題,。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稱“堂吉訶德”(Quixote)這一名字源自阿拉姆語中qushot (意為確定性或真理)一詞,該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猶太教的卡巴拉教派日學中,。他們還指出堂吉訶德想要將書中所寫付諸實踐也是一種特質(zhì),,符合正統(tǒng)派猶太教所倡導的勇敢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 從結構上來看,,塞萬提斯創(chuàng)作的《堂吉訶德》和猶太神秘主義的基石之作——《光明篇》(Sefer ha-Zohar)差不多,。有人認為《堂吉訶德》是有意效仿《光明篇》,但也有人認為只是巧合罷了,。 6. 《在路上》是部天主教傳道書書中人物沉浸爵士樂與香車,,吸毒,放縱性行為,,因此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杰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這部《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經(jīng)典之作,。還有人將其視為一部頌揚美國大好河山的小說,抑或是一部有關男性性學的小說,抑或是一部探究藍領價值觀的小說,。鮮有人把它定位成一部宗教小說,。然而有一個思想學派稱這是一部有史以來最公開宣揚天主教的書籍。 這一解讀是由作者凱魯亞克本人直接提出的,。他成長在一個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后來他自己也說其宗教信仰對他的所有作品都有所影響。他曾一度表明《在路上》講述的是“兩個信天主教的好哥們兒漫游全國,,尋找上帝”的故事,。后來,他再次聲稱他的所有作品都和耶穌有關,。 就連“beat”這個詞都和宗教扯上了關系,。凱魯亞克在書中并未把它當作一個音樂術語來用,而是時常把它當作“beatitude”(祈福)和“beatific”(極樂的)的縮寫形式來用,。此外,,書中人物迪安·莫里亞蒂(Dean Moriarty)(以尼爾·卡薩迪為原型)可能象征著基督?!对诼飞稀犯静皇且徊糠粗髁魑幕慕茏?,可能更多的是在講述一個人的宗教之旅。 7. 杰伊·蓋茨比的真實身份是黑人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無情地摧毀了美國夢,,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千萬富翁,,徹夜笙簫,以求快感,,還有個藏得很深的秘密,。雖然書中的描述相當含糊,但是讀者普遍認為蓋茨比出身貧寒,,靠偷運禁酒賺取錢財,。但并非所有人都認同此觀點。有人就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蓋茨比其實生來就是黑人,。 該觀點認為菲茨杰拉德在整部小說里布滿暗號——蓋茨比一直在冒充白人,。書中特意提到他的身體是棕褐色的,還有個場景是說有個人冒犯了他,,然后他厲聲回應道,,“我們都是白人!”蓋茨比與新奧爾良和爵士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兩者都是上世紀20年代美國黑人的代名詞,。 該觀點的倡導者還有更奇怪的關注點。讀者們曾一度了解到蓋茨比有40英畝地,,而據(jù)說按照慣例被解放的奴隸就會獲得“40英畝地和一頭騾子”,。他們甚至說對蓋茨比在Montenegro(南斯拉夫西南部成員共和國)戰(zhàn)時服役的描寫也是個重要證據(jù),,因為該地名翻譯過來就是黑山。 8. 《科學怪人》與妊娠和分娩有關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創(chuàng)作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極具影響力,,在今天仍舊受到追捧,。這個故事包含科學,道德,,死尸復活等元素,。人們通常把它當作一則寓言故事來讀,講述了人類無限制地追求對自然的認識所帶來的危險后果以及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毫無責任感,。但也存在一個極小的可能性,,即實際上這本書并不是一部完整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有人認為實際上《科學怪人》是利用隱喻講述了一個分娩的故事,。 1814年,,16歲的瑪麗·雪萊和她后來的丈夫珀西·雪萊(Percy Shelley)私奔。8個月后,,她遭遇了一次嚴重的流產(chǎn),,失去了幼女。1815年,,她在日記條目中寫道如下文字: “我夢到我的小寶貝又活過來了,;但她全身冷冰冰,我倆在壁爐前搓著孩子的身體為她取暖,,然后她就活下來了,。” 恐怖小說的忠粉兒應該知道這段文字是效仿《科學怪人》一書中描寫弗蘭肯斯坦創(chuàng)造怪物的關鍵場景,,相似程度令人毛骨悚然,。再想想雪萊用來描述怪物誕生的詞語,,再三使用“分娩”一詞,,并且其他章節(jié)也提及弗蘭肯斯坦創(chuàng)造這個生物需要“日日夜夜辛勤工作,疲憊不堪,,令人不可思議,。甚至連怪物的發(fā)育過程也是模仿小孩子的。和電影中呻吟的野獸不同,,雪萊筆下的怪物通過觀察人類學習著像人一樣一言一行,。 最終,幼兒們成了第一批受害者,,其中一個孩子的名字和雪萊死去兒子的一模一樣,。 9.《老虎來喝下午茶》影射二戰(zhàn)中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這部由朱迪絲·克爾(Judith Kerr)于1968年創(chuàng)作的暢銷兒童故事——《老虎來喝下午茶》——講述的是一只老虎出其不意地來到一個小女孩家喝下午茶。老虎吃光喝光了小女孩家的所有東西,,還在墻上亂寫亂畫,。讀這個故事對孩子來說是種“特權”,看老虎做這些事他們很高興,因為他們要是也這樣做就要被禁足了,。如果以下這個頗具爭議的觀點不對的話,,上文關于這本書的定位就是正確的,即這本書其實是講二戰(zhàn)時期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的,。 朱迪絲·克爾的父母都是猶太知識分子,,她成長在二戰(zhàn)前柏林,這一經(jīng)歷塑造了她的三關,。1932年,,朱迪絲的父親被列在“蓋世太保死亡名單”(Gestapo death list,“蓋世太?!笔堑抡Z“國家秘密警察”縮寫的音譯,,奉行恐怖主義,屠殺無辜,。),,緊接著1933年,他的書籍在公眾集會上被燒毀,。在朱迪絲全家逃去英國之后,,其雙親在納粹密探找到他們之前吞藥自盡。這件事對克爾產(chǎn)生了揮之不去的影響,,她甚至為此寫了一本書,。兒童作家邁克爾·羅森(Michael Rosen)說,克爾的這段人生經(jīng)歷可能甚至對她最著名的這部作品(《老虎來喝下午茶》)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 羅森認為作品中的老虎象征著蓋世太保,,他們有權闖入猶太人的家,為所欲為,。在他看來,,雖然書中的老虎詼諧幽默,但它終歸還是只老虎,,是危險的象征,。不過,克爾本人公開對此表示異議,,羅森的這一觀點也因此遭受了重大打擊,。 10. 達西先生利用奴隸制發(fā)家致富讀者對《傲慢與偏見》的定位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傲慢與偏見》是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還有的人認為它不過是19世紀的年輕女性文學(chick lit,,描寫現(xiàn)代女性青年生活和愛情的文學作品)罷了,,毫無價值。不過大家對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定位是一致的——浪漫主義者的典范,。就是這樣一個英俊瀟灑,,帶些憂郁氣質(zhì)的美男子,,不但殷實多金,而且對女主人公莫名地著迷,。但是達西可能有個藏得很深的秘密,,他的粉絲都不樂意承認。有人推斷達西是靠奴隸貿(mào)易直接斂財?shù)摹?/p> 達西的年收入有10000英鎊,,但是賺取該財富的現(xiàn)實可行的渠道屈指可數(shù),。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從事蔗糖貿(mào)易和開礦采礦,這兩個行當都和剝削工人密不可分,,并且工作環(huán)境十分惡劣,。喬安娜·特羅洛普(Joanna Trollope)說,從歷史上講,,達西可能和加勒比海的甘蔗種植園有染,,所以他明面上或者背地里是支持奴隸制度的。 即使看起來該觀點站不住腳,,但至少奧斯汀的另一部作品提供了佐證,。簡·奧斯汀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將托馬斯爵士(Sir Thomas Bertram)刻畫成了一個令人可恥的種植園主。幾個著名的現(xiàn)代批評家聲稱奧斯汀是個狂熱的廢奴主義者,。 |
|